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是怎样说服孙权一起打曹操的

作者&投稿:谈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请简要概括诸葛亮是怎样说服孙权联合刘备抗击曹操的~

原文:

先主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亮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驽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译文:

刘备率军到了夏口.诸葛亮说:「现在事情很紧急,我请求奉您的命令去向孙权求救.」
当时孙权拥军在柴桑,正旁观谁成功谁失败.诸葛亮游说孙权说:天下大乱,将军您起兵占有了整个江东地方,我们刘备也收服众人在汉南聚集大军,同时和曹操争夺天下.现在曹操已消灭掉大敌,各处大略都已经平定了;因此他攻下了荆州,声势震动全天下.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英雄豪杰也难以施展自己的本领了,所以我们刘备才跑到这里来.将军您算算自己的军力来看如何对待曹操.如果您能够凭著吴越的军队,去和中原的曹操对抗的话,那您倒不如早点和他决裂;如果不能够抵挡的话,那你何不解除武装,向他北面称臣来事奉他呢
现在将军您表面上假托是要服从的名声,可是实际上您内心的计划却又犹豫不定;现在事态紧急你却又不赶快决断,大灾大祸转眼间就要到来了.」
孙权说:「假如真的像你说的话,那你们刘备为什麼不就去向曹操称臣事奉呢

」诸葛亮说:「因横,也只不过是一名齐国的壮士罢了,仍然会为了守住道义而自杀,不辱自己的志节.何况我们刘备,他是堂堂汉朝王室的后代,英气才华举世无人能敌,众多士人仰慕他,就像流水归向大海一般.如果事情无法成功的话,这是天意啊,我们刘备又怎能再屈服自己去当曹操的部下呢

」孙权勃然大怒地说:「我不能拿东吴所有的土地,十万民军队被人家控制.我的计策已经决定了,非得要刘备否则是没法抵抗曹操的.然而你们刘备刚打了败仗,怎能够抵抗曹操这个大敌人呢

」诸葛亮说:「我们刘备的军队虽然在长阪被打数,现在归来的战士和关羽的水军,合起来还有精兵锐卒一万人.刘琦会合江夏的战士,也不少於万人.曹操的军队,从老远的北方南下,都非常疲倦,听说他为追赶我们刘备,轻快的骑兵一天一夜走了三百多里路.这就是所谓力量强大的箭,到最最末稍时,连鲁国的细绢都穿不透了.所以兵法特别忌讳这个情形说:『必定会让大将军打败仗』.况且北方人不习惯打水战,又荆州投降曹操的百姓,只是被兵势所逼罢了,并不是心甘情愿的.现在将军您如果能够派遣猛将,统领数万军队,和我们刘备并力合谋,必定能够打败曹操.曹军战败,必定会回到北方去.这麼一来,荆州,东吴的势力就会强大,天下鼎足而三的态势就会成形了.成功失败的关键,就在今天了.」
孙权十分高兴,立刻派遣周瑜,程普,鲁肃等三万水军,随著诸葛亮去晋见刘备,一起出力抵抗曹操.曹操在赤壁打了个败仗,率领军队回到建邺.刘备因此收取了江南,诸葛亮被任命为军师中郎将。让他总管零陵,桂阳,长沙三个郡,徵调这三郡的赋税,来扩充军中的粮饷.

曹操挥师南下,荆州刘综投降,长坂坡把刘备赶的如漏网之鱼屯居在夏口,而曹操屯兵江陵意欲把刘备彻底清算。
这时的孙权却屯军柴桑隔江看戏。这就是当时的背景。
孙权就成了曹,刘方各自拉拢的对象。

