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为万行之本

作者&投稿:主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禅林宝训》是一本教内禅净合流,教外三道同研之书。

本书由北宋妙喜禅师和士圭禅师,在江西古云门旧址结茅隐居时,二人共同编集而成的。后由祖庵禅师所赠,净善禅师修茸。共汇录南岳下十一世黄龙惠南至十六世佛照出庵等宋代著名禅师之遗训,共计三百篇。

书中各禅师对于处世之心得及自身修行之体悟,真可谓是和盘托出;其中禅师们对于学道修行的关键点更是加以详细阐明。今天学僧结合自身的体会来谈谈本书对于修行的关键。

首先我们要先明白什么是修行?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为,就是把自己错误的行为修正。谈到修行,难免会有人把它和参禅打坐、念经念佛、布施供养等事联想在一起,其实那只是修行的方式,不是它的内涵。

修行是一种心性的历练,一种内透观照的工夫,去防非止恶,开发一切善法,达到圆满、究竟的境界。不论你如何称呼修行的名相,亦不论用何种善法去修行,但要得到的结果相同就可以了。正所谓:「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

那么修行的关键在哪里呢? 《禅林宝训》中,远公谓演首座曰:「心为一身之主,万行之本。」法远禅师对五祖法演禅师说:「心为一身的主宰,也是修行一切善法的根本。」《顿悟入道要门论》云:「问:从何而修?答:从根本修。云何从根本修?答:心为根本。云何知心为根本?答:《楞伽经》云:心生即种种法生,心灭即种种法灭。」由此我们就可以知道:修行的关键在于治心!

我们凡夫因自心不清净,所以不知不觉造了很多恶业,就像眼睛受到外界物体的遮蔽,而看不清事物的真相。人的心如被烦恼遮盖,就如天上的月亮被乌云遮住一样,光亮无法照耀人间。

我们修习佛法就是要得到智慧。智慧由定而生,心若能专,念不散乱,从事人理,则能开发智慧。比如说,在念佛的时候,即要念得佛心即我心;念经亦要念得文从眼入,言从口出,声往耳入,理从心得,如在佛前闻佛说法,这才是真智慧。

人心很难定,常听到有人说:「我有要虔诚拜佛,也有心虔诚念经,可是当我拜佛时,心就想到别的地方去了;当我念经时,明明眼看经文,口也念经文,但心却不知飞到哪里去了。」因为心无法专一,心不能专一就会乱,心一旦乱了,内心的思想及所看到的事物就无法分别得透彻清楚,智慧当然不能开通了。

《涅槃经》云:「但治心一处,无事不办。」所以必须先摄心于定,在定中使身心清净,将放散在外的心收摄在一处,从而明了世间的生灭法相。

人常会懈怠,也因为懈怠而迷失了真心。正因为这样,我们就要时时刻刻保持心不散乱。平常为人做事、待人接物,都要做得无有过失,更能观机逗教,引导人向善的路上走,使众生的身心如同月光一般地明净。

《禅林宝训》中,圆通谓大觉曰:「古圣治心于未萌,防情于未乱。」圆通居衲禅师对大觉怀琏禅师说: 「历代圣贤修养心性的功夫,总是在妄念未生之前摄伏其心,令其不生;又须在识情未乱之前加以防止,令其不乱。」又云:「古之贤哲,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朝之患。」

所谓的忧虑是说贤哲之人非常谨慎,不敢稍微放松自己,时时刻刻地防护自己的心念、反观自性。能这样,邪妄的念头自然不会侵入。邪妄的念头就是欲念、妄念以及人我是非之念。我们若能于心反观,自然会心无杂念;无杂念就不会分别人我,就不会生出是非。所以说,古之贤哲有终身之忧。但这个「忧」是忧道不忧得,只忧虑是否终身能行于道上,而不烦忧今日是否得到或是拥有。

人如果忧虑自己失去正道,行为自然小心谨慎,而能避免发生错误。由此可知,修行之人应专心护道,时时观照,不令邪妄得人,使之坚固,以先贤治心之道,于恶念未生之前令其不生;对于情绪,也是在未乱之前加以防范,时刻保持警惕,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

《佛名经》云:「罪从心生,还从心灭。」故知善恶一切,皆由自心,所以心为根本。若求解脱者,先须识根本;若不达此理,虚费功劳,于外相求,无有是处。

现时逢末法。修行成就相当不容易,往往许多外缘就让我们自己找不到南北,不知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因此,我们初学者在「手脚未稳」前,应一心向道,于内观照,反闻闻自性,不能在外缘上花冤枉功夫。只有这样,修行才能够上路啊!




