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至元朝宰相制度的演变历程

作者&投稿:文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叫历史?~

十万个冷知识

下面就是详细的演变过程,楼主可以看下!

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管仲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宰相。到了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 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有时分设左右,以右为上,称为“右丞相”,“左丞相”。 汉朝与秦朝相仿,只是如果称为相国的话地位更高一些,并以御史大夫为副职。汉武帝时,起用了一批儒生当丞相,处理日常行政事务,而政务中心则转到了内廷。宰相的职权逐渐转移到了尚书台长官的手中。汉哀帝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由司徒、司空、太尉共同执政。汉献帝时,复置丞相,由曹操担任。 魏晋南北朝时,丞相或相国多为权臣自命,成为了一种篡位夺权的手段。南北朝制度多变,皇帝所与议论政事或委以机密者,即是宰相,官名有中书监、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仆射或将军。其位最尊、权最大者则为录尚书事。 隋朝定三省制,三省长官内史省的内史令、门下省的纳言、尚书省的尚书令都是宰相。 唐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内史令为中书令,纳言为侍中。唐高宗后,只有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者才是宰相。 五代的宰相制度基本上沿袭唐代,但是也有很多自己的特色。 五代基本都是以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各部尚书、侍郎及他官加同平章事均为宰相。其中例外的,只有后唐和后周。 后唐明宗长兴四年 ( 933年 )九月敕:“冯?有经邦之茂业,宜进位于公台,但缘平章字犯其父名,不欲斥其家讳,可改同平章事为同中书门下二品”。后周显德年间,枢密使吴廷祚曾加“同中书门下二品”的名号。 其他的宰相名号仍为“同平章事”。 五代时期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大,宰相的权力被皇帝侵夺的同时,本身开始插手各部司的事务。宰相往往另判、领使、分管某一部门的工作,特别是一些重要的部司,几乎都是由宰相领判。 与唐代相比,五代时期宰相制度的一大变化是,宰相的品级得到统一固定和提高。 后晋天福五年(940年)二月,“升中书门下平章事为正二品”,同时规定“以中书门下侍郎为清望三品”。从此,宰相的品级提高和固定到正二品,而中书侍郎、门下侍郎一旦加同平章事为宰相,其官品也由正三品升为正二品。 后晋这一宰相制度的变革,彻底改变了唐以来宰相品级较为混乱和不尽合理的局面。 与唐代的宰相制度相比,最大的一个变化是,五代时期,宰相制度出现了首席宰相的制度,并被沿袭下来。后唐庄宗时,“豆卢革时为首相,故称之为首座相公”被认为是有史可查的五代首相制度的开始。 宋朝以同平章事为宰相正式官名,以参知政事为副。从汉至唐,皇帝待宰相之礼,逐渐降级,至宋太祖废“坐论”之礼,使宰相地位大降。元丰改制,设宰相二人,首相称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次相称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另设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为副相。政和时,改左仆射为太宰兼门下侍郎,右仆射为少宰兼中书侍郎。建炎间,再改宰相官名为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相为参知政事。乾道间又改为左、右丞相。 宋太祖建国后,不断加强皇权,分化、削弱相权。宰相并不是一个正式官名,它实际上在隋代就是一个群体,是除皇帝之外的最高领导层。宋初实行“二府三司制”,宰相职权被一分为三。中央虽设三省,但三省及六部长官不经特许不得管理本司事务,成为闲职。实际权力归属“中书门下”这一机构,又称政事堂、都堂等,管理国家行政事务,以同平章事为长官,多由中书、门下两省侍郎担任,无定员。此外,以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行政权。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事机构,长官为枢密使,与政事堂合称东、西“二府”。“三司”(户部、盐铁、度支)主管财政,号称“计省”,长官为“三司使”,号称“计相”,地位略低于“二府”。二府三司各自独立,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构成最高辅政机关。 宋神宗元丰改制,废除二府三司制,以左、右仆射为宰相,左仆射兼任门下侍郎,右仆射兼任中书侍郎。 南宋初,左、右仆射加同平章事,为正宰相,不再兼任二省侍郎,两省侍郎改为参知政事。南宋孝宗以后,正宰相为左右丞相,副宰相仍复参知政事。此外宗、宁宗、理宗都曾设“平章军国重事”和“同平章军国重事”,由老臣或权臣担任,处理军国大事,位高宰相。 辽朝设立北南两个官制 北面:北面又分北南两枢密院,北院掌军事,南院掌内政。 北、南枢密院分别下设北、南宰相府和宰相(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宰相”作为正式官名)。 南面:南面官多仿唐制,也有三省六部、各台、院、寺、监、诸卫等官,地位与北院面一样崇高,却并无实权。是国家用来养士的崇高机构。 金朝以尚书省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不设中书、门下二省。以尚书令为宰相。 元朝以中书省为政务中枢,主官中书令常由皇太子兼领,下为左右丞相,再下为平章政事,副职为左右丞及参知政事。 明朝初亦设中书省,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1380年),罢中书省,废丞相,由皇帝亲决国政。宰相制度遂废。后皇帝以不胜庶政之繁,设内阁大学士协理文书。后阁职渐重,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称辅臣,居首者为首辅。 清朝沿明制,雍正时设军机处,内阁成为闲曹,军机大臣成为事实上的宰相。明、清习惯上都称授大学士为拜相,但无正式宰相名份。 在所有的官职中,宰相的变化最多,这是由于君主既需要宰相帮助办理政事,又担心宰相的权位过重,危及自身的权力。

