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实验分为五组,观察指标是一个,怎么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投稿:独孤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同一批对象,一个对照组,三个实验组,想从三个实验组挑出最好的,分别怎么做统计分析?~

最好的定义是什么? 你需要给出
我替别人做这类的数据分析蛮多的

分析:
统计学意义(p值)
结果的统计学意义是结果真实程度(能够代表总体)的一种估计方法。专业上,p值为结果可信程度的一个递减指标,p值越大,我们越不能认为样本中变量的关联是总体中各变量关联的可靠指标。p值是将观察结果认为有效即具有总体代表性的犯错概率。如p=0.05提示样本中变量关联有5%的可能是由于偶然性造成的。即假设总体中任意变量间均无关联,我们重复类似实验,会发现约20个实验中有一个实验,我们所研究的变量关联将等于或强于我们的实验结果。(这并不是说如果变量间存在关联,我们可得到5%或95%次数的相同结果,当总体中的变量存在关联,重复研究和发现关联的可能性与设计的统计学效力有关。)在许多研究领域,0.05的p值通常被认为是可接受错误的边界水平。

如何判定结果具有真实的显著性
在最后结论中判断什么样的显著性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可避免地带有武断性。换句话说,认为结果无效而被拒绝接受的水平的选择具有武断性。实践中,最后的决定通常依赖于数据集比较和分析过程中结果是先验性还是仅仅为均数之间的两两>比较,依赖于总体数据集里结论一致的支持性证据的数量,依赖于以往该研究领域的惯例。通常,许多的科学领域中产生p值的结果≤0.05被认为是统计学意义的边界线,但是这显著性水平还包含了相当高的犯错可能性。结果0.05≥p>0.01被认为是具有统计学意义,而0.01≥p≥0.001被认为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但要注意这种分类仅仅是研究基础上非正规的判断常规。

所有的检验统计都是正态分布的吗?
并不完全如此,但大多数检验都直接或间接与之有关,可以从正态分布中推导出来,如t检验、f检验或卡方检验。这些检验一般都要求:所分析变量在总体中呈正态分布,即满足所谓的正态假设。许多观察变量的确是呈正态分布的,这也是正态分布是现实世界的基本特征的原因。当人们用在正态分布基础上建立的检验分析非正态分布变量的数据时问题就产生了,(参阅非参数和方差分析的正态性检验)。这种条件下有两种方法:一是用替代的非参数检验(即无分布性检验),但这种方法不方便,因为从它所提供的结论形式看,这种方法统计效率低下、不灵活。另一种方法是:当确定样本量足够大的情况下,通常还是可以使用基于正态分布前提下的检验。后一种方法是基于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则产生的,该原则对正态方程基础上的总体检验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即,随着样本量的增加,样本分布形状趋于正态,即使所研究的变量分布并不呈正态。

1统计软件的选择
在进行统计分析时,作者常使用非专门的数理统计软件Excel进行统计分析。由于Excel提供的统计分析功能十分有限,很难满足实际需要。目前,国际上已开发出的专门用于统计分析的商业软件很多,比较著名有SPS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s)、SAS(Statistical Analysis System)、BMDP和STATISTICA等。其中,SPSS是专门为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者设计的(但是,此软件在自然科学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BMDP是专门为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研究者编制的统计软件。目前,国际学术界有一条不成文的约定:凡是用SPSS和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获得的结果,在国际学术交流中不必说明具体算法。由此可见,SPSS和SAS软件已被各领域研究者普遍认可。建议作者们在进行统计分析时尽量使用这2个专门的统计软件。

2均值的计算
在处理实验数据或采样数据时,经常会遇到对相同采样或相同实验条件下同一随机变量的多个不同取值进行统计处理的问题。此时,多数作者会不假思索地直接给出算术平均值和标准差。显然,这种做法是不严谨的。在数理统计学中,作为描述随机变量总体大小特征的统计量有算术平均值、几何平均值和中位数等。何时用算术平均值?何时用几何平均值?以及何时用中位数?这不能由研究者根据主观意愿随意确定,而要根据随机变量的分布特征确定。反映随机变量总体大小特征的统计量是数学期望,而在随机变量的分布服从正态分布时,其总体的数学期望就是其算术平均值。此时,可用样本的算术平均值描述随机变量的大小特征。如果所研究的随机变量不服从正态分布,则算术平均值不能准确反映该变量的大小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可通过假设检验来判断随机变量是否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如果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则可用几何平均值描述该随机变量总体的大小。此时,就可以计算变量的几何平均值。如果随机变量既不服从正态分布也不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则按现有的数理统计学知识,尚无合适的统计量描述该变量的大小特征。退而求其次,此时可用中位数来描述变量的大小特征。

