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五泄山水志原文翻译

作者&投稿:藤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英语翻译需要如何学习?从何下手?~

英语翻译是一个很广泛的范畴,你要做翻译要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方向。
种类:1.外贸英语翻译 2. 文学翻译(翻译外国著作) 3.科学技术翻译 4.同声传译等。
没有谁能精通精通所有的翻译。你要根据自己所要选择的工作来选择一个主修方向,不同类型的翻译各有自己的专业词汇。
做外贸上手比较容易点,可以边工作边学习,开始做简单的翻译,慢慢地去做复杂的。
文学翻译要双语都很高的文学造诣,那样翻译的作品才能有水品。
科学技术翻译,专业词汇就比较多,普通人是看不懂,英文的科技文的。像什么物理英语,化学英语等等。
同声传译,要口语好,词汇量大,还要临场应变能力强,做好了很有前途的,不过难度不小。
不管你想做什么翻译,你都要把基本功练好,单词多记,词组,语法。同时也需要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汉语很烂,英语也不可能翻译出什么好作品。
因此:
1, 既然知道自己的弱点 就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找一本合适的语法书 多看 多做吧
2, 我也是英语翻译方向的 正在考研 我觉得 词汇是基础 语法是骨架 文学素养是必须的
很重要的就是要多留心 平时看到的一些句型 觉得会常用的 就得多看几眼 记下来
但是 光背也是不够的 关键是要学会 思维方式的转变
翻译就是把一种文化的语言 转化为另外一种文化的语言 其中也涉及到文化背景和表达 方式的问题
介绍几本书 《英译中 现代散文选》张培基的 3本 其余的暂时忘了
3, 关于这个时间 我也在探索中 应该跟各人基础和进度有关吧
你目前是PETS2? 我也不太清楚这个
但是我们大学里面都是Cet 4、6 或者 TEM 4,8 本人大二直接考了 cet6 还有tem 4
现在正往 考研和 TEM8奋斗
建议如果想从事翻译工作的话 应该要考翻译资格证 本人打算 考研成功之后 在研究生阶段再进行这一步。
祝楼主学业进步。

