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南明不能像东晋和南宋一样,偏安南方,维

作者&投稿:娄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南明有东晋和南宋不具备的其它条件,为何不能偏安一隅?~

南明这个小朝廷它虽然有着东晋和南宋不具备的条件,但是它仍然是不可以偏居一隅的。而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当年致使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就是东林党和阉党的争斗。而这种争斗即便是大明灭亡了、到了南明时期,也是仍然存在于朝廷内部的,甚至还愈演愈烈。而后来在弘光政权成立之后,这种争斗更是发展到了一定的极致。
除此以外弘光政权是不受到当时的人的认可,因此人们认为这个政权它就是不合法的,所以弘光政权在朝廷当中就难以做到君臣合心。在一般情况之下,任何一个朝代,只要在朝廷内部发生了矛盾的时候,一旦有外敌入侵,那么朝廷内部的矛盾便会迅速转移到外部的矛盾当中。而南明却是发展出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那就是当内部矛盾遇到外部矛盾之时,外部矛盾反而会使得内部矛盾更加的激化。
所以因为南明内部而产生的矛盾的争斗更是完全掩盖住了外部矛盾的危险性。而且南明政权当中,不过十几年便先后出现了五个政权,因此他们就缺少一个政治中心。没有一个政治中心,以及稳定的领导人,即便南明政权它有钱、有士兵,这也是难以形成一个整体去对抗外敌的。毕竟一盘散沙,怎么可以去和一个强劲有力的铁拳去打斗呢?
当年宋朝的赵构乃至东晋的司马睿,他们在建立小朝廷之前本身就是已经有了一定实力的人了。而南明的那些皇帝在大明覆灭之前却并没有什么太强的呼吁力,所以他们并不能在割据一方之后掀起太大的浪花。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再面临同样的情况下,南明的情况要比东晋和南宋好上太多,那么为什么会短短几十年就灭亡了呢?
我主要就以下几点原因说说:
一、 南明与南宋东晋相比没有合法的政权和统一

自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后,崇祯自缢而死,而且他自己死后也没有让他的子嗣南下,以至于南明政权从建立到结束就一直再内斗,力量合不到一处,所以处处受制。而反观南宋东晋等,不管怎样都留下了正统的继承人,这样继位就名正言顺了。然后就可以利用自己法统上的优势,将半壁江山统一起来,继续对抗清朝。
南明所有皇帝的继位,只是南明各派势力暂时的妥协,这种皇位是不稳定的,容易导致朝堂的党争和分化。
举个例子就是:左良玉以“清君侧”之名,顺江而下,准备夺权。
迫使马士英急调江北四镇的兵力回防,以至于面对清兵的江淮防线陷入空虚。而之后的皇帝血缘上离正统更远,皇帝的号召力更加不如。为了争夺正统互相攻讦,最后被清朝逐个击破。
二、大明亡于农民起义军的李自成,所以南明政权视起义军为敌,开是不予合作。

明朝亡于李自成之后,南明朝廷一直不愿与农民起义军合作,甚至还在相互拉后腿,各自为战,削弱了抗清的力量,等到反映过来时为时已晚。

举个例子:李自成野心勃勃最终迫使吴三桂降清朝。要知道当时的吴三桂起码还是终于朝廷的,要不然也不会再南明灭亡后自立为帝割据中国西南一代。
三、 清朝统治者积极汉化,笼络中国北方士族
清朝也有其自身的优势。于金国排斥汉族文化不同的是,清朝统治者积极学习中原文化,所以再清朝的威逼利诱下,迅速的整合了我中国北方的地主官僚阶级,并得以迅速的南下对付南明。金朝就是因为得不到士族的支持,所以一旦露出颓势,汉族即开始激烈反抗,最终不得已推出中原。而清朝就很好的融入了中原文化的体制里,并最终存在了200多年。

当然还有就是南明缺乏真正的猛将,大批的人才毁在了崇祯手里。如袁崇焕小有战功就遭到猜疑,然后被杀。卢象升死于太监的见死不救,洪承涛死于崇祯的急功近利,贺人龙因为与李自成同乡遭猜忌别杀。
所以南明的快速灭亡是由于各种复杂的因素所导致。