曹操的目的是先把孙权争取过来,灭了刘备后徐图孙权,孙权虽担心曹操顺势取江南,但还在坐壁上观。
这种情况下刘备无疑处在了风口浪尖,所以众谋士商讨后,诸葛亮去东吴陈说方略,意欲联吴抗曹。(注意这点《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描述不同,《三国演义》说是东吴派鲁肃先去刘处摸底是否可联合,《三国志》则说刘备兵危为免受曹操的打击刘备先派诸葛亮去联吴。那么诸葛亮是怎样说服孙权联吴抗曹的呢?我们先看一下江东阵营:做为君王孙权自己也会对当前的战事有所了解,做为谋臣分为“鹰派和“鸽派”,那就是鲁肃和张昭,这两个人都知道,不必多解释了。

鲁肃陈以厉害孙权如降后的结果,力主抗曹。
而张昭为主的谋臣力主降曹。诸葛亮就是通过鲁肃的引荐,博古论今,分析形势,舌战群儒令张子布等无言以对,把主降派系列谋臣给语压下去了。
然后通过鲁肃引见孙权,在朝堂上诸葛亮又对当时的情况及政治环境深度剖析了唇亡齿寒的道理,又对孙权实施了“激将法”,孙权主战意识又增强了,到此事情并没有结束,张子布等又对孙权主战形势实力对比,战后结果进行了劝谏。孙权又陷入了犹豫不决的状态,此时又一关健人物出现了,那就是周瑜,周瑜到柴桑后又进行了一次摸底,总的来说是,武将力战,文臣主降。
大家也知道鲁肃和周瑜的关系,现在说叫“铁”。
还是鲁肃又引见了诸葛亮见周瑜,诸葛亮又使“激将法”添油加醋无中生有的把周瑜的火给点燃了,坚定了抗曹的信念,“外事不知问周瑜”孙权于是最终坚定抗曹了。

至此孙刘联盟拉开了赤壁之战的序幕。
诸葛亮不枉江东此行成功实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我们通篇来看,诸葛亮说服孙权抗曹成功主要就是鲁肃的功劳。依当时江东形势孙权也不好决断,经过鲁肃各方斡旋,孙权才最终拍板。这就是诸葛亮说服孙权的大体情况,如需详解,各人可参看有关文献好了。

 对于孙权的基本态度,诸葛亮有所估计。当刘备担心江东另有远谋,难以与自己相容的时候,诸葛亮果断地认为:“今操引百万之众,虎踞江汉,江东安得不使人探听虚实?”

  诸葛亮之所以这样判断,无疑是看到了协力抗曹正是孙刘双方利益的交汇点。他到江东后与孙权进行最后一段推心置腹的交谈时,孙权说:“曹操平生所恶者:吕布、刘表、袁绍、袁术、豫州与孤耳。今数雄已灭,独豫州与孤尚存。……非刘豫州莫与当曹操者;”诸葛亮也表示:“今将军诚能与豫州协力同心,破曹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则荆、吴之势强,而鼎足之势成矣。”这是谈判双方妥协阶段的坦率表态。

  但就孙、刘双方的不同点而言,刘备处境艰危,要求联孙抗曹迫在眉睫;而孙权尚处在有一定回旋范围的余地之中。因此,诸葛亮对实施既定方案,又采取了积极主动的方针。

  他曾向刘备提出:“(江东)若有人到此,亮借一帆风,直至江东,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南北两军互相吞并。”后来,鲁肃与诸葛亮谈得投机,坚决要求他同去江东时,刘备佯装不许,诸葛亮说:“事急矣,请奉命一行。”这一方面是在鲁肃面前显示自己重要的地位和很强的代表性,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这场谈判紧迫性的深刻体会。
  二、从对手阵营中争取朋友,巧妙地捕捉对手的信息。一般地说,谈判双方在展开交往的全过程中,每一方总不难从对手阵营里发现与己方观点相近、或可以在若干方面求同的朋友。细心物色和努力争取这样的朋友,是高明的谈判家很重视的一项工作。