3相关分析中相关系数的选择
在相关分析中,作者们常犯的错误是简单地计算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而且既不给出正态分布检验结果,也往往不明确指出所计算的相关系数就是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常用的相关系数除有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外,还有Spearman秩相关系数和Kendall秩相关系数等。其中,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可用于描述2个随机变量的线性相关程度(相应的相关分析方法称为“参数相关分析”,该方法的检验功效高,检验结果明确);Spearman或Kendall秩相关系数用来判断两个随机变量在二维和多维空间中是否具有某种共变趋势,而不考虑其变化的幅度(相应的相关分析称为“非参数相关分析”,该方法的检验功效较参数方法稍差,检验结果也不如参数方法明确)。各种成熟的统计软件如SPSS、SAS等均提供了这些相关系数的计算模块。在相关分析中,计算各种相关系数是有前提的。对于二元相关分析,如果2个随机变量服从二元正态分布,或2个随机变量经数据变换后服从二元正态分布,则可以用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描述这2个随机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此时描述的是线性相关关系),而不宜选用功效较低的Spearman或Kendall秩相关系数。如果样本数据或其变换值不服从正态分布,则计算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就毫无意义。退而求其次,此时只能计算Spearman或Kendall秩相关系数(尽管这样做会导致检验功效的降低)。因此,在报告相关分析结果时,还应提供正态分布检验结果,以证明计算所选择的相关系数是妥当的。需要指出的是,由于Spearman或Kendall秩相关系数是基于顺序变量(秩)设计的相关系数,因此,如果所采集的数据不是确定的数值而仅仅是秩,则使用Spearman或Kendall秩相关系数进行非参数相关分析就成为唯一的选择。

4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区别
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是极为常用的2种数理统计方法,在地质学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然而,由于这2种数理统计方法在计算方面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且在一些数理统计教科书中没有系统阐明这2种数理统计方法的内在差别,从而使一些研究者不能严格区分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最常见的错误是,用回归分析的结果解释相关性问题。例如,作者将“回归直线(曲线)图”称为“相关性图”或“相关关系图”;将回归直线的R2(拟合度,或称“可决系数”)错误地称为“相关系数”或“相关系数的平方”;根据回归分析的结果宣称2个变量之间存在正的或负的相关关系。这些情况在国内极为普遍。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均为研究2个或多个随机变量间关联性的方法,但2种数理统计方法存在本质的差别,即它们用于不同的研究目的。相关分析的目的在于检验两个随机变量的共变趋势(即共同变化的程度),回归分析的目的则在于试图用自变量来预测因变量的值。在相关分析中,两个变量必须同时都是随机变量,如果其中的一个变量不是随机变量,就不能进行相关分析。这是相关分析方法本身所决定的。对于回归分析,其中的因变量肯定为随机变量(这是回归分析方法本身所决定的),而自变量则可以是普通变量(规范的叫法是“固定变量”,有确定的取值)也可以是随机变量。如果自变量是普通变量,采用的回归方法就是最为常用的“最小二乘法”,即模型Ⅰ回归分析;如果自变量是随机变量,所采用的回归方法与计算者的目的有关---在以预测为目的的情况下,仍采用“最小二乘法”,在以估值为目的的情况下须使用相对严谨的“主轴法”、“约化主轴法”或“Bartlett法”,即模型Ⅱ回归分析。显然,对于回归分析,如果是模型Ⅰ回归分析,就根本不可能回答变量的“相关性”问题,因为普通变量与随机变量之间不存在“相关性”这一概念(问题在于,大多数的回归分析都是模型Ⅰ回归分析!)。此时,即使作者想描述2个变量间的“共变趋势”而改用相关分析,也会因相关分析的前提不存在而使分析结果毫无意义。如果是模型Ⅱ回归分析,鉴于两个随机变量客观上存在“相关性”问题,但因回归分析方法本身不能提供针对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准确的检验手段,因此,若以预测为目的,最好不提“相关性”问题;若以探索两者的“共变趋势”为目的,建议作者改用相关分析。

