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死不渝成语的来源?

作者&投稿:成王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Ⅰ 至死不渝的成语故事

至死不渝
zhìsǐbùyú
[释义] 至:到;渝:改变。到死都不改变。
[语出] 《礼记·中庸》:“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正音] 渝;不能读作“yù”。
[辨形] 渝;不能写作“愉”。
[近义] 至死不悟 始终不渝 始终如一 死心塌地
[反义] 虎头蛇尾 有头无尾 随风转舵
[用法] 多用来形容坚定不移。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结构] 连动式。
[辨析] ~和“至死不变”;都有“到死都不改变”的意思;常可换用。不同点在于:①~为褒义成语;“至死不变”为中性成语。②~的文言色彩较浓;使用频率较低;“至死不变”适用范围宽;使用频率较高。
[例句] 他俩之间有着~的爱情。

Ⅱ 至死不渝 成语

至死不渝

(汉语成语)
编辑
至死不渝,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到死都不改变
至死不渝
成语解释
至:到;渝:改变。到死都不改变。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成语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
渝,不能读作“yù”。

成语辨形
渝,不能写作“愉”。

成语辨析
~和“至死不变”;都有“到死都不改变”的意思;常可换用。不同点在于:①~为褒义成语;“至死不变”为中性成语。②~的文言色彩较浓;使用频率较低;“至死不变”适用范围宽;使用频率较高。

近 义 词
至死不悟、始终不渝、死心塌地

反 义 词
虎头蛇尾、有头无尾、随风转舵

成语例子
他俩之间有着至死不渝的爱情。

Ⅲ 至死不渝这个成语出自哪里

Ⅳ 急需表达两人相亲相爱,至死不渝的典故和成语,或故事,要说明具体人物,结局悲伤或如愿都要,谢谢!

纳兰性德词全集(《饮水词》) 中的《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一作《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全文如下:

人生若只如初见①,何事秋风悲画扇②。等闲变却故人心③,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④,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⑤,比翼连枝当日愿!

【注释】

①人生句:恋人之间如果能像刚恋爱的时候那样。刚开始总是海誓山盟、卿卿我我的。如果总能这样,就不会出现时间长了,感情淡了,甚至变心负心(秋扇见捐)的情况了。一二句是一体的,这两句容易理解。
②何事句:此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这里是说开始时相亲相爱,后来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③等闲二句:这两句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故人如何理解,应该说理解成恋人、情人也不算错,但按字面的解释就有问题。前一句意思我理解是相恋了很久的爱人如今轻易地变了心(就这么就变了,几许无奈、几许悲哀)。后一句的理解问题最多,我理解成:反而说情人间相处得久了,感觉无聊了,就不由得容易变心了。重点是这两句中的故人的故如何理解,只解释成恋人、情人还不够吧。

④骊山二句:《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杨玉环赐死。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 *** 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这里理解成李杨二人当初发愿立誓,后来虽然一方为一方而死,也不生怨。 比喻感情忠贞,至死不渝。

⑤何如二句:何如:怎么样?理解成比较好象不合适。薄幸:这里未必是否定批判,古书中的此词多是爱语,相当于现在的\\“冤家\\”。当初的誓言就这么算了。引用七夕长生殿的典故,谴责薄幸郎虽然当日也曾订下海誓山盟,如今却背情弃义!

Ⅳ 成语 至死不渝 是怎么来的

至死不渝
zhìsǐbùyú
[释义] 至:到;渝:改变。到死都不改变。
[语出] 《礼记·中专庸》:“国无道;至死不属变;强哉矫!”
[正音] 渝;不能读作“yù”。
[辨形] 渝;不能写作“愉”。
[近义] 至死不悟 始终不渝 始终如一 死心塌地
[反义] 虎头蛇尾 有头无尾 随风转舵
[用法] 多用来形容坚定不移。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结构] 连动式。
[辨析] ~和“至死不变”;都有“到死都不改变”的意思;常可换用。不同点在于:①~为褒义成语;“至死不变”为中性成语。②~的文言色彩较浓;使用频率较低;“至死不变”适用范围宽;使用频率较高。

Ⅵ 至死不渝的近义成语

至死方休 至死靡它 至死不变 终始不渝 至死不渝 至死不二
至死不屈 言之不渝 信守不渝 誓死不渝 矢志不渝 生死不渝 始终不渝
舍命不渝 白首不渝 坚贞不渝 金石不渝 恪守不渝

