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没有温度计,当时是如何感受温度以及如何避暑的?

作者&投稿:费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现在正处于一年之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基本上一出门就是一身汗,人们在口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这条命都是空调给的,那么,我们以前在没有空调的时候,是怎么度过三伏天的呢?在我们的印象里,小时候家里还没有安装空调,冬天还好,一到夏天,我们就会想到很多关于夏天的降温避暑的方式,比如,晚上睡觉的时候不关门或者带上一个折叠桌睡在天台上,但这样难免保不齐会有蚊子光顾你。


夏日炎炎

白天,村里的孩子就会相约到田地里去采摘几个大西瓜用菜篮子绑着绳子放入农村的井水中浸泡半个小时,随后切开,一家人坐在树荫下大口吃瓜,别提有多享受。炎热的夏天中,空调、电风扇、冰棍、西瓜是过夏暑的利器,缺一样夏天都是很煎熬的。我们现在知道温度的高低可以根据天气预报或者是手机等方式,可古代什么都没有,那么他们是如何知道天气的温度以及如何度过炎热难耐的酷暑呢?


井水冰西瓜

古人如何测量温度?

采用“冰瓶”测量温度,中国最早的温度计顺治年间,当时有一位来自比利时的教士首先将温度计的说法带入中国,在这之前,很多人都觉得古代中国没有测量温度的仪器。其实不然,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就已经出现了“温度计”,但这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温度计的模样,而是一个装水的瓶子,人们根据水的变化来感受温度的变化,其原理就是液态水变成固态水的温度在零摄氏度,也就说若瓶中的水结冰了,则气温低于零摄氏度;反之,瓶中的冰融化,则气温是在回暖的。古人们将这种瓶子称为“水瓶”。


现代测温水瓶

《吕氏春秋》记载:“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这句话也就说看到瓶中的水结冰,就知道天气已经非常寒冷了,连鱼都已经潜藏不见了。这就是古人利用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来推测环境的温度高低,虽不能精确到每一度,但也可大概了解到温度的下降和上升。

“腋温”,南北朝时期已普遍测试“冰瓶”在古代只是一种极简的温度测量计,那么古人们对人的体温又是怎么测量的呢?在中国古代的人们,早就发现了人的标准体温是一个恒定的温度,也就是我们现在测量出的正常体温。于是古人们将正常体温作为一个衡量的标准。《黄帝·内经》中记载到:“尺热曰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风。”尺热的意思就是发烧,不热的意思就是不发烧。“尺”为人的腕端穴位,其中医的“望闻问切”中的切就在“尺”部,也就是测量体温。


中医看病

《齐民要术》中有多处关于“腋温”的记载,其中“养羊篇”中就有提到“卧酪”时,在密闭的容器中要保持合适的温度才能使得奶酪的正常发酵,那么容器中的温度古人们是如何知道的呢?其实就是通过与人的体温相比较作为参考来进行判断的,容器中的温度小于人的体温奶酪才最容易发酵,这也说明古人对人的体温有了一个正常的把握。

古人夏天如何降暑?

扇子说起降温,人们第一想到的就是扇子,扇子不论在古代还是现在,都是降温的一大标配,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三国时期诸葛亮的羽扇,这把扇子诸葛亮不论何时都会随身携带,至于为什么一直带着,人们不得而知,可能也有扇风降温的作用吧。古代的达官贵人们则会采用绢帛制成扇子,让仆人们在旁边扇风,主人躺着享受即可,而古代的女孩子还会在扇子上绣上一些自己喜欢的图案,这样也可以显得自己是一位秀外慧中的大家闺秀。


古代女子执扇避暑

建造含凉殿含凉殿是唐朝时期所建用来避暑的一个宫殿,其制冷能力与现在的空调房不相上下。比如汉武帝的避暑甘泉宫、唐太宗的避暑九成宫以及清朝所建的承德避暑山庄。这类避暑含凉殿都是建在有水有荫的地方,利用水车将山泉水送到屋顶,然后水会沿着屋檐缓缓流下,源源不断的凉水在整间宫殿循环,使得其宫殿内温度大大降低。不仅如此,皇帝还会下令让人在宫殿内部放入大量的冰块,冰块放在房内的通风口处,风一吹,房内凉意淅淅,别提多凉爽。比如唐宋时期,夏季的街头就会出现买卖冰块的现象,当然,这样的条件只有古代皇帝及后宫的宠妃才可以享受的到,平常人还是只能依靠扇子度过炎炎夏日。




古人没有温度计,当时是如何感受温度以及如何避暑的?
采用“冰瓶”测量温度,中国最早的温度计顺治年间,当时有一位来自比利时的教士首先将温度计的说法带入中国,在这之前,很多人都觉得古代中国没有测量温度的仪器。其实不然,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就已经出现了“温度计”,但这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温度计的模样,而是一个装水的瓶子,...

