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述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我要写论文!

作者&投稿:尉迟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叫历史?~

宝马历史:
萌芽时期
宝马的创始人卡尔·斐德利希·拉普(Karl Friedrich Rapp)在1913年时,利用一座慕尼黑近郊原本是制造脚踏车的工厂厂房,设立了拉普发动机制造厂(Rapp-Motorenwerke),从事航空用发动机之制造。在同年,古斯塔夫·奥图(Gustav Otto)也在附近创立了古斯塔夫奥图航空机械制造厂(Gustav Otto Flugmaschinenfabrik),古斯塔夫事实上就是著名的尼可劳斯·奥古斯特·奥图(Nikolaus August Otto)、四行程汽油发动机(奥图循环发动机)发明者的儿子。
古斯塔夫·奥图稍后与人合资,在1916年3月7日创立了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并且将自己创立了三年的工厂并入这家新厂。同年,拉普也获得银行家卡米罗·卡斯提李奥尼(Camillo Castiglioni)与马克思·弗利兹(Max Friz)的资助大幅扩张规模,但却因为评估错误过度扩张导致营运不善,致使拉普在1917年时黯然离开。
他的合伙人找到奥地利的金融家佛朗兹-约瑟夫·帕普(Franz-Josef Popp)合作接下了发动机厂的业务,在1917年7月20日将工厂改名为巴伐利亚发动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GmbH,缩写为BMW),由帕普担任首任的总裁。当时时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身为军需供应厂商的宝马特别在慕尼黑市郊的欧伯维森菲尔德(Oberwiesenfeld)军机场附近设置了大型的工厂,持续地替军方制造军机发动机直到1918年为止。
1918年8月13日宝马改制为股票公开上市的股份公司型态(宝马 AG),确立了之后蒸蒸日上的公司规模。
1922年时宝马合并了BFW,成为今日我们所熟悉的宝马。但在追溯该公司历史时,公司的官方说法是以BFW的创厂时间为准,也就是1916年3月7日作为宝马的创厂日。
宝马的第一具航空发动机作品是1917年时投产的Type IIIa,这是一具水冷设计的直列六缸发动机,使用了公司合伙人之一的弗利兹所开发的高空用化油器,纵使在高海拔环境中也能发挥发动机的最大输出。1919年时,宝马将一具该厂生产的Type IV直列六缸发动机安装到一架DFW双翼飞机上,由佛朗兹·契诺·迪默(Franz Zeno Diemer)驾驶,在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今日宝马总部所在地)上空创下9,760米高的飞行高度纪录。
从天上转战两轮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根据凡尔赛条约的规定,德国境内被禁止制造飞机,严重打击了正在成长中的德国航空工业,也迫使宝马转为制造铁道用的制动器,并开始发展摩托车用的发动机,为走入造车的第一步。
1920年,由马丁·史托尔(Martin Stolle)设计的M2 B 15发动机,成为宝马生产的第一具摩托车用发动机。1923年弗利兹设计了排气量500 cc.的R32型摩托车,有别于该厂之前几款摩托车产品都是采用链条传动的设计,R32是第一辆采用轴传动的宝马摩托车,从它开始轴传动设计就成了宝马摩托车最知名的特色之一,一直到今日我们仍可以从该厂的R系列摩托车上看到此种设计。
宝马在R32上首次启用了代表巴伐利亚邦的蓝白方格旗厂徽,并且沿用至今。 1929年9月19日,摩托车手恩斯特·海纳(Ernst Henne)骑乘着一辆排气量750 cc.的新型宝马摩托车,在慕尼黑创下216.75km/h的世界纪录。之后他又持续多次打破世界高速纪录,其中以1937年时创下的279.5km/h最惊人,该纪录连续保持了12年之久才有人打破。
迈向四轮产品领域
1927年时,位于德国图林根邦埃森纳赫市的埃森纳赫车厂,获得英国Austin(奥斯丁)车厂的授权,开始制造该厂著名的Austin 7车款之德国版本,挂上Dixi(迪克西)的品牌销售。隔年,宝马以1600万马克的价格,并购了该厂,也因此获得Dixi 3/15 PS这款车的生产权利,成为该厂第一辆汽车产品。
这辆车在经过宝马修改之后以改良版DA2的身份上市,DA意指“Deutsche Ausführung”(德国制造)之意,登场后大受好评,在短短三年左右的生产期中就卖出18,976辆之多。
至于1932年时登场的3/20 PS(又称为AM 4,Ausführung München 4 Gange,“慕尼黑生产、四档变速”之意),则是第一辆宝马自制的汽车产品。改良自Dixi的这款车搭载一具782 cc.的直列四缸发动机,拥有20hp/3500rpm的最大马力输出,与80km/h左右的极速,并且在同年于巴登-巴登举行的优雅汽车展(Concours d'Elegance)中获得优胜。
1933年登场的宝马 303,是真正最具有关键代表性的一款车,它开创了两样宝马一直到今天为止都还维持着的传统。其一,它是宝马第一款搭载直列六缸发动机的汽车,其二,该车款首度在车头部分采用了著名的“双肾”水箱护栅造型,虽然经过历代的改款这双肾造型也多经修改,但基本的造型基调却一直到今日都没有改变过。
宝马对技术研究十分重视,在专业媒体测试中宝马发动机的马力输出往往比同级车高,然后又能保持优良的精致度与低噪音,底盘操控性专业评价也常比同级车杰出,这些驾驶乐趣是宝马能在后来被公认与奔驰并驾齐驱的原因。
战后至今
在德东的宝马公司Eisenacher被东德国营化,两德统一后为欧宝并购了。现在宝马有意把所有的轿车都赋予跑车色彩,消弭跑车和轿车的分别。
2018年10月11日宝马集团斥资36亿欧元(约326亿港元)(约290亿元人民币)增持与华晨中国汽车组成的合资企业华晨宝马25%股权,交易完成后宝马集团的持股比例将由现时的50%增至75%,此外,合资公司的合同期限将从原来的2028年延长至2040年。