实验数据一般都是计量数据,用参数检验,实验的参数检验最好用t检验,方差分析。你这里是2*2被试内设计,两个自变量共四个水平,那自然适用于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因为方差分析适合做多自变量多水平的比较,既可以进行事后检验,也可以分析交互作用,而这些正是你的实验设计需要分析的东西。t检验不适合于多水平的比较,如果多次比较不同水平会增大一类错误的概率,而且也不可能去分析交互作用和做事后检验。


求 实验性研究 备课笔记,速~~!!
先按照研究对象的特征,如年龄,性别,病种,病程等可能产生混杂作用的因素将研究对象分层,然后,再在每个层中将研究对象随机地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3)整群随机分组以家庭,学校,医院,乡村,街道等为单位,随机地将各个单位分成试验单位和对照单位.(五)盲法盲法是指研究对象或研究者不知道研究的分组情况,也就是不知道某...

临床试验设计的五种类型
临床试验设计的五种类型包括:随机对照试验(RCT)、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交叉试验和自身对照试验。随机对照试验(RCT)是临床试验设计的黄金标准。它将参与者随机分为两组或多组,其中一组接受实验治疗,而另一组(对照组)接受标准治疗或无治疗。通过比较这两组的结果,研究人员可以确定实验治疗是否比...

实验研究法的简介
实验研究方法涉及的概念主要有:变量、实验处理与实验变异、前测与后测、实验组与对照组、配对与随机化。1.什么是假设你研究的问题一旦明确被界定后,就应建立研究假设。所谓研究假设,就是根据一定的观察事实和科学知识,对研究的问题提出假定性的看法和说明。其实,研究假设也就是研究问题的暂时答案。因为你通过对周围...

如何调控小学科学课中开放式分组实验教学
要注意观察发生的现象,这样通过演示实验,就可以知道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有什么现象,为分组实验打下基础,学生再分小组进行实验,这样就不会出现学生实验过程中失控或混乱的现象。例如,我们在上三年级科学下册《磁铁有磁性》的那一课时,设计了三个学生分组实验,第一是猜一猜哪些物体是铁材料做成的,...

化学实验简答题的答题技巧参考
4. 掌握化学实验的记录方法和运用化学知识设计一些基本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分析或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结论。 5. 根据实验试题要求,设计基本实验方案。 6. 能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本文就是为大家整理的化学实验简答题的答题技巧,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带来帮助,不断进步,取得优异的成绩。 等效平衡...

实验报告怎么写啊
清晰,便于相互比较,尤其适合于分组较多,且各组观察指标一致的实验,使组间异同一目了然。每一图表应有表目和计量单位,应说明一定的中心问题。3、曲线图应用记录仪器描记出的曲线图,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形象生动、直观明了。在实验报告中,可任选其中一种或几种方法并用,以获得最佳效果。

什么是《生物统计附实验设计》?
5、计量资料:指用量测手段得到的数量性状资料,即用度、量、衡等计量工具直接测定的数量性状资料。6、全距(极差):是资料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7、组中值:分组后每一组的中点值称为组中值,是该组的代表值。 二、简答题1、资料可以分为哪几类?它们有何区别与联系?答:资料一般可以分为数量性状资料、质量性状...

实验报告格式
前言一般分条列项说明实验的研究对象、实验的意义和作用、实验目的、实验准备等,语言应高度凝练概括。 前言在某些实验报告中也可称为“导言”,简明扼要地说明实验课题的来源、背景,实验进展情况,实验对象和规模等,表明解决该课题的实际意义。有时以 “问题的提出”的形式介绍研究的目的、选题的依据、课题研究的意义和...

胡适:但开风气不为师
胡适在上海的教育生涯中,提出了“开风气不为师”与“为师”并重的理念,他致力于教育的普及,出版了《胡适文存》供青少年阅读,倡导科学方法,鼓励个人主义和实证精神。他的论文共分为五组,每个主题都深具影响力。其中,第一组深受达尔文主义和实验主义影响,强调思想方法的重要性;第四组的《建设的...

在生物的对照试验中,如何分清对照组和实验组
其实这2种结论没有矛盾!乙组(如果不能预知结果,就可看成实验组),人的知识是不断进步的!例2:1、为验证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设计如下实验:选择生长状况一致的小麦幼苗200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处理并预期结果。下面是关于实验组或对照组的处理方法和预期结果的几种组合,...

