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人不尽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学记》有感二十

作者&投稿:隆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尽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意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学记》

                          一

今日之《学记思想与当代教育二十一》,王宝寨老师讲了两个部分的内容:“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的最后一点“耐力”的重要性;接下来就是上面的经文——《学记》之第七部分“教之不刑。”

第一部分的内容归在二十集来写才可完整。“教之不刑”几千年前《学记》就已告诉我们教育存在的弊端,至今犹还存在。

王老师给我们讲了当今存在违背教育的与《学记》如出一辙的现象并作了分析,使我们今日之教师审之不当,而改之。

                    二

这段经文的意思是:今天的教师,单靠朗诵课文,大量灌输,一味赶进度,而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致使他们不能安下心来求学。教人不能因材施教,不能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学的方法违背了教学的原则,提出的要求不合学生的实际。这样,学生就会痛恶他的学业,并怨恨他的老师,苦于学业的艰难,而不懂得它的好处。虽然学习结业,他所学的东西必然忘得快,教学的目的也就达不到,其原因就在这里啊!

王老师分析了这段经文写出的教育弊端:1.照本宣科2.一味灌输知识赶进度3.不能因材施教。

                        三

其实我们当今的教育也存在同样的弊端: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只按参考书教学,不去研究适合学情的教学比比皆是。

比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一年级的古诗《静夜思》时,居于这首诗早已耳熟能详,孩子们都会背的情况下,我们没必要反复诵读其诗句,而应该教教孩子们按声调吟诵诗句。或拓展一些描写月亮的诗来读,这样1+X的阅读教学也得心实现。

同时注入配乐吟诵,并在情境稍加提示凡是描写“月亮”这一意象的古诗,都与思念家人,思念故乡有关,加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由方。”的孝道教育,如果这样从小培养孩子们学习情趣,指导孩子们做人的道理,那孩子们会不安其学,不乐其学?

如果我们不按学情只是按步就班地按教参学习这首诗,先解释题目,再读诗释意,然后学写生字,我相信孩子们一定会觉得无趣至极。

再如:我们的教师教写生字时,只教先后笔画顺序,或者强调横平竖直,不从字理识字,让孩子们明白造字的方法,孩子们能把生字深深地镌刻在脑海中永不忘怀吗?识字量会增加吗?

横撇竖捺皆是中华文化,字的写法,字的间接结构,字的来源,还有写字的姿势都是识字的重中之重。

作为一个教育者,可见一味的照本宣科,死教书,教死书,无益也。作为一个教育者,就应该用心研读教材、教参,研究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甚至超越教材,活学活用,因为我们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

                            四

我们当代教育同样存在只是灌输知识赶进度的弊端,致使学生一知半解。记问之学,虽终其业,去之必速。

现实生活中,老师们时常生气地诉说学生上课的状态:“你们不知道,眼呆呆的,问也不说,脑子也不转!”

殊不知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我们没给学生留思考的时间造成的。是我们的“满堂灌”、“一言堂”的课堂造成的!是我们的课堂让孩子失去了思考的过程,失去了“贵在有疑”的学习品质。

比如:教学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时,围绕课后练习题“‘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不去自己讲解,自己侃侃而谈。

如果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自学作批注,我想孩子们一定会找到,一定比我们理解还到位。孩子们在批注过程中,进行了思考,这样的学习是有效学习啊!

爱因斯坦说过,我们体验到的一种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奥秘的感觉,谁缺乏这种情感,他就丧失了在心灵神圣的颤栗中如痴如醉的能力,他就可以被人们认为是个死人。

再看思考练习题二:“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如果我们放手让孩子们作出自己的理解,我相信孩子们定会批出“自由惬意”等词语的,定会说出《祖父的园子》是美好的,定会感到林海音的童年是幸福的。中心思想、写作方法在孩子们的手中、脑海、心里永存!

数学课的“满堂灌”、“一言堂”更是不可取的。数学课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课程,更要给孩子们留有思考的空间。我们教师更不能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把教课书的知识照搬于白板上,PPT上,学生在讲台下无所事事地看大戏。这样的教学坚决弃之!弃之!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五

“因材施教”,口号每日喊,可我们教师能做到吗?班里那么多,谁还顾的来?考试在即,谁还有时间?那么多家长,那能面面俱到?我们要的是成绩!

哎,环境使然,教育体制使然,“因材施教”竟是一句空话!还是让我们一起感受几千年前万师师表孔圣人的“因材施教”的风采吧!

有一天,子路对孔子‎说: “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你有父亲兄‎长在,你怎么能听‎到这些道理‎就去实行呢‎?”孔子恐怕子‎路还未孝养‎父兄,就去杀身成‎仁了。

过了一会儿‎,冉有也来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应该听到后‎就去实行。”‎

公西华问道‎: “先生,子路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有父‎兄在。冉有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应该‎闻而即行。我弄不明白‎,请教先生?”‎孔子说:“冉有为人懦‎弱,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子路武勇过‎人,所以我让他‎谦退。

古有孔子,今有郑渊洁。郑渊洁的儿子只‎读到小学六‎年级,就辍学在家。因为对电脑‎十分有兴趣‎,可通过郑渊洁的正确引导,他的儿子后‎来在这一领‎域至少在社‎会上获得了‎优质的生存‎。

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总是面临着形形色色的学生,有很多学生他们就像瓦特、牛顿、爱迪生那样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创造力极强,善于发现,善于思考。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教育的本质,那便是让孩子的个性自由发挥,我们应该因材施教而不是用同一的模具造相同的人。

                          六

改变教育不良方,因材施教是必然。希望我们教师从《学记》这部经典专著中,吸取教育智慧,让我们的教育,教学与育人共同奋进。

聆听智者语言,践行自己行为。感受文化高深,学习前人智慧。吾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此文仅为自己的一点看法与感受,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抑的意思是什么?
第三,乐正本是学官,《礼记·王制》:‘乐正崇四术,立四教。’学官后裔论教育,有其家学渊源”。不过学术界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可能是荀子儒学派的作品,也有人认为《学记》作者是谁已难于查考。【作者简介】:乐正克,姓乐正,名克,战国时鲁国人,思孟学派的重要人物。郭沫若认为,他是...

