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聚而笑之的而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靳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群聚而笑之的而是并且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该句出自唐代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师说》,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

  《师说》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翻译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

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不通晓文句的去向老师请教,有疑惑不能理解的却不向老师请教;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

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师说》赏析

  文中虽也正面论及师的作用、从师的重要性和以什么人为师等问题,但重点是批判当时流行于士大夫阶层中的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就文章的写作意图和主要精神看,这是一篇针对性很强的批驳性论文。

  文章开头一段,先从正面论述师道:从师的必要性和从师的标准(以谁为师)。劈头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这个论断,紧接着概括指出师的作用:“传道受业解惑”,作为立论的出发点与依据。从“解惑”(道与业两方面的疑难)出发,推论人非生而知之者,不能无惑,惑则必从师的道理;从“传道”出发,推论从师即是学道,因此无论贵贱长幼都可为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这一段,层层顶接,逻辑严密,概括精炼,一气呵成,在全文中是一个纲领。这一段的“立”,是为了下文的“破”。一开头郑重揭出“古之学者必有师”,就隐然含有对“今之学者”不从师的批判意味。势如风雨骤至,先声夺人。接着,就分三层从不同的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中流行的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先以“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作对比,指出圣与愚的分界就在于是否从师而学;再以士大夫对待自己的孩子跟对待自己在从师而学问题上的相反态度作对比,指出这是“小学而大遗”的糊涂作法;最后以巫医、乐师、百工不耻相师与士大夫耻于相师作对比,指出士大夫之智不及他们所不齿的巫医、乐师、百工。作者分别用“愚”、“惑”、“可怪”来揭示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风气的不正常。由于对比的鲜明突出,作者的这种贬抑之辞便显得恰如其分,具有说服力。

  在批判的基础上,文章又转而从正面论述“圣人无常师”,以孔子的言论和实践,说明师弟关系是相对的,凡是在道与业方面胜过自己或有一技之长的人都可以为师。这是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这一观点的进一步论证,也是对士大夫之族耻于师事“位卑”者、“年近”者的现象进一步批判。

  文章的最后一段,交待作这篇文章的缘由。李蟠“能行古道”,就是指他能继承久已不传的“师道”,乐于从师而学。因此这个结尾不妨说是借表彰“行古道”来进一步批判抛弃师道的今之众人。“古道”与首段“古之学者必有师”正遥相呼应。

  《师说》创作背景

  《师说》大约是作者于贞元十七年至十八年(801—802),在京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所作。贞元十七年(801),辞退徐州官职,闲居洛阳传道授徒的作者,经过两次赴京调选,方于当年十月授予国子监四门博士之职。此时的作者决心借助国子监这个平台来振兴儒教、改革文坛,以实现其报国之志。

但来到国子监上任后,却发现科场黑暗,朝政腐败,吏制弊端重重,致使不少学子对科举入仕失去信心,因而放松学业;当时的上层社会,看不起教书之人。在士大夫阶层中存在着既不愿求师,又“羞于为师”的观念,直接影响到国子监的教学和管理。作者对此痛心疾首,借用回答李蟠的提问撰写这篇文章,以澄清人们在“求师”和“为师”上的模糊认识。

  《师说》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因其郡望在昌黎,故世称“韩昌黎”。德宗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贞元十九年(803),因言关中旱灾,触怒权臣,被贬为阳山令。

宪宗元和元年(806)召拜国子博士。元和十二年(817)从裴度讨淮西吴元济有功,升任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上表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后历任国子祭酒、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大力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主张“以文为诗”,作诗力求新奇,且多议论。《全唐诗》存其诗十卷。有诗文合编《昌黎先生文集》。

参考文献:

1、刘青文主编.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北京教育出版社
2、何志利主编.昌黎韩愈文化史料:中国文史出版社
3、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 语文 第二册 教师教学用书 (试用修订本·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
4、(清)蘅塘退士编选;方青羽编著.唐诗三百首彩图馆:中国华侨出版社
5、河阳柳编著;杨丕祥主编;刘荣成,梁永祥,崔思明,马长民副主编.韩愈文选 注释·译文·解读:中州古籍出版社


文言文中的"之" 和"而"的意思
⑧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之:它,指上文府吏的话。) ⑨遽扑之,入石穴中。(之:它,指蟋蟀。) ⑩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它指兵器。) ⑵的。例: ①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的出处是哪里
“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出自明代刘元卿的《南岐人之瘿》。“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全诗《南岐人之瘿》明代 刘元卿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外方人曰:...

