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律》的由来

作者&投稿:云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大明律》是明朝的主要法令条例,由明太祖朱元璋总结历代法律施行的经验和教训而详细制定而成。《大明律》适应形势的发展,变通了体例,调整了刑名,肯定了明初人身地位的变化,注重了经济立法,在体例上表现了各部门法的相对独立性,并扩大了民法的范围,同时在“礼”与“法”的结合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

《大明律》在中国古代法典编纂史上具有革故鼎新的意义。它不仅继承了明代以前的中国古代法律制定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明代以前各个朝代法典文献编纂的历史总结,而且还开启了清代乃至近代中国立法活动的发展。

简介

《大明律》,是明朝的法令条例,由明太祖朱元璋总结历代法律施行的经验和教训而详细制定而成。《大明律》适应形势的发展,变通了体例,调整了刑名,肯定了明初人身地位的变化,注重了经济立法,在体例上表现了各部门法的相对独立性,并扩大了民法的范围,同时在“礼”与“法”的结合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

《大明律》共分30卷,篇目有名例一卷,包括五刑、十恶、八议以及吏律二卷、户律七卷、礼律二卷、兵律五卷、刑律十一卷、工律二卷,共460条。这种以六部分作六律总目的编排方式,是承《元典章》而来的,与《唐律》面目已不尽相同,在内容上也较《唐律》有许多变更。又增加了“奸党”一条,这是前代所没有的。

在量刑上大抵是罪轻者更为减轻,罪重者更为加重。前者主要指地主阶级内部的诉讼,后者主要指对谋反、大逆等民变的严厉措施。不准“奸党”“交结近侍官员”,“上言大臣德政”等,反映了明朝初年朱元璋防止臣下揽权、交结党援的集权思想。

在刑法上,《大明律》渊源于《唐律》,以笞、杖、徒、流、死为五刑,即所谓正刑,其它如律例内的杂犯、斩、绞、迁徙、充军、枷号、刺字、论赎、凌迟、枭首、戮尸等,有的承自前代,有的为明代所创。

所谓廷杖就是朱元璋开始实行的,其它《大明律》未规定的酷法漤刑也层出不穷。至于锦衣卫的“诏狱”杀人最惨,为害最甚。其后又有东厂、西厂、内厂相继设立,酷刑峻法,愈演愈烈,直到明亡。

明代比较重视法制的建设与实践,其中历经三次大规模修订的《大明律》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成果。《大明律》在中国古代法典编纂史上具有革故鼎新的意义。它不仅继承了明代以前的中国古代法律制定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明代以前各个朝代法典文献编纂的历史总结,而且还开启了清代乃至近代中国立法活动的发展。

《大明律》在明代实施的过程中,虽然也不断受到“朕言即法”的干扰,但这些干扰始终未能影响它的正统法典的地位。

大明律制定过程是吴元年(1367)十月,明太祖命左丞相李善长、御史中丞刘基等议定律令。十二月,编成《律令》四百三十条,其中律二百八十五条,令一百四十五条。同时又颁《律令直解》,以训释《律令》文意。洪武六年十一月,明太祖命刑部尚书刘惟谦等以《律令》为基础﹐详定《大明律》。

洪武七年二月修成,颁行天下。其篇目仿《唐律》分为《卫禁》、《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名例》等十二篇。三十卷,六百零六条。二十二年又对此作较大的修改,以《名例律》冠於篇首﹐按六部职掌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律﹐共三十卷,四百六十条,传统的法律体例结构至此面目为之大变。三十年五月重新颁布,同时规定废除其他榜文和禁例,决狱以此为准。

由于明太祖严禁嗣君“变乱成法”,此次重颁《大明律》后,终明之世未再修订。有变通之处,则发布诏令或制定条例,辅律而行。弘治十三年(1500)制定《问刑条例》二百七十九条。嘉靖二十九年(1550)重修,增内三百七十六条;万历十三年(1585)又重修,增内三百八十二条。此后律、例并行。




《大明律》的由来
《大明律》是明朝的主要法令条例,由明太祖朱元璋总结历代法律施行的经验和教训而详细制定而成。《大明律》适应形势的发展,变通了体例,调整了刑名,肯定了明初人身地位的变化,注重了经济立法,在体例上表现了各部门法的相对独立性,并扩大了民法的范围,同时在“礼”与“法”的结合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

景泰蓝的来历
为了稳定全国局势和少数民族生活品质(包括生产、生活),进一步推动民族区域自治运动和经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明代景泰帝颁布了《大明律》,规定凡杀及刑戮之刑类都要与铜胎结合后再使用,这就成为“景泰蓝”名称由来。景泰蓝的工艺特色介绍:景泰蓝作为一种美术工艺品,其制法即于铜器表面上以各色珐琅质涂...

朱元璋名字的由来是什么?
朱元璋高度肯定了法律的治国作用。他说:“夫法度者,朝庭所以治天下也”。于是在朱元璋即吴王位时就提出“建国之初,先正纲纪”,命左相国李善长等草创律令,编律285条,令145条,到吴元年十二月“甲寅,律令成,命颁行之。”这便是最早拟定颁行的《大明律》。经过吴元年、洪武六年、洪武二十二年、洪...