以前回答过类似问题。

真要全面对比的话,原因很多,但如果仅就南明而言,更多的则是自己作死,死的不冤。

  • 首先,南明诸帝继位都缺乏合法性。

  • 南明一共四帝加一个监国(鲁王),没有一个具备合法的继位资格。

    当崇祯帝在煤山上吊之后,李自成和清军混战,并迅速败退回陕西,然后退向荆襄,被人杀死在九宫山。

    如果明想要继续抵抗的话,就需要完成内部整合。整合首先需要一个有一个合法性得到认可的皇帝,可惜,南明没有。

    相比较,东晋司马睿继位,是得到了广泛认同的。

    当西晋陷入八王之乱,晋怀帝、晋愍帝颠沛流离之时,先后任命司马睿为左丞相、丞相、大都督中外诸军事等,实际上已经交代了后事。

    当晋愍帝为刘聪所杀,更是命平东将军宋哲( 非宋喆)入建康,赐以遗诏:

  • “遭运迍否,皇纲不振。朕以寡德,奉承洪绪,不能祈天永命,绍隆中兴,至使凶胡敢帅犬羊,逼迫京辇。朕今幽塞穷城,忧虑万端,恐一旦崩溃。卿指诏丞相,具宣朕意,使摄万机,时据旧都,修复陵庙,以雪大耻。”
  • 也就是说,虽然司马睿仅是晋武帝司马炎的侄子,本来没有继承帝位的资格。但当晋愍帝遗诏辗转抵达南京之后,这个障碍也就排除了。前任皇帝遗命司马睿继位,这个正统性就彻底没有问题了。

    相应的,南宋完颜构的继位正统性也没问题。

    作为宋徽宗唯一没被金兵所擒,又活在世上唯一的亲儿子,而且又得到了李纲、赵鼎等大臣的鼎力支持,他这个皇位正统性也无可置疑。

    但南明的四帝一监国,福王朱由崧为崇祯堂弟,唐王朱聿键也就是所谓的隆武帝,为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桱的八世孙,跟崇祯帝的关系更加疏远,只是远支宗室而已。

    所谓的绍武帝朱聿鐭则是隆武帝的弟弟,跟崇祯的关系同样远得很。

    桂王朱由榔,永历帝也只是崇祯的堂弟。

    其实谁称帝都没关系,只要能得到正统的认可。当时最能得到认可的就是崇祯帝的遗诏,就像晋愍帝对晋元帝司马睿那样。

    但可惜的是,当李自成步步紧逼的时候,崇祯帝不仅没有听从大臣的建议,迁都南京;对于李邦华等复请太子抚军南京,也就是让太子到南京以备万一的安排,为了所谓的君王死社稷而放弃。放弃就放弃吧,也没有留下任何遗诏指定继位人。

    这样处置的结果就是南明诸王、诸大臣为了帝位打成一团,甚至绍武帝和永历帝还互相征伐。攘外必先安内,国破家亡之际,南明内部还在大打出手,局面不崩坏才奇怪了。

  • 其次,党争、内斗贯穿始终

  • 南明这个小朝廷奇葩的地方在于,它很好的继承了明朝党争的传统。普通人都知道,面临大变,精诚团结,一致对外才是正确的应对方式。

    但南明从不。

    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

    而且南明朝廷还不干正事。

    如果我是南明小朝廷的话,其实算不上小朝廷,南明还有大部江山,我当这个皇帝,首先甄选人才,其次整顿财政、军政,做好防卫部署,抢占险关要隘军事重地,防备随时可能南下的清兵和大顺的溃兵。

    当然,出兵方向也就是兵略必须确定,比如与清兵、与大顺大西的关系,是联清灭逆还是联合反逆抗清,这种重大战略必须确定下来。

    但南明小朝廷一概不论。

    朱由崧在南京继位之后,首先干了这么几件大事:

  • 铸国玺。没玉的,用金的代替。当然了,比刻个萝卜的好得多

  • 上谥号

  • 改葬梓宫

  • 迎养国母

  • 访求东宫、二王

  • 祭告陵寝

  • 诏选宫女及内员,廷臣交章谏,不听

  • 选将、治军、据形式、重藩屏、慎爵赏、明赏罚,一样不做。选宫女那是热火朝天。

    而众所周知,明亡因素很多,当厂卫之祸首当其冲。御史祁彪上书请革诏狱、缉事、廷杖这三大让人毛骨悚然的弊政,但弘光帝全然不听,并立刻起用冯可宗领锦衣卫。

    这还不算。

    东林党与阉党、吴党与楚党、原明军将领和李自成余部、北廷也就是北京来的官员和南京留守诸官员之间斗得热火朝天。

    首先为了立福王朱由崧还是璐王朱常淓,马士英、史可法、东林党、军头之间先干了一仗,在史可法的退让和马士英的军队支持下,暂时取得妥协。

    翻案风高炽。阉党翻东林党旧账,东林党翻阉党旧账。

    至于整军备战,内修国政,哪有那时间。福王做了天子,是来享福的,美女都看不过来,哪有时间来管什么清军的破事。

    如此朝廷,能够长久才怪。所以弘光的小朝廷也就仅仅一年,钱谦益就大开城门降了清军。

    如此套路一个接一个。后来的绍武帝和永历帝一个在广州继位,另一个继位于广西桂林,两者为了挣正统,直接开打。一个攻肇庆,一个攻广西,让清兵趁虚而入。

    大敌当前,内斗不止,局面如何能不崩坏。

    你听说过东晋因为党争而彼此攻杀翻案成风的场景吗?没有。

    东晋的局面和南明最大的不同在于,皇权并不代表一切。东晋建立之初,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所谓王与马共天下,即当时东晋朝廷是由司马氏和琅琊王氏共同主导的,当时琅琊王氏兄弟王导在内,进位侍中、司空、假节、录尚书事,把持朝政;其堂兄王敦在外,任大将军、江州牧,封汉安侯,虎踞荆襄,威胁建康,后造反兵败气死。但即使王敦造反,被剖棺戮尸,王导的地位也丝毫不受影响。

    除了琅琊王氏以外,陈郡谢氏、陈郡袁氏、兰陵萧氏与东吴原有江东士族顾姓、陆姓、朱姓、张姓等吴四姓都是东吴门阀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家可能觉得东晋门阀对朝政的威胁可能会更大,因为各大门阀自成一体,争权夺利在所难免。但是在魏晋士族共治的情况下,这种门阀政治恰恰是非常稳定的。皇权与士族共享政权,其实大家都很明白彼此的边界,出则入仕,入则主家维护家族的利益。而且最重要的是,士族之间是维持了一种动态平衡的,有任何一家试图挑战皇权的话,其他门阀必然起兵联合将之绞杀。当王敦、苏俊、桓温、桓玄等都试图挑战皇权的时候,本来矛盾重重的士族就会联合起来一致对外。

    这种士族之间互相平衡牵制的局面,使得东晋维持了一种奇怪的平衡,这也是东晋能延续百年的关键。

    而南宋与东晋、南明都不同,其政治制度相对特殊。南宋的相权是最大的。

    所以有史以来,南宋的权相是最多的,比如秦桧、赵鼎、史弥远、韩侘宙、贾似道等,一茬接一茬。

    权相在皇帝怠政期间起到了维护政权稳定和朝政运行的作用。但由于相权缺乏统治基础,士人缺乏政治向心力,这导致南宋虽然权相频出,但南宋的政局却一直相对稳定。

    虽然南宋权相很多被后世目为奸臣,但从秦桧起,大部继承自北宋的政治制度运行还是颇为平稳的。

    这种平稳的局面也保证了南宋的经济发展非常好,而且也维持了很好的战斗力。这与南明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 再次,南明军队内部山头林立,互相攻杀是常态,各自为政

  • 南明内部的军队来源比较复杂,既有明军余部,也有收集南来的流民所建军队,同时不少是原李自成、张献忠余部,还有先降清后反正的原来明军如李成栋等。

    但这本来不是问题。乱世军队的来源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不过能够乱成这样,互相攻杀,彼此征伐,也是奇葩了。

    由于南明的皇帝都缺少正统性,所以先后所立的四个皇帝和监国鲁王,都是军头所立。把持皇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成了掌权者的首要诉求。于此,没有在拥立之中占得先手的军头或者择机另立新军,或者干脆武力夺权。比如驻守武昌的左良玉,于顺治二年(1645年)三月二十三日从武昌起兵,以清君侧为名,大举东下进攻南京。不去抵抗大顺军,不去抵抗清军,内部先打起来了。随后左良玉去世,其子领数十万大军降清。

    要知道,此时明军总数其实比清军还多,就在一次次的内耗中消失殆尽。

    至于所谓的江北四镇黄得功、刘泽清与原李自成余部高杰等的互相攻杀,则更是让人无语。而高杰这个闯王余部,由于军纪败坏,被扬州市民拒绝,无法进城的时候,高杰更是试图攻城,后来当高杰降清再攻扬州的时候,他屠了扬州全城。所谓的扬州十日,当时清军主帅是多铎,但扬州的统帅、屠戮者却是汉人,高杰。历史的真相是不是很残酷。

    就是一些这样的王八蛋在守卫南明,南明又如何能够长久?

