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中找出善于比喻巧遇比喻的句子并说明

作者&投稿:绽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是怎样用比喻来说理的?请举例说明,并说明比喻的作用~

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运用了多个比喻来说明道理,以下是其中几个例子及其作用:
1. 以“矢”为喻,指出齐宣王不应该被齐桓公的威势所吓倒,而是应该自己亲政,把国家管理好。这个比喻帮助齐宣王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促使他更加关注国家的发展。
2. 以“薪”为喻,指出如果齐宣王能够点燃正大光明的火焰,那么即使有再多的柴草,也不能把它熄灭。这个比喻帮助齐宣王理解到要想国家强大,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力量,更重要的是精神力量。
3. 以“日”为喻,指出如果齐宣王能够让人们享受到“日”的光明和温暖,那么即使人们离得再远,也会感受到他的恩泽。这个比喻帮助齐宣王理解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让他意识到自己应该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感受到国家的温暖和关怀。
这些比喻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更加具体、易懂,使齐宣王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从而达到了劝说的目的。

这是其中的一个: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翻译:
(孟子)说:“(假如)有人报告大王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却不能够举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梢,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那么,大王您相信吗?”
(齐宣王)说:“不相信。”
“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功德,却是为什么呢?这样看来,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不用目力的缘故;老百姓没有受到保护,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所以,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
作用:生动形象的说明了,事情只有肯不肯干,没有能不能干,只要肯干,都会有所成果。

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中找出善于比喻巧遇比喻的句子:

1、“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意思是: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的东西,却举不起一片羽毛。

2、“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意思是:视力足以看清秋天野兽毫毛的尖端,却看不见一车子的柴禾。

《齐桓晋文之事》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扩展资料:

这篇文章记孟子游说宣王行仁政。说明人皆有不忍之心,为国君者,只要能发扬心中这种善端,推己及人,恩及百姓,就不难保民而王。文章通过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表现了孟子“保民而王”的王道思想和富民、教民的政治主张,也表现了孟子善辩的性格和高超的论辩技巧。

要给人民一定的产业,使他们能养家活口,安居乐业。然后再“礼义”来引导民众,加强伦理道德教育,这样就可以实现王道理想。这种主张反映了人民要求摆脱贫困,向往安定生活的愿望,表现了孟子关心民众疾苦、为民请命的精神。



“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挟太山以超北海”“为长者折枝”
“缘木求鱼”“邹人与楚人战”等等


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翻译
原文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

齐恒晋文之事翻译及原文
齐恒晋文之事翻译及原文知识如下:一、原文1、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好凯态哉?”曰...

《齐桓晋文之事》注解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 事:指两人称霸诸侯的业绩。 可得闻乎?” 可得:助动词性结构,同义并列关系。相当于“可以”“可能”。○劈头就问齐桓、晋文之事,旨在图霸而且心切。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仲尼:孔子的字。徒:门徒,学生。道:称道。桓文:齐桓公晋文公的省称。孟子曾受业于子思...

齐桓晋文之事中心论点是哪句
同时,孟子也强调了君主应该实行仁政和以德治国的重要性。他认为,“无德不贵,无能不官。”也就是说,一个君主如果没有道德和才能,就不能担任高官显爵。只有实行仁政和以德治国,才能够使国家长治久安,使百姓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对比与参照 在《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通过讲述齐桓公和晋文公...

齐桓晋文之事全文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1) 齐宣王问曰(2):"齐桓、晋文之事(3),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4),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5)?"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6)。"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

我非爱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翻译是什么?
我(的确)不是(因为)吝啬钱财才以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这句话出自先秦孟子及弟子的《齐桓晋文之事》。原文: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的翻译
这样,只是使自己摆脱死亡还怕不足,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该句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的《齐桓晋文之事》。所在段落原文: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齐桓晋文之事中'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及翻译及重点词翻译
二是他的仁政主张完全建立在“性善论”基础上,显得过于天真、简单。孟子的思想虽然有一定的价值,与当时的社会却有很大距离,所以是行不通的。《齐桓晋文之事》学习切入点:(1)文体切入法 作为一部对话体的散文集中的代表篇目,自然有不同于其他文章的读法。可以抓住对话体的特点切入课文,也可以...

齐桓晋文之事主要内容
2、齐桓晋文之事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3、齐桓、晋文:指齐桓公小白和晋文公重耳,春秋时先后称霸,为当时诸侯盟主。宣王有志效法齐桓、晋文,称霸于诸侯,故以此问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记录了孟子与齐宣王的一次谈话。齐国在宣王之父...

