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灭亡后,九位总督的最后下场如何?

作者&投稿:谷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清政府灭亡后,九位总督的最后下场如何?~

总督也叫封疆大吏,官职正二品,清廷一共设立了九大总督。大清灭亡后,九位总督的最后下场有被礼遇的,也有被遗臭万年的。下面分别来说一说:


东三省总督:赵尔巽
他是在在辛亥革命爆发的那一年,成为了东三省总部。他极力忠诚于清朝,在那大厦将倾之时,曾花费了很大力气去平定四处渐起的革命军。
在清朝灭亡后,他辉煌的人生开始落幕,担任了民国清史馆的总裁,带着一群清朝遗老修撰起了《清史稿》,晚年平定,没有太多波折。

直隶总督:张镇芳
他跟袁世凯是姻亲。
在民国时期,他曾先后参与过袁世凯和张勋的复辟活动,名声一直很不好,在张勋复辟失败后,他被关到了大牢里,而被放出来后,他开始进入了天津的银行业中,有惊无险地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两江总督:张勋
民国有名的“长辫子”军阀。在清朝灭亡后,凭借着手中保留下来的兵权,在民国华丽丽变成了一名军阀,并在1917年的时候,拥立溥仪展开了一场复辟行动。
行动失败后,他就跑到了外国人庇护下的天津租界,在那里度过了残生。

两广总督:张鸣岐
在民国之后,他怕受到革命军的报复,所以就跑到了日本。
在袁世凯执政时期,他又跑回国内投靠了袁世凯。然后在全面抗战爆发后成为了一名汉奸,最终在1945年的时候,带着汉奸的罪名离开了人世。

闽浙总督:松寿
他是清朝末代九大地方总督中最忠诚于清朝的,在1911年和革命军作战时,他为了尽忠,自杀在了战场中。

湖广总督:瑞澄
武昌起义就发生在他治理下的湖北武昌,一度被保亲派唾骂。
在武昌起义爆发后,他怕丢掉小命,所以就一路跑到了日本。他是在清朝灭亡后才敢回到上海来的,最终病死在了上海。


陕甘总督:长庚
在清朝廷宣布退位后,他主动辞去了自己的官职,从此,彻彻底底变成了一个普通人。

四川总督:赵尔丰
他是清朝最后一个东北总督赵尔巽的弟弟。
曾经为平定藏区叛乱建立过巨大功勋,后被反清起义军抓住并丢掉了性命。

云贵总督:李经羲
他有个权力滔天的叔叔,这个叔叔就是李鸿章。
他是个非常开明的人,是云南讲武堂的创办者,对在云贵活动的革命军非常礼待,所以在1911年的时候他并没有受到为难,而是被蔡锷给礼送出了云南。于1925年因为生病死在了上海。


清朝一共有九名总督,大多都是病逝的,也有少部分是自杀的。
清朝设立的总督,大多都是正二品的品级,然后另外再授予兵部尚书的权利,以及各种督察御史和大学士这些头衔。
所以说,这些总督的官员品级都特别高,最差的也达到了从一品。

到了清朝晚期,中央政府根本对中央集权掌握不了。反而这些总督手上都掌握着自己辖区内各种军政财政大权,相当于自己辖区的霸主了。
清朝一共设立了九个总督,首先是东三省总督和直隶总督。
东三省的总督是赵尔巽,他应该算是九大总督之首而且他的地位最高。曾经袁世凯还想让赵尔巽当他的顾问,不过他拒绝了。
可惜他曾经想尽自己的能力整理一部清史出来,还没编完这册书,他就离开了人世。
而直隶总督是大名鼎鼎的张镇芳,他曾经支持过袁世凯。还参与了复辟,后来还被爪了,不过破财消灾,后来就没有继续活跃于政坛了,他应该是自然死亡,活到了70岁。

