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两则中的之的意思

作者&投稿:敏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言文两则”是什么意思?~

两篇用文言文写的文章。
“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对古代书面用语所写文章的一种说法,这种说法在古代史没有的,是在新文化运动后提出来的。文言文相对于白话文来说,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离、行文简练。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自甲骨文出现后,文言文的形式便一直流传,后来成为读书人的专用。
“两”是数字,表示数量的词语。
“则”是量词。是指成文的条数,现在经常使用,比如:新闻两则,这里与量词“篇”是相同意思。

扩展资料:
文言文的发展历史:
1、当人们使用“古代汉语”这个术语时,在不同的语境中赋予了它三个不同的含义:古代的汉语、上古汉语和文言 [1] 。古代汉语首先是指“古代的汉语”。
2、这就是说,鸦片战争以前汉族人所使用的语言都可以泛称为古代汉语。古人的口语,我们是听不到了,甲骨文,从甲骨文算起,这样的古代汉语大约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跟任何事物无不发展变化一样,语言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3、三千多年来,汉语有了很大的变化。根据汉语语法、词汇和语音变化的情形,学者将古代汉语分为三个发展时期:上古期、中古期和近代期。
4、上古期是指西元3世纪以前,即历史上商、周、秦和两汉时期;中古期是指西元4世纪到西元12世纪,即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两宋、辽、金时期;近代期是指西元13世纪到19世纪,即历史上的元、明、清时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言文

您好,关于这个问题,我为你做了以下详细解答:
学弈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
孔子往东方游学,看见两个孩子争辩不已,孔子就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离人远。” 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第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像个大圆车篷,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一样,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很清凉寒冷,到了中午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越近感觉越热而越远感觉越凉吗?” 孔子不能判断(谁说的对谁说的错)。
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很高兴能为您回答,能为您回答是我的荣誉,您的采纳将是我无限向前的动力,如果您认可我的答案,请及时采纳,点击您问题页右下角的“采纳为满意答案”,问题就完美解决了,答题不易,敬请谅解!

文言文两则——学弈
六个“之”的用法:
1、通国之善弈者也 之:的。
2、惟弈秋之为听 之:教诲。
3、一人虽听之 之:奕秋的教诲。
4、思援弓缴而射之 之:天鹅。
5、虽与之俱学 之:之前一个人。
6、弗若之矣 之:之前一个人
够具体吧!加点分~~~

第一个之的意思:助词,的。
第二个:助词,没有实际意义。
的三个:代词,指奕秋的教导。
第四个:代词,指上文的鸿鹄(即天鹅)。
第五个:代词,指前一个人(即专心听讲的人)。
第六个:代词,指前一个人(即专心听讲的人)。

第1个之:的 第2个之:代词 第3个之:奕秋的教诲 第4个之:天鹅 第5个之:他(前一个人) 第6个之:(他)后一个人 这我语文老师讲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一个:的;第二个:的教诲;第三个:奕秋的教诲;第四个:天鹅;第五个:之前一个人;第六个:前一个人。

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


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两则的意思是什么
高考文言文实词120个_提高2020高考热点_抓住高考"必考点"根据文中提到的文言文为您推荐 高考文言文实词120个提高_ 选清北学霸讲解,紧扣必考点,一句点拨胜过做题一百,高考文言文实词120个效率快高考文言文实词120个提高 没课都有相似题,每题都有提分点 419ms.suags.cn广告 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两则的...

文言文两则的范读
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如,《学弈》中的“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正确停顿是“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 4.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作业本第一课文言文两则第三题 品读课文,完成 (1) 通国:全国 善:善于;擅长 弈:下棋 诲:教导...

文言文两则名师
5. 小学六年级下册的一片课文文言文两则解释 《学奕》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译: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 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

六年级第21课《文言文二则》的意思是什么?
3. 六年级第一课《文言文两则》教案 百度上有学奕》教学目标: 1、学会三个生字,理解语句意思,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做事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3、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文言文两则学弈原文
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2. 文言文两则 学弈 1 文言文两则 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这两篇文言文的内容都是中国古代故事,内容和道理比较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文中所蕴涵的古人的思想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

文言文两则词语解释
3. 小学六年级下第一课《文言文两则》求全文翻译 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文言文两则翻译: 《学弈》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学弈》译文: 弈秋是全国...

