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话

作者&投稿:章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马关条约中李鸿章都说什么了?~

四月八日,慈禧表示不惜撤使再战,也不应放弃奉天南边和台、澎两地。当天总理衙门电复李鸿章,对于如何答复日方的和款条件仍无肯定指示,但对于赔款割地问题大体上规定了一个范围,即“让地应以一处为断,赔款应以万万为断”。日方将此密电译出,完全摸到了中方的底,随即对中国代表施加压力:希望你们能认


识到倭国为战胜国,中国为战败者的事实,由于中国的请求,才开始这次和谈。如不幸谈判破裂,则倭国一声令下,六、七十艘运兵船将运载大军开往各战场,连北京的安危也将难保了,贵大臣回国后能否安然出入北京城门都成问题,你们还在这里悠悠然拖延谈判? 

  四月九日中方提出修正案,同意割让辽东的安东县、宽甸县、凤凰厅和岫岩州四地,以及澎湖列岛。赔款要求减至一亿两。新订商约以中国与西方各国现行约章为基准。据此,双方在十日举行了第五次谈判,李鸿章的伤势已接近痊愈,亲自参加了此次会议。伊藤提出了对条约修正案的再修正备忘录,仍坚持割让台湾全岛、澎湖列岛,同时将辽东割地的边界由北纬四十一度向南缩至营口、海城、凤凰城、安平河以南。赔款减至二亿两。商埠由七处减为四处。他指出,这个备忘录是日方充份体谅中方所处困难地位后,将日方的要求减轻到最轻的限度;为中方减少一分困难,即为日方增加一分困难。所以对此备忘录,中方只有同意与否两句话。李鸿章问,这是否意味着对此备忘录不允许再进行讨论分辨?伊藤回答说,尽管辩论,但条件不能再减。于是李鸿章就赔款和割地两项进行了驳辩,当时两人的对话中有如下一段:

  李:请允许敝人略述己见。首先,赔款二万万两,数额过巨,实非今日我国所能承担。能否再减轻?

  伊:如既已言明,本备忘录是在尽量予以减轻而后所拟定,实无再减之余地,尚乞谅解。今后如战争继续,赔款数额将不止于此。

  李:如我方第一次复文中所详述,核计贵国开销之数,远不及二万万两。今提出如此苛刻条件,以我国一国之力,无论如何亦难负担如此巨款,必借洋债。洋债为数既多,本息甚巨,中国实无偿还此等债务之财源。

  伊:敝人不敢遽然赞同阁下之说。贵国土地富饶,人民众多,富源广大无比。

  李:即使我国富源广大,但尚未开发,毫无办法。

  伊:贵国人多,超过四亿,比我国人口多出十倍,如欲开发富源,实轻而易举。

  李:虽国大人多,无人杰可奈何!

  伊:国步艰难之际,英雄辈出,至执掌国政者亦有之。即可用以开源。

  李:(微笑)愿向我国政府建议,礼聘阁下为敝国宰相如何?

  伊:(亦微笑)敝人一身已献给我国天皇。如蒙陛下恩准,不拘何时,亦不拒绝为贵国竭尽微力。

  李:今日我国实困难至极,希阁下给以充份同情与体谅。纵令现在得以订立讲和条约,赔款金额如此巨大,将立即为世人所知晓。外国之资本家将乘我国困难之机,贪图非常之高利,彼时,我国必将陷入更加困难之境地。

  伊:关于此事,以敝人之地位不能进行任何谈论。

  李:当然。但另方面,若订约即不可更变,否则我国将成为不履行条约之背约行为,必将再惹贵国以背约作为再开战端之理由。故在尚未发生此种不幸之前,不能不再乞阁下减轻所提条件。切望阁下斟酌我国情形,再加以考虑。

  伊:条约一旦缔结,贵国则不能不认真履行。如贵国背约,我方不得已而将再次诉诸武力,当然不排除这种可能性。

  李:正因为如此,敝人才不得不再请求阁下采取宽大措施,使条件减至今日我国可能履行之程度。

  伊:此备忘录之条件,已充份体谅贵国情形,在可能减轻之限度内,业已减轻,因此不能允许再减轻分毫。

  李:贵国为战胜者,我国为战败者。战胜者之要求,无论何等条件,败者亦必服从。但以如此苛刻条件指令我国,终非我国所能忍受。

  伊:(立即严肃起来)敢问,阁下所言,可否解释为坚决拒绝本大臣所提出要求之意?