关于诚信的名人名言:人非行无以成,行非信无以立
30、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31、推人以诚,则不言而信矣。——王通《文中子·周公》 32、信不足,安有信。——《管子》 33、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 34、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 35、可终身而守约,不可斯须而失信。--唐·张弧《...

张载名言
27、学者学所以为人。 张载 28、若心但能弘大,不谨敬则不立;若但能谨敬而心不弘大,则入于隘,须宽而敬。 张载 29、仁通极其性,故能致养而静以安;义致行其知,故能尽文而动以变。 张载 《正蒙》 30、天人合一 张载 《正蒙乾称》 31、拂去旧日所为,使动作皆礼,则气质全好。 张载 32、教之而不受...

关于诚信的哲理名言(63条)
十、诚信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金钱。 十一、一两重的真诚,其值等于一吨重的聪明。 十二、即使开始时,怀有故意的人,只要自己抱有真实和诚实...六十四、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六十五、实话可能令人伤心,但胜过谎言。——瓦·阿扎耶夫 六十六、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

诚信做人的名言警句
55) 古之教人,无一物不使之诚心。——宋·程颢、程赜《二程集·粹言·论学篇》56) 言不信者,行不果。57) 一个人严守诺言,比守卫他的财产更枯毕重要。58) 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59) 以信接人,天下信人;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60)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61) 兄弟不...

诚信名人名言
高尔基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一言而适,可能却敌,一言而得,可以保国,---刘向闪光的东西不一定都是金子。——列宁人无信不立,国无法不安。——孔子进学不诚则学杂,处事不诚则事败,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程颢当老实人...

...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 是什么意思?
“进学不诚则学杂,处事不诚则事败,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的意思是:研究学问若没有诚心,则必然杂乱;做事没有诚心,则事情必然失败。自己谋事的时候若没有诚心,就是自己欺骗自己而丢掉了自己的忠诚之心;与人相处没有诚心,就会丧失自己的道德而增加人的怨恨。

中国诚信古代名言
43、 诚信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金钱。44、 诚信,世界需要你。45、 诚信创造财富。46、 不讲诚信的人,是可悲的、可怜的、可恨的,也是可怕的。47、 只有种下诚信的苗,才能结出诚信的果。48、 有其言,无其行,君子之耻也。49、 给心灵一片净土,给诚信一片天地,人生的道路让...

上智不教而成文言文
1. 夫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 译文: 上等智慧的人不用教育就能成才,下等愚昧的人即使教育再多也不起作用,只有绝大多数普通人要教育,不教就没有智慧。 古时候的圣王,有“胎教”的做法,怀孕三个月的时候,出去住到别的好房子里,眼睛不能斜视,耳朵不能乱听,听音乐吃美味,都要按照...

人无真不立,国无真不宁的意思?
回顾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不可或缺的民族光辉。如“言而有信,不知其可也”,“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等名言警句,都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性。诚信就像是是无声无息的影子,如水中花,镜中月。有人说:“天空中没有留下痕迹,但鸟儿却已飞过。”正如前几天万千高三...

绥化市19839675630: 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是什么意思? -
稻郑得每:[答案] 这使老年人能福寿至终;壮年人各有所用,而不游手好闲;幼年人有所教养成长.

绥化市19839675630: 《学记 礼记》全文 -
稻郑得每: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虽有佳...

绥化市19839675630: 故隐其字而疾其师苦其难而 -
稻郑得每: 此语出自《学记》,原文是: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现代汉语的意思是:所以学生便对学习感到痛苦,并厌恶老师,对学习的困难感到畏惧,不懂得学习的好处.

绥化市19839675630: 《学记》白话文翻译 -
稻郑得每: 〔原文〕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①闻,不足以动众;就②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③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④! 〔译文〕〔执政者〕发布政令,征求品德善良〔的人士辅佐自己〕,可以得到小小的声誉,不能够耸动群众的听...

绥化市19839675630: 关于礼记中教学方法的句子 -
稻郑得每:[答案] 1.教学相长 【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 及于数(同“速”)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通“拂”,违背).夫然,故隐...

绥化市19839675630: SOS《学记》中的名句SOS -
稻郑得每: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绥化市19839675630: 求关于《学记》中的几句的解释,请专家多多指教.《学记》中有:“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
稻郑得每:[答案] 《学记》大约写于公元前的战国末年,是"礼记"一书49篇中的一篇,作者不详,郭沫若认为像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所作.... 就不能使学生安心乐学. 使人不由其诚,——如此教学,学生就不能竭尽其诚求学, 教人不尽其才.——不能使学生的素质和才...

绥化市19839675630: 《中庸》主要讲的是什么? -
稻郑得每: 1、主要内容 全书集中讲述性与情与封建道德修养,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至诚无息”,将“诚”看作是世界的本体,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2、简介 《中庸》原是...

绥化市19839675630: 23、24,求大神 -
稻郑得每: 23、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24、从教师的角度分析:”及于数进……使人不尽其材“这三句

绥化市19839675630: 现代文翻译《马说》 -
稻郑得每: 《马说》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