 翻译对中国社会中国文化影响深刻
  顾彬是德国的汉学家,他以德国现今图书市场上70%都是译文书为例证,并援引一位美国汉学家的说法“欧洲哪个民族开始翻译,哪个民族就开始发展”,从而说明翻译对于一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与其对谈的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德文系主任魏育青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翻译对中国文化也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比如历史上中国对于《佛经》的翻译,比如二十世纪前后大量社科著作和文学著作的翻译,都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外国著作的引进也推动了我国的改革开放。例如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上海有一本以介绍当代外国文学艺术为主旨的刊物《外国文艺》,这本杂志翻译介绍当代外国著名文学家及美术家、评论家的代表作品和理论,信息丰富及时,介绍了劳伦斯、萨特、纳博科夫、博尔赫斯等深具影响的作家的代表作品,为中国读者了解现当代外国重要文学流派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多年后,杂志编辑部曾邀请一些作家开座谈会,这些作家表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还比较封闭,对当代外国文学的启蒙主要来自《外国文艺》,也由此影响了中国作家的创作,打开了他们的思路,他们发现诗歌、小说、散文的多种写法,找到了创作的更多可能性。因为大量阅读翻译作品,可以帮助作者打开视野,能够汲取外国文化中的精华,如果没有翻译服务事业,中国不可能取得近一二十年的发展。
  这种影响不局限于中国,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翻译系教授王洪涛说,他在牛津大学访学期间,英语语言文学系学者马修·雷诺兹曾经表示,俄罗斯小说曾经大量引入英国被翻译成英文,英国小说从俄罗斯文学作品中汲取很多养分。
  中国作家为何外语不好
  顾彬曾说,“中国当代文学的语言有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还是我一直说的,中国作家的外语不太好,无法读原著,就无法吸收其他语言以丰富自身的表达。”针对这一观点,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卢桢说,因为某种特殊原因,中国作家在六七十年代遭遇到教育的断层,特别是西方文学涉猎不如之前广泛,导致包括阅读在内的文学交流中断,中国文学在丰富性方面变差,而这种丰富性影响作家群体的创作水平。作家在阅读过程中,经常阅读二手或者三手的翻译文本,读到并不是真正西方名著的原文,影响知识和思想的接收,源头出现问题,肯定会影响创作。“比如,有的作家说自己的创作受到卡夫卡、乔伊斯的影响,但是你并不懂该国语言,你是受到作家本人影响还是译者的影响,这就不得而知。直接阅读外语原文,对于文学思想和写作技巧会有更直观的收获和认识。”
  北京天译时代翻译公司说,外语具有社会文化建构功能。除了文学层面,从语言学角度来说,作家直接阅读外语原文作品可以学习外语里面新鲜的表达方式,词汇、句式、篇章构成,等等。此外,语言与思维方式紧密相连,通过阅读外语作家的作品,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对于自己写作方式也有积极想象空间,让写作视野更加开阔。新文化(300336,股吧)运动前后,鲁迅、林语堂他们是作家,也是翻译家,鲁迅提出过“宁信而勿顺”的翻译原则,他的用意是通过翻译来学习其他各国语言的长处。到了现当代,杨绛、季羡林都是外语非常好的作家,外语对于他们的中文创作起到积极作用。
  由于欧洲各个国家语言上共同点较多,欧洲作家普遍通晓两三门外语,通过外语了解其他国家文学状况是很自然的事情。欧洲作家具有一些先天优势,他们掌握的大多也都是欧洲的语言,像顾彬先生既通晓欧洲语言又通晓汉语的仍是少数。
  天译时代翻译公司认为,尽管掌握外语对于文学创作有很大益处,掌握外语并不是成为一名优秀作家的决定性因素。拥有文字天赋、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将自己独到的思想凝练成优美的文字,这些都是优秀作家的品质。
  译作粗糙缺乏“慢工出细活”,翻译稿酬较低难成热门职业
  据统计,截至2014年,国内语言服务业专职从业人员约为120万人,其中翻译人员占53%,约为64万人。中国原外文局副局长黄友义说,“中国真正合格"中译英"人才不足百人。基本上每一所大学都设有外语学院,每年从外语院校毕业的外语专业学生很多,但是质量一直不是很高,能完成些一般翻译工作的人并不少,但是能够和愿意完成高难度翻译任务的顶尖人才却不是到处都有。”顾彬谈到,中国文学翻译面对的最大问题是在于母语。他最近看到《中国日报》海外版上的一篇文章,觉得非常有意思,是说基本上在中国搞翻译的人都是年轻人,20岁开始做翻译,30岁之后再去做别的。而中国业内专家认为,译者母语不够好仅仅是译作粗糙的浅层原因,背后深层原因更为复杂。
  毕业后就在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工作的年轻编辑陈默告诉记者,当时学校开设了“中国文化课”,但大部分同学都利用这堂课写其他科目作业,没有人认真听课。所学科目中,外国语言文学史是必修课,而中国文学史是选修课,很多同学都觉得学习中文没用。
  北京天译时代翻译公司表示,当代译者大多出自外语专业,确实存在轻视汉语学习的现象,特别是年轻译者是古汉语功底不够扎实,虽然使用现代汉语写作,古汉语能力的缺乏直接导致译文不够凝练,缺乏美感。大学的课程设置上可以做一些调整,增设古典文学、文学鉴赏评析的课程,对外语专业的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有志成为翻译工作者的年轻人,也应该主动学习,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
  著名翻译家,曾翻译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济慈诗选》等作品的屠岸先生说过:“要做好文学翻译,需要深刻掌握两种语言的精髓,而这其中更重要的是掌握本国的语言和文化。因为好的文学翻译要把自己完全投入翻译对象中,体会原作作者的创作情绪,最终用母语再表现出来,这要求译者必须打下深厚的中文基本功底,领悟汉语言文学的精髓,使之融入血液中才行。”目前看来,翻译时能够做到两种语言融会贯通的年轻译者少之又少。
  老一辈杰出的翻译家年岁渐长,一些翻译家也相继谢世;年轻译者与前辈相比逊色很多,翻译界再难出“大师”。魏育青认为,造成这方面的原因很多,除了教育制度以外,现代社会价值取向比较多元,文学翻译比起同传、商贸翻译工作来说,文学翻译是比较清苦的工作,有的年轻人中外文功底俱佳,他却不肯去做笔译翻译。为什么?一本社科著作,千字稿酬不过80元左右,一本很有难度的、一二十万字的书认真翻译出来要花上一两年的时间,最终不过几千元的稿酬,和一场同声传译的收入差不多,付出和回报无法形成正比。
  从翻译专业报考情况来看,学生对于翻译中的同声传译很有兴趣,但对文学翻译就不怎么青睐了。同声传译的市场行情是按分钟计价的,收益高,在很多具备专业技能的人眼中都是首选,但是一听到文学翻译,许多人就兴趣不大。
  前不久去世的著名法语翻译家徐和瑾先生曾说:“一时译不好,慢慢磨呗。”这种“慢慢磨”的情况也越来越不被业界允许,例如 2003年10月,南非作家库切获诺贝尔文学奖,2004年4月,浙江文艺出版社一套五本的《库切小说文库》已经上市。2004年10月,奥地利女作家耶利内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今年1月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已有数本耶利内克的中文译作问世。王洪涛认为,一些出版社为了“赶书展”或者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后“抢时间”,要求译者在短时间内将作品翻译完,使得译者只能拼命“赶工期”。事实上,在出版方和译者的关系中,译者基本处于被动地位。
  应改变重论著轻翻译现状,要建立文学翻译评估体系
  “不是没有翻译的人才,而是水平较高的翻译人才积极性一再受到打击,已经不愿意去翻译了。”王洪涛认为,译作在很多高校和研究单位评职称的时候不被纳入体系,而文学翻译的认可度在逐年下降,并不受到人们重视。
  魏育青说,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重论著而轻翻译。很多人还把翻译视作一种简单的技能,认为懂外语的人都能做翻译。青年教师要想晋升,就要写论文、出“成果”。但是要出一些好的译著可是要“十年磨一剑”的,北大罗炜老师翻译托马斯·曼的《浮士德博士》就耗费近十年时间。抓住一本著作中几个点阐释发挥和将几十万字的一部名作翻译出来,哪个投入更大,“收效”更大?面对目前的评价机制,不少人自然是更愿意写论文。文学翻译人才难觅的现象与当前的一些机制有关。
  上海译文出版社编辑黄雅琴则持有一些不同看法:在她接触的译者中,不乏中英文水平都很出色的中生代译者,他们收入微薄,牺牲大量业余时间,热心于外国文学翻译工作。“目前文学翻译的收入远不具备糊口的可能性,所以大部分青年译者都是兼职。但是,他们仍然凭着自己纯粹的兴趣和理想支撑下来,社会应该保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对待优秀中生代译者。”她说。
  上海译文出版社也曾经做出过一些尝试,出版社千字60元的稿酬的确不高。例如,译文社长期坚持在基本稿酬之外,支付给译者一定比例的版税。除了基本稿酬每千字50至60元外,译者还能在译文社获取基本稿酬的百分之一乘以该书销量印数稿酬。这意味着,所译图书印数每增加10万册,译者所得稿酬也就增加一倍。这无疑为全国出版界完善文学翻译的稿酬制开了个好头,但在全国范围普及还需要一点时间,
  目前翻译作品良莠不齐的现状,也反映出缺乏专业的监管机制,翻译的水平鉴定需要借助学术评估,而现在学术评估尚未介入市场行为中。对于文学翻译应建立一套相关的评审评估体系,对有必要在学术评价体系创新方面有所突破,给高质量的翻译作品以及优秀的译者应有的专业认可。业内专家表示,只有社会真正重视翻译这个行业,给予译者应有的地位和尊重,吸引更多人才加入文学翻译的行列中,好的译者和译著才会越来越多。