古人没有温度计,当时是如何感受温度以及如何避暑的?
综上所述,尽管古人没有现代的温度计和空调,但他们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创造各种避暑方法,成功地度过了炎热的夏天。

中国古代没有温度计,人们是怎么计量温度
在古代中国,对有用的温度才计量。主要表现在“看病治病得出的人的体温计量”;“武器及农耕需要的金属物品的冶炼温度计量”;“以及看天吃饭农耕为主的天气温度计量”。中医学发展的人体体温计量:传统中医以“望闻问切”为诊断的基础,而其实对于人的恒定体温,中国人也早就发现了,这就是现代医学设定...

小冰期是什么?明朝的小冰河时期到底有多冷?
有历史以来,我国共有6次的小冰期。其中一次是发生在明末清初时期。那时还没有温度计,所以当时的具体温度没法确定,但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当时的广东潮州下起了大雪,足足有一尺厚!广东南方地区,冬天是不会降雪的。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当时能够在广东下到一尺多厚的雪,可想而知当时是有多冷!北方就...

中国古代没有温度计,人们是怎么计量温度呢?
中医上的测量体温就是,中医看病的“切”。切有切脉,也有切肤。切肤就是量体温。现在还有很多人在没有温度的时候有手心\/手背去感受患者的体温,以此判断有没有发热,发冷。这就是切肤。这种只有有经验的老中医才能探得比较准确。在烧窑子的时候那种温度是靠看火焰颜色来区别的。不同温度的火焰,火焰...

乾隆八年,12天热死了11000多人,那时候有多热?
很多热死的人便死在了来去的路途中,其中大多数都因为中暑和缺水而亡。那时候古人不仅没有温度计可以测量准确的温度,就是对于这些突发性的天灾抵抗能力也非常弱。在超过40度的温度下,即便处于阴凉地区,也需要多喝水来维持身体正常运转;更何况还有很多人需要外出做工来换取生存的钱,因此大部分外出的穷人...

温度计的来历
温度计的由来 第一个提出体温概念的,是2世纪的古代医生加连。那时医生们发现,人的健康和人的温度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不同的药物对体温调整的作用不同。于是,加连建议,药物对体温的这种不同作用可分为12标度。但在漫长的年代里,医生们始终没有一个能测量人体温度的仪器。 16世纪末,有位医...

关于伽利略的资料
伽利略·伽利雷(Galileo Galilei,1564年2月15日—1642年1月8日)。意大利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伽利略发明了摆针和温度计,在科学上为人类作出过巨大贡献,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历史上他首先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融汇贯通了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三门知识,扩大、加深并改变...

世界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发明家?
1、艾萨克·牛顿 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定律》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

中国历史最热的年份
根据宋君荣的监测记载这一年的高温从公历5月份就开始显露出苗头,到了7月13日就开始爆发高温天气,而宋君荣监测记载的温度到公历7月25日这一天达到了最高点,用当时温度计换算成现代的摄氏度为44.4摄氏度。按照宋君荣的记载温度达到44.4摄氏度,那么地表温度大概就会达到65摄氏度左右,真的是历史最高了...

枣强县15150195323: 中国古代没有温度计,人们是怎么计量温度 -
江物天晴: 在古代中国,对有用的温度才计量.主要表现在“看病治病得出的人的体温计量”;“武器及农耕需要的金属物品的冶炼温度计量”;“以及看天吃饭农耕为主的天气温度计量”. 中医学发展的人体体温计量: 传统中医以“望闻问切”为诊断的基...