  这样的朋友至少能起两种作用:1他可以对你不存戒心,直接或间接给你透露不少重要信息;2在谈判中,他能帮助缓解冲突,调整关系,乃至挽回僵局。特别像诸葛亮这样单身出使,更需要寻求这种配合。
  所以,诸葛亮听说江东来人,便高兴地说:“大事济矣!”接着十分慎重地叮嘱刘备,凡来人提及与曹操作战的问题,都推给他诸葛亮回答。这是因为诸葛亮尽管在宏观上把握了江东的动向,但对他们内部目前的一些具体想法还不很清楚。他不仅要从与来人对形势的谈话中捕捉相关信息,而且还打算通过倾心交谈结交朋友。

  结果,直率的鲁肃经过诸葛亮的争取,透露出江东投降倾向与抗曹势力的现状和作为决策者的孙权目前害怕曹操兵多将广、不敢决策抗曹的心态,并且自告奋勇,愿意充当诸葛亮出使江东鼓动抗曹的引荐人。后来的情况证明,在江东谈判中,鲁肃确实起到了穿针引线和弥合裂缝的作用,给予诸葛亮很大的支持。

  三、果断地排除外围干扰,对主要决策者展开强大的攻势。诸葛亮在见到江东决策人物之前,首先遭遇到的是一批力主降曹、胆怯自私的文官。他们虽非决策人物,但对孙权决策有重大影响;尤其是谋士张昭,曾经是江东第二代创业者、孙权的哥哥孙策临终时指定的处理江东内政的主要决策顾问。

  这些人的投降主张已经严重地干扰着孙权抗曹的决心,诸葛亮在与张昭接话的第一个回合时进一步意识到这一点。他决定先难倒这批人,排除掉孙权外围的干扰因素。他这时采用了快刀斩乱麻的果断手法,对各种不利于孙、刘联兵抗曹的言论,一驳到底,不拖泥带水。目的是清扫与决策者谈判的道路,净化谈判的氛围。

  很快,诸葛亮与孙权直接会谈。他看到孙权“碧眼紫髯,堂堂一表”,立即判断对手有很强的自尊,“只可激,不可说”。对待这位江东的最高权威人物,诸葛亮对准他当时在战与降之间举棋不定的矛盾心态,不但把曹操的实力格外加码地描述了一番,而且一点也不委婉地建议他如果不能早下抗曹决心,不如干脆投降。

  孙权不甘屈辱,立即回敬一句:“诚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降曹?”于是诸葛亮抓住这个话茬,毫不犹豫地抛出一枚令对方难以承受的重磅炸弹:“昔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又安能屈处人下乎!”这枚炸弹既是对孙权的强大刺激,也是对孙权的有力鞭策;当然还是刘备一方对抗曹的坚定表态。此时,被触犯了尊严的孙权“不觉勃然变色,拂衣而起,退入后堂”。

  一个平庸的谈判家很难有如此的胆识,因为这要冒造成整个谈判夭折和失败的危险,给自己一方带来严重的损害。但是,诸葛亮决不是徒逞一时口舌之快而意气用事的人,他之所以敢于这样做,完全是肯定了孙权绝不肯轻易降曹的缘故。应该说,诸葛亮对这种“破坏性的试验”还是心中有底的,正如他后来用《铜雀台赋》激怒周瑜一样,都取得了别人意想不到的正面效果。

  在鲁肃的斡旋下,诸葛亮与孙权的谈判迅速恢复,并且很快实现妥协,事实证明了这枚重磅炸弹的有效威力。十分清楚,诸葛亮是怀着破釜沉舟的心情向孙权展开强大攻势的,这完全符合当时形势对双方的要求。
  四、掌握对手的有关弱点,釜底抽薪,消释对手锐气。两雄争辩,是双方理与气的较量,理是气的内核,气是理的锋芒,理直就气壮,理曲则气馁;但在一定条件下,气盛也能使理壮三分。

  出色的谈判家常常着意寻找对手的有关弱点,狠狠一击,譬如釜底抽薪,使对方的锐气顷刻消释下去,束手就范。所谓有关的弱点,是指对手论点上的错误、论据上的缺失、论证上的偏颇或其本身性格、行为、感情上的各种局限。诸葛亮以此击败对手的做法,实在令人拍案叫绝。