  李:否,决非如此。我国政府自不待言,本大臣亦求和心切,早为阁下所谅察。敝人只是坦率表达我国之情况而已。

  伊:既如此,我方除备忘录所记述之事项外,丝毫也不能减轻。

  李:其次,愿就土地问题一谈。历观欧洲各国交战,未有将占据之地要求全行割让者。以普法战争为例,德国所占领之法国疆土,虽非常广阔,而实际所提出之割让要求,却极为宽大。今约内将奉天南部所占之地,要求全行割让,此外对未被占领之台湾亦要求割让,岂非已甚?

  伊:否。其事例甚多,不可以普法之一例论之。

  李:英法两国兵临北京城下时,彼等亦未要求割让寸地。

  伊:彼另有意在,不可以彼例此。

  李:即如营口而论,乃系通商口岸,东西南北货物云集之地,实为我国政府之一大财源。贵国一面命我国负担苛重赔款,同时又夺取我之收入源泉,岂非过于残酷?

  伊:是乃不得已之结果。

  李:(边笑边说)譬如养子,既欲其长,又不喂乳,其子不死何待?

  伊:(亦边笑边说)中国岂可与孩提并论。

  李:台湾全岛,日兵尚未侵犯,何故强让?

  伊:阁下似乎说,未占领之土地,即无要求割让之理,贵国何以将东西伯利亚割让给俄国?

  李:将东西伯利亚割让与俄国,并非战争之结果。

  伊:割取台湾,在和谈上亦为合理之要求。

  李:台湾与黑龙江有霄壤之别,完全不能相比。黑龙江殆为化外之瘠土,人烟稀少,尚未施政。相反,台湾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民亦服从王化,设官署置吏员,纯如本土。

  伊:但在割占中国主权所及版图一点上,毫无不同之处,无须论及土地之肥瘠。

  李:如此岂非轻我年耄,不知分别?

  伊:中堂见问,不能不答。

  李:总之,现讲三大端:二万万两为数甚巨,必请再减五千万;营口还请退出;台湾不能相让。

  伊:如此,即当遣兵至台湾。

  李:台地瘴气甚大,从前日兵在台,伤亡甚多。台民大都吸食鸦片烟,以避瘴气。

  伊:但看我日后据台,必禁鸦片。

  李:台民吸烟,由来久矣。

  伊:鸦片未出,台湾已有居民。倭国鸦片进口,禁令甚严,故无吸烟之人。

  李:至为佩服。

  谈判结束时,李鸿章与伊藤博文握手告别,再次请求将赔款大幅减少。伊藤笑着摇头说:不能再减。遂散。

  次日,伊藤致函李鸿章,称中国须在四天内答复同意与否。李鸿章一面复函与倭国争执,一面再请清廷定夺。清廷先是复电希望能以矿山、关税等主权出让而保领土,李鸿章认为不可能。清廷便允割台湾南部,必争营口。当天日方提出严重声明,对李鸿章的复函进行全面反驳,再次催逼中国明确答复。在此情况下,清政府知倭国态度强硬,担心如再拖延将招致议和决裂,大局不可收拾。因此,总理衙门于四日电复李鸿章:“原冀争得一分,有一分之益,如竟无可商改,即遵前旨与之定约。”马关条约大局乃定。

  四月十五日,中日全权大臣举行了第六次谈判。这次会谈时间很长,整整谈了五个小时,李鸿章不惜再三恳求至每一细节。因为日方掌握了中国的来往密电,所以伊藤胸有成竹,决不肯作丝毫让步。谈判至下午七时半才结束,当互相握手告别时,李鸿章边笑边向伊藤说道:未曾想阁下竟是如此严酷执拗之人。伊藤亦笑答曰:当此商议国家大事之际,亦出于不得已耳。

  四月十七日,《马关条约》最后签定,主要内容包括:

  ①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

  ②中国将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永远让与倭国;

  ③中国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倭国,作为赔偿军费;

  ④倭国国民可在中国通商口岸从事各种货物制造,并可装运进口各种机器;

  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等等

子若强于我,要钱做什么?子若不如我,留钱做什么?

