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中,怎么一开始没让白起指挥?

作者&投稿:允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撤掉廉颇,启用赵括
廉颇在赵国还算是一个名将,后期换成了没有大战经验的赵括。临阵换将,尤其是这种大兵团作战,在冷兵器时代影响非常大,往往会导致军心不稳,但是从赵括任职赵军统帅后的结果来看,并没有起什么乱子,也算是平稳过渡。
有人说如果赵军不换将,以廉颇的“坚守”策略,足以耗死秦军。这里先不讨论这个策略,后面我会说到,长平之战,廉颇为什么坚守呢?
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
从这段文字中,明显可以看到,开始的时候,廉颇是主动出击的,却被秦军反杀,被人连破两道防线,开局三把,损将七员,而与他对阵的秦军主帅,还是没有位列四大名将的王龁。
也就是说,以廉颇的才能根本打不过秦军,更遑论后来的白起。所以廉颇在这场战役中并没有起到关键的作用。
另外,提到赵括,人们就想到“纸上谈兵”。其实,这哥儿们挺冤的,他可能没有带领集团军的经验,但并不代表他没有实战经验,后世的韩信不也是没经验?人家也拜帅了。
公元前280年,赵齐爆发冲突,赵括的父亲赵奢奉命去攻占齐国的麦丘,发动了几次强攻,才知道这个城池硬攻的话太难了。赵括后来推算,城中粮草应该不够了,这一论断从齐国战俘口中得到证实,于是赵括建议他父亲改变策略,由强攻改成向城中抛粮。没过几天,城中齐军哗变,斩杀将领向赵军献城。长平之战赵军断粮四十六天,军士却没有哗变,这点还是要佩服赵括的。
从公元前280年到公元前260年,这二十年间赵括肯定不是宅在家里看兵书战策,不然赵孝成王肯定不会把这关乎国运之事交给一个愣头小子。
秦赵长平之战,双方投入百万军队,这是亘古未有之事,赵奢曾经评价他“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实际上,说句伤感情的话,这次战役,双方的士兵已经不能把他们当做普通的人来看待了。此时的长平,已经变成了待启动的绞肉机,这是两国集团军作战,爱兵如子、善打常规战斗的廉颇等人显然已经驾驭不了了。
2、赵国的国力不足以支撑长平之战
那个时候,军士是没有薪酬的,也就是说,国家对军士的开支主要集中在武器装备、吃喝用度上面,大头还是粮食。所以这里所谓“国力”,说白了其实就是粮食。
在秦国统一各个诸侯之前,秦国几乎是没有军饷的,他们自带费用上战场。战斗结束,拿斩获的人头去领钱、领爵位。在这方面,秦国的负担相对要小一点。
但无论怎么说,不可能每个士兵自己扛着一麻袋粮食上前线,还是由国内统一调度。
彼时,秦国虽然已经占据巴蜀,但还没有成为天府之国,且巴蜀有过几次反叛,所以秦国对巴蜀课税不重,秦国真正的粮草还是来自国内。话说回来,那个时候郑国可能还是个孩子,郑国渠还没影呢,所谓的关中平原还是大片盐碱地,秦国这六十万大军的负担并不比赵国轻。
这场战役能不打吗?
公元前293年,秦国发动了伊阙之战,斩首魏韩联军24万,为东出打开了通道,此后加紧了对韩魏的蚕食。但是秦国觉得仅仅有这一条通道还不够,另外,秦国每次大规模东出,东方诸侯都要合纵抗衡。