  诸葛亮初到江东,作为弱国的使者,而且独自一人,看上去势单力孤。江东的那些怕硬欺软的谋士们,倚仗着坐在家中,人多势众,一个个盛气凌人。诸葛亮决心先打掉他们的气焰,所以出手凌厉,制人要害,像张昭这样的江东首席谋士,凭他的嚣张气势,也不过勉强与诸葛亮周旋了三个回合。他突出的弱点是主张降曹,投降是既无能又无耻的表现。

  诸葛亮瞅准这一点,在缕述刘备一方怎样仁义爱民、艰苦抗击曹操之后,话锋一转:“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交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这样就一下子抵到了张昭的痛处,使他再也不能开口。

  张昭以下的虞翻、步骘、薛综、陆绩、严峻、程德枢之流,都是上来一个回合就翻身落马的。如薛综与陆绩出于贬低刘备,抬高了曹操的身份,这就犯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的舆论大忌。诸葛亮一把抓住这点,斥责他们一个是“无父无君”,一个是“小儿之见”,说得两个人“满面羞惭”,先后“语塞”。

  严峻与程德枢完全是迂腐儒生,一个问诸葛亮“知何经典”,一个说诸葛亮“适为儒者所笑”。诸葛亮尖锐地指出:“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小人之儒……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甚至屈身变节,更为可悲。准确有力地击中对方的弱点,使对方垂头丧气,理屈词穷。

  在最精彩也最关键的最后与周瑜的一场谈判中,诸葛亮善于拨弄对手弱点的战术发挥到了极致。周瑜是对孙权决策影响最大的人物,一旦抗曹开始,他必然也是主帅,诸葛亮必须调动起他的强烈抗曹愿望。于是异想天开地利用曹植《铜雀台赋》中“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的句子,诳称曹操有染指孙策遗孀大乔和周瑜妻子小乔的念头。

  这不啻在周瑜最敏感的部位砍了一刀,把一个故作深沉、正得意洋洋地对诸葛亮大演其戏的周郎刺得顷刻之间离座而起,将自己与曹操誓不两立的意愿和盘托出。诸葛亮就此圆满完成了出使江东的重要使命。


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借东风是怎么一回事?
《三国演义》中借东风的主要内容:赤壁之战,孙权刘备两家联军共抗曹操80万大军,两军兵力相差十分悬殊。周瑜,诸葛亮决定用火计对付曹操。在黄盖的苦肉计,庞统的连环计之后,准备实行火攻来打败曹军,但当时正值隆冬季节,没有东南风,火计无法施行。而诸葛亮说自己能够借到东风帮助火计成功施行。于是在...

《草船借箭》中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的身份是?
诸葛亮身份是:军师,刘备的谋士;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周瑜身份是:水军大都督;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

草船借箭中诸葛亮、周瑜、曹操、黄盖分别代表什么人?
周瑜:阴险狡猾,嫉贤妒能、气量狭小,足智多谋、才智过人的统帅。曹操:谨慎多疑。狠毒,奸诈。黄盖:能征善战,有谋有勇,擅长使铁鞭,作战极为勇猛,一生立过无数战功。《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充分体现了诸葛亮的智慧,懂得自然规律,又会...

三国演义当中,赤壁大战之前,诸葛亮去江东干什么?
舌战群儒,连吴抗曹,为赤壁大战做准备 赤壁之战中诸葛亮是作为一个外交官,主要是负责刘备对江东的外交联络,进行孙刘两家的联盟顺利实施,还有就是劝说孙权不要投降以及增加孙权对曹操开战的信心,这一点可以从舌战群儒和智激周瑜看出来,演义中诸葛亮的另一大作用就是帮助孙权出谋划策,确定火烧战船...

历史上赤壁大战的时候,诸葛亮到底在干什么呢?
演义中,诸葛亮遭到周瑜的嫉恨,两人明争暗斗,诸葛亮利用鲁肃这个老实人做掩护,挫败周瑜阴谋毒计,这是假的。历史上的诸葛亮,当时并没有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之类的战绩,只是刘备部下一个出色幕僚,周瑜的身份地位根本不会嫉妒他。实际上赤壁之战后周瑜给孙权的书信中,也只提到了刘备、关羽、张飞很...