扩展资料:
一、品牌简介
巴伐利亚发动机制造厂股份有限公司(德语: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英语:Bavarian Motor Works,在英语系国家经常被昵称为Bimmer,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地区称为宝马,在台湾一般使用原称“BMW”,台语发音称“米浆”,极少称“宝马”)是德国一家跨国豪华汽车、摩托车和发动机制造商,总部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慕尼黑。
二、车标含义
B.M.W.是巴伐利亚发动机制造厂的意思,标志的色彩和组合来自宝马所在地巴伐利亚州的州徽(在前面宝马标志的旁边)。宝马汽车公司是以生产航空发动机开始创业的,因此很多人以为标志代表旋转的螺旋桨,但事实并非如此,其实蓝白标记对称图形的意义非常简单,蓝白相间的图案是公司所在地巴伐利亚州的州徽,用来提醒宝马来自巴伐利亚州的纯正血统。
和奔驰汽车公司一样,宝马汽车公司以汽车的高质量、高性能和高技术为追求目标,汽车产量不高,但在世界汽车界和用户中享有和奔驰汽车几乎同等的声誉。宝马汽车加速性能和高速性能在世界汽车界中数一数二,因而各国警方的警车首选的就是宝马汽车。
宝马的摩托车在国际市场上颇为昂贵,甚至超过了豪华汽车,售价高达3万美元左右。宝马产品拥有良好的运动基因,因而在全世界赛车活动中经常大出风头。
三、品牌系列
宝马的车系有1、2、3、4、5、6、7、i、M、X、Z等几个系列。其中,1系是小型汽车,2系是小型轿跑,3系是中型汽车,4系是中型轿跑(含敞篷),5系是中大型汽车,6系是中大型轿跑(含敞篷),7系是豪华D级车,i系是宝马电动车以及混合动力系列,M是宝马的高性能与跑车版本,X系是宝马特定的SUV(运动型多功能汽车)车系,宝马Z系是宝马的入门级跑车。量产版的宝马4系基本就是由4系Coupe概念车转化而来,接替原3系Coupe。
四、营销活动
1、汽车竞技
宝马车厂一直以来都非常积极地参与世界各地的许多赛车活动,其中层级与投资最高的莫过于斥资参与一级方程式赛车活动,该厂曾经是威廉姆斯车队(Team 宝马-Williams)的主要赞助商与发动机供应商,但是2005年时,由于理念上的不同,所以结束了合作关系。在2005年中,宝马买下了彼得·索伯(Peter Sauber)的私人车队,并于2006年起改为车厂自有的厂队宝马索伯车队参予角逐,但已于2009年赛季结束后退出比赛。
2、The Hire
另外,宝马在2001年时开始了拍摄《The Hire》系列的短片以宣传自家品牌的汽车,刺激销量。
于2016年,宝马续拍了《The Hire》系列,并取名新一季为《The Escape》,重点宣传5系。
3、电影赞助
除此之外,宝马也曾大量提供新车协助电影詹姆斯·邦德系列部分续集的拍摄,包括第17集《黄金眼》(GoldenEye)中的宝马 Z3敞篷跑车,第18集《明日帝国》(Tomorrow Never Dies)中的宝马 750i轿车、宝马 R1200重型摩托车与Land Rover Discovery越野车(当时Land Rover仍属于宝马集团一部分),汤姆·克鲁斯主演的《碟中谍4》中的宝马X3、Z4和i8,以及第19集《纵横天下》(The World Is Not Enough)的宝马 Z8跑车。
宝马此举被视为是置入性行销的经典范例之一,但也因为在电影中过分强调宝马车辆的存在,遭许多影评及影迷批评过分商业化而扭曲了影片的整体质感。附注一提的是,宝马并没有继续赞助007第20集《谁与争锋》(Die Another Day)的车辆使用,而是由福特汽车旗下所属的几个汽车品牌福特、美洲虎与阿斯顿·马丁取而代之。
玩命快递电影中也用了宝马 E38 735iL 来连接整个剧情。
5、合作伙伴
此外,宝马也是中国奥委会的合作伙伴之一。