枣强县15150195323: 古人是怎么判断温差的? -
江物天晴: 冷热的概念自古已有,古人以寒、冷、凉、温、热、烫等术语所表示的温差范围,会随人而异,有极大的主观性.即使如此,古人还是找到了一些较为客观地判别冷热程度的办法.在温度计出现以前,人们只能凭自己的感官去感觉.例如,用手触摸物体来判别物体是冷是热,冷热的程度如何等.这种以体温为基础的触摸感觉法,只能判断一定范围内的温差,而不是特定的温度概念.还有通过观察水的结冰与否来推知气温下降的程度.如《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就记载:“见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这种做法被后世人们所认可.汉代的《淮南子·兵略训》就有几乎同样的记载:“见瓶中之水,而知天下之寒暑”.这是因为,通过观察瓶中水结冰或冰融化,确实可以大致知道气温的寒暖变化.

枣强县15150195323: 在古代没有温度计,人们是如何控制温度烧制陶器或瓷器的? -
江物天晴: 由于古时候没有温度计,所以人们全是凭经验,看火焰的颜色来确定温度,比如暗红色:600摄氏度左右. 深红色:700摄氏度左右. 橘红色:1000摄氏度左右. 纯橘色:1100摄氏度左右. 金橘色:1200摄氏度左右. 金黄色:1300摄氏度左右. 金白色:1400摄氏度左右. 纯白色:1500摄氏度左右. 白蓝色:1500摄氏度以上. 天蓝色:一般冶炼达不到此程度.另外就是用火照来检测温度,每检测一次窑内温度是,就用长沟勾出来看一下,反复监测,就可以精确的掌握要内温度,一般烧一窑要用很多个火照,目的就是精确的监测窑内的温度.谢谢

枣强县15150195323: 古代人们是怎样了解天气的 -
江物天晴: 当时没有气象科学,人们光靠抬头看天和占卜来观测和预报天气.当然,预报准确率就不得而知了.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记录了古人们的看天经验.《诗经》中《邶风·北风》:“北风其凉,雨雪其雱.……北风其喈,雨雪其霏...

枣强县15150195323: 温度在中国古代怎么叫? -
江物天晴: 粗略地说,温度是指冷热的程度.冷热的概念自古已有,在温度计出现以前,人们常凭自己的感官的感觉,例如用手触摸物体来判别物体是冷、是热,冷热的程度如何.这种以体温为基础的触摸感觉法,只能判断一定范围内的温差,而不是特定...

枣强县15150195323: 古代怎样测定温度变化? -
江物天晴: 对温度的观察、测定更有多种方法,在节令、体温,以及冶炼和制陶等工作中,各自摸索出一套观测温度的方法. 古人对自然规律缺乏了解,认为反常节令是上天对帝王卿相失德的“告诫”.所以,要把节令记录下来,写到官修的史籍中去以占验吉凶.同时,对一些特定日期例如冬至时的气候状况,古人也比较注意记录. 至迟从11世纪起,官方就已经习惯记录冬至后9个九天当中每日的天气,这叫做“数九寒天”.在明清时期,人们常会把这些日子的天气每天都记录下来. 有关这方面的记录在清代汇编的《古今图书集成》中,有4卷之多.现在,我们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气候的温度变化情况. 占卜图

枣强县15150195323: 古代有没有温度计? -
江物天晴:公元前200-100年间,古希腊菲隆和希隆各自制造过一种以空气膨胀为原理的测温器.其后,人们还在三个容器中分别装上冷、温、热水来判断物体的玲热:用手摸进行比较. 1592 或1595 年,伽利...

枣强县15150195323: 中国古人如何测量温度说明文 -
江物天晴: 真武阁是一座布局精巧,技术高超,风格独特的木构建筑物,显现出中华古时代文明,今天,我就给你们介绍一下真武阁的壮丽奇观吧! 真武阁曾有一个传说......古时候,人们还处于迷信当中,他们住的地方也非常的干燥,稍微不留神,就会引...

枣强县15150195323: 古人冬天是怎样取暖的 -
江物天晴: 在古代,冬天并没有现代“集中供暖”的说法,但这并不等于没有暖气.在秦汉时,冬天可以调节室内温度的房间已出现,时称“温调房”,这一名词与现代的“空调房”倒颇相似.东汉科学家张衡《西京赋》里“朝堂承东,温调延北”一语中的“温调”,说的就是这种温调房.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