三国时期,赤壁之战中的诸葛亮是怎么借的东风?
因为诸葛亮懂得气象学,会观察天象。赤壁之战中的诸葛亮巧妙地利用了天时地利人和,接借助了东风击败了曹军。人们平常所说的“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是出自这个故事。那么,三国演义里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是如何借助东风来打败敌方曹军的呢?赤壁之战的时候,曹操打算采用火攻的方式来烧掉曹军的船只军队。

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1、诸葛亮:神机妙算,有勇有谋,胸有成竹,从容镇定,以大局为重。2、周瑜:阴险狡猾,妒贤嫉能,心胸狭窄。3、曹操:谨慎多疑。4、《草船借箭》中没有黄盖,除以上三人外只有鲁肃,鲁肃:忠厚守信,顾全大局。《草船借箭》选自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故事中诸葛亮的胆识才智受到后人的...

赤壁之战中究竟谁才是最大的功臣?诸葛亮还是周瑜?
1.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其中最大的功臣当属东吴统帅周瑜。2. 在公元208年,曹操引兵南下,荆州刘表在这时病死,刘表的小儿子刘琮投降曹操,依附于刘表的刘备被曹操一路追击,逃到夏口。3. 在夏口,刘备遇到了东吴前来打探消息的鲁肃,刘备就派诸葛亮和鲁肃一起过江去见孙权...

赤壁之战时诸葛亮借东风是真的吗?
假的,是小说编撰的。正史上诸葛亮并没有参与赤壁之战,也并没有呼风唤雨之能,指挥赤壁之战的人是周瑜,东风是长江上的一种自然现象,长期在当地操练水军的周瑜和黄盖对什么时候起东风非常清楚,他们聪明地抓住了这一战机打败了曹军,此外周瑜心胸也非常宽广,与演义描写不同。不过《三国演义》本属...

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的作用
赤壁之战中诸葛亮主要的作用,是在赤壁之战前,促成孙刘联盟的形成。赤壁之战是由于曹操先攻打的刘备,而在荆州的时候刘表不幸病死了,继承了他位置的人直接投降了。刘备于是南下,可是马超还有孙权虎视眈眈。后来诸葛亮与鲁肃接触,双方都不愿投靠曹操,于是开始合作,刘备与孙权联盟。周瑜也是这个时候被...

白玉县13384793934: 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是怎样说服孙权一起打曹操的 -
慎皆尔立: 对于孙权的基本态度,诸葛亮有所估计.当刘备担心江东另有远谋,难以与自己相容的时候,诸葛亮果断地认为:“今操引百万之众,虎踞江汉,江东安得不使人探听虚实?”诸葛亮之所以这样判断,无疑是看到了协力抗曹正是孙刘双方利益...

白玉县13384793934: 诸葛亮如何说服孙权 -
慎皆尔立: 公元二零八年,刘备兵败樊口,无力反击,要与曹军抗衡,则必须与孙权联手.于是派诸葛亮前往江东说服孙权.如果是一般的使者,为了请求对方的援军,一定会低声下气.但是诸葛亮却相反,而是摆出一副强硬的态度,以打动孙权的自尊心...

白玉县13384793934: 诸葛亮说服孙权联合对抗曹操的技巧是什么 -
慎皆尔立: 诸葛亮之所以要这样说,并不是因为他徒逞口舌之利,而是因为他的说服目的和鲁肃的说服目的并不完全一致. 鲁肃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孙权对曹作战的勇气.但诸葛亮的目的始终是要说服孙权和刘备联手对抗曹操,而不仅仅是说服孙权对抗曹...