好像是林则徐说的

我查了一下,确定了,是林则徐说的,原话是:“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李鸿章是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仁者见
仁,智者见智”。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说:“吾敬李
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19世纪60年代,面对内忧外患的问题,掀起了一场
洋务运动,中国开始了大规模近代化的过程。尽管
今天我们指责洋务派“认识肤浅,主张‘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变革政治制
度和经济制度。但是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已经是惊
天动地了。到19世纪80—90年代,人们还耻谈洋
务。李鸿章成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遭到反对是自
然的了,“其时朝士皆反对合riG(李鸿章是合肥人),
尤鄙言洋务”。
著名学者蒋廷黼在《中国近代史外交史资料
辑要序》中说:“李(鸿章)是这一时期(洋务运动)的
中心人物。中国历史上的伟人有几个能与他{{j比?
哪一个创办了像他那么多的事业?..中国最大的
海军是他办的;最早的新式煤矿是他开的;最早的
铁路是他筑的;最早的电线是他安的;招商局是他
提倡的。”李鸿章推行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
的富国强兵之策,19世纪60年代着重创办军事工
业。1863年,首先在松江办个洋炮局,加上后来在上
海办的两个洋炮局,通称“上海炸弹三局”。从70年
代起,又提出“寓富于强”的口号,举办民用工业。
1879年冬,他在大沽、北塘海口炮台间架起电报线
以通天津,这是中国有电报的开始。至1894年,沿
海各地和内地各主要城市之间陆续建成了电报联
系。中国的铁路建设经历了艰辛的过程。1865年,美
国商人杜兰德在北京宣武门外修造了一条1里多
长的简便铁路,火车一开动,惊得鸡飞狗跳,行人胆
战心惊,就连路边的房屋也被震得抖动起来。在当
时许多中国人看来,西方的“奇技淫巧”有害无益。
清政府下令立即拆毁了这条铁路。1876年7月,英国商人偷偷地修筑的上海至吴淞的铁路通车,每天
往返6次。8月3日,因压死一名士兵,当地士绅鼓
动沿途群众阻止列车运行。清廷责令李鸿章和南洋
大臣沈葆桢“妥商归宿之法”。通过谈判,10月24
日,沈葆桢以28.5万两白银买回这段铁路,并于次
年拆毁。从19世纪60年代起,李鸿章一直坚持应
由中国人来修铁路,不能让外国人攫取铁路修筑
权。他多次建议清政府修铁路,没有结果。1876年,
开平矿务局成立,为使煤炭能够有效地外运,李鸿
章接受总办唐廷枢的建议,奏请清廷批准修筑芦台
至唐山之间的铁路。此举立即遭到顽固派大臣的群
起反对,极力阻挠清政府批准。1881年,李鸿章奏请
修筑唐山煤井至胥各庄11公里铁路,特别强调用
驴马拖载,才得批准。1887年,李鸿章又从这条铁路
的两端分别延长至古冶和天津,这是第一条由中国
人自己修建成的铁路。英国工程师金达设计,轨距
按照英国的标准,为1.45米,后来成为中国铁路轨
距的定制。由于清政府在谕旨中明令规定,不准在
铁路上使用蒸汽机车,因而出现了驴马拉着煤车在
轨道上滑行的可笑举动。在100多年前的中国,封
建守旧势力相当强大,反对修造铁路的呼声甚嚣尘
上。内阁大学士文治竟然“看到电杆而伤心,听说铁
路而掩耳”。在这样的背景下倡导和修建铁路,体现
了李鸿章的远见卓识和追求新事物的百倍勇气。从
1881—1894年,李鸿章主要依靠中国自身的力量,
在北方修建了300多公里铁路,而且铁路所有权、
经营权和管理权全属于中国,不让外国人插手,这
反映了李鸿章的爱国民族意识并没有丧失。
有人把李鸿章列入封建顽固势力,这是不公正
的。其实在1864年,他在给总理衙门大臣奕{斤、文
祥的信中,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他的变局观和人才
观:“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