  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

  在我国封建社会中,辅助皇帝处理国家大政的最高长官,通称宰相。宰是主持,相是辅佐之意。历史上各个朝代对宰相的称呼是各种各样,名目繁多,宰相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也确实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古代中国宰相制度的演变过程

  1.秦朝三公的设置——宰相制度正式确立

  宰相是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但当时名称不固定,职权也并不显赫。春秋站国时期,伴随社会的大变革,各诸侯国已普遍设立相职,建立起各自的宰相制度。其中,辅助齐桓公建立霸业的管仲就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宰相之一。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正式创立宰相制度。丞相是皇帝的第一助手,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秦朝初建,实行的是一相制,后来也曾置左、右二丞相。秦始皇时,王绾、李斯等先后任丞相。御史大夫是副丞相,负责撑理奏章、下达诏令和监察百官。太尉,“掌武事”,负责全国军事事务,其地位与丞相一样。但秦始皇并未任命过太尉,而是自掌军权。

  2.西汉“中朝”的建立——宰相制度的重大调整

  汉承秦制。汉高祖刘邦和汉惠帝刘盈分别以第一代功臣中功居前列的萧何、曹参为丞相。丞相的权力迅速膨胀。《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说:丞相的职能,是“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当时的丞相作为皇帝的高级助手,实际上是朝廷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在西汉的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丞相“位高权重”,构成对君权的威胁。汉代,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迅速暴露,宰相制度很快便进入调整期。调整的核心是:皇权不断集中,相权不断被分割。

  用内朝官来压抑外朝官以分割相权,是汉代中央政治制度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汉武帝时,为了分散和限制丞相的权力,形成了“中朝”和“外朝”。“中朝”也称“内朝”,主要由皇帝左右原亲信近臣组成,重要政事往往在宫廷之内就先自做出了决策,“中朝”逐渐成为中央实际的决策机构。而以丞相为首、由三公九卿组成的“外朝”,其实际职能逐渐退居到执行的地位。这样,汉武帝将丞相拥有的决策、行政两大权力分解开来,从而形成中枢权力之间的制约机制,这种做法对以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政治有着深远的影响。

  汉武帝为什么要把执掌朝政的实权,由外朝的宰相转移给内朝的尚书呢?主要因为:第一,内朝官地位很低,可以减少皇帝对臣下盗权窃柄的顾虑;第二,内朝官多是皇帝宠幸的近臣,能很好地贯彻皇帝的旨意,不致受到外朝大臣的牵制;第三,内朝官多由外戚、宦官充任,这些人本是卑微之徒,皇帝可以随意更换,这样既能保持外朝相府传统地位的稳定性,又可以加强皇权对相权的制约力量。