经过胡服骑射后的赵国,军事力量迅速提升,成为六国领头羊,如果能牵制住赵国,被打残的韩、魏、楚、齐合纵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因此,秦国需要一颗钉子。号称“天下之脊”的上党就成了秦国的目标。
从地图上看,从上党往东,骑兵一天就能到赵国都城邯郸,秦国只需在此少量驻兵,便可牵制赵国机动力量。对于赵国而言,上党肯定不能被秦国占据,因此,秦赵爆发冲突已是必然。
既然躲不掉了,我们看看双方决策制定者的表现吧。
秦昭襄王亲自奔赴前线的河东几个郡,动员征兵,许诺所有参加人员加爵一级,仅此一项开支,估计把赵国瓜分了都不够,当然前提是那些兵士能活着回来。
赵国肉食者在干嘛呢?不说歌舞升平吧,也差不多。以平原君赵胜为例,长平之战后八个月,秦军再次发兵围攻邯郸,城内百姓都易子相食了,这家伙还天天看歌舞表演,被人骂了一顿后,才有了散尽家财雇佣死士抵抗秦军的事情。
这不仅仅只是意识上的缺失,从侧面也暴露了赵国对秦国战略意图的判断失误!是赵国战败的第一原因。
我们再次梳理一下长平之战的经过。
站在秦国的角度上,实际上长平之战分三个阶段,分别是:
1、初始对攻,赵军损将7员,两道防线被秦军攻破
2、两军对峙,持续了两年多
3、换帅对决,最终赵军折损四十五万,秦军亦损失近二十万
在对决之前的这将近三年的时间里,秦赵好像处的还挺好,他们在干嘛呢?
外交!
赵国外交想两条腿走路,一是与列国合纵,二是与秦国斡旋。
秦国的对策是,只要你来使者,我就隆重接待,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并且通告其他几国,我们是兄弟,要建立联盟。这下五国都不跟赵国玩了,大家都搬好凳子准备看大戏了。毕竟,一个两败俱伤的秦赵,对他们是有好处的。
还有,前面提到的廉颇“坚守”策略,其实是秦国有意为之。它的意图很简单,切断五国对赵国的支援,周边清理干净了,才能安心吃蛋糕。
所以,外交策略的失误是第二个原因。
秦国就没有痛点吗?
有,其实它怕和赵国打!
公元前269年,秦赵两国爆发了阏与之战,这次战斗中,赵奢用计麻痹秦军,导致十万秦军伤亡过半。而且从长平之战的结果来看,赵军战死二十多万,秦军亦损失近二十万,论单兵作战能力,两者几乎不相上下。
我们可以做个假设,如果秦赵硬拼,赵军全部阵亡,秦军也要陪葬差不多四十万的样子,秦国国内不就空虚了吗?列国不就趁机分秦了?长平之战后,燕国就干了这活儿,对赵国趁火打劫,当然,结果是被赵国反杀。
所以秦军其实非常忌惮和赵国对决。长平之战初期,赵国就应该发动大规模兵团作战,再做个假设,后期赵括突围中,如果没有战死,赵军怕是真能撕开一个口子,那样也是秦军不能承受之重。
刚开始对峙,没有下定决战之心,从而错失战机,是赵国战败的第三个原因,这也是根本所在。
结束语
综合上面几项分析,赵国其实没有把握好战机,他们的战略高度达不到秦国君臣的水平,导致对这场无法避免的秦赵对决心存幻想,以为可以通过外交化解,近三年的时间里都被秦国牵着鼻子走。
如果交战初期即发动雷霆之击,辅以外交,放弃与秦国斡旋想法,转而大力合纵,长平之战或许就是另外一个结果了。