《齐桓晋文之事》这篇文章的翻译及讲解?
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迂回论战,弃异求同 第二部分:欲擒故纵,缩短距离 第三部分:乘虚而入,由近及远 第四部分:明知故问,步步紧逼 第五部分:因势利导,引之入彀 《齐桓晋文之事》系统地阐述了孟子关于王道的理论和具体主张,指出人君只要能善于扩充“不忍”之心,就可以施行仁政,...

靖江市19352638490: 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是怎样用比喻来说理的? -
竹马替诺: 本文是孟子的代表作品之一,颇能反映孟子散文结构严谨、中心突出、论点明确、说理充分、感情激越、气势磅礴这些基本特色.本文是对话体议论文,孟子要在与齐宣王的对话中,使他接受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就必须揣摸对方的心理,诱使对...

靖江市19352638490: 孟子在 齐桓晋文之事 一文中是怎样用比喻来说理的? -
竹马替诺: 本文是孟子向齐宣王宣扬自己的王道理论,是其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开始,齐宣王 向他打听齐桓、晋文之事,实际上就是想得到“称霸”天下的方法.孟子巧妙地把“霸道”的话题引到“王道”上来,鲜明地提出了“保民而王,莫之能御”的...

靖江市19352638490: 以课文为例简要分析孟子散文善于比喻这个特点 -
竹马替诺: “孟子”的艺术特征:(1)在孟子的“议论”之称.在他的文章中也表现出了高超的论辩艺术.善于抓住其他的心理把握这个机会,引诱他提交. B?迂回战术,先设下陷阱,让对方挖成,然后乘其不备突然袭击.如他批评齐宣王没有良好的...

靖江市19352638490: 试以《齐桓晋文之事》说明孟子论辩文字的特点 -
竹马替诺: 一、循循善诱,因势利导. 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当时政治上诸侯纷争,“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各诸侯国国君都野心勃勃,追求“莅中国而抚四夷”的霸主地位.他们崇尚的是“霸道”.而孟子宣扬的是王道仁政学说...

靖江市19352638490: 《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用了哪些比喻?用比喻有哪些作用? -
竹马替诺: 《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晚年第二次到齐国和齐宣王的一次谈话记录.它较为系统地阐明了孟子行仁政而王天下的政治主张,充分表现出孟子文章的曲折尽情、气盛言和的特色,洋溢着一种波澜壮阔的气势美.而这沉雄豪宕的气势,又得力于文...

靖江市19352638490: 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是怎样用比喻来说理的?请举例说明,并说明比喻的作用. -
竹马替诺:[答案] 比喻就是找一个喻体与本体相似,有共同点的事物来比作本体,比喻的作用就是使一个抽像的事物变得具体易懂,形象生动的突出事物的特征.

靖江市19352638490: 结合《齐桓晋文公之事章》分析孟子的艺术特色. -
竹马替诺: 《孟子》的艺术特色可归纳为:1、长于辩论,具有艺术表现力和文学散文的性质.他论辩的方法大多是产用类比论证的方法.2、善于运用比喻论证.3、气势浩然,感情激越,具有浩然之气.4、平易晓畅、精炼简约的语言风格.结合本篇《...

靖江市19352638490: 结合《齐桓晋文之事章》谈谈《孟子》的散文特征 -
竹马替诺: 《孟子》散文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语言说理.《齐桓晋文之事章》以羊易牛的事实,这个事例,即证实了齐宣王具有“不忍”之心以便投合进而导引其心理,使游说能够按自己设计的路线进行下去,也十分明白 浅显的说明了人爱保民 人人可为的道理. 比喻的运用体现在为了说明“不能”与“不为”,以“挟泰山以超北海” “为长者折枝”为喻.

靖江市19352638490: 孟子善用比喻来说理,请举出3到4个 -
竹马替诺: 孟子比较实在,用的形象道理都是日常的、生活化的,容易理解.但是孟子喜欢循循善诱、循序渐进,慢慢地不知什么时候就把人绕进去了.孟子的推理很严谨,层层递进,而且有不容反驳的气势. 明察秋毫语出《孟子·梁惠王》,原话是“明...

靖江市19352638490: 大学语文题目.
竹马替诺: 1.《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2.《尚书》,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我国最早的散文总集 3.《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4.《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5.墨子主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