南谯区19297298001: 我的实验分为五组,观察指标是一个,怎么进行统计分析 -
黎鸣赛茜: 实验数据一般都是计量数据,用参数检验,实验的参数检验最好用t检验,方差分析.你这里是2*2被试内设计,两个自变量共四个水平,那自然适用于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因为方差分析适合做多自变量多水平的比较,既可以进行事后检验,也可以分析交互作用,而这些正是你的实验设计需要分析的东西.t检验不适合于多水平的比较,如果多次比较不同水平会增大一类错误的概率,而且也不可能去分析交互作用和做事后检验.

南谯区19297298001: 为了探究某种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进行了如图1实验操作.请分析回答:步骤①:取10支试管,分为五组.每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某种淀粉酶溶液... -
黎鸣赛茜:[答案] (1)根据实验目的:探究某种淀粉酶的最适温度,自变量为温度.应该先将淀粉液和淀粉酶溶液各自在15、25、35、45、55℃的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后再混合,避免淀粉与淀粉酶混合前先反应. (2)①试管中取出的反应物滴加碘液后,呈棕黄色,说明...

南谯区19297298001: 设计实验探究温度对霉菌的生长速度有什么影响.我需要的器材是什么 -
黎鸣赛茜: 这个主要是设计平行试验. 器材:培养皿,霉菌一般选择红曲霉或者青霉,培养箱. 方法:平行实验进行对照. 步骤: 1.制作20个平板,分为五组进行编号. 2.放到五个温度梯度里面,一般温度设置每五度一个梯度就差不多,从20度开始一直到40度.(霉菌生长最适温度一般是30度) 3.连续观察并做记录,测量菌落直径并做对比. 4.写实验报告.

南谯区19297298001: 为了探究某种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实验步骤为:步骤①:取10支试管,分为五组.每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某种淀粉酶... -
黎鸣赛茜:[答案] (2)根据实验目的和步骤③,步骤②前先要用不同温度处理酶液,然后才能混合. (3)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温度,pH等为无关变量,要求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才会尽可能减少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用斐林试剂时需要水浴加热,因而会改...

南谯区19297298001: 急!!!要证明修正液对人体的危害,可以做一个什么样的实验? -
黎鸣赛茜: 提出问题:修正液是否对人体有害 做出假设:修正液对人体有害,且毒性随剂量增加 实验步骤:1 将小鼠分为5个实验组,每个实验组一只;1个对照组,一只.2 在实验组的小鼠食物中添加修正液,每个实验组每日按不同剂量喂食(比如0.1ml\0.2ml\0.4ml\0.8ml\1.0ml,具体剂量自己决定);对照组小鼠食物中不添加修正液;且保证除食物中是否添加修正液外其他饲养条件相同.3 每日对各组小鼠的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如体重,进食量,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等),记录.4 试验周期(如一周,或至小鼠死亡)结束后,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南谯区19297298001: 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①将正常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观察并记录其活动状... -
黎鸣赛茜:[答案] (1)根据实验目的是: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分析可知该实验原理是: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体内胰岛素含量过高时,引起血糖下降,机体出现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此症状可以通过补充葡萄糖...

南谯区19297298001: 为了探究某种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请分析回答:步骤①:取10支试管,分为五组. -
黎鸣赛茜: (1)根据实验目的:探究某种淀粉酶的最适温度,自变量为温度.应该先将淀粉液和淀粉酶溶液各自在15、25、35、45、55℃的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后再混合,避免淀粉与淀粉酶混合前先反应. (2)①试管中取出的反应物滴加碘液后,呈棕黄色,...

南谯区19297298001: 一个样本分成5组,第1.2.3.组共有160个数据,第3.4.5组共有260个数据,并且第3组的频率是0.4,那么第3组的频数是多少 -
黎鸣赛茜: 答案是B 因为第1.2.3.组共有160个数据,第3.4.5组共有260个数据,相加多出就是第3组,记得总数目为260+160=420,420/1.4=300,300*0.4=120

南谯区19297298001: 为了探究胰岛素的作用,某同学以小鼠的活动状况为观察内容,设计了如下实验:第一步:将若干只正常的小鼠,平均分为A、B两组.观察并记录小鼠的活动... -
黎鸣赛茜:[答案] (1)给A组小鼠注射适量的胰岛素溶液,给B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现象,A组小鼠会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等低血糖症状,因此该实验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2)探究实验遵循的一般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

南谯区19297298001: 为了验证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试以大白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为观察指标,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 -
黎鸣赛茜: (1)确定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该实验为验证性实验. 确定实验目的、实验原理、观察指标: 实验目的:验证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实验原理:甲状腺激素能加速物质的氧化分解,使耗氧量增加;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活动量增...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