古代将士不打仗也吃饭,怎么一开战,粮草就不够吃了?
第二点:粮食运输过程中的损失;这里的损失包含运输队伍在运输过程中吃的那些,还包含在运输过程中由于突发情况造成的损失。前线部队距离供粮地点越远,消耗量就会呈现指数上升,从而导致大量的粮食在运输过程中,战斗过程中被消耗掉。由此可见,只要是一开战,粮食紧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求高手 本人第一次玩三国志曹操传阳平关之战
此战同上,最好分兵进城,不过可以全灭敌人。 濮阳之战3 战前许诸加入,重点培养,战胜后可得吕布之弓 献帝救出战 可选护送或敌人全灭,宝物可能不同,护送后得黄金铠,全灭得圣者宝剑。战后收徐晃。 张绣讨伐战 此关如救典威,难度较大,可得飞龙道袍,不救典威可得凤凰羽衣(*),强力推荐。我第一次用典威直到最后,感...

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是怎样说服孙权一起打曹操的
他到江东后与孙权进行最后一段推心置腹的交谈时,孙权说:“曹操平生所恶者:吕布、刘表、袁绍、袁术、豫州与孤耳。今数雄已灭,独豫州与孤尚存。……非刘豫州莫与当曹操者;”诸葛亮也表示:“今将军诚能与豫州协力同心,破曹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则荆、吴之势强,而鼎足之势成矣。”这是谈判双方妥协阶段的...

先斩后奏,速平叛乱一场!司马懿的成名之战是怎样的?
题主说的应该是新城之乱也可以称为司马懿平孟达之战,司马懿靠这一场战役可谓打响了自己的成名之战。新城之乱是三国时期227年年末至228年年初曹魏的异常叛乱。原来的蜀将孟达投魏后受任为荆州新城郡守,诸葛亮得知孟达在魏非常不安,于是便计划将孟达引诱回蜀,他还因此写了几封书信给孟达,孟达也都...

战争中的第一战叫什么?
战争中的第一战通常被称为首次战役或开战之战。在战争爆发之初,双方往往会进行一系列的试探性攻击和防御行动,以确定对方的实力和战术意图。在这个过程中,第一次大规模、具有战略意义的交锋往往被看作是战争的第一战。这场战役不仅决定了战争的初步走向,还可能对整个战争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首次战役的...

火影忍者:木叶的忍者英雄们 1 战斗场景怎么变换
进入下一个场景,往下走一段会看到记录点。存档后进入人偶杂兵战。(在图中的这个位置最好轻推左摇杆来走动,以免不慎落下……)接下来需要消灭35个人偶。这些人偶可不是等闲之辈,“偶”多示众不说,动作还特别灵活。尤其是“手刀大转轮”的攻击范围很大!而且敌人的攻击频率相当高!如果有回复道具就用掉吧。全灭人偶...

战国名将廉颇简介:历史上廉颇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经此一战,赵王把尉文封给廉颇,封为信平君,并任假相。此战赵军在名将廉颇的指挥下,利用燕军轻敌、疲劳,赵军则同仇敌忾,对来范之敌予以痛击,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暮年凄楚赵孝成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45年),廉颇带兵攻取魏地繁阳(今河南内黄县西北)。同年,赵孝成王去世,其子赵悼襄王继位。赵悼襄...

井陉之战中韩信是如何打败20万赵军的?背水一战一词饿来源
于是,井陉之战,也即韩信一生中最精彩的一场战役,就这样正式爆发了。一 具体来说,在井陉之战中,赵军先期扼守住井陉口,居高临下,以逸待劳,且兵多将广,处于优势和主动地位。对于赵国来说,派出了20万大军,而就韩信来说,则只有3万兵马,这无疑是一场兵力悬殊的战役了。因此,虽然韩信是兵...

三大战役中的关门打狗瓮中捉鳖分别是哪两次?另一个战役又是什么?
瓮中捉鳖是平津战役,天津攻克后,北平的守军被困在瓮中,不得不投诚。最后一次是淮海战役,60万大军与80万混战。结果由于初期国民党方面许多部队的倒戈,造成淮海战役国军的全线被动,最终崩盘。1、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

史上第一次航母大战珊瑚海之战
珊瑚海战役简介:珊瑚海战役是太平洋战争中1942年5月珊瑚海的一场海战。珊瑚海战役是战争史上第一次航母编队与舰载机进行远距离交战,也是日本海军第一次在太平洋遭遇挫败。日本海军被迫暂停对莫尔兹比港的攻击,因为损失的飞机和飞行员不能立即得到补充。日期:1942年5月4日-1942年5月8日地理位置:...

北湖区17755039825: 在长平之战中秦国为什么不一开始就用白起 -
厍米丁疏: 每个国家都有内忧外患,最强大的秦国也不例外.白起能力当然很强,但是傲桀不逊.他担任过左庶长,秦国最高行政长官,后来因攻打韩国立下大功,受封武安君,秦王对他是十分忌惮的.而且他掌握军权后,跟后来左庶长范雎不和,秦王也不想让他立太多功劳,因此派出的将军是王龁.换将是因为王龁跟廉颇陷入胶着,而秦军的补给线比赵军长得多,为了速战速决就派出白起. 然而长平之战后不久,赵、韩施了反间计,去范雎那里说如果白起帮秦国一统天下,还有你的立足之地吗?于是范雎向秦王建议接受赵国议和,赵国割让六城.秦王不听白起得意见,同意议和,后来条件还不成熟的时候进攻邯郸,大败,白起被当做替罪羔羊,杀掉了.如果帮到你,请帮我采纳.

