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联清灭顺”到“抚贼北拒”,究竟是谁激发了南明的抗清决心?

作者&投稿:泊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公元1645(顺治二)年二月,攻克陕西后的清军兵分两路,一路由英王阿济格继续追击李自成及其余部,一路则由豫王多铎率军直捣江南,欲求彻底粉碎以福王朱由崧为首的“弘光政权”。

三月二十四日,清军攻进河南并占领了弘光政权在中原地区的统治中心归德。与此同时,南明督师大学士史可法也在积极地整军备战,欲与清军决一死战,然而,令人无奈的是,尽管他名义上拥有南明军事大权,但一些张扬跋扈的将帅压根就不把他放在眼里,就拿“江北四镇”中的二十余万大军来说,当中也唯有驻守于泗州的兴平伯高杰听凭其调遣,其余三处大军基本各自为战,甚至投降于清军。正是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之下,兴平伯高杰却被叛将许定国所杀,致使其部下四散,导致史可法失去了一处重要的军事力量,为其后来壮烈殉国埋下了伏笔。

“江北四镇”兵力分布图

五月十五日,礼部尚书钱谦益、大学士王铎等文武官员主动打开南京城门降清,一周后弘光帝朱由崧被俘,至此,这一仅维持了一年的弘光小朝廷以失败而告终。纵观历史,不难发现弘光政权自始至终都没有将清廷势力视为首要敌人,而是乐此不疲地将精力放在对付以李自成为首的大顺军上,但由于内部政治的腐朽,最终导致弘光政权在这两方面都毫无作为。弘光政权的覆灭并没有使南明势力就此消逝,同年六月七日,在明福建巡抚张肯堂、礼部尚书黄道周等人的拥立下,唐王朱聿键监国于福州,二十七日朱聿键正式即皇帝位,改元“隆武”。基于如此,南明终于进入了第二个阶段,是为“隆武政权”。

相较于之前的弘光政权,南明进入隆武时代之后在对待清廷势力的态度上可谓是有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一朝上下再无所谓的“联清灭顺”之说,而“抚贼北拒”之类的策略则是被频繁提及。正是在这么一种大环境之下,隆武时期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抗清斗争的浪潮,这股浪潮也直接导致清廷在实施统一中原的计划过程中瞬间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并且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成本等资源。弘光政权向隆武政权的过渡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属于历史发展的必然结局,然而相较于弘光政权,隆武政权在对待清廷势力态度的转变上却存在著相当强的主观因素,那么,导致这一主观因素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为何呢?关于这一话题,接下来笔者在该篇文章当中就来同读者朋友们做一番详细的探究。

1644年11月形势

一、“双政权”并存时期的南明

隆武时代的南明实际上是一个“双政权”并存的时代,就在朱聿键正式即皇帝位的另一天,明兵部尚书张国维、张煌言等人拥立鲁王朱以海于绍兴监国,是为“浙东政权”。与弘光政权如出一辙,隆武政权和浙东政权从某种层面上讲也是由缙绅地主阶级建立的,然而它与弘光政权又存在著本质上的区别。弘光政权说白了是一个以镇压农民起义为主要目标的地主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机构,而隆武政权和浙东政权自建立那一刻起李自成就已经不复存在了。在李自成死后,尽管大顺军还存有一定的兵力数量,但由于李自成生前并未培养出像大西军中的孙可望那样足以服众的继承人,再加上从西安撤退时又过于仓促,导致位于西北各地的驻军没能与之相会和,最终致使大顺军处于一种群龙无首的状态,故而失去了继续从事抗清斗争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之下,对于隆武和浙东两大政权而言,其所针对的目标也就大大缩小。

另一方面,相较于弘光帝朱由崧的昏庸无能,唐王朱聿键和鲁王朱以海均表现得更为精明能干。在笔者看来,造成这一强烈反差的原因亦或是个人环境因素所导致的结果,举个例子:鲁王朱以海的父亲(前鲁王)朱以派和其兄曾在崇祯十五年清军发动的“壬午之役”中先后遇难,而朱以海本人也曾被清军俘获,险些丧生,因此他对于清朝原本就怀有著常人所不能理解的家仇国恨。作为隆武政权的首要人物,朱聿键的遭遇虽然没有朱以海那般惨烈,但他从小也是个历经磨难的人儿,这些磨难也间接地造就了其奋发图强的个人品行。因此,唐王朱聿键和鲁王朱以海从个人来说比福王朱由崧更倾向于抗清,这一点是不难理解的。