《游五泄山水志》作者明·宋濂,原文翻译如下:
五泄山在婺州、杭州、越州的交界处,北至富春江,南依句乘山,东连浦江,它的山水号称最是奇特峻峭。
从西坑岭进山,过遇龙桥再往北走二十步,就进入西潭。西潭前面横卧一条溪流,水很冷,脚踩在水里如同踩冰。顺着这条小溪往前走,经过小潭,旁边有凸起的岩石,于是扶着岩石登山,一失足就会坠落。又走二里左右,土地稍平坦开阔,(又见)奇形怪状的石头高高耸立,山峰环列周围,好像进献的姿态,山石纹理回旋缠绕。又往前走半里,有泉水从石洞里流出,浏浏作响,这里的溪水清冽如冰,怪石或突起象大瓮,依次倒扣在潭边,或峭拔如峰峦环列。山猴撒石如雨,石泉作声若琴笙。小洼泉水澄澈泓碧,毫发不隐,_鱼数尾,悠游其中。附近还有茂密的小榛树和竹丛,青翠如碧;虫飞蛇行,转眼不知所在。虽然阴森幽怖,但是这种近于原始的自然环境却也使人如入蓬莱、员峤仙山,如坐水晶宫中,平生烟火气涤荡得干干净净。西潭上,流水无声,冉冉而下如白帘垂挂;两傍石崖峭立,苔藓侵蚀,水珠下滴。每逢旱年,这里常是乡民祷龙祈雨的地方。
五泄山水的奇峭不仅仅是这些泉与石,它的许多山峰记载于舆地志之类的图籍者,就有香炉、钵盂、雁荡、雪峰、玉女、天柱等七十二峰,峭拔峥嵘,叠嶂起伏。而东潭上的景致更加奇丽,飞瀑冲击着崖穴,激起的水沫象雪花飞舞,闪闪夺目;潭底水声如天雷翻滚,咫尺不能辨人笑语声。沿着潭水的源头而上,攀过响铁岭、紫阆山,眼界豁然开朗,这里竹林掩映着茅舍,土地平旷,好一个世外桃源!再沿石河,过石鼓,就是第一潭了。潭如井,投石击水,声若佩环鸣响。第二潭就在十步外,潭底宽敝,乱石堆积水中。潭下石壁峭立,险不可立。下面便是第三潭,深不可测,其形状也与前面二潭有别,呈狭窄的长方形;每当天气阴晦时,云气氤氲,似有蛟龙潜伏。往下是第四潭,两岸枫树成林,潭象第二潭,却比第二潭要宽广得多。旁边还有化龙而去的刘龙子墓。潭水继续下流,形成第五潭,也就是东潭。因为潭水依次下叠,形成五个台阶,所以名为“五泄”。