    相对来说,虽然南宋也收容了不少义军,但南宋抗金的主力,却基本上都是以原来北宋最精锐的西军为主体的。比如所谓的中兴四将刘光世、张俊、韩世忠、岳飞,有三人都出自西军。这使得南宋军力重整相对比较容易。

    同时,由于宋高宗赵构的正统性得到了一致的认可,所以包括中兴四将在内,吴阶、吴麟兄弟、刘琦等南宋将领都对南宋朝廷军令无条件服从,虽然偶有冲突,但一直可控。这也使得南宋军力没有得到太大的损耗,保持了较强的战斗力。

    所以,就军队而言,南宋军队的战斗力远远强于南明,主要的原因是南明军队从来没有形成过一个有效的整体。

    郑芝龙等先后降清,孙可望、李定国等互相攻杀,这样的局面从来就没停止过。

    而东晋军队虽然没有南宋这样能够形成一个整体,但东晋军队的战斗力却一直都不容小觑。

    为什么呢?

    我们前面说过,东晋是门阀与皇权共治的。所以东晋军队也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各大世族的私兵,二是东晋朝廷的中央军,最有影响力的当然是后世声名显赫的北府军了。北府军成就了谢安谢玄兄弟的赫赫威名,也为它自己挖掘了坟墓。最终夺走东晋皇权的就是北府军将领刘裕。