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所学非所用。无事则斥外
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
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
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一旦豁然贯通,参阴
阳而配造化,实有指挥如意从心所欲之快。”1875
年,他在因台湾事变上的《筹议海防折》中进一步提
出:“穷则变,变则通。盖不变通则战守皆不足”“舍
变法与用人,别无下手之方0”1885年6月新疆巡抚
陶模在《培养人才疏》中建议从培养近代化人才人
手,实行变法。李鸿章表示赞同,回信说:大作足以
使人振聋发聩,今天大家都在谈论变法,“有治法尤
须有治人”。甲午战败,对他来说同样有一个深刻反
省的过程。他在从日本回到天津的当天,就向光绪
帝上了一份奏折,愧愤交集地说:“敌焰方张,得我
巨款及沿海富庶之区,如虎傅翼,后患将不可知。臣
昏耋,实无能力。深盼皇上振励于上,内外臣工齐心
协力,及早变法求才,自强克敌,天下幸甚。”李提摩
太是英国广学会的传教士,来华多年,在中国鼓吹
维新变法最出力。1895年六七月间,李提摩太把翻
译的《泰西新史揽要》寄给李鸿章,请他作序。李鸿
章很快回信,并以信代序。他在信中写道:“以天下
为公则民主之,以天下为私则君主之。夏后传子,汤
武征诛,则由公而私矣。..至我大清,海禁打开,
而中外之气始畅行而无隔阂,..殆将复中国为公
天下之局。”他希望中国走向“公天下之局”,即类似
西方的民主社会。李提摩太接到李鸿章的信后,9月
来到北京。李鸿章感慨地对他说:现在满朝文武没
有几个真正懂得世界大势的。并介绍李提摩太去见
恭亲王、孙家鼐和翁同稣。孙家鼐一见到李提摩太,
就告诉说:他已经陪皇帝读了两个多月的《泰西新
史揽要》,使李提摩太大为惊喜。
1895年,强学会成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维
新派政治团体。当时有名的官员翁同稣、孙家鼐、李
鸿藻都列了名,刘坤一、张之洞、王文韶等都捐了
5000两银子人会。李鸿章得知强学会成立后,表示
赞赏,自愿捐3000两银子人会,因甲午战败,名声太臭而遭到拒绝。但是当康有为1895年底去上海
创办《强学报》时,李鸿章又“自愿捐金一千”。1898
年,光绪帝令翁同稣、李鸿章、荣禄、廖寿恒、张荫桓
等总理衙门五大臣约见康有为,李鸿章就机构改革
发问:如果六部尽撤,那么旧的规章制度是不是也
要全部抛弃?康有为回答说:“今为列国并立之时,
非复一统之世,今之法律官制,皆一统之法,弱亡中
国,皆此物也,诚宜尽撤。即一时不能尽去,亦当斟
酌改定,新政乃可推行。”事后,李鸿章佩服地说:
“康有为,吾不如也。废立制艺事,吾欲为数十年而
不能,彼竞能之,吾深愧矣。”
变法失败后不久,李鸿章在北京贤良寺会见伊
藤博文时,指出变法失败的原因是“变法太急,用人
不当”。可谓一语中的。戊戌政变后,清廷大肆捕杀
维新志士,李鸿章却大胆指出“捕新党之谬”,并暗
中设法为一些维新志士开脱“罪责”。也许因为同变
法之事有牵连,李鸿章没有得到慈禧太后的重用。
1899年l2月,李鸿章被任命为两广总督,辞行时,
慈禧拿着一大叠奏章对他说:“有人弹劾你为康
党。”李鸿章泰然自若地说:“臣实是康党。废立之
事,臣不与闻。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
强久凫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
逃,实是康党。”慈禧默不作声。上任后,他对慈禧下
旨搜捕康有为、梁启超家族的亲属、刨平其祖坟,一
直拖了很长时间。尤其对株连九族的做法非常不
满,私下里对部属说:“我决不做刀斧手。”他曾三次
托伊藤博文等日本友人转告梁启超,勉励他不要因
现时的境遇而灰心,更应该努力精研西学,日后报
效国家。康有为、梁启超都曾写信表示感谢。
历史学界有观点认为李鸿章是卖国贼,被钉在
历史的耻辱柱上了。这种看法,并没有科学地、准确
地反映李鸿章的全部历史。我认为,对于李鸿章这
样的历史人物,不是用几句话就能概括得了的,应
该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去评价