如何看待古代的亲亲相为隐
但源自《唐律疏议》的传统刑法原则并未改变,即“亲亲相隐”原则得以延续,明代律法确认了亲属间容隐的权利和义务。 满清入关以后,修编的《大清律例》体例、内容方面几与《大明律附例》如出一辙。在“亲亲相隐”原则的规制方面也因循前例,所以终清一世,“亲亲相隐”制度都得以继续贯彻。此外,笔者认为《大清律例...

纳妾是什么意思 纳妾是何意思
3、在中国历史上,妾所生的子女称为庶出,正室所生的子女称为嫡出,一般情况下,除非正妻无子女,否则庶出子女没有爵位及宗族继承权。流动财产上庶出子女拥有部分财产继承权,但一般低于嫡出子女。《大明律》规定,“凡嫡庶子男,除有官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依子数均...

什么叫通奷
”“其非奸所捕获及指奸者,勿论”(《大明律》卷二十五)。这也许是后世习俗中所谓“捉奸捉双”的由来吧。清朝的法律沿袭明朝和元朝的法律,允许私刑,允许捉奸,并可当场杀死通奸男女。“凡妻妾与人奸通而于奸所亲获奸夫奸妇,登时杀死者勿论,若只杀死奸夫者,奸妇依律断罪,当官价卖,身价入官...

论述西周的世轻世重的刑事政策
明惠帝朱允炆继位后即谕告刑官“《大明律》皇祖所规定,命朕细阅,较前代往往加重。盖行乱国之典,非百世通行之道也”,专“务宗礼教,赦疑狱,称朕嘉与万方之意。” 清朝初主中原,定律修例,以求时宜,律、例并重,创一代之新制,“律例繁简,因时制宜”,一个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在“禁暴止奸,安全良善”的...

回族名称来历
明代,“回回”和“色目人”并用,如《大明律》中的注释,而回族的自称则在明万历年间有所显现,如北京牛街礼拜寺的碑文。回族作为民族称谓正式出现在清乾隆时期的《重修肃州新志》中,记录了哈密人口迁徙的情况,明确了“白面回回”作为回族的身份。随着时间的推移,“回族”成为更为普遍的民族称谓,...

南宋时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这种海禁政策还被载入《大明律》中,并鼓励百姓告发“里通外国”之人。在《明实录》等史书中还可以了解到朱元璋在当时每过上两三年就会将此类海禁政策再次重申,由此可见,海禁政策在明朝时期的重视程度之深。然而,封建帝王又需要各诸侯封国前来朝见,以树立自己“代天行命”的天子形象,所以朱元璋刚即位时...

四大名著的作者分别是谁?
到了明代后期至清代,《金瓶梅》因有“淫书”之名而遭查禁。《大明律》就规定:凡是收藏应禁之书,轻则杖一百,重则问罪杀头。于是,《红楼梦》就逐渐取代了《金瓶梅》,而被列入“四大奇书”。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文学出版社最先出版发行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四部小说。

紫金县13226532663: 大明律 - 搜狗百科
仲长楠小儿:[选项] A. 地主阶级意志的体现 B. 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C. 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D. 皇帝个人意志的体现

紫金县13226532663: 我国的根本大法是什么 -
仲长楠小儿: 大明律,《大明律》是《大明律集解附例》的简称.它是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典.它草创于金戈铁马的战争时期,完成于重典治国的洪武年代.这部大法不仅继承了明代以前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的历史优点,是中国古代法律编纂的历史总结,而且下启清代乃至近代中国立法活动的发展,为中国近现代的法制建设提供了一些宝贵的借鉴.

紫金县13226532663: 国防法规的产生、法的来历 -
仲长楠小儿: 一、国防法规的产生和发展 国防法规是随着国家和战争的出现而产生的.我国古代典籍中有 “师出于律”、“刑始于兵”的记载,表明国防法规产生于战争实践.由于国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军事斗争,所以国防法规也可以叫做军事法规. 在奴...

紫金县13226532663: 明代朱元璋指定的第一部法律名称是什么 -
仲长楠小儿: 《大明律》 “轻轻重重”朱元璋很重视立法工作,早在政权初建的吴元年(1367年),就命令李善长等人修订法律,当年修成,又派大理寺卿周桢等人训释含义,定名《律令直解》,颁行吴国控制的长江中游下地区,这是明代立法的开始,以...

紫金县13226532663: 请说一下《大明律》具体内容? -
仲长楠小儿: 《大明律》是《大明律集解附例》的简称.它是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典.它草创于金戈铁马的战争时期,完成于重典治国的洪武年代.这部大法不仅继承了明代以前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的历史优点,是中国古代法律编纂的历史总结...

紫金县13226532663: 明初制定的《大明律》与前代相比有何特点?
仲长楠小儿: 《大明律》,是中国明朝法令条例,由开国皇帝朱元璋总结历代法律施行的经验和 《大明律》教训而详细制定而成.《大明律》适应形势的发展,变通了体例,调整了刑名,肯定了明初人身地位的变化,注重了经济立法,在体例上表现了各部门法的相对独立性,并扩大了民法的范围,同时在“礼”与“法”的结合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

紫金县13226532663: 简述大清律编纂过程和内容 -
仲长楠小儿: 《大清律例》:清朝中期清高宗乾隆皇帝命大臣三泰以《大明律》为基础综合顺治、康熙、乾隆3朝的司法实践编纂而成,“刊布中外,永远遵行”,形成清朝的基本法典.《大清律例》将法律(律)和案例(例)综合在一起,而案例多变甚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