    政治、军队、财政都一塌糊涂,南明如何能够长久?而在这些方面,东晋、南宋处理得都相当好,那么,东晋、南宋延续百年国运也就很好理解了。



因为上天厌恶华夏这个怪胎,一个本应凐灭在历史中的古老文明居然活蹦乱跳,越活越滋润。所以上天、上帝、天道什么都好,厌恶华夏,制造了一系列小概率事件来让华夏灭亡。
首先,是天启皇帝的意外病亡。
天启皇帝虽然年轻,虽然喜欢木匠,但事实上朝政处理的不错,他在任七年,哪怕是小冰河期内,也没有爆发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而在对满清的政策上,他一直重用毛文龙,对毛文龙经常性的傲娇举动极为宽容。拖的满清(后金)国力日益消耗,日子越来越难。并在所谓的宁远大捷后撤换了能吹不能做的袁崇焕,让大明对后金的包围圈更加稳固。
他任用的魏忠贤虽然不大认字,但出身低微知道民间疾苦,坚决拒绝在小冰河期的灾荒中给西北、华北农民加税。
虽然魏忠贤在党争中手段狠了点,但他杀的那些东林党大臣,正好是拼死阻挡在江南收取商税,鼓动江南减税那一帮人。
事实上,如果年轻的天启皇帝不意外病故。没有了东林党的维护,魏忠贤很可能会在江南加大收取商税的力度,明帝国的财政困难将进一步缓解。
可是,天启皇帝死了,信任儒家的崇祯上台了,魏忠贤死了,众正盈朝了。江南的商税免了,西北的田税加了,李自成张献忠两个妖孽出世了。
.
其次,张献忠、李自成两个妖孽的表现。
这两个家伙从崇祯二年开始参与造反,一直到崇祯十七年十五年里,被官兵打败了无数次,无数次的身临险境,可如同打不死的小强一般上蹿下跳就是死不了,其韧性之强令人震惊。
事实上,尽管崇祯施政有问题,但是如果没有李自成张献忠两人如同打不死小强一般不断折腾,明帝国十有八九还是能维持下去并将满清挡在关外的,因为小冰河期马上就要结束了。
结果大家都知道,李自成在北、张献忠在南,不断削弱明帝国的根基,并最后由李自成出手灭亡了明帝国,放进了满清。
更加离奇的小概率事件出现了,李自成、张献忠这两个折腾了十五年依然活蹦乱跳,越活越滋润的打不死小强,居然奇迹般、莫名其妙的死了。而且两人的死法都和满清军队所谓的强大战斗力无关,张献忠死于流箭,李自成更是被一群地主民团灭掉。
如果这两人不死,以这两人十五年来锻炼出来的军事指挥能力,绝对能够给满清制造巨大的麻烦,让满清无法快速稳定其统治。
但是,这两个小强莫名其妙的死了,其部下群龙无首迅速崩溃,满清轻松底定中国。这两个家伙,把为王前驱一词诠释的淋漓尽致,简直TNND没法更卖力了。
.
其三,南明面对满清强大军事压力的时候,左良玉居然脑子进水要搞内讧。从当时左良玉的很多所作所为来看,左良玉并无投降满清的意图,然而,他居然做了这件事,搞得南明本来就很困难的局面雪上加霜。
.
其四,李定国、孙可望、郑成功三人莫名其妙的得意忘形
我华夏民族源远流长,能人志士络绎不绝,哪怕接连出现了如此多的小概率事件以致大半江山倾覆,但是仍然有机会。
但是,这三个人都莫名其妙的在关键时刻得意忘形。葬送了好局。
先是孙可望,仅仅占领云南贵州两省,居然想着要自己当皇帝,如此愚蠢、如此得意忘形,和孙可望平时的深谋远虑完全不符。更奇妙的是,当他被李定国打败后,居然不遗余力的帮助满清策反西营旧部。
按说,以孙可望的聪明,一定能够知道,只有西营存在他才有存在的价值。结果他不遗余力的对付李定国为首的西营余部,策反信一封接着一封的写-----只要头脑不发昏的人都知道,帮助满清打两个胜仗证明自身价值然后收手,才是保命之道。
可他就是愚蠢无比的不收手,硬是帮着满清倾覆南明西营余部,结果西营彻底垮掉后,他也就没有了榜样的价值,被满清搞死了。
然后是李定国,李定国为人极为大度,很少计较什么,尤其是对西营兄弟更是如此。然而在击败孙可望后,居然得意忘形兼丧心病狂的拼命打压、迫害孙可望旧部,搞得孙可望旧部人心惶惶,以至于孙可望一封策反信到来就纷纷投降满清。
最后是郑成功。很多人轻视郑成功,但是事实上纵观郑成功战例,就会发现郑成功的胜仗打的远远比败仗多。只是他打仗如同神经刀,每次都是连续几个艰苦、辉煌的大胜后,忽然莫名其妙的打一场大败仗,将之前的胜果丢的干干净净还倒贴上不少---------而且,每一次莫名其妙的惨败,都是小概率事件。
而最后郑成功的死,更是离奇之极。
.
需要注意的是,我所说的这些,仅仅是明末众多小概率事件中比较著名的几次罢了。在那个时间段,每当华夏文明摆脱沉沦的至关重要时间点上,运气从来不会眷顾华夏。
看到这些历史,再联系起来,我不得不怀疑,华夏文明是否真的遭受了天谴?
也许,冥冥之中真有一个什么存在,看到华夏文明生命力如此顽强,打破文明兴衰的规律始终屹立不倒,所以故意制造了这一次次诡异的小概率事件,目的就是让华夏文明沉沦。
只可惜,让这个冥冥中的存在失望了,我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仁人志士不断,哪怕文明气运衰竭到极点,都有英雄奋不顾身的为了华夏文明的延续而拼搏。
直到今天,华夏文明依然屹立不倒,并且,我相信将永远屹立不倒。

内斗的太厉害了。
比如说,左良玉“清君侧”,实际上等于造反。而这起因不过是党争而已,左良玉是东林一党,而掌控朝中大权的马士英却是对立的党派。逼得左良玉起兵进攻朝廷,要知道他可是当时南明带兵最多的人。而马士英,竟然命史可法尽撤江防之兵以防左良玉。
偏安江南的前提就是守住长江,然而他们甚至可以因为内斗,自己放开了江防。之后左良玉病死,他儿子直接带兵投降清朝。这基本就看得出来,南明是要完蛋的。就算是东晋,谢安也是在打完了淝水之战,国家太平了,才因为功劳,遭到君主猜忌。南明这边,仗还没打完,自己就先干起来了,这是谁也整不了的。

内耗啊,而且宋朝灭亡,只是金兵攻下汴梁,,宋朝还有很多兵马和名将(岳飞韩世忠等等)。同时康王赵构是个现成的皇帝,而且有秦桧帮忙,赵构这个皇帝掌握了实权。
而南明呢,,内讧不止,,要不要立弘光帝都争论个没完,史可法就不同意,后来有江北四镇兵马拥立。结果史可法被放到扬州了,清兵南下无援兵,史可法城破身死!
清兵大举南下,南明内部的斗争反而更加激烈了,明军内部互相开战,有的投降清军(孙可望),有的据地称王(郑成功),有的还帮着清兵打明朝(孔有德吴三桂尚可喜)。