师说原文翻译赏析及作者资料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师说》中“群聚而笑之”的意思是谁笑谁
这句的翻译是“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等等,就聚在一起嘲笑他。”所以是当时士大夫一类人笑那些称别人“老师”或“弟子”的人。

大脖子病人文言文翻译
3. 大脖子病 人文言文是什么 大脖子病人文言文中及见外人至的及是等到的意思。 【原文】南岐在秦蜀①山谷中,其②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③,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④哉人之颈也,焦⑤而不吾类。” 外方人曰:“尔之累然⑥凸出于颈者,瘿病也,不求...

“则群聚而笑之”的“群”是什么词类?
“则群聚而笑之”的“群”是名词活用为副词,表示成群地聚集。一、全文:师说 韩愈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中的而是表示什么关系?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译文:唉!从师学习的风尚失传已经很久了!...

师道之不复中的‘’之‘’是什么意思
白话文: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

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者,则群聚而笑之.”意思
贵族子弟及上层仕族中,有以老师弟子相称的人,就会被大家讥笑

师说诗句默写填空题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昆山市18016282420: 群聚而笑之中的“而”什么意思 -
可试司悦:[答案] 群聚,就是上文说的士大夫这些人聚集在一起. 笑,嘲笑的意思. “而” 表示承接关系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昆山市18016282420: 则群聚而笑之是什么意思 -
可试司悦:[答案] 那么这些人聚集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就嘲笑他们. 则,连接词,顺承上文. 群聚,就是上文说的士大夫这些人聚集在一起. 笑,嘲笑的意思. 之,代指前面说的“曰师曰弟子云者”,就是那些称呼老师,弟子的人.

昆山市18016282420: 群聚而笑之的而的意义和用法 -
可试司悦: 表修饰的连词.可以省略不译.这一句可译为:就聚在一起笑话他们.

昆山市18016282420: 急急急、《师说》中“则群聚而笑之”的“而”是什么用法?在线等、 -
可试司悦: 就一起聚集起来(并且)嘲笑他 其中“而”表示承接 并列的意思,可以翻译也可以不译!~

昆山市18016282420: 师说中而字的用法和解释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人非生而知之者 ,惑而不从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小学而大遗,则群聚而笑之,如是而已.这几句中的... -
可试司悦:[答案] 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表递进,翻译为“而且”; 人非生而知之者 表承接(顺接、顺承),不译; 惑而不从师 表转折,翻译为... 表转折,翻译为“但是”(或可解释为表并列,不译) 群聚而笑之 表修饰,不译. 如是而已 而已,语助词,翻译为“罢了”...

昆山市18016282420: 《师说》中“则群聚而笑之”的“而”是什么用法? -
可试司悦: 连词.表示前后两个词或词组之间的并列、转折、相承等关系. 百度上有的,搜索关键词:文言文 师说 解析

昆山市18016282420: 《师说》 则群聚而笑之的意思 -
可试司悦: 就聚在一起取笑他.

昆山市18016282420: 《师说》里“群聚而笑之”的而和《劝学》里“锲而舍之”的而意思一样吗 -
可试司悦: 不一样 群聚而笑之 修饰 锲而舍之 转折

昆山市18016282420: 师说而字的翻译: 1.惑而不从师 2.有且从师而问焉 3.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
可试司悦: 我记得师说初高中都要学,不管你是哪个,都要掌握好. “而”是高中语文掌握的要点.同时还有“以”、“其”等虚实词都是考查重点,不要死学,要记住梗概,这是前言. 我从高中角度给你讲吧: 1惑而不从师 字面意思:但是.但高中要考查句中关系,就要知道它是表“转折”.2犹且从师而问焉 这个其实有点复杂,高中不会特别计较,只要别错得离谱就行,这个你可以理解为”修饰“或者”顺承“,因为”从师“即可理解为瞬间动宾,也可理解为意义上的拜师(赋予长久意义).3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顺承或修饰,自己体会吧.我不敢说我的都是对的,但高中的学习就是这样= =苦逼的高二党

昆山市18016282420: 《劝学》中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的而是什么用法 -
可试司悦: 第一个表转折,契之(但是)半途而废. 第二个表并列,契之(而且,并且)不放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