九大总督除开前两个其后就是两江总督,两广总督,闽浙总督和湖广总督以及陕甘总督。最后是四川总督和云贵总督。
两江的总督是张勋,不过这个人比较拥护封建社会,他曾经还想复辟帝制,然后失败了,就离开了北京去了天津,他卒于1923年。
这个两广总督张鸣岐不是个好东西,竟然还投敌叛国。做了日本的走狗汉奸,最后在日本投降以后他就自裁了。
反而闽浙总督松寿却是真的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朝代,他为了大清以身殉国了。和前面那个总督松涛真是两个极端。
不得不说这个湖广总督瑞澄真的是没有经济头脑,把自己的辖区搞得民不聊生,结果让革命者钻了空子,加快了武昌起义成功的步伐。真是,代表革命党,谢谢他。
在九位总督中,还有一位坚定的守旧派。他就是陕甘总督升允,他还挺有能力的,打下了西安,想给大清朝留一个翻盘的机会。
不过这位老总督升允真的是太年迈了,他太老了,没熬住就翘辫子了。

还有一位四川总督赵尔丰,他曾经在四川击败了被英国所派遣的西藏军队,为我们中国的版图完整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不过他挺惨的,革命者武昌起义成功后就把他给处决了。
云贵总督是李鸿章的侄子,名叫李经羲。他办了讲武堂,培养出不少的人才为国所用,其中就有朱德,朱德就是他破格录录取的。不过后来这位总督去了上海,并在上海逝世。
只有以上这九位清朝大总督是真正的九个封疆大吏,政治权利和军事权利都极大。

清朝一共有九名总督,大多都是病逝的,也有少部分是自杀的。

清朝设立的总督,大多都是正二品的品级,然后另外再授予兵部尚书的权利,以及各种督察御史和大学士这些头衔。

所以说,这些总督的官员品级都特别高,最差的也达到了从一品。

到了清朝晚期,中央政府根本对中央集权掌握不了。反而这些总督手上都掌握着自己辖区内各种军政财政大权,相当于自己辖区的霸主了。

清朝一共设立了九个总督,首先是东三省总督和直隶总督。

东三省的总督是赵尔巽,他应该算是九大总督之首而且他的地位最高。曾经袁世凯还想让赵尔巽当他的顾问,不过他拒绝了。

可惜他曾经想尽自己的能力整理一部清史出来,还没编完这册书,他就离开了人世。

而直隶总督是大名鼎鼎的张镇芳,他曾经支持过袁世凯。还参与了复辟,后来还被爪了,不过破财消灾,后来就没有继续活跃于政坛了,他应该是自然死亡,活到了70岁。

九大总督除开前两个其后就是两江总督,两广总督,闽浙总督和湖广总督以及陕甘总督。最后是四川总督和云贵总督。

两江的总督是张勋,不过这个人比较拥护封建社会,他曾经还想复辟帝制,然后失败了,就离开了北京去了天津,他卒于1923年。

这个两广总督张鸣岐不是个好东西,竟然还投敌叛国。做了日本的走狗汉奸,最后在日本投降以后他就自裁了。

反而闽浙总督松寿却是真的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朝代,他为了大清以身殉国了。和前面那个总督松涛真是两个极端。

不得不说这个湖广总督瑞澄真的是没有经济头脑,把自己的辖区搞得民不聊生,结果让革命者钻了空子,加快了武昌起义成功的步伐。真是,代表革命党,谢谢他。

在九位总督中,还有一位坚定的守旧派。他就是陕甘总督升允,他还挺有能力的,打下了西安,想给大清朝留一个翻盘的机会。

不过这位老总督升允真的是太年迈了,他太老了,没熬住就翘辫子了。

还有一位四川总督赵尔丰,他曾经在四川击败了被英国所派遣的西藏军队,为我们中国的版图完整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不过他挺惨的,革命者武昌起义成功后就把他给处决了。

云贵总督是李鸿章的侄子,名叫李经羲。他办了讲武堂,培养出不少的人才为国所用,其中就有朱德,朱德就是他破格录录取的。不过后来这位总督去了上海,并在上海逝世。

只有以上这九位清朝大总督是真正的九个封疆大吏,政治权利和军事权利都极大。



清朝末年,有句著名的话,“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句话不但揭示了大清朝的结局,而且预示了大清朝封疆大吏们的命运。