首先南明和东晋、南宋不同地方在于团结上
1、皇位之争
太子的失踪,导致嫡系一直彻底消亡。而由于明王朝对于各路藩王“养猪”一样的对待方式,导致没有能够服众的藩王作为领导
2、军权
南明初期,南方拥兵最多的左良玉骄横跋扈,拥兵自重。在清军大敌当前之时为了自身利益,反而起兵造反。。
后期,张献忠的大西军加入明军。而执掌南明的东林党人不但看不起大西军,并还侮辱大西军统帅孙可望,导致大西军分裂。
3、党争
伴随明朝中后期的阉党和东林党之争,一直延续到了南明


...东晋可以越打越大,而南宋和南明却截然相反?
我们从领导人的方面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东晋能够崛起,而南明和南宋却不行。中国历史上的南渡政权里,东晋和南宋是最持久的,也是最具战斗力的。不过也不能说东晋是越打越大,只能说时代不同了。客观来说东晋起家的基本盘远不如南宋,司马睿起家的本钱可真不如赵构。而在随后时间里,东晋的实力是越来越...

东晋与南宋能延续百余年,为何南明却扛不住?
所以,东晋虽弱,但华夏民族不甘受他族侵凌、奴役的意愿也最为强烈。南宋时期是华夏民族遭受第二次异族侵凌,其反抗过程历经一百五十年,而最终灭亡于蒙元政权。而经一百年蒙元统治,汉族抵抗异族的心理与意志也变得虚弱,故南明也只存在了四十年。以上都是一些个人看法,希望能帮助大家啦。

为什么南明没有像偏安的东晋和南宋那样存活长久?
因为满清不比赵秦和金那样立国短,清朝在皇太极的精心治理下已经不是一个蛮族部落了,是一个拥有统一四海雄心的帝国。就像南宋一样,蒙古就算想灭他,也要用汉人来打。蒙古用了五十多年来拉拢这些北方汉人。而清朝从皇太极当大汗开始就用汉人了。说实话,南明那些皇帝都是有能力的,只是想当皇帝的人...

东晋和南宋都能延续百余年,为何独独南明扛不住?
原因是南明政权不像东晋和南宋一样,南明集团本身就是一个诸侯建立的帝国,而且可以说是一个军阀。百姓们根本不支持他们,他们统治阶层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先后有三王乱政,又出现了朝臣的不团结。作为南明的利益的福王,完全得不到其他人的认可,在许多势力的压迫下,福王没有办法统一南明的兵权。在内忧...

南明与东晋、南宋的情形比较相似,为何撑不过百年?
南明王朝在失去北方的政权之后,仅仅不到百年就会完全消灭,从此清军入主中原成为了新一代朝政的掌控者。但其实南明之所以不能跟南宋和东晋相比,原因也很简单。第1点是因为南明王朝的皇帝一直没有确定下来,所以就没有建立起比较可靠的中央政权。在崇祯皇帝致敬之后,南京地区虽然有完整的政治体制,但是却没...

南明为何被历史忽略,而不是像东晋、南宋那样享国百年?
现在的历史中,有很多的朝代我们一提起就有很深刻的印象。而且我们还能不假思索的说一番,但是对有些朝代却是没有什么印象的,就像明朝和历史上的东晋和南宋一样在南渡了之后形成了一个南明王朝,却只坚持了十八年。而人们对东晋和南宋的印象是很深的,却唯独对南明王朝的历史没有什么印象,东晋和南明...

明朝为何不能像西晋北宋一样,在南方建立半壁江山?
毕竟那时皇帝没什么权力,一切事情都是士族集团说的算,既然自己的利益得到了满足,那么这些家族肯定会保证东晋的安全。二、北宋南迁而北宋南迁成功主要还是金军的实力还不足以打下整个中原,他们虽然占据了半壁江山,但是却没资本灭亡整个宋朝。宋朝内部那么多的人马若是因此联合起来,深入中原的金军也是无法...

为什么南明没能成第二个“东晋”、第二个“宋朝”?
他们大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并未有如东晋祖逖闻鸡起舞者,多为苟安之辈,而作为皇帝,弘光帝朱由崧、隆武帝朱聿键、鲁监国朱以海、绍武帝朱聿鐭、永历帝朱由榔政出多门,权出不一。在崇祯帝自缢之后,虽然他们多为拥立者,但也正是这种权利的不集中,也导致了南明王朝事实上很难形成合力。更遑论,这些...