  3.唐朝三省制的完善——宰相制度的成熟

  决策权和行政权分开后,国家治理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决策是否适当。于是,魏晋南北朝时又尝试着建立对决策权的制约机制,这就是在隋唐时代成型的三省六部制度。隋文帝综合汉魏以来的官制,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划分了三省的职权。三省六部职权相互牵制,互相监督,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从而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统治的力量。在这种制度下,三省的长官同为宰相,且各有分工,这就使秦汉以来的宰相权力一分为三,从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古代官制史上的重要变革。但必须注意,三省六部制与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有本质的不同,具体表现在:中书省只能秉承皇帝的旨意草拟下令,门下省仅有封驳权,没有裁决权,尚书省负责政令的执行,三者都必须绝对听命于皇帝。这种制度能减少中央政令的失误,却不能从根本上杜绝。

  4.宋朝相权再分割——宰相制度的衰落

  宋朝再次分割相权是废除丞相的前奏。北宋统治者鉴于唐朝藩镇割据的影响,故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以进一步加强皇权。宋太祖将宰相的职权一分为三:在宰相之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院管理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管理财政收入等,分割宰相的财政权。这样就形成了三权分立的局面,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被打破,唐末五代时期那种君弱臣强的局面在宋代不复存在。

  5.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宰相制度的废止

  忽必烈即位后,实行中书省一省制。宰相权力很大,是上层权力核心的重要部分,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继承,是皇位争夺战中的重要力量。元朝的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趋势下的一次重大反弹。

  明初承袭元制,在朝廷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丞相权力很大。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宰相“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的教训,利用丞相胡惟庸谋反案,正式废除丞相职位,使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并且明确宣布成立为定制。秦汉以来的丞相制度从此废止。此后,为适应处理政务的需要,明成祖时,在洪武年间设立的殿阁的基础上正式设立内阁。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没有决策权。尽管人们还是习惯把阁臣看成宰相,但其权力与前代宰相不可同日而语,更谈不上制约皇权。

  清代设置军机处,起初仅是单纯处理军事,其后逐渐扩大到其他事务。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机大臣均由皇帝钦定,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因而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清代封建专制主义集权政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历史上丞相制度的残余荡然无存,君权得到极大加强,皇帝真正实现了“乾纲独揽”。

  二、规律和认识

  1.古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趋势

  宰相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伴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始终。在古代中国,尽管君权与相权在此消彼长中间有波折,但总体上说是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受到抑制、消弱,直到丞相一职被废除。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宰相人数的增多。秦朝设置左右丞相,唐朝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丞相,往往出现七八个宰相共同议政的局面,到北宋,多人位居宰相之职,最多时达10多人以上,这些都极大地削弱了宰相的权力。

  第二,频繁更换丞相。汉武帝在位54年间,先后用相12人,其中多数被免职或处死,使相权受到打击。又如,武则天当皇帝21年,用了76个宰相。

  第三,宰相的权力日益受牵制和分割。秦朝丞相的职责是协助皇帝,助理万机,可以说他既是国务总管又是皇帝的家务总管。汉武帝时重用“中朝官”,丞相的权力受到一定的削弱。唐宋三省制的建立使相权分割,减弱了其对皇权的威胁。

  第四,君臣等级关系日益森严。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这样描述:“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从中可以看出丞相地位日益低下。

  2.相权的存废服从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

  丞相是封建皇权的伴生物,宰相制度的演变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世卿世禄体系被官僚体制冲击,血缘关系被地缘关系冲击,乡里制度、郡县制度开始确立,中央集权开始形成。由于政事繁多,国君一人难以应付,以宰相为首原官僚集团的确立也就水到渠成了。然而,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君权是整个君主专制政体的核心与代表,而相权则是实现君主意志和君主专制的工具。因此,丞相“位高权重”必然构成了对君权原威胁,“君”和“相”的矛盾也就不可避免。因此,历朝历代无不采取措施削弱相权。随着封建制度的衰落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空前强化,为确保君王的绝对权威,废除丞相制度也就不可避免。