宰相制度的演变历程就是中央集权的过程,因此有如下变化:
1.萌芽(战国):商鞅建立县制.百官服.从君主法令的封建官僚制度建立.

2.确立(秦朝):一整套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的建立.(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三公九卿的官制.地方推行郡县制).

3.巩固(西汉):①汉景帝[削藩"平定七国三乱.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夺王侯爵位.解决王国问题.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专制.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4.完善(隋唐):①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相当于宰相.相互牵制和制约.避免宰相的专权.又一定程度上牵制君主专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②科举制.使门第不高的有才能的人参加到政权中来.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

5.加强(北宋):采取[杯酒释兵权"将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权力收归中央.防止了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加强了中央集权.

6.发展(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保证了中央统一政令的实行.在地方设[行省"实行行省制度.对后也影响深远.

7.强化衰落(明清):明朝废丞相.形成君主独裁的局面.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进一步削弱地方势力.还遍设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这是专制主义强化的突出表现.清朝沿用明制.后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使君权空前加强.形成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达到顶峰.

特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就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发展和加强一直在推动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从历史上可以看出,每一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尤其是皇权的加强,都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次重要发展,最终以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作为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标志,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也发展到了自身的最高点。先是秦朝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以后各朝都在不断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到清朝雍正时期建立了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秦………魏晋南北朝:丞相总揽司法、行政、军事大权,是政府首脑,对皇帝负责。隋唐……五代十国:宰相职能一分为三,设立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互相牵制。北宋……南宋:相权有所扩大,南宋后期出现严重的宰相专权。蒙元:宰相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明:设立左右丞相,洪武年间废除。并废除丞相一职。设内阁,内阁首辅中期专权民间称为宰相。清:议政王大臣会议行使宰相职能,雍正以后设军机处行使其职能。八国联军侵化战争后,总理衙门为居六部之上行使宰相职能。

秦代宰相亦称丞 相或相国、国相。西汉沿置丞相,与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主持国家最高政务。西汉 末年,改宰相为大司徒,与大司马、大司空一起为三公,亦称三司。东汉的三公是司徒、 司空、太尉,为共同负责军政的最高长官。
三国、两晋、南北朝,宰相或称丞相、相国, 或称司徒、尚书令,中书令、侍中等等,时置时废,多由权臣担任。
隋唐确立三省制度,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就是宰相
五代、宋代均沿袭 唐制,遂直接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作为宰相的官称,而原来的三长官反而成为闲职了。北 宋神宗元年改制,以尚书左右仆射为宰相,南宋孝宗以后,又改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
元代废三省制,实行一省制,即以中书省为政务中枢,其中设左右丞相、平章、参政等,行宰相职权。明初沿袭元制,设中书省左右丞相。后来因右丞相胡惟庸专权,与明太祖朱元璋发生矛盾被杀,皇帝恐权臣乱政,废去中书省及丞相,把丞相之权分给六部官长,由他们直接对皇帝负责。又设立内阁,以内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秦:三公九卿
西汉:设外朝和内朝以削弱宰相的权利
东汉:扩大尚书台权利(即扩大内朝)以削弱宰相的权利
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下有六部)
北宋:三分相权(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元:设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中书省行使宰相职权)
秦朝至元朝宰相制度的演变历程的总趋势是:相权逐渐削弱,皇权逐渐加强。