清朝的总督,是清朝地方的最高行政和军事长官。按照清制,清朝共设置有十一大总督。其中,除了漕运总督,主要负责运输江南八省的米粮至京城;河道总督,负责治理黄河、淮河,以及运河等河道之外,其他的九位总督,绝对都是地方的军政一把手,是实实在在的封疆大吏。

九大总督之中,东三省总督设立最晚(1906年由光绪钦命),地位最高(因东北为清朝的“龙兴之地”),故有“疆臣之首”的美誉,管理黑龙江、吉林、奉天三省,而最后一任总督为铁岭人——赵尔巽。赵尔巽在东北还算“尽忠职守”,几年后大清灭亡,他则被袁世凯忽悠了去撰写清史,做了一个清史总编。不过书还没编完他就去世了。

直隶总督张镇芳,的确有点“惨”。他的前任陈夔龙,因为不愿接受袁世凯的邀请出任民国政要,称病告假。张镇芳的姐姐嫁给了袁世凯的大哥,两个人因此有了姻亲关系。于是,袁世凯任命张镇芳署理直隶总督。所谓署理,就是暂代的意思,还没有转正。结果,张镇芳刚刚做了10天直隶总督,负责镇压豫西白朗起义,同时取缔革命党。张镇芳因为办事不利,被袁世凯撤职。在复辟失败之后,张镇芳被逮捕入狱,后重获自由,从此不再踏足政治,1933年,张镇芳病逝,年70岁。

两江总督张勋,张勋行伍出身,在1901年后入京,多次担任慈禧和光绪的护卫。溥仪即位后,张勋就任江南提督。辛亥革命发生后,驻守南京的张勋还被任命为代理两江总督。袁世凯任总统后,张勋仍誓忠清廷,所帅军队拒剪发辫。


袁世凯死后,对清廷忠心耿耿的张勋借口调解大总统黎元洪与国务总理段祺瑞之间的矛盾,发动复辟活动。但这场闹剧很快被段祺瑞平息,张勋逃到天津德租界,不久被北洋政府特赦。此后,张勋在天津做起生意,也积累了巨额财富。1923年9月,69年的张勋病逝天津。

闽浙总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顺治二年,当时还叫福建总督,已经兼辖浙江省。所以其实和后来的闽浙总督区别不大。但顺治十五年到康熙二十三年这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因为浙江也设有总督一职,所以福建总督管辖区域缩小。而后雍正时期,又复设浙江总督,期间一直换来换去。其最后一任总督名叫松寿,满洲正白旗。1911年11月8日,福建新军响应武昌起义,发动起义。松寿带着旗兵与之战斗,最终兵败,吞金自杀。

云贵总督,顾名思义,总管云南、贵州两省。其最后一任总督是李经羲,他爹是李鹤章,李鸿章的亲弟弟。在辛亥革命中,作为汉臣,一般来讲都不会有多大事儿。当年蔡锷李经羲也没有为难他。李经羲回在北洋政府到京城后长期任职,还当过几天的国务总理。(一周不到,就被张勋给赶下台了)1925年9月18日,李经羲因病在上海去世,享年65岁。

两广总督总管广东、广西两省事务,最后一任总督为山东无棣人——张鸣岐。1910年被任命为两广总督,镇压了当时的广州起义,捕杀了林觉民、喻云纪等四十三名革命烈士,血债累累。清廷灭亡后,张鸣岐逃出广州,经香港逃亡日本,宣扬“大东亚战争必胜”,沦为汉奸。1945年日本战败后,张鸣岐在民众一片骂声中死去,无人问津,葬所不明。

湖广总督总管湖北、湖南事务。最后一任总督为满洲正黄旗人——瑞澄。1910年任职,查获了一批革命党名单,并捕杀了三名革命党人,直接导致了武昌起义的爆发,瑞澄远逃日本。清廷灭亡后返回上海,1915年病死。