南明的历史介绍,南明为什么连半壁江山都没保住?西晋灭亡,东晋尚能偏安...
南明为何不能像东晋.南宋保住半壁江山? (2007-05-28 06:34:31)转载▼分类: 历史 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3月19日,李自成率大顺军进入北京,明朝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皇宫北门玄武门外的万岁山(今之景山)自缢身死。但是,崇祯皇帝的死并不代表朱明皇朝二百七十六年的统治就此全面覆亡,因为江淮以南的...

南明比历史上的东晋、南宋短很多,有哪些原因呢?
从皇位继承、经济实力、名将统帅和面对的外患等多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但是肯定还有许多其他未曾涉及的原因,本文将试着从统治者与士族(文人政治集团)之间关系的角度来分析,希望能够多方面地给读者展示南明短命的原因。东晋:王与马,共天下 东晋皇室从北方南渡而来,在江南立足、继续了晋朝的统治,但是江南...

尧都区15271716858: 为什么南明没有像偏安的东晋和南宋那样存活长久? -
壹罗怡普: 崇祯死后,没有法定继承人,继位皇亲的威信和影响力都成问题,不能凝聚各方势力;失去太多的国土,无法维持一个大朝廷运转必须的生存空间;南明的皇帝都比较昏庸,缺乏中兴的魄力;南明的对手不给喘息机会.

尧都区15271716858: 为什么南宋能偏安江南而南明却不能? -
壹罗怡普:[答案] 南明是分散的政权,南宋却有统一的皇帝.南明过于混乱,无法团结,故被清军一一击败.还有原因就是,金军不熟悉江南,但清军却有一批投降的汉族将领,如吴三桂等.还有就是南宋在抗金中,涌现了一批杰出将领,而南明却没有.

尧都区15271716858: 为什么南宋能长期偏安江南而南明却不能? -
壹罗怡普:[答案] 南宋有岳飞、吴玠、韩世忠等大将.特别是军事奇才岳飞和将才韩世忠.后来有虞允文.使得金国或者畏惧或者无法越过长江天堑.而南明没有岳飞这样的军事奇才.金国内部矛盾重重.主和派一度占据朝廷执掌大权.比如:完颜昌.主...

尧都区15271716858: 为什么南明不能像南宋那样长期偏安江南? -
壹罗怡普: 南宋与金朝、西辽、大理国、西夏、吐蕃及13世纪初兴起的蒙古帝国为并存政权.南宋由于军事实力始终不敌金国,统治范围被迫限于淮水秦岭以南的华南地区,与金国长期军事对峙.金国不能全力攻宋,因为有其他国家会趁机攻打金国,那时候蒙古已经崛起,金国必须应付,没有精力对付南宋,一到蒙古灭了金国统一北方,南宋随即就灭亡了.而且那时候金国统治阶级已经没有什么雄心大志了,不过主要还是国家太多,不像清朝与南明那样只有两个国家.三国时期三国鼎立的局面很能说明问题的.

尧都区15271716858: 南明为什么扶不起来?
壹罗怡普: 有些政权是由于君主和权臣腐败(如福王政权),而有些是由于力量过弱,(如鲁王政权),另一些是因为内部矛盾重重(如永历帝政权)

尧都区15271716858: 南明为何没有坚持下来? -
壹罗怡普: 军阀啊.诸王割裂.你上面说的将领好多都不在一个皇帝手下.关键是崇祯死了.如果崇祯南逃了那肯定还能守半壁江山.可是要是崇祯不死.那么大顺也不会那么轻视吴三桂.说不定也就没清朝什么事了.说句老实话,南明总共也坚持了不少年.有几个政权还是很能打的.可是毕竟在西南,怎么也没法和中原相比啊.后来吴三桂打那么凶不也败了.

尧都区15271716858: 十万个丨为什么南明不能像南宋那样守住半壁江山 -
壹罗怡普: 因为崇祯,早就该将太子送到南京.按理明朝比其他朝代有着更好的优势,就是南京有一套朝廷备份系统,结果基本没发挥什么太大作用,照样混论不堪,且明朝士林真是糜烂到顶,基本没有能阻止有效抵抗,反倒最后南明退不可退之时,才看出点大明风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