游五泄山水志原文翻译
《游五泄山水志》作者明·宋濂,原文翻译如下:五泄山在婺州、杭州、越州的交界处,北至富春江,南依句乘山,东连浦江,它的山水号称最是奇特峻峭。从西坑岭进山,过遇龙桥再往北走二十步,就进入西潭。西潭前面横卧一条溪流,水很冷,脚踩在水里如同踩冰。顺着这条小溪往前走,经过小潭,旁边...

宋濂《五泄山水志(节选)》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本文也是以细腻的笔触对五泄的景物作穷形尽相的描写。作者观察细致入微,大到重峦叠嶂的山峰,下至石崖苔藓上的水珠,尽收笔下。但是,作者并没有记流水帐,而是在详细的叙述中,着重突出山水景物的奇峭。水至清则无鱼,可是五泄的泉水尽管“莹澈泓澄”,却有鲦鱼生存。潭水随山下跌,竟重叠五级,汇...

游五泄山水志 帮忙翻译两句话
大约再有六七里的路程,那里全部都是一些,蛇盘形状的弯路,前行有点艰难。

《徐霞客传 》翻译
一、译文 他出行,只带着一个奴仆,有时是一个僧人;一根拐杖,一件包袱。不刻意整束行装,不包裹食物;能忍受饥饿几天不吃饭,能遇到什么食物就吃什么食物,并能吃饱,能徒步跑几百里。攀登陡峭的山壁,踏过丛生的竹林,上下攀援,空中横渡山谷,像拿绳索打水一样。敏捷得如同猿猴,强健得如同黄牛。

游九鲤湖日记文言文翻译
1、浙闽之游旧矣余志在蜀之峨眉粤之桂林,至太华恒岳诸山若罗浮广东东樵山衡岳,次也至越即浙江省之五泄,闽之九漈闽方言瀑布,又次也然蜀广关中,母老道远,未能卒游衡湘可以假道,不必专游;译文刚到达山涧底下,芳叔急着离开峡谷,坐在峡口等待,不再进去我独自沿着涧中的石头进入峡中,蹲在...

醴陵市15945935972: 游五泄山水志 帮忙翻译两句话 -
植类抗骨: 大约再有六七里的路程,那里全部都是一些,蛇盘形状的弯路,前行有点艰难.

醴陵市15945935972: 文言文翻译:观第五泄记 -
植类抗骨: 观第五泄记① 从山门②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瀑见.石青削③,不容寸肤④,三面皆郛⑤立.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⑥如虹,忽卷掣折⑦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

醴陵市15945935972: 文言文观第五泄记 -
植类抗骨:[答案] 观第五泄记目录[隐藏] 原文 [注释] 译文 [文言知识] [思考与练习] [编辑本段]原文 观第五泄记① 从山门②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瀑见.石青削③,不容寸肤④,三面皆郛⑤立.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

醴陵市15945935972: 《五泄》解释 -
植类抗骨: 观第五泄记① 从山门②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

醴陵市15945935972: 《观第五泄记》翻译 要详细 -
植类抗骨: 观第五泄记选自《西湖纪述》(《武林掌故丛编》第二集).第五泄,第五条瀑布.浙江诸暨西六十余里的五泄山上有五处瀑布,时有“五泄争奇于雁荡”之誉.袁宏道从山门〔山门〕此指五泄山上五泄寺的大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

醴陵市15945935972: 观第五泄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用原文回答) -
植类抗骨: 而犹不忍去. 因为作者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他曾说“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与其死于床,何若死于一片冷石也.”

醴陵市15945935972: 观第五泄记的意思 -
植类抗骨: 从庙门往右拐,有一个石头铺的小路.走几步听到很响的打雷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和尚说:“这是瀑布的声音.”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石头青绿,陡峭如刀削,达不到寸肤(长度单位)的宽度,三面石头就像外...

醴陵市15945935972: 五泄(袁宏道) -
植类抗骨: 全身法好

醴陵市15945935972: 怎么翻译“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
植类抗骨: 瀑布在青壁间落下,振撼着山谷

醴陵市15945935972: 次北固山下.小石潭记和观第五泄记共同阅读答案 -
植类抗骨: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