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鲁迅先生关于民族脊梁的那段原话是什么?

作者&投稿:诗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鲁迅的《民族的脊梁》全文~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沦陷,但中国国民党的官僚政客和社会“名人”等,却在北京等地多次举行“法会”,祈祷“解救国难”。
1934年4月,国民党的戴季陶和下野的北洋军阀段祺瑞等,又发起请第九世班禅喇嘛:在4月28日至5月18日,在杭州灵隐寺举行“时轮金刚法会”,“求佛菩萨来保佑”。还说什么“今则人心浸浸以衰矣!非仗佛力之加被,未由消此浩劫”。
1934年8月27日,当时颇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报纸《大公报》也发表了《孔子诞辰纪念》的社评,散布“中国人失去了自信力”的失败主义论调。
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中国近代本来就国运积弱,屡遭凌侮。“九一八”事变又在许多中国人心中投下失败的阴影,国内悲观论调的一时甚嚣尘上。当时资产阶级报纸《大公报》发表社论,指责中华民族失去了自信力,为国民党反动政府推卸责任。
针对这一观点,鲁迅先生凭着对社会现状的洞悉,发出了中国人当自信自强的呐喊。文章写完之后的两个多月,他写了《病后杂谈》,还致信杨霁云,自称是在敌人和“战友”的夹攻下的“横战”,病情的恶化和精神的压力,并没有影响他对世事的热忱和关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
故答案为: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这段话源于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具体是: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扩展资料: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中国著名文学家鲁迅在民国时期所著的一篇杂文,最早于1934年刊发,后编入《且介亭杂文》。作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反驳了当时社会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以及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的言论,鼓舞了民族自信心和抗日斗志。

鲁迅先生在赞美革命者具有坚定的信仰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的同时,怒不可遏地揭露了敌人“摧残”、“抹杀”革命者的罪行。最后鲁迅先生郑重宣告: “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直斥“有人”的无耻谰言。观点十分鲜明,感情十分强烈。

“中国的脊梁”是不求名利,埋头苦干,创造社会财富和灿烂文化,推动历史前进的广大劳动人民和创造发明家。如毕升、李时珍等。

也是不怕流血牺牲,起而反抗反动统治的革命者和坚持抗战抵御外侮的民族英雄。如陈涉、李自成、洪秀全、岳飞、文天祥等。

一种是代表人民利益,不顾个人安危,为解除或减轻人民疾苦而奔走呼号,为民请命的人。如杜甫、白居易、关汉卿等。

一种是历尽艰辛,奋不顾身,探求佛教教理的人。如法显、玄奘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是用比喻形象地对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的人的高度评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具体是: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句话是出自鲁迅的《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中国的脊梁”是一个民族的概念,而不仅仅是中华民族中某一阶级、某一集团的概念,在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我们中华民族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伟大民族,她孕育了千千万万个英雄豪杰,其中既包括劳动人民中的优秀人物,也包括剥削阶级中的志士仁人以及历代统治阶级中的杰出人物。

文章赏析

鲁迅杂文的一大特色是小中见大,“格局虽小”,内里却“有着时代的眉目”。这是由他的革命的创作思想所决定的。

他在谈到自己写杂文的目的时说:“现在是多么切迫的时候,作者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且介亭杂文·序言》)这就告诉我们鲁迅写作杂文完全是时代的要求,斗争的需要,《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正是这样。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语言犀利是和作者出色地运用仿拟修辞手法是分不开的。鲁迅笔下的仿拟,决不是简单、机械的模仿,而是仿照现成的词语格式变动字眼、寓以新意的一种创新用法。

这种仿拟修辞手法往往都书有一定的针对性,或顺其意而仿之,或反其意而仿之,都能借助变动的字眼表明自己的独特见解,尤其是在驳论文章里往往能产生一种辛辣的幽默感和讽刺意味。因而仿拟修辞格为鲁迅杂文广泛使用,如《拿来主义》中仿拟出“送去主义”便是。

这一篇中“自信力”本是《大公报》社评使用的一个字眼,鲁迅抓住不放,就着这个字眼起伏翻腾,在“信”的对象、类属、影响上大做文章,起而剖析出反动政府本没有“自信力”而只有“他信力”,继而联系新近求神拜佛闹剧进一步挖掘出现在正发展“自欺力”,由“自信力”而“他信力”而“自欺力”,析理精警,出语奇崛,使人耳目一新。

由于运用“仿拟”修辞格翻造出一字之差的三个词语,层层深入剥笋,步步强化逻辑力量,而且睿智闪烁,机趣横生,也增添了辛辣的讽刺锋芒。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生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

这段话源于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具体是: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生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


民间文学对鲁迅的影响
可以说,越是有影响的作家,越会从民间文学中吸取养分,作家在民间文学中扎的根越深,他的成就也就越高。像鲁迅这样伟大的作家更是深受民间文学影响。在鲁迅的创作中,处处都体现着他对民间文学的执着。在30年代,当一些人攻击民间文艺形式,怀疑“这样低级的形式”是否能“产生出作品”时,鲁迅先生针...