秦 设三公九卿制 丞相为百官之首 帮助皇帝处理去全国政事
汉初 丞相集决策 司法 行政于一身 汉武帝时期 实行内外朝制度 削弱相权
随他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三省长官均为宰相 削弱相权 保证皇权独尊
北宋 中书省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权力 为制约相权 增设参知政事 枢密使 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军权和财权
元 宰相权力越来越大 可以左右皇位继承-


简要概括中国古代相权 的变化过程
同时设立御使大夫为副丞相。汉承秦制,仍设立丞相。汉武帝为加强皇权,在设立丞相的同时又宠任外戚与近臣,组成与丞相相对应的“内朝官”,丞相权力受到一定削弱。这种情况延续到魏晋南北朝。②隋唐到宋,宰相制度发生了变化。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掌决策、审议和政务,三省同为宰相机构,三省长官同...

中国古代“宰相”是怎么演变的?宰相、丞相和相国分别是哪些朝代的?
这期间新的中朝体系再次形成,比如高宗、武周时期的“北门学士”和玄宗以后被称为“内相”的“翰林学士”,再到后来的“枢密院”。 所以每个时代的“宰相”职能是落实在不同职位上的,有些名臣或许曾有过力挽狂澜之举,或许一度一下万上、权倾朝野,但他却算不得“宰相”。祝总斌先生在“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

宰相制有哪些弊端和优势?为何朱元璋要下令废除它?
宰相制度施行的年代是非常广远的,一直到了明朝建国之初依旧是沿用了元朝旧的政治制度,而明太祖朱元璋却认为宰相制度很难为皇权所服务,反而在侧面上架空了自己的皇位。所以在他建国不久之后,就慢慢废除了宰相制。一、宰相制利弊宰相制最初是起源于西汉时期,当时的汉高祖刘邦模仿先秦的制度建立起来的。它...

宰相官职的起源与发展?
明代废除中书省及宰相等职,设立华盖殿、谨身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东格等大学士,为皇帝顾问。后来这些入阁大学士成为实际上的宰相,号称“辅臣”,首席大学士称“元辅”、“首辅”,职权最重,主持内阁大政。清初仿明制。实际任宰相职务的,是康熙时的“南书房行走”,雍正以后的“军机大臣...

中国丞相制度存在了多少年?
共1609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设宰相制1388年明太祖废宰相止。

宰相制度何时废除
《明史·卷109》“明太祖初壹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其官有丞相、平章、左右丞、参政,而吏、户、礼、兵、刑、工六尚书为曹官。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宰相最早起源于先秦时期,商代有伊尹为相,周代周公为太宰。管仲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宰相。...

简述西汉到元朝中枢机构的演变
秦朝:实行 三公九卿制。西汉:汉武帝削弱宰相的权力,形成内外朝。隋唐: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北宋:相权一分为三,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元朝:中书省掌管行政权,枢密院掌管军事,御史台掌管监察 中枢机构是伴随着君主处理国家事物的需要而产生,又随着君主专制的需要而演变,他在...

大元朝,和明朝,清朝有丞相吗?
元朝有丞相,称中书令,统领百官,左右丞相统六部,另有平章政事四人,相当于副丞相。明朝初年设有丞相,先后有李善长、徐达、汪广洋、胡惟庸四人担任,后朱元璋借“胡惟庸案”废除丞相,丞相制度就此结束,后设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事,设内阁大学士一名,大学士若干,相当于皇帝秘书处。清朝沿用明朝制度,...

明朝的朱元璋为何要废除丞相制度?
宋朝官制结构图 不过即使如此,相权的存在对于皇权依旧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不论宰相制度如何调整,相权与皇权的矛盾始终无法调和。而在这种情况下,皇权显然占据优势,因此在元朝以后宰相制度就开始走向衰败。元朝时宰相的权力较比宋朝更大,然而这其实是宰相制度的回光返照。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初期亦设中书省...