二、李自成的死,给南明和农民军创造了“抱团取暖”政治条件

如前所述,隆武政权和浙东政权自建立之初李自成就已经撒手人寰了,而与之对立的弘光帝朱由崧也相继被俘杀。朱由崧的死,在某种程度上大大刺激了先前执拗于“联清灭顺”策略的那一帮人,使之看清楚了清廷势力进军中原的真实目的和狼子野心,与此同时也意识到了南明政权当前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即:清朝势力才是首要敌人,而农民军次之。如此一来,抱有与清朝妥协的幻想随著李自成的死和弘光政权的覆灭也就彻底破灭了,进而使这两股势力中不愿向清廷屈膝下跪的人们不得不彼此相靠拢,通过“抱团取暖”的方式抗击清廷。如此说来,李自成的死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民军联明抗清、南明方面“抚贼北拒”创造了极具有利的政治条件。

三、一个“得意忘形”的决定,成为了抗清斗争的“导火索”

清军在占领广袤的西北地区和富庶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之后,当地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瞬间为其所控制,而弘光政权所附属的主要军事力量——“江北四镇”中的军队绝大部分也投降了清廷,除此以外,清军在抗击大顺军的过程中又收编了大量的农民军,因此,当时的清廷在政治、经济和军事这三个方面相对而言都占据著绝对的优势。也恰恰是如此,使得清朝统治者变得忘乎所以,并逐渐改变了入关初期相对缓和的统治政策,而采取了一些强迫性的野蛮征服手段。举个例子:如清军攻占扬州之后,多铎纵兵屠城之举,造成了历史上极具惨烈的“扬州十日”大惨案。从民族大义的角度上讲,这一做法深深地刺激了中原人民对清朝统治者的仇恨。

尽管“扬州十日”伤害到了中原人民的心灵,但最令人们痛心疾首且忍无可忍的则是“剃发令”的重新颁布。六月十五日,多尔衮不顾众人反对悍然下令恢复先前制定的剃发令,并以极度强硬的手段在全国范围内予以推行,所谓“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便是当时的真实写照。据史料记载,此令一下,国内的民族矛盾瞬间被激化,抗清斗争犹如排山倒海一般向清朝统治者袭来,全国局势随即陷入了一片动荡之中。由此可见,剃发令的重新颁布从某种意义上讲成为了激发中原人民民族仇恨的一道重要导火索。



我认为是江南顺 他是非常的讨厌清朝。一生都在为抗击清朝做准备。最后英勇赴死。这让他觉得也应该向这个人这样做。

我认为是太平天国。虽然太平天国失败了,但他们却激起了一些人的决心,他们觉得不应该这样的消沉。

我觉得发现南明的看清洁星的话确实是已经弄得比较寒心了所以是必须要去开启这个战


如果当时慈禧太后没跑,八国联军攻陷京师之后敢不敢杀慈禧太后呢?_百度...
所到之处广泛吸纳成员,到处焚烧教堂、杀死教民、拆毁铁路,并打出了“扶清灭洋”的旗号。军机处中,荣禄主张镇压义和团,以消除与列强冲突的隐患;载漪、刚毅等人主张“劝导”,并试图利用义和团遏制列强。而允许基督徒深入中国境内传教,是当初的条约上面规定允许的内容。所以当...

义和团运动的经过是怎样的?
山东巡抚张汝梅上奏朝廷,认为义和拳本属乡团,建议"改拳勇为民团"。并明确说义和拳就是"义和团",在清朝官员中首次提出了"义和团"的概念。同年10月赵三多等人在冠县飞地蒋家庄(今邢台市威县)竖起"扶清灭洋"的旗帜"起义",遭清军镇压而失败。1899年,捐官出身的汉裔旗人毓贤出任山东巡抚,...

义和团运动最大的历史功绩
义和团运动(1899年秋-1900年9月7日)是由义和团发动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促进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成为“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

李鸿章拒绝在辛丑条约上签名,仅写一字,暗藏着怎样的心机?
李鸿章在慈禧、自己的筹谋,与大局的推动下,他被迫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辛丑条约》则是李鸿章死前,签订的最后一个“条约”。据记载,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慈禧想“招抚”义和团,但却并没有很好地控制住复杂时局,中国北方陷入混乱。当时局变得越发不可收拾的时候,逃亡中的慈禧...

八国联军侵华,北洋水师哪里去了?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1900年至1901年进行的 北洋水师,或称作北洋舰队、北洋海军,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已经全军覆没。(北洋水师,或称作北洋舰队、北洋海军,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北洋水师1888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

为什么南明不能像东晋和南宋一样,偏安南方,维
当然,出兵方向也就是兵略必须确定,比如与清兵、与大顺大西的关系,是联清灭逆还是联合反逆抗清,这种重大战略必须确定下来。 但南明小朝廷一概不论。 朱由崧在南京继位之后,首先干了这么几件大事: 铸国玺。没玉的,用金的代替。当然了,比刻个萝卜的好得多 上谥号 改葬梓宫 迎养国母 访求东宫、二王 祭告陵寝 ...