文言文古文二则
6. “文言文两则”是什么意思 “文言文两则”意思是两篇文言文,包括《学奕》和《两小儿辩日》。 具体解释如下: 第一则: 学弈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

我要文言文两则,还要意思的!谢谢啊!
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沧沧:阴凉的意思。探:伸手。汤:热水。决:判定,判定。孰:谁,哪一个。汝:你。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智慧多呢?(谁说你见多识广呢?)孰:谁。为:通“谓”。“知”通“智”,智慧。乎:呢 探汤:把手伸进热水里。沧沧凉凉:比喻太阳刚升出来时很凉爽。...

文言文两则第21课诗意
(4)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胶鬲起初贩卖鱼和盐,西伯(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后来他。 3. 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两则的诗意 《学弈》译文 现在你把下棋作为技艺,是小技艺;不专心致志,就学不到手。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有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

文言文两则的意思简短的
8. 求两则文言文 【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席上啖菱】北人生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

宁江区19542667596: 6年级下文言文两则 学弈 其中的六个之的解释是什么? -
弭京左旋:[答案] 1.助词,表示的. 2.助词,在课文中不表示什么意思. 3.代词,表示弈秋的教导. 4.代词,表示天鹅. 5.代词,表示前一个人. 6.和5的意思一样.

宁江区19542667596: 之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
弭京左旋: 之字的所有用法答:浅析文言文“之”的用法一般来说,“之”的用法有下面几种:1.“之”字用作指示代词.如:①“之二虫又何知?”“之”表示“这”,意为“这两条鱼又怎么知道?”②“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之”表示“这...

宁江区19542667596: 2.文言文两则中学弈中的[之]字意思(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惟弈秋之为听.( )(3)一人虽听之.( )(4)思援弓缴而射之.( )(5)虽与之俱学.( )(6)弗若之... -
弭京左旋:[答案]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的) (2)惟弈秋之为听.(助词,表示主谓颠调 ) (3)一人虽听之.( 他 ) (4)思援弓缴而射之.(它) (5)虽与之俱学.( 他 ) (6)弗若之矣.( 他 )

宁江区19542667596: 之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
弭京左旋:[答案] 之字的所有用法答:浅析文言文“之”的用法一般来说,“之”的用法有下面几种:1.“之”字用作指示代词.如:①“之二虫又何知?”“之”表示“这”,意为“这两条鱼又怎么知道?”②“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之”表示“...

宁江区19542667596: 文言文两则“之”的含义
弭京左旋: 两篇文言文

宁江区19542667596: 文言文两则学奕6个之是什么意思? -
弭京左旋: 第一个:的 第二个:弈秋的教导 第三个:指弈秋的教诲 第四个:天鹅 第五个:指学习好的那一个人 第六个:指学习好的那一个人

宁江区19542667596: 文言文中的“之”是什么意思?请问文言文中的“之”有哪些意思?请每个意思均举一例子. -
弭京左旋:[答案] 在文言文中,“之”既可充当实词,又可充当虚词,其在不同的语义环境中,有着不同的意思.即: 一、当“之”充当实词时1、可以是动词,其意思如下:1) 本义:出,生出,滋长.例如:《说文》:之,出也.象艹过屮,枝茎益大有所...

宁江区19542667596: 文言文中之的意思和用法之有哪几种意思在文言文中.在文章中怎么分辨这个之是什么意思 -
弭京左旋:[答案] 1.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如:《刻舟求剑》中的“是吾剑之所从坠”. 2.结构助词“的”,如《幼时记趣》中的“故时有物外之趣”,译为所以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3.他,她,它(们),如则其善者而从之. 4.往,到.去,如《逍遥游》“奚...

宁江区19542667596: 之的古文意思有哪些? -
弭京左旋: 在古汉语中“之”字用法颇为复杂,“之”字在古汉语里可作实词,也可作虚词,不同的语境里“之”有不同的用法. 作实词的“之”有两种情况:一作代词;二作动词. “之”字作动词,意为“到……去”、“往”、“到”、“至”.如:...

宁江区19542667596: 初中文言文里常用的之字的意思有哪些? -
弭京左旋: 1.第一人称代词,可译为“我”“我们”. 如:“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之:代“我”. 2.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他们)”“她(她们)”. 如:“遂使之行成于吴.”(《勾践灭吴》)之:代大夫文种. 3.近指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