Ⅶ 至死不渝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

【成语】:至死不渝
【拼音】:zhì



【解释】:至:到;渝:改变。到死都不改变。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Ⅷ 至死不渝打一数字

44。

“至死不渝”多半形容恋人之间对爱情的忠贞,而玫瑰花是爱情的象征,44朵玫瑰花的花语就是:至死不渝;“死”与4是谐音。

至:到;渝:改变。到死都不改变。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感 *** 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8)至死不渝成语的来源扩展阅读

近义词:至死不悟、始终不渝、死心塌地。

1、至死不悟

注音:zhì sǐ bù wù

解释:至:到;悟:醒悟。到死也不醒悟。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不醒悟

成语出处:晋代葛洪《抱朴子·道意》:“求乞福愿,冀其必得,至死不悟,不亦哀哉?”

2、始终不渝

拼音:shǐ zhōng bù yú

解释:始终:从开始到结束。 渝:改变,违背。指感情、态度、信仰自始至终不改变。

成语出处:《晋书·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

3、死心塌地

拼音:sǐ xīn tā dì

解释:原指死了心,不作别的打算。后常形容打定了主意,决不改变。

出自无名氏《鸳鸯被》第四折:“这 洛阳城 刘员外 ,他是个有钱贼,只要你还了时,方纔死心塌地。”

Ⅸ 至死不渝的成语故事。

成语典故 至死不来渝源

成语拼音 zhì sǐ bù yú

成语解释 至:到;渝:改变。到死都不改变

成语故事或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 国 无 道 , 至 死 不 变 , 强 哉 矫 ! ”

成 语 造 句

近义词 至死不悟、始终不渝、死心塌地

反义词 虎头蛇尾、有头无尾、随风转舵

成语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Ⅹ 至死不渝类似的成语

坚定不渝 坚贞不渝 坚定不移 忠贞不二 矢志不渝 矢志不移 至死靡它
至死不变
至死靡他
终始不渝
之死不渝
至死不二
至死不屈
言之不渝
信守不渝
誓死不渝
矢志不渝
生死不渝
始终不渝




至死不渝成语出处及例句
1、至死不渝,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zhìsǐbùyú,意思是到死都不改变。一般指爱情。2、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3、例句:(1)他俩之间有着至死不渝的爱情。(2)人类最伟大的爱情都是至死不渝的。(3)他效忠祖国的心至死不渝。

至死不渝的意思和造句
25) 不管是雨打风吹,还是严寒酷暑,都能安之若素,至死不渝。 至死不渝的 成语 典故

至死不渝和誓死不渝的区别
3、成语出处不同。 誓死不渝出自唐·柳宗元《为裴中丞上裴相乞讨黄贼状》:“陈力之志,誓死不渝。”至死不渝出自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至死不渝这个成语出自哪里?
语出] 《礼记·中庸》:“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回答者: 1041633341 - 实习生 一级 2009-11-15 13:58 至死不渝:zhì sǐ bù yú 近:至死不悟、始终不渝、死心塌地、矢志不渝 反:虎头蛇尾、有头无尾、随风转舵 【出自】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国无道,至死不...

至死不渝成语的来源?
(8)至死不渝成语的来源扩展阅读 近义词:至死不悟、始终不渝、死心塌地。1、至死不悟 注音:zhì sǐ bù wù 解释:至:到;悟:醒悟。到死也不醒悟。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不醒悟 成语出处:晋代葛洪《抱朴子·道意》:“求乞福愿,冀其必得,至死不悟,不亦哀哉?”2、始终不渝 拼音:...

成语 至死不渝 是怎么来的
死不渝 【拼音】:zhì sǐ bù yú 【解释】:至:到;渝:改变。到死都不改变。【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示例】:我对你的爱情~。【近义词】:至死不悟、始终不渝、死心塌地 【反义词】:虎头蛇尾、有头无尾、随风转舵 【语法】:作谓语...

渝是什么意思至死不渝是什么意思
至死不渝,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礼记·中庸》。至死不渝是什么意思 至死不渝的意思是到死都不改变。至:到;渝:改变。出处是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用法为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至死不渝的近义词 1、执迷不悟:形容坚持错误而不觉悟。2...

至死不渝 成语
至死不渝,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到死都不改变 至死不渝 成语解释 至:到;渝:改变。到死都不改变。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成语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 渝,不能读作“yù”。成语...