心为万行之本
《禅林宝训》中,远公谓演首座曰:「心为一身之主,万行之本。」法远禅师对五祖法演禅师说:「心为一身的主宰,也是修行一切善法的根本。」《顿悟入道要门论》云:「问:从何而修?答:从根本修。云何从根本修?答:心为根本。云何知心为根本?答:《楞伽经》云:心生即种种法生,心灭即...

立春为什么吃萝卜 立春吃萝卜的原因
1、传说,远古的时候,人们在狩猎的同时,开始搞点农业,那时候三皇五帝也都把种粮列为万行之本。乡人呢,更是以种粮为天职。所以,不论三皇五帝,还是乡人百姓,对一岁之首的春,更是心里十分重视。那时候,人们到了立春这天,便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仪式来庆祝。2、有一年的立春前,当人们收拾利落...

如何理解佛教语言“万行庄严”一词?
6. 万行之本,指的是道德修养和外观庄严的结合,即外观的法相。7. 如一张照片所示,一位法师在长途客车上端坐,展现出的威仪和庄严,体现了万行之本。8. 我们应通过言谈举止,以及行为外表,来积德。学佛应如理如法,用佛性和本性来行事。9. 以庄严的法身和行为,以及肉身实践菩萨道,无论做什么...

对联基本格律的六要素和六禁忌有哪些?
如:\\x0d\\x0a建-曼荼罗坛-修法\\x0d\\x0a于-阿兰若处-参禅\\x0d\\x0a\\x0d\\x0a直心-乃-万行-之本\\x0d\\x0a贪欲-为-诸苦-之源\\x0d\\x0a\\x0d\\x0a深心-勤习-真言宗-教义\\x0d\\x0a全力-弘扬-大手印-法门\\x0d\\x0a以上诸联,其音步就不一定在二四六位置上。\\x0d\\x0a所谓平仄交替,...

对联基本格律是什么?
直心-乃-万行-之本; 贪欲-为-诸苦-之源。 深心-勤习-真言宗-教义; 全力-弘扬-大手印-法门。 以上诸联,其音步位就不一定在二四六位置上。 平仄交替,它与平仄相对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指上联或下联的句子,其自身的音步(或者说音步位)之间,平仄应交替使用。只有各分句的句脚与前一音步之间,可...

对联里什么叫联律,举例说明。
所谓对联格律(简称联律),是指对联写作的一些基本规则和格式,其核心要求是对仗。对联的基本格律,可概括成六要素和六禁忌。 对联基本格律六要素,一般认为,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作者认为,这六要素可分别从基础、语法、声律三方面来加以理解: 1.字数相等...

关于佛经的经典语录大全
迦叶佛偈 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世间过,即非真修者。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之捷径;日日耽酒食肉,无非种地狱之深根。真为...

功的定义
与位移的夹角小于直角,则机械功为正,亦称为力做正功,W>0。若力与位移的夹角大于直角,则机械功为负,亦称为力做负功,或物体克服力做功,W<0。若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垂直,则此力不做功:W = 0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了成效,力学里...

人为什么要修行呢?那既然要修行,又是以怎样的方式去或者是来修行呢...
此偈诵的意思是说:使能想、能念之心识,向它自己稍微地内转;稍微地内向;轻微地内收,这样便能认识本觉。华智仁波切说由此不能认识的话,便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认识了。当以自心稍许向内轻微地观于它自身的时候,会有一种远离一切散乱分别的赤裸明清,这就是觉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浩如烟海是什么意思,和形容
浩如烟海 [ hào rú yān hǎi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hào rú yān hǎi ]浩:广大;烟海:茫茫大海。 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出 处 宋·司马光《进〈资治通鉴〉表》:“简牍盈积;浩如烟海;抉摘幽隐;枝计毫厘。”例 句 1. 图书馆有关《诗经》的文献~,你必须先查...