鲁迅谈英雄: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
迅,才能使学生爱上鲁迅作品。从这个角度来说,某些教课老师对鲁迅的“理解不透”,这才是当前语文教育的悲哀所在!《狼牙上五壮士》没了,柳青的《梁生宝买稻种》没了,鲁迅先生的文章也没了……当许多经典的脍炙人口的作品都没了,而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只剩下一些所谓的 “与时俱进”的低俗恶心的...

鲁迅先生的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
他的所开创的杂文文体富有现代性、自由性、批判性和战斗性,是后世作家最常使用的“批判武器”,他所创作的杂文更是中国社会、政治、历史、法律、宗教、道德、哲学、文学、艺术乃至文化心理、民性、民情、民俗……的百科全书。几乎所有的中国作家都在鲁迅开创的基础上,发展了不同的方面的文学风格体式。

鲁迅先生的名言
--鲁迅 22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鲁迅 23社会上崇敬名人,于是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却忘记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或事业--鲁迅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染指天明 2011-11-13 ...

鲁迅先生:一生中写有含有“牛的名言是哪一句
鲁迅先生一生中写有含有“牛的名言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一句鲁迅的名人名言,出自鲁迅的《自嘲》,意思是:“横眉怒对那些丧尽天良、千夫所指的人,俯下身子甘愿为老百姓做孺子牛。”指对待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愿服务。

鲁迅一篇写中国人冷漠围观的文章叫什么
《藤野先生》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

鲁迅呐喊手抄报
四、手抄报设计 1、版面布局:可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介绍《呐喊》中的四部经典作品。2、作品介绍:简要介绍作品背景、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突出作品中的亮点和独特之处。3、插图设计:为每个作品设计一幅插图,表现作品中的经典场景或人物形象,以增强视觉效果。4、鲁迅名言:选取鲁迅先生关于民族命运、...

关于鲁迅资料
鲁迅先生是一个有思想、有民族大义、思想开放进步,时代造就的伟大的文学家。年轻时看到整个民族病弱的状态激发了他学医救国的志向,后来在日本学习过程中认识到中国人是病在思想上,因此弃医从文,决心用自己手中的笔改变中国人的思想。

对一副对联 关于鲁迅先生的 急!
上联: 先生虽逝,大众不忘民族魂 下联:后士仍存,全民学习奉献牛 对联立意:鲁迅先生曾说:”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先生的志向,也是鲁迅先生之立场.同时,我认为,这也应该成为我们现代人的志向、立场,人之魂。另,上联: 先生虽逝,大众不忘民族魂 下联:后士仍存,...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怎样的写照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鲁迅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不懈战斗的一生。这首《自嘲》的诗歌作于 1932年10月12日,是鲁迅先生战斗精神的集中体现。其间,1927年至1936年,是鲁迅由一个旧式民主主义革命者向新式民主主义革命者和共产主义者转变的关键时期,这首诗歌就诞生...

昭通市17195495556: 请问:鲁迅先生关于民族脊梁的那段原话是什么? -
才启氨酚: 具体是: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句话是出自鲁迅的《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

昭通市17195495556: 鲁迅在哪篇文章里写:我们民族从来不乏为民请命的......这些人构成了我们中国的脊梁!原文咋说的? -
才启氨酚: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生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昭通市17195495556: 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先生对民族精神作了充... -
才启氨酚:[选项] A.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力量 B. 民族精神只体现在少数伟人、名人身上 C. 只有继承和振奋民族精神,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D. 民族精神自古就有,无需培育

昭通市17195495556: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鲁迅说这句话的由来.?
才启氨酚: 出自鲁迅.《民族的脊梁》 下文出自一段访问. 笔者:借用一句话,是不是说“越是民族就越是世界的”呢? 柯老:那是!这句话鲁迅先生早就说过了.人们现在也在重复它.

昭通市1719549555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鲁迅为什么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急啊 ...... -
才启氨酚: 鲁迅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对“中国人”作了阶级分析,热情赞扬了作为“中国的脊梁”的“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逐渐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的半殖民地.在帝国主义面前,“可怜的民族...

昭通市17195495556: 你认为鲁迅所说的“中国的脊梁”体现了什么精神?
才启氨酚: “中国的脊梁”是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里提出的.这句话是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里指的是中华名族优秀的民族精神,以这些人为代表的优秀中国人创造了中国的灿烂文明,撑起了中国人的历史,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如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墨子为救宋国,只身前往楚国游说.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为了弘扬新思想,不惜牺牲自己.孙中山为解放中国,毕其一生之力努力奋斗.这些都可称为“中国的脊梁”.

昭通市17195495556: 、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 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在鲁迅先生所说的这些人身... -
才启氨酚:[选项] A. 勤俭节约的民族精神 B. 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 C.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D. 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昭通市17195495556: 鲁迅在《中国人失去自信了吗》一文中,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有什么现实意义? -
才启氨酚: 间接反驳,说明我们还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昭通市17195495556: 鲁迅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哪四种人' -
才启氨酚: 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民族的脊梁.这里的“民族脊梁”体现了 ①独具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 ②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 ③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选择B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