陕甘总督多罗特·升允。要说这位陕甘总督,确实是一位难得的清官,只不过他的忠君思想太过严重,是封建王朝的走狗罢了。他1905年担任陕甘总督,当时正是慈禧70大寿,各地的总督们都大小红包前往北京送快递,只有他陕甘总督拒绝送礼。武昌起义爆发之后,他还向清朝请命,自己要去武昌起义平反,但被清朝拒绝。当听说溥仪要退位之时,他让溥仪来陕甘建都,定能东山再起。他带领手下军队多次进攻革命军,最终难敌时运,只好含恨隐退,致力于宗社党的复辟闹剧,于1931年去世。

四川总督赵尔丰,1911年4月,其兄赵尔巽由四川总督调任东三省总督,而他本人则升任四川总督。就在这一年,四川爆发了“保路运动”,而赵尔丰当时是向清朝请命要严惩盛宣怀。可是清朝不听他的意见,决定镇压民众造成血案。当时清政府招来武昌的士兵镇压起义,因此导致武昌空虚,爆发了武昌起义。所以如果当时清朝听了赵尔丰的建议,那么武昌起义很可能难以成功。保路运动被镇压之后,赵尔丰被免总督。当时四川被新军所控制,赵尔丰成为了傀儡,新军和旧军发生哗变,赵尔丰本来好意抚慰旧军,却遭新军误会,不料被杀。

云贵总督,驻所为昆明,最后一任总督是李经羲,李鸿章的侄子,此人多次暗中支持革命党人,并恩济蔡锷,所以昆明起义后,蔡锷专门派人送李经羲一家人去往上海,民国时担任财政总长。后来在张勋复辟的影响下,他辞去了位置,在1925年因为生病死在了上海。


这就是清朝灭亡后,九大地方总督的结局,整体来说,他们大多数人对清朝的忠诚度并不是特别强烈,因此,他们大多数人后来都选择顺应了时势的发展,乘坐上了顺流而下的船只,在历史的汹涌大潮中,或淡然看起了历史的浮沉,或跌入历史大潮中,全然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作为大清王国的封疆大吏,九位总督的命运也随着清政府这艘巨轮的灭亡而浮浮沉沉,各有不同。

(一)总督之名

众所周知,元代是最早开创行省制度的王朝,而掌握行省最高权力的便可以称为一方诸侯,元代最高长官叫做行省丞相,到了明朝,其总的治国方略是“重文抑武”,因此在各个地方设有“总督”一职,而总督的作用一方面在于以文臣钳制武臣,防止武臣割据。因此,所谓的“总督”这一官职一直沿用到清朝,而在当时,清朝一共在全国设立了九位总督。

他们分别是直隶总督、两江总督、闽浙总督、云贵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东三省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这九位。而不同总督,其管辖的地域也有大有小,大的可以管理多个省,比如云贵总督、东三省总督、两广总督等;有的则仅能管理一省,比如直隶总督、四川总督等。而不同的总督,也在清廷土崩瓦解之后,拥有着各自不同的命运。

(二)九位总督

1.直隶总督

直隶总督张镇芳,直到1900年才被慈禧太后赏识,做了直隶总督。可没当几天,溥仪就退位了。 民国成立后,张镇芳担任河南都督兼民政长,但却因参与了张勋复辟被抓入狱,出来后逃亡到天津。 

2.两江总督

两江总督张勋,即是那个“辫子军”的领袖, 后来,黎元洪和段祺瑞在“是否参加一战”这件事上吵得不可开交,张勋表面上在调和二人的关系,背地里却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复辟清廷。失败后,便能逃到荷兰。 

3.闽浙总督

闽浙总督松寿,是唯一一个为了清王朝断送自己性命的总督,他是满洲贵族。辛亥革命时,松寿因为镇压革命军失败,坚持不逃亡选择为清廷殉葬,于是孤身自傲的他最终选择吞金自杀。 