这次称为洋务运动的事件实际上分为两部分,在口号为自强期间,朝廷内部分大臣开办了"企业",而运用的管理方法不当:他们以官府的形式来管制工人,使之不能全力工作,导致严重的损失.曾国藩和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造出的炮弹放不到炮里,还要现磨,可见质量级差.第二,在"求富"期间,各位宦官们更是以公饱私囊,导致整个运动的失败.最后以甲午战争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而彻底告终.
这次打着走向资本主义的道路的旗帜要富国,可真正的目的是要维护清廷,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自然得不到农民阶级的支持,并且,清廷内贪污腐败现象严重,使得运动达不到真正的意义.它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而不是把中国真正的引向资本主义.所以,中国没有真正的富强起来.
但这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李鸿章说的: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与洋务运动没有直接的关系.这句话是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的深刻反省.期间仅有的联系就是甲午战争后,李鸿章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随之破产才得出李鸿章的反省.

1.一辈子的事是指洋务运动,中心目标的是练兵制器。
2.洋务运动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因为这项运动从出发点上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苟延残喘,行动上只是购买西洋的军工,学期西洋的军事,没有意识到列强的崛起是源于制度的先进。
3.说明旧式的地主阶级挽救不了中国,仅仅学习西方的军事,产业救不了中国,要摆脱半殖民半封建的落后局面,只有在制度上根本改变。

1 第一洋务运动前期的自强,是在引用外国先进的军事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军队的战斗能力,但是封建制度的根源,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并没有达到“自强”后期的求富由于是官办,不计较成本,特别是战争赔款,加重了人民负担,中国人民仍处旧在水深火热中。所以“求富”也没有成功
2.洋务运动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起到了抵制外国商品的入侵,腐朽封建制度并不能让、中国走向自强,独立。

李鸿章是个鬼才!


谁能帮我找出李鸿章“身怀利器,杀心自起”这段典故的出处?
“身怀利器,杀心自起”这段典故出自李鸿章所述。光绪六年,俄国皇太子送给李鸿章一把金质手枪,鸿章爱不释手,经常带与身边。一次外出狩猎之时,便不由自主想一试身手。突然望见了周围的寂静村庄,就此停住,不再使用手枪。幕僚好奇,询问原因。李鸿章回答:这是我想提醒自己,身怀利器,杀心自起...

鸿章曰:“军贵能战,非徒饰观美。迨吾一试,笑未晚也。
这好像是清史李鸿章传里面的一句话。着录其文外国人见其衣装朴陋,辄笑之,鸿章曰:“军贵能战,非徒饰观美。迨吾一试,笑未晚也。”旋诏署江苏巡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李鸿章说,军队重要的是能打仗,不只是装饰外观美好。等我试一试,(你们)再笑不迟。

李鸿章的话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19世纪60年代,面对内忧外患的问题,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中国开始了大规模近代化的过程。尽管今天我们指责洋务派“认识肤浅,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变革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但是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已经是...

李鸿章的诗词最著名的是哪一篇
李鸿章十律 李文忠公鸿章,初以明经入都就试,途中有感,乃成十律。一生事业,已于诗中兆之矣。句云: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 八千里外觅封侯。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 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频年伏枥困红尘,悔煞驹光二十春;马足出群...

鸿章争之不得,铭传遂上疏求去。去四年而朝鲜之难作。怎么翻译
刘铭传任台湾巡抚之日,户部忽奏请:“天下海军,十年内毋增舰炮”。铭传喟然叹息曰:“人方惎(ji憎恨)我,我乃自决其藩,亡无日矣”。鸿章争之不得,铭传遂上疏求去。去四年而朝鲜之难作。李鸿章争取未能成功,刘铭传于是上疏要求离开。离开四年后朝鲜事件就发生了。

李鸿章赴宴晚来,曾国藩对他说了什么,李鸿章再不敢迟到?
然而曾国藩并没有痛斥李鸿章,而是语重心长的跟李鸿章说:“鸿章啊,既然你加入了我们,那么我有一句话必须要告诉你,在这里呆着就必须要遵守一个诚字。”李鸿章听完以后更加愧疚了,于是便回了曾国藩并离开了,而从那以后,李鸿章便也没有迟到过了。当时曾国藩看中李鸿章不仅是看中了李鸿章的...

历史对李鸿章的评说?
鸿章既平大难,独主国事数十年,内政外交,常以一身当其冲,国家倚为重轻,名满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生平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惟才气自喜,好以利禄驱众,志节之士多不乐为用,缓急莫恃,卒致败误。疑谤之起,抑岂无因哉?”曾国藩曾说“李少荃拼命做官,俞...

李鸿章送礼有讲究,看他怎么给三个晚清大人物送礼
一次,李鸿章登门拜访奕欣,虽意在送礼,却谈了半天有关廉政的话题,他说:“癸酉年,丁宝桢在山东巡抚任上时,回贵州平远扫墓,船过汉口,家兄见其行从简朴,曾赠银3000两打点其亲友,但次年丁宝桢扫墓归来,竟一两不少地奉还了。丙子年,丁宝桢奉旨督川,入京陛见,鸿章得知其宦囊羞涩,京中的...