绥滨县13191178601: 为什么佛教不能杀生 -
真寒安络: 推己及人,试问世上谁愿意被杀?谁愿意自己的家人被杀?中国圣人孔子有句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是佛教不杀生的注解.我们看看动物被杀时的哀嚎挣扎,就可以知道,一切众生都不愿意被杀,佛教怜悯一切众生,制定不杀生的戒律,恰恰证明佛教是最伟大的宗教. 中国古代圣贤也说:”君子之于禽兽,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这个义理与佛教是相同的. 佛教的“空”,不是断见.四大皆空,不是说没有,如果什么都没有,还需要佛教干什么?空,是说一切都是因缘聚合而成,.对凡夫来说,被杀刀割的疼痛以及失去亲人眷属的痛苦,凡夫会痛入骨髓,因此佛菩萨悲悯众生,倡导佛弟子不杀生.

绥滨县13191178601: 阿弥陀佛 成佛前积德行善的故事 -
真寒安络: 阿弥陀佛于未成佛前,在过去无量劫中,为妙喜国的国王,名为乔尸迦,他的父王名为月上转轮王,母亲是殊胜妙颜.在当时有一尊佛出世,称为世自在王如来(定光佛以下的第五十三佛).乔尸迦王听佛说法,心怀畅悦,心地开朗,遂发无...

绥滨县13191178601: 《维摩诘经》“直心是道场”,什么是“直心”?
真寒安络: 直心:指质直而无谄曲之心.乃一切万行之根本.诸经论广用此语,各处用例所诠指之旨趣虽有出入,然皆本其'正直无虚假'之意,而随各处经文大旨广申弘义.心直口快归于人的性格和性情.

绥滨县13191178601: 如何才是修行法门的根本呢? -
真寒安络: 佛法以心为根本,八万四千法门不离汝心,权实二法不离心,三藏(梵语trini pitakani)十二部圣教不离如来心地所流露,成佛作魔不离汝心,上升下坠不离汝心,四圣六凡不离心所作为,心为万法之本源也. 若论修行,当论其心,当解其心,...

绥滨县13191178601: 关于对联的问题:律是什么意思? -
真寒安络: 律指对联的格律对联基本格律的六要素和六禁忌(上)作者:达之 文章来源:网络 对联是一种讲究格律的文学形式,欣赏与写作对联,必须了解其基本的格律要求.所谓对联格律(简称联律),是指对联写作的一些基本规则和格式,其核心...

绥滨县13191178601: 《心经》有哪些人生启示?
真寒安络: 看破人世 《心经》原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

绥滨县13191178601: 发菩提心与往生极乐世界的关系是什么 -
真寒安络: 发菩提心是做善人.极乐净土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如果不发菩提心往生无份.看着往生条件不高.临终十念就行.有几人临终能念?多数障碍现前.痴了,瘫痪了,横祸突然死了无法念.所以平时行善发愿念佛,就是练兵千曰,用在一时.

绥滨县13191178601: 什么是顿悟,什么是渐悟 -
真寒安络: 顿悟,是指谓顿然领悟.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二:"﹝ 黄山谷 ﹞ 绍圣 中,谪居 涪陵 ,始见《怀素自叙》于 石扬休 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渐悟 渐悟基本意思是佛教语.谓渐次修行,心明累尽,方能达到无我正觉境界.

绥滨县13191178601: 佛的智慧与菩提心指的是什么? -
真寒安络: 【智慧】梵语若那Jn^a%na,译曰智.般若Prajn^a%,译曰慧.决断曰智,简择曰慧.又知俗谛曰智,照真谛曰慧.通为一也.大乘义章九曰:'照见名智,解了称慧,此二各别.知世谛者,名之为智,照第一义者,说以为慧,通则义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