4.云贵总督

云贵总督李经羲,担任云贵总督的同时开办了云南讲武堂。在任期间,李经羲利用讲武堂培养了一大批革命人士,在武昌起义爆发之后,他尽全力将这一批人都送出境,保这些人才的生命安全,而他自己却选择去投奔袁世凯,1921年在上海去世。

5.湖广总督

湖广总督段祺瑞,也就是“北洋三杰”中的北洋之虎,也是皖系军阀首领。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曾一度执掌北洋政府。晚年拒绝日本人利用,病逝于1936年,寿命较长,气节较高。

6.两广总督

两广张鸣岐,此人做事毫无原则和底线,是典型的“墙头草,随风倒”。张鸣岐为了讨好袁世凯,花重金买通了袁世凯的手下,得到了两广总督这一职务。后清朝灭亡,便投靠了袁世凯,918事变后,他又选择投靠日本人,日本战败后他羞愧而死。

7.东三省总督

东三省总督是赵尔巽,也是四川总督赵尔丰的哥哥。清朝灭亡后,赵尔巽被袁世凯拐去编修清朝的史书《清史稿》。不过由于各种原因,最终没有完成定稿,所以正史中没有《清史》,只有一部《清史稿》。1927年,83岁高龄赵尔巽寿终正寝。 

8.陕甘总督

陕甘总督升允,蒙古贵族出身。性情极为顽固。清朝灭亡后,升允曾经多次策划并参加复辟活动但都遭到了失败,比如溥仪的退位也没有让升允停止抗争,可他的顽强抵抗并不能改变什么,最终在九一八事变中郁郁而终。

9.四川总督

四川总督赵尔丰,是东三省总督赵尔巽的弟弟。辛亥革命中,他曾出兵镇压“保路运动”,进而激起了民愤,最终导致武昌起义的爆发,由于他曾屠杀百姓,因此被公审处决,终年66岁。

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其实放在清廷的最后九位总督身上也是极为适合,面对天下大势,唯有顺从民意,才能长久。



清廷一共设立了九大年夜总督:东三省总督、直隶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闽浙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云贵总督。

直隶总督

清朝的最后一任直隶总督是张镇芳,他跟首任平易近国大年夜总统袁世凯有着亲戚关系。在清朝灭亡后,他在袁世凯手下担负了河南都督,相当于河南的一把手。在平易近国时代,他曾先后介入过袁世凯和张勋的复辟活动,名声一向很不好,在张勋复辟掉败后,他被关到了大年夜牢里,而被放出来后,他开端进入了天津的银行业中,就如许过完了本身的平生。

两广总督

在平易近国之后,他怕受到革命军的报复,所以就跑到了日本。在袁世凯在朝时代,他又跑回国内投奔了袁世凯,不过在袁世凯逝世后,因为掉去了袁世凯的卵翼,他就跑到天津租界躲藏了起来,然后在周全抗战爆发后成为了一名汉奸,最终在1945年的时刻,带着汉奸的罪名分开了人世。

湖广总督

湖广总督掌管的范围包含了湖南和湖北,而武昌起义就产生在他治理下的湖北武昌。在武昌起义爆发后,他怕损掉落小命,所以就一路跑到了日本。他是在清朝灭亡后才敢回到上海来的,并最终病逝世在了上海。

两江总督

所以说这就是清朝灭亡后,九大年夜处所总督的终局,整体来说,他们大年夜多半人对清朝的忠诚度并不是特别强烈,是以,他们大年夜多半人后来都选择适应了时事的成长,乘坐上了顺流而下的船只,在汗青的澎湃大年夜潮中,或淡然看起了汗青的浮沉,或跌入汗青大年夜潮中,全然无法掌控本身的命运。