史可法的具体介绍
崇祯十七年(1644)四月,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他率师勤王,抵浦口而止。清军攻陷北京,南明政权在南京建立,他任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后受奸臣马士英排挤,自请到江都(扬州)一带督师,防御清军。次年四月,江北诸镇先后为清军占领,史可法退守扬州。清豫亲王多铎兵围扬州,扬州城中...

八国联军之役是否清廷咎由自取?
加上列强企图瓜分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租港湾,增长了清廷的仇外情绪。 当时,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民间秘密组织义和团排外情绪高昂,目标是排外,慈禧渐渐绥抚义和团。当时,慈禧信任的守旧派大臣思想闭塞及愚昧,竟听信曾任山东巡抚的毓贤之言,相信团民能「枪炮不伤」,所以一并怂恿慈禧招抚义和...

东南自保
东南互保指中国清朝末年八国联军之役期间,中国南方各省违背中央政府的命令,拒不同外国开战的事件。在清室尚未向各国宣战之前,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铁路大臣盛宣怀等即商议如何保存东南各省的稳定,避免列强有借口入侵;同时密议盘算倘若北京失守而两宫不测,当由李鸿章出任总统...

大清灭亡后,九位总督的最后下场如何?
清朝一共有九名总督,大多都是病逝的,也有少部分是自杀的。清朝设立的总督,大多都是正二品的品级,然后另外再授予兵部尚书的权利,以及各种督察御史和大学士这些头衔。所以说,这些总督的官员品级都特别高,最差的也达到了从一品。到了清朝晚期,中央政府根本对中央集权掌握不了。反而这些总督手上都掌握...

崇左市15993076451: 汉末三国时期交州的基本情况 -
地垄替米: 一 交州战略地位的凸显 对交州名称的几点说明,交州之名在西汉业已出现,两汉时期有“交趾”与“交址”之称,时常混淆,大体上一般州称交州或交址,郡称交趾.但《三国志》与《晋书》中的交趾郡都作交址.由于(说文解字》中“趾”...

崇左市15993076451: 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讲史可法的故事给我讲一下史可法的生平
地垄替米: 史可法(1602-1645),字宪之,号道邻,河南祥符(今开封市)人,南明大臣,抗... 在击败李自成以后,便向明朝属地长驱直入,形势急转直下. 史可法亦由“联清灭寇...

崇左市15993076451: 颜真卿义抗安禄山的翻译 -
地垄替米: 初,平原太守颜真卿知禄山且反,因霖雨,完城浚壕,料丁壮,实他廪;禄山以其书生,易之.及禄山反,牒真卿以平原、博平兵七千人防河津,真卿遗平原司马李平间道奏之.上始闻禄山反,河北郡县皆风靡,叹曰:“二十四郡,曾无一人义...

崇左市15993076451: “汉奸”这个词怎么来的? -
地垄替米: 汉奸”一词的来历从字义上理解,汉奸应该是指汉民族的败类,但仔细一想,却又好像也并不一定是这么回事.《辞海》给“汉奸”下的定义是:原指汉族的败类;现指中华民族的叛徒.因此,“汉奸...

崇左市15993076451: 刘备的人物介绍 600字左右 -
地垄替米: 人物生平 东汉汉灵帝末年,刘备因起兵讨伐黄巾军有功而登上汉末政治舞台,三顾茅庐后始得诸葛亮辅佐. 汉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孙权将周瑜等大胜曹操于赤壁,其后得到荆州五郡,后又夺取益州.夺取汉中击退曹操后,刘备于建安二十四...

崇左市15993076451: 曹操赤壁之战战败的原因 -
地垄替米:曹军在乌林遭致溃败的主因 拥有绝对优势兵力的曹操之所以在乌林被彻底击溃,主要原因何在?周瑜在战前有预见.他指出曹军的不利条件:一是曹操占有北土,既未平安,加以马超、韩遂尚在...

崇左市15993076451: 吏书上有没有关于汉奸的记载,具体出自那里? -
地垄替米: 何谓汉奸 一般学者认为,中国的汉民族,基本形成于汉代.中华民族在经历了春秋战国数百年战乱、和秦火及随之的七八年楚汉相争后,人丁凋零,民不聊生,众心思定.经过文景四五十年修生养息后,到武帝时,才渐渐形成了以汉民族为主体...

崇左市15993076451: 诸葛亮做得最不公正的事是什么? -
地垄替米: 诸葛亮的不公正之处在《三国演义》里,魏延是个排在关、张、赵、马、黄后面的小配角,最后还成为叛臣,遭受满门抄斩.但据史书所载,魏延一生对蜀汉忠心耿耿,屡建奇功,备受刘备的信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