白玉县13384793934: 请简要概括诸葛亮是怎样说服孙权联合刘备抗击曹操的 -
慎皆尔立: 诸葛亮的谈判技巧是不说自身刘备集团利益,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对方的利益达成说服效果,有些话还是不能说出来,要对方自己人说出来才有说服力 像曹操军队不习水战,水土不服这些论点诸葛亮都可以用来劝说孙权,但是孙权投降后和臣子投降后的区别诸葛亮不能说,只能由鲁肃周瑜这些人说给孙权听 诸葛亮抓住的不是怎么和刘备联合杀败曹操,而是着重说孙权这一仗打赢了曹操有哪些好处,孙权投降的利弊诸葛亮不能说,只能由周瑜鲁肃张昭说

白玉县13384793934: 诸葛亮劝服孙权联刘抗曹写一篇口语交际 -
慎皆尔立: 诸葛亮作为刘备一方的代 表,到东吴来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说服孙权和刘备联手共同对付曹操.按照常规,要说服从未有过和强敌作战经历的孙权,就应该故意藐视曹操的实力,以增强孙 权的信心.但诸葛亮反倒像是曹操派来的劝降使者,...

白玉县13384793934: 诸葛亮出笼后献出的第一计 -
慎皆尔立:[答案] 诸葛亮出山第一计 火烧博望坡 诸葛亮足智多谋,一生征战讨伐,不知道使用了多少妙计.但是,你知道诸葛亮随刘备出山后,使用的第一计是什么吗? 有人以为“游户自实”是诸葛亮加盟刘备集团后的第一计,笔者以为“游户自实”其实是一种带策...

白玉县13384793934: 关于诸葛亮舍战群儒的故事 -
慎皆尔立: 诸葛亮要与吴国联盟打曹操,吴国臣子很多不赞成,怕曹操牵连到吴国,所以诸葛就去吴国去说服吴国臣子,后来硬是把一群臣子说的跟狗似得,然后赢了.

白玉县13384793934: 诸葛亮借东风是怎么会事? -
慎皆尔立: 《三国演义》中是这样的,但是三国演义是小说,并不是真实的.在历史上,诸葛亮根本就没有借东风.据正史记载,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是有很大的功绩的,但是这个功绩是说服了孙权,促进了孙刘的联盟,是蜀国有了安身之处,而赤壁之战和诸葛亮就一点关系都没有,诸葛亮就根本没有参与.东风是自然现象,是吴国大将黄盖知道了之后,就请示孙权,经得孙权的同意后,黄盖与周瑜一起诈降曹操,曹操中计,让吴国的船靠岸后,周瑜和黄盖就放了火,然后乘小船逃跑.将曹操的船和岸上的营寨烧了个精光,然后曹操败走华容道. 借东风不是诸葛亮,而是黄盖和周瑜的功劳,《三国演义》是在神化诸葛亮.

白玉县13384793934: 诸葛亮怎样取东吴 -
慎皆尔立: 赤壁之战当中,刘家的军马都做了些微不足道的事,曹操和孙权在赤壁这场博弈中都被诸葛阴了一把,他们都必须战胜自己的对手,但是无论结果如何,胜利者和失败者都得不到最大的好处,而刘家军不同,只需要看清楚形式,趁他病要他命,刃虽短而致命,反正我要地没地,要兵没兵,只要你两家出现情况,我都可以从中得利.如果曹操胜了赤壁之战,击溃了东吴兵马干掉了孙权,那曹操也必不好受,杀敌1000自伤800,按诸葛的战略思想主线: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无非是合强而攻弱或兼收渔人之利,别看他兵少,难道2万兵还杀不了你曹操1人,正好收拾了曹操,以为国除害的名义收取东吴人心,掌控了东吴人心就相当于得到了整个东吴.(小子妄猜,不对请包涵)

白玉县13384793934: 赤壁之战中使周瑜同意和刘备一起抵抗曹操的是谁 -
慎皆尔立: 诸葛亮. 确切的说诸葛亮最后说服的是孙权. 根据三国演义: 诸葛亮过江东,舌战群儒、智激周瑜(生搬硬套说曹操要抢周瑜老婆). 说动孙权,还有一个重要人物:鲁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