两广总督

名字叫做张鸣岐,他是清末名臣岑春煊的熟手在行下,在1910年的时刻,他经由过程给庆亲王送钱而获取了两广总督和广州将军的职位,一度走上了人生巅峰。

两江总督

张勋在清朝灭亡后,他并没有损掉落本身的兵权,反而凭借着手中保存下来的兵权,在平易近国华丽丽变成了一名军阀,并在1917年的时刻,拥立溥仪展开了一场复辟行动。

东三省总督

行动掉败后,他就跑到了外国人卵翼下的天津租界,在那边度过了残生。

四川总督

清朝的最后一个四川总督名字叫做赵尔丰,他是清朝最后一个东北总督赵尔巽的弟弟,曾经为平定藏区兵变建立过巨大年夜功劳。

云贵总督

清朝的最后一任云贵总督名字叫做李经羲,他有个权力滔天的叔叔,这个叔叔就是李鸿章。他是个异常开明的人,是云南讲武堂的创办者,对在云贵活动的革命军异常礼待,所以在1911年的时刻他并没有受到难堪,而是被蔡锷给礼送出了云南。在袁世凯掌权后,李经羲先后担负了北洋当局中的政治会议议长、参政院参政、审计院院长等重要职位,在黎元洪时代,他甚至一度成为了平易近国的财务部长。后来在张勋复辟的影响下,他辞去了地位,在1925年因为生病逝世在了上海。清朝的最后一个湖广总督名字叫做瑞澄,出身名门世家,祖父是大年夜学士、父亲是将军,在1910年的时刻,成为了湖广总督。

陕甘总督

清朝的最后一个陕甘总督名字叫做长庚,是个旗人,先后担负过驻藏大年夜臣、成都将军、兵部尚书、伊犁将军、陕甘总督等重要官职。在清朝廷宣布退位后,他主动辞去了本身的官职,从此,彻彻底底变成了一个通俗人。

闽浙总督

清朝的最后一个闽浙总督名字叫做松寿,也是个旗人,先后担负过热河都统、兵部尚书、工部尚书、察哈尔都统、闽浙总督等重要官职。他是清朝末代九大年夜处所总督中最忠诚于清朝的,在1911年和革命军作战时,他为了尽忠,自杀在了疆场中。清朝灭亡的过程中,他被起义军抓住并损掉落了生命。



总督也叫封疆大吏,官职正二品,清廷一共设立了九大总督。大清灭亡后,九位总督的最后下场有被礼遇的,也有被遗臭万年的。下面分别来说一说:

东三省总督:赵尔巽

他是在在辛亥革命爆发的那一年,成为了东三省总部。他极力忠诚于清朝,在那大厦将倾之时,曾花费了很大力气去平定四处渐起的革命军。

在清朝灭亡后,他辉煌的人生开始落幕,担任了民国清史馆的总裁,带着一群清朝遗老修撰起了《清史稿》,晚年平定,没有太多波折。


直隶总督:张镇芳

他跟袁世凯是姻亲。

在民国时期,他曾先后参与过袁世凯和张勋的复辟活动,名声一直很不好,在张勋复辟失败后,他被关到了大牢里,而被放出来后,他开始进入了天津的银行业中,有惊无险地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两江总督:张勋