北湖区17755039825: 在长平之战中秦国为什么不一开始就用白起,而用王龁 -
厍米丁疏: 在长平之战中秦国为什么不一开始就用白起,本人认为原因有三:1、秦国清楚赵国和廉颇的能力,如果白起战败将动摇秦国的军心:2、白起本人也没有必胜的把握,没有把握的事情白起是不会做的(从后面秦王多次催促白起出战,白起都不接受可以看出);3、秦国还有其他有能力的将领,王龁就是其中之一

北湖区17755039825: ◆〖历史〗长平之战,秦国为什么不直接上白起对战廉颇 -
厍米丁疏: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赵两个大国赌国运的大决战,一个是老犲狼白起,一个是老狐狸廉颇,打斗的结果必然是长期消耗两国的国力,最终会被其它大国趁势而上…….如果是由一只老犲儿狼对阵一只小绵羊,情况就不同鸟.所以,赵国的国君耐不住长期与秦国对阵消耗,希望派遣只会纸上谈兵的小绵羊毕其功与一役,最后当然是四十多万赵卒被坑,直接被秦军打垮啦.

北湖区17755039825: 长平之战秦国大胜,为什么秦昭襄王却赐杀领兵主将白起 -
厍米丁疏: 长平之战的时候,白起力主趁机灭掉赵国,但是秦国的丞相范雎怕白起的功劳过大,力主保全赵国,让白起班师.后来秦王后悔没有灭掉赵国,让白起再一次领兵攻赵,白起认为战机已逝,便不同意攻打赵国.秦王又派其他将领攻赵,果然,邯郸之战秦军大败,秦王脸上挂不住,再加上范雎的谗言,秦王怕白起功高盖主,以后难以驾驭,就将白起赐死!

北湖区17755039825: 长平之战中,赵国为何不用李牧呢? -
厍米丁疏: 起首,固然李牧是和白起、王翦、廉颇并列的战国四台甫将,在领兵作战上,李牧彻底能够和白起等量齐观.不过,在长平之战发作时,李牧太年青,缺乏充足的资格的来带领数十万赵国雄师.凭据《战国策》、《史记》等史料的纪录,公元前...

北湖区17755039825: 秦昭王为啥容不下白起,以至于赐死七十岁的他? -
厍米丁疏: 白起之死,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罪名,既未叛国,也没造反.秦昭襄王赐死他,不是容不容得下的问题,而是恼羞成怒之下,做出的冲动决定.白起被赐死的时已是七十多岁,秦昭襄王为什么就容不下他?估计秦昭襄王冷静下来后,会为此感到...

北湖区17755039825: 长平之战,赵军要一直是廉颇指挥,会打得怎样,结果又如何?
厍米丁疏: 假如赵军一直由廉颇指挥的话,廉颇一定会在坚守不出,以逸待劳,与秦国打消耗战.在有利的局面转向赵军后,廉颇也有可能伺机击. 白起与廉颇都是久经战阵的名将,难分伯仲.在廉颇打持久战的情况下,秦军面对赵军也无懈可击,双方可能会有小股交锋,互有胜负,但对峙局面会一直延续下去,不过战争拖得越久,对赵军相对越有利,因为秦军的补给线较赵军要长,在打消耗战的情况下,秦军很可能会因补给问题而先退兵,双方不会有大的胜负.

北湖区17755039825: 白起是怎样对伊阙及长平之战进行作战指导的?
厍米丁疏: 1.伊阙之战 伊阙之战,是白起登上军事历史舞台后指挥的第一个战略性战役.秦昭王十 三年,他率军攻占了韩国的新城地区,韩以公孙喜为将,魏以犀武为将,于次年联...

北湖区17755039825: 长平之战前其有白起吗
厍米丁疏: 有啊!长平之战是白起全权负责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