李鸿章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李鸿章死后两个月,梁启超写出皇皇大作《李鸿章传》,称: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梁启超说他“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 日本人对李鸿章的评价是: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 美国...

评价李鸿章
“鸿章老矣,报国之日短矣,即使事事顺手,亦复何补涓埃!所愿当路大君子务引君父以洞悉天下中外真情,勿徒务虚名而忘实际,狃常见而忽远图,天下幸甚!大局幸甚!”李鸿章:《议驳京僚谏阻铁路各奏》(光绪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全集《海军函稿》卷三第18、25、21页。 正是当政群臣的平庸才显出李鸿章的杰出。 还...

莎车县19191238712: 李鸿章说过的话 -
励育联双: 李鸿章说 甲午战争是以北洋一师之力敌日本全国之力 十年以来,文娱武嬉,酝成此变.平日讲求武备,辄以铺张靡费为疑,至以购械购舰悬为厉禁.一旦有事,明知兵力不敌而淆于群哄,轻于一掷,遂至一发不可复收 是不是这一句翻译?

莎车县19191238712: 对李鸿章话的理解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 -
励育联双:[答案] 他办了一辈子的海军其实都是纸糊的老虎.但是对于腐朽的清政府,其实这已经使它能够做到的极限了,他已经尽力了.

莎车县19191238712: 李鸿章的话揭示出了洋务运动哪些方面的不足 -
励育联双:[答案] 洋务运动的要求“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制度,却不去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很明显,这只是为了提高生产力,却不去改变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这是先进的生产力与落后的生产关系的矛盾,落后的生产关系并不能适应...

莎车县19191238712: 关于甲午战败后,李鸿章说的一句话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1.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的主要活动有哪些... -
励育联双:[答案] 1.李鸿章在前期的军事工业最主要的还是创办北洋水师,还有就是江南制造总局.这两个是他亲手办的……其它的也有参与~~ 2.要分从什么角度来看:如果单纯的军事角度,那他说的是不对的,因为北洋水师的实力在当时的...

莎车县19191238712: 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的主张是 -
励育联双:[答案] 清朝政府在洋务运动时期的对外主张,历来颇受争议.李鸿章在这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将中国带出了两次鸦片战争之间那种"外交虚无"的状态,主动提出了"外须和戎,内须自强"等一系列新外交理念,使中国的外交决策开始理性化,人们也...

莎车县19191238712: “师其法而不必用其人”指的是什么李鸿章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之器,师其法而不必用其人.” -
励育联双:[答案] 师其法而不必用其人,译:只学习他们的方法,而不必用他们的人.指的是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属洋务派.

莎车县19191238712: 李鸿章和伊藤博文说的话有什么含义?伊藤博文: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李章: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 -
励育联双:[答案] 这是甲午中日战争.伊藤博文的意思就是你大清朝没有良将贤相,所以要割地赔款.李鸿章说天地广大难以测量,暗指皇帝度量大,给你点地无所谓,听起来不失气节,但实际上只是不得已而为之,占占口头便宜罢了.

莎车县19191238712: 李鸿章说过;检验一个人是不是蠢材就是最后去做官…也是说的无用之人才适合去做官 -
励育联双: 对,李鸿章是这种态度,他曾说过一句话,一个人如果连官都做不好,那就什么也干不了了,就是废物,他的这种看法,倒是挺独特的,真心在帮你期待采纳,

莎车县19191238712: 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这段话反映的观点是什么?你怎?
励育联双: 李鸿章晚年评价自己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反映出他的观点是:自己搞的洋务仅仅是为清王朝装点门面而已,实际上没有得到专制权力的支持,总是受到掣肘,所以最后失败告终,显示出对晚清的颓势无能为力. 李鸿章对自己的评价总体上讲是公平的.洋务运动的失败不能归因于他自己.但是李鸿章看不到洋务运动并不能救中国这样一个根本的道理,看不到制度层面的缺陷才是中国当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这是由他所站立的阶级阶层所决定的.

莎车县19191238712: 李鸿章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中的“变局”开始于什么事件,“变”主要指什么 -
励育联双:[答案] 1840年鸦片战争.实际上考的是鸦片战争的意义.缺德就缺德在,这句话是洋务运动时期说的,但是倒到头儿上,还是鸦片战争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史.一矛变两矛,一反变两反,开始进入双半社会.近代史的开端不用特别提.带一句,说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