民国有名的“长辫子”军阀。在清朝灭亡后,凭借着手中保留下来的兵权,在民国华丽丽变成了一名军阀,并在1917年的时候,拥立溥仪展开了一场复辟行动。

行动失败后,他就跑到了外国人庇护下的天津租界,在那里度过了残生。

两广总督:张鸣岐

在民国之后,他怕受到革命军的报复,所以就跑到了日本。

在袁世凯执政时期,他又跑回国内投靠了袁世凯。然后在全面抗战爆发后成为了一名汉奸,最终在1945年的时候,带着汉奸的罪名离开了人世。


闽浙总督:松寿

他是清朝末代九大地方总督中最忠诚于清朝的,在1911年和革命军作战时,他为了尽忠,自杀在了战场中。


广总督:瑞澄

武昌起义就发生在他治理下的湖北武昌,一度被保亲派唾骂。

在武昌起义爆发后,他怕丢掉小命,所以就一路跑到了日本。他是在清朝灭亡后才敢回到上海来的,最终病死在了上海。


陕甘总督:长庚

在清朝廷宣布退位后,他主动辞去了自己的官职,从此,彻彻底底变成了一个普通人。


四川总督:赵尔丰

他是清朝最后一个东北总督赵尔巽的弟弟。

曾经为平定藏区叛乱建立过巨大功勋,后被反清起义军抓住并丢掉了性命。


云贵总督:李经羲

他有个权力滔天的叔叔,这个叔叔就是李鸿章。

他是个非常开明的人,是云南讲武堂的创办者,对在云贵活动的革命军非常礼待,所以在1911年的时候他并没有受到为难,而是被蔡锷给礼送出了云南。于1925年因为生病死在了上海。







历史上大清灭亡之后,九位总督的最后下场如何?
大清灭亡后九大总督中闽浙总督松寿因为抵抗起义失败而自杀;四川总督赵尔丰因为兵变而被杀;两广总督张鸣岐做了汉奸在被世人唾弃中病逝;其余的六人在经历种种后都是自然病逝的。从九位总督的下场可以看出,凡是违背时代大势所趋与其硬碰硬一般是没有什么好下场,反而是哪些懂得识时务者为俊杰的人最终都能...

大清灭亡后,九位总督的最后下场如何?
那么,在清朝灭亡的过程中,威名赫赫的九大“末代总督”又是什么样的下场呢? 那真的是一言难尽,有的殉国而死,有的做了汉奸,有的顽固到底,负隅顽抗,有的被斩杀,也有寿终正寝的。 总督,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封疆大吏,他们权高势重,他们往往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乃是清朝官员体系中地方政府的最高官员...

大清灭亡后,九位总督的最后下场如何?
大清灭亡后,九位总督的最后下场如何?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无数朝代更迭,世间万物有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新旧事物的替代规律,人亦如此。众多周知,明朝总的治国方略是“重文抑武”,因此在各个地方设有“总督”一职,而总督的作用一方面在于以文臣钳制武臣,防止武臣割据。“总督...

大清灭亡之后,九位总督的结局究竟如何?
我们先来说说东三省总督,这一位总督是在辛亥革命的时候才被调到东北的,我们都知道那时的情况,中国备受列强的欺负,那在清朝风雨飘摇的时候,这位东三省总督依然尽心的为朝廷效命,用了很大的力气去平定革命军,在后来清朝灭亡之后,他的仕途也就告一段落了,最后他跟着一帮清朝的遗老们修撰了《清史稿》...

清朝灭亡后,九位总督最后下场如何?
闽浙总督松寿 松寿是满族人,也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反抗革命失败后自杀的唯一一位总督 两广总督张鸣歧 先后投靠袁世凯 投靠日本。日本投降后他在民众的怒骂中忧愤而死。湖广总督瑞澄 武昌起义见无法镇压直接携款躲进上海租界。后来怕清廷治罪,又跑到日本,等到清廷灭亡后才回到上海,直到病逝都没有离开过...

大清灭亡后,九位总督的最后下场如何?
大清灭亡后,九位总督的最后下场如何?清朝共有9位地方总督,1位伊犁将军,此外有总督衔的还有漕运总督和河道总督,清末统治已经摇摇欲坠,统治混乱官员迁调频繁,加上全国闹革命,刺杀朝廷大员,各地总督惶惶不安,所以清朝最后一任封疆总督有些是署理的,并未正式在任,其结局有的很好,有的被革命军杀害...

大清灭亡后,九位总督的最后下场怎么样了?
两江总督 所以说这就是清朝灭亡后,九大年夜处所总督的终局,整体来说,他们大年夜多半人对清朝的忠诚度并不是特别强烈,是以,他们大年夜多半人后来都选择适应了时事的成长,乘坐上了顺流而下的船只,在汗青的澎湃大年夜潮中,或淡然看起了汗青的浮沉,或跌入汗青大年夜潮中,全然无法掌控本身的...