  3.正确认识宰相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内部的双重作用

  明太祖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明太祖实录》)明太祖错误地认为宰相的设置是国家政治动乱的根源,因此,废丞相,集权力于皇帝一身。

  事实上,宰相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内部发挥了双重作用。宰相既可以辅佐皇帝,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决策机要;也可能因权力过重而威胁君权,甚至造成政治动乱。综观古代中国,有辅政功勋卓著的贤相名相,如汉高祖时的萧何,武则天时的狄仁杰,唐玄宗前期的姚崇等,他们因为汉唐盛世的出现立下了汗马功劳而青史留名;同时也有专权乱政的奸相权相,如秦二世时的赵高,唐玄宗后期的李林莆等,他们成为加快国家败亡的小人背负千古骂名。明太祖没有也不可能看到问题的本质所在。在封建社会,皇帝拥有至高无上、不受制约的绝对权力,而宰相是对皇帝负责而非对人民负责,这也就是宰相的悲哀所在。贤相与奸相的出现,一方面与皇帝的贤愚和担任此职的个人品性有关,更重要的是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本质决定的。


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
1、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地位不同:在宰相制下,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巩固。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内阁成员只是黄帝顾问没有实权。2、宰相制与内阁制对皇权的影响的不同:在宰相制下,宰相在率领百官为皇帝效忠的同时又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而内阁不可能有如此大的权限和影响...

宰相制度是什么时候废除的
《明史·卷109》“明太祖初壹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其官有丞相、平章、左右丞、参政,而吏、户、礼、兵、刑、工六尚书为曹官。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宰相最早起源于先秦时期,商代有伊尹为相,周代周公为太宰。管仲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宰相。到...

宰相制度和内阁制度的比较?
事实上,权力相当的国家不时出现,皇帝不断利用内廷近臣或太监来控制相权,直到他们取代总理,从内到外,从外到内,循环。这是中国古代总理制度不断演变的规律,形成了总理名称、员工人数、掌管和权力的不稳定状态。在宰相制下,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权,其地位非常巩固。可以说是一人以下,万人以上。.内阁...

中国古代“宰相”是怎么演变的?宰相、丞相和相国分别是哪些朝代的?
那么,如前文所说,“宰相”的职能基本上是不断下移的,也就是说,历朝历代承载“宰相”职能的具体官职也是不同的。究竟是如何不同呢?我们来看看中国古代“宰相”的演变。 自秦始,中国开始了专制皇朝的历史,如果说秦奠定了中国古代官制的基础,那么汉则将这种基本官制发展完善。怎么算完善呢? 汉初,承秦制,三公分为...

三公宰相制
秦始皇之后,废分封,设郡县,废诸侯,设官吏,皇帝不再通过宗法亲缘关系进行统治,改为任命官僚向全国发号施令,因此有必要组织一套官僚机构,并借助于宰相大臣辅佐政务。宰相就在这一历史条件下产生了。随着封建国家的发展,宰相制一直沿袭了两千年。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管仲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宰相。到了战国...

宰相制的利与弊?
既可以辅佐皇帝,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决策机要;也可能因权力过重而威胁君权,因而形成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后,固然可解决君相矛盾,但必然导致皇帝负担加重,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个人裁决,难免偏颇,草率.皇帝独操权柄,固然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加强统治,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是缺少制约...

宰相制的利与弊
这些文章都继承了钱穆的观点,认为宋代设枢密院以分宰相军权,设三司使以分宰相财政权,设参知政事以牵制宰相,同时让台谏共同纠弹百官,这样就使皇权加强,相权削弱。解放以后出版的各种通史和断代史也都接受了钱穆的观点。例如《中国史稿》第五册认为宰相和相当于副宰相的参知政事一般不止一人,他们和...

秦朝至元朝宰相制度的演变历程
下面就是详细的演变过程,楼主可以看下!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管仲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宰相。到了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 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有时分设左右,以右为上,称为“右丞相”,“左丞相”。 汉朝与秦朝相仿,只是如果称为相国的话地位...