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的关系变化及其原因
3. 相权的发展:- 萌芽期:从黄帝到西周时期,宰相的职位虽有记载,但尚未成为正式官称。- 创立期:春秋至秦朝,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促进了宰相制度的形成。- 鼎盛期:汉初至武帝时期,相权的膨胀威胁到皇权,导致宰相制度的调整。- 调整期:魏晋至宋朝,宰相制度经历了进一步的调整。- 衰落期:元朝至...

万州区13990536868: 中国古代丞相制度的发展中国古代丞相制度的开始以及在各个朝代的变化 -
纪路益恒:[答案] 中国古代丞相制度的开始 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管仲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宰相.到了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 丞相制度在各个朝代的变化 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有时分设左右,以右为上,称为“右丞相...

万州区13990536868: 从秦朝到元朝,丞相制度是如何演变过程?呈什么趋势
纪路益恒: 秦朝设丞相辅助皇帝政务,汉朝设中朝制衡丞相,唐朝三省六部制设立多个丞相分散相权,宋朝设立参知政事和三司使分割相权,元朝只设中书省的左右丞相,明太祖废丞相设内阁大学士,清朝设军机处传达旨意,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万州区13990536868: 中国古代宰相制度是怎样演变的?
纪路益恒: 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过程:西汉武帝时,为防止臣下专权将政务中枢从三公府移入内廷,由尚书协助皇帝裁决庶政,尚书台便成了皇帝的机要秘书处,尚书台长官尚书...

万州区13990536868: 宰相制度是怎么演变的?反映了什么样的趋势?
纪路益恒: 1.演变:秦朝设丞相;唐朝三省六部 设多名丞相相互制衡;宋朝设参知政事;元朝设左 右丞相 平章政事相权有所反弹;明太祖废丞相 2.趋势:相权不断削弱 皇权不断加强 必修一的内容

万州区13990536868: 中国古代宰相制度兴废的主要历程 【分朝代说明】 -
纪路益恒: 我说说, 丞相制度是在先秦就存在的,但是之前制度不完善,到秦汉基本就开始明确了. 秦,西汉:三公九卿制度,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政治,军事,监察;九卿管理各项具体事务,由皇帝直接任命,各个官员的属官可以由自...

万州区13990536868: 宰相制度从秦朝正式确立宰相开始,中国的宰相制度一直延续了1600年.问题:(1)指出秦、唐、明三代宰相制度的演变过程.(2)指出中国古代宰相制度演... -
纪路益恒:[答案] (1)秦朝的宰相是百官之首,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度,三省的长官都为宰相,三省之间互相牵制;明代废除了宰相,设置殿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朝廷文书,后来发展为内阁; (2)特征:考查对材料一现象问题的抽...

万州区13990536868: 简单叙述丞相制度演变过程 说明了什么
纪路益恒: 我也觉得楼上这个最简洁准确 我记得高中时一个大题也是这个 当时我也是这么几个字 最后那到题的单题得分得了个办理第一,详解下的话就是最早秦费分封创郡县 设三公丞相为首 到汉丞相权利加强 甚至出现类似问责制 丞相负责大部军政要务 ...

万州区13990536868: 简述秦隋唐 明清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状况那么 概述中国古代帝相制度发展 -
纪路益恒:[答案] 秦朝:中央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御史大夫. 唐朝:中央设三省:中书省(决策、秘书)、门下省(侍从、谏议)、尚书省(行政);其中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人事)、户部(户口、财政)、礼部(礼宾)、兵部(国防)、...

万州区13990536868: 秦朝至明朝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的演变过程? -
纪路益恒: 秦………魏晋南北朝:丞相总揽司法、行政、军事大权,是政府首脑,对皇帝负责.隋唐……五代十国:宰相职能一分为三,设立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互相牵制.北宋……南宋:相权有所扩大,南宋后期出现严重的宰相专权.蒙元:宰相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明:设立左右丞相,洪武年间废除.并废除丞相一职.设内阁,内阁首辅中期专权民间称为宰相.清:议政王大臣会议行使宰相职能,雍正以后设军机处行使其职能.八国联军侵化战争后,总理衙门为居六部之上行使宰相职能.

万州区13990536868: 中国古代臣相从秦朝到元朝的权力削弱过程简介 -
纪路益恒: 体现封建君主直接削弱宰相权力的措施有①秦朝设置御史大夫 ②唐朝实行三省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