清朝的九大总督在清朝灭亡之后有什么下场?
段祺瑞执政后,赵尔巽也曾短暂在北洋政府任职。1927年,赵尔巽病逝,享年83岁。第三位:两江总督张勋。比起其他总督,张勋要出名的多,主要是因为他在清朝灭亡后还进行了复辟,虽然没能成功。但这个愚忠的清末军阀,还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勋在参军后,最初隶属于广西提督苏元春部,后来跟着...

清朝灭亡后,九位封疆大吏都去了哪?最后下场如何?
改朝换代,不仅仅是皇帝、后妃的命运转折,对于高官大臣们来说,这也是难逃的一劫——要不隐名埋姓解甲归田,要不劫后余生被明主赏识再度重用,要不惨死刀下,要不以死殉国……今天要说的这九位封疆大吏便是清朝的总督,他们在面对清朝灭亡之时,也有着不同的命运。东三省...

大清灭亡以后,九位总督最后的下场都怎么样?
清朝的总督,是清朝地方的最高行政和军事长官。按照清制,清朝共设置有十一大总督。其中,除了漕运总督,主要负责运输江南八省的米粮至京城;河道总督,负责治理黄河、淮河,以及运河等河道之外,其他的九位总督,绝对都是地方的军政一把手,是实实在在的封疆大吏。九大总督之中,东三省总督设立最晚(1906...

双峰县15951588014: 大清在灭亡后,九位总督的最后下场如何? -
养宁克瑞: 清朝灭亡之后,东三省的总督最后因病去世,直隶总督依靠袁世凯依旧飞黄腾达,两江总督最后选择经商,两广总督最后却投靠了日本人,做了汉奸,闽浙总督在辛亥革命期间被击溃,吞金自杀,湖广总督逃到日本之后,在1915年的时候病逝了,陕甘总督教出了自己的印信,不再参与政治,四川总督在革命期间被杀了,云贵总督在北洋政府混的很好.

双峰县15951588014: 清朝灭亡后,九位封疆大吏都去了哪,最后下场如何? -
养宁克瑞: 清朝的时候,一共设置了九个封疆大吏,分别是:直隶总督、两江总督、四川总督、湖广总督、甘陕总督、东三省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和闽浙总督. 第一位直隶总督:张镇芳 张镇芳和袁世凯有亲戚,他是哥哥的嫂子的弟弟,所以在大清...

双峰县15951588014: 清朝覆灭后,那些贝勒爷们都是怎样的结局? -
养宁克瑞: 那些贝勒爷们的结局大多数都是被饿死的,因为他们之前一直靠朝廷养,自己没有什么经济能力.

双峰县15951588014: 大清朝灭亡之后,最后一批太监去哪里了? -
养宁克瑞: 大清灭亡以后,李故宫里头还有以大批的太监,这批太监被民国政府遣散回原籍,都回老家过上了自力更生的生活,有一部分太监拿着自己的钱做起了小买卖

双峰县15951588014: 清朝灭亡后,满洲贵族去了哪里呢? -
养宁克瑞: 清朝灭亡后,八旗满洲遗族一部分以溥仪为主居住在故宫,被北洋政府供养着,后来被冯玉祥一顿炮轰,给赶出故宫.一部分改爱新觉罗姓为金,与民国大众住在一起.溥仪在日本人的支持下,创立伪满洲国,满清遗族纷纷投靠,重新加关进爵.日本倒台后,溥仪被苏联逮捕,其他满洲遗老遗少们逮捕的逮捕,逃难的逃难,改姓的改姓.如今爱新觉罗在东北、台湾、美国、日本都有后裔.

双峰县15951588014: 为什么武昌枪一响,清朝就退位了 -
养宁克瑞: 1,武昌起义是1911年10月10日,清朝退位是1912年2月12日,隔了4个多月了.2,武昌起义前各地总督尤其是南zhidao方总督早就已经是事实上的听调不听宣状态,武昌起义成功后,各地总督纷纷版效仿自己也独立,加上南方革命军的北伐压力和袁世凯的逼宫,清朝贵族要是再不识相那就真权的是准备殉葬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