矢志不渝与至死不渝分别是什么意思?
释义:矢,发誓。志,意志、志向、决心。渝,改变。矢志不渝:立志不会改变,表示永远不变心。忠贞不渝的近义词,坚定不移。另解:“矢”者为箭,“矢志不渝“者意为像“矢”一样不改变方向和目标。性质:动宾式 2.至死不渝 成语解释 至:到;渝:改变。到死都不改变。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

至死不渝是什么意思和造句
成语正音: 渝,不能读作y。 反义词: 虎头蛇尾、有头无尾 至死不渝造句: 1、刘胡兰满怀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用自己韶华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诗篇。 2、我对你的爱至死不渝。 3、他俩之间有着至死不渝的爱情。 至死不渝的爱情句子 不理解爱情里的至死不渝,生离死别。不理解爱情里的此生唯一,此情...

城中区17136964282: 至死不渝的成语故事 -
蓟封爱若: 至死不渝 zhì sǐ bù yú [释义] 至:到;渝:改变.到死都不改变. [语出] 《礼记·中庸》:“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正音] 渝;不能读作“yù”. [辨形] 渝;不能写作“愉”. [近义] 至死不悟 始终不渝 始终如一 死心塌地 [反义] 虎头蛇尾 有头无尾 随风转舵 [用法] 多用来形容坚定不移.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结构] 连动式. [辨析] ~和“至死不变”;都有“到死都不改变”的意思;常可换用.不同点在于:①~为褒义成语;“至死不变”为中性成语.②~的文言色彩较浓;使用频率较低;“至死不变”适用范围宽;使用频率较高. [例句] 他俩之间有着~的爱情.

城中区17136964282: 至死不渝的典故出自哪里 -
蓟封爱若:[答案] 玉的典故-卞和的至死不渝中国古书《韩非子、和氏篇》记载了这样一则有关「卞和献玉」的故事:约在公元五百年前,有一位名叫卞和的楚国人,找到了一块看似大石头而实质是未经打磨的宝玉,把它献给楚厉王.厉王叫玉石...

城中区17136964282: 至死不渝 成语 -
蓟封爱若: 至死不渝(汉语成语)编辑至死不渝,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到死都不改变至死不渝成语解释至:到;渝:改变.到死都不改变.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成语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渝,不能读作“yù”. 成语辨形渝,不能写作“愉”. 成语辨析~和“至死不变”;都有“到死都不改变”的意思;常可换用.不同点在于:①~为褒义成语;“至死不变”为中性成语.②~的文言色彩较浓;使用频率较低;“至死不变”适用范围宽;使用频率较高. 近 义 词至死不悟、始终不渝、死心塌地 反 义 词虎头蛇尾、有头无尾、随风转舵 成语例子他俩之间有着至死不渝的爱情.

城中区17136964282: 至死不渝的典故出自哪里 -
蓟封爱若: 玉的典故-卞和的至死不渝中国古书《韩非子、和氏篇》记载了这样一则有关「卞和献玉」的故事:约在公元五百年前,有一位名叫卞和的楚国人,找到了一块看似大石头而实质是未经打磨的宝玉,把它献给楚厉王.厉王叫玉石专家鉴认,专家...

城中区17136964282: 至死不渝是什么意思?
蓟封爱若: 成语释义:至:到;渝:改变.到死都不改变. 成语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城中区17136964282: 至死不渝有这个成语吗?
蓟封爱若: 至死不渝 zhì sǐ bù yú 近:至死不悟、始终不渝、死心塌地、矢志不渝 反:虎头蛇尾、有头无尾、随风转舵 【出自】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解释】至:到;渝:改变.到死都不改变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城中区17136964282: 至死不渝 成语 -
蓟封爱若: 至死不渝(汉语成语) 编辑 至死不渝,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到死都不改变 至死不渝 成语解释 至:到;渝:改变.到死都不改变.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成语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

城中区17136964282: 至死不渝的出处是什么?
蓟封爱若: [出处] 《礼记•中庸》:“国无道 ,至死不变,强哉 矫!”

城中区17136964282: 至死不渝是什么意思 -
蓟封爱若: 至死不渝(zhì sǐ bù yú)至:到;渝:改变.到死都不改变.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指立场坚定.出自西汉戴圣的《礼记·中庸》:“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也有同名书籍《至死不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