明朝为什么废除宰相制?宰相制的弊端和优势是什么?
明朝的开国丞相李善长,勤勉政务,制定国家的各种法律制度、完善全国的税收政策、确定朝廷的官制礼仪,同时监修《元史》,编撰《祖训录》《大明集礼》等等,各项政务事无巨细,都亲自参与过问,被誉为当朝的萧何。以上三个方面既是朱元璋废除丞相的原因,也是丞相制度的弊端。至于实行宰相制的优势,主要是丞相...

如何看待唐代的宰相制度呢?
本文我将主要从唐朝时期的中央官制为切入点,谈一谈我对唐朝中央行政运行方式的理解,了解一下大唐盛世是否与其独特的政治制度有关。三省六部制的创制 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古代政治史有两条主线,一条是中央统治与地方分治的关系,另一条则是皇权与相权的关系对比。在秦朝建皇帝专制制度,皇帝下设置...

秦城区15348758343: 宰相制度的利弊 -
汝菡八味: 在中国的封建政治制度体系中,宰相制度是联接皇帝制度和官僚制度的重要因素.自先秦萌芽以来,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绵延了近两千年.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通常说的宰相...

秦城区15348758343: 中国古代丞相制度的发展中国古代丞相制度的开始以及在各个朝代的变化 -
汝菡八味:[答案] 中国古代丞相制度的开始 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管仲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宰相.到了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 丞相制度在各个朝代的变化 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有时分设左右,以右为上,称为“右丞相...

秦城区15348758343: 秦朝至明朝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的演变过程? -
汝菡八味: 秦………魏晋南北朝:丞相总揽司法、行政、军事大权,是政府首脑,对皇帝负责.隋唐……五代十国:宰相职能一分为三,设立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互相牵制.北宋……南宋:相权有所扩大,南宋后期出现严重的宰相专权.蒙元:宰相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明:设立左右丞相,洪武年间废除.并废除丞相一职.设内阁,内阁首辅中期专权民间称为宰相.清:议政王大臣会议行使宰相职能,雍正以后设军机处行使其职能.八国联军侵化战争后,总理衙门为居六部之上行使宰相职能.

秦城区15348758343: 如何全面看待中国古代的丞相制度 -
汝菡八味: 从宰相制度的兴废看,其起源甚早,而且复杂多变.其演变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即萌芽期、创立期、鼎盛期、调整期、衰落期. 黄帝至西周时期为萌芽期.在史书中,这一时期已有宰相名称如“相”、“百揆”、“宰”的记载.这些职位实际...

秦城区15348758343: 阅读材料,在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宰相制度居于核心地位,是连结政治制度各部分的中心环节.从宰相制度的兴废看,其起源甚早,而且复杂多变.其演变过... -
汝菡八味:[答案] 1.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其中与政治体制密切相关的变化有:(1)世卿世禄体系被官僚体制冲击,形成了以官僚体制为主、世卿世禄为辅的政治体制.(2)血缘关系被地缘关系所冲击,乡里制度、郡...

秦城区15348758343: 中国的宰相制度.你们觉得如何? -
汝菡八味: 你好,很高兴能为你解答.在中国宰相制度中,宰相是掌握行政大权,是被赋予很高权力.是名副其实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朝廷上可以主宰很多事情,包括军机大事.与现在中国的总理有所不同,现在中央的决策也是常委们共同决策.

秦城区15348758343: 我国古代的宰相制度是怎样变化的? -
汝菡八味:[答案] 在我国封建社会中,辅助皇帝处理国家大政的最高长官,通称宰相.宰是主持,相是辅佐之意.历史上各个朝代对宰相的称呼是各种各样,名目繁多.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设相国或相邦,丞相,即宰相,为百官之长.秦朝宰相亦称丞相或相...

秦城区15348758343: 中国古代宰相制度是怎样演变的?
汝菡八味: 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过程:西汉武帝时,为防止臣下专权将政务中枢从三公府移入内廷,由尚书协助皇帝裁决庶政,尚书台便成了皇帝的机要秘书处,尚书台长官尚书...

秦城区15348758343: 中国宰相制度的变革
汝菡八味: 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 在我国封建社会中,辅助皇帝处理国家大政的最高长官,通称宰相.宰是主持,相是辅佐之意.历史上各个朝代对宰相的称呼是各种各样,名目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