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的曾不能损魁父之丘的曾读什么?

作者&投稿:苌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愚公移山里面的“曾不能损魁父之丘”的曾怎么读?~

céng,加强语气。
曾只有在表“与自己隔两辈的亲属”以及作为姓时读zēng,其他时候都读céng。
参见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四版p36.

读zēng 【副】 乃,竟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曾”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
《愚公移山》是传统的名篇,80年代以来的多次教材改革,每次教材中都选有这篇文章,文中有这样三句话:“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曾不若孀妻弱子”.这三句话中的“曾”字究竟该读什么音?人教版三次教材改革中出现了三种情况:94年版的《试用本》“曾”字注音为“zēng”,解释含义为“乃、并”.01年版的《审定本》 “曾”字注音为“céng”,解释含义为“连……都”.03年版的《新课程标准本》“曾”字没有注音,解释含义为“连……都”.三次教材改革,注音和解释都有变化,究竟以哪个为准?
要确定字的读音,必须先确定字的含义,什么含义读什么音,二者是密切联系的.人教版对“曾”字的含义解释为“乃、并”和“连……都”两种情况.查《辞海》《辞源》和《汉语大字典》这三部工具书,“曾”字下边都没有“连……都”这种含义,却都有“乃”这种含义.并且都注音为“zēng”,可见,当“曾”字解释为“乃”时,其读音应为“zēng”,而不能读作“céng”.《辞海》《辞源》的权威性是大家公认的,《汉语大字典》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六五”规划重点科研项目,是抽调全国数百位最有权威的专家历时多年编著的,代表了国家古汉语方面的最高研究水平.既然这三部工具书都没有注明“曾”字有“连……都”这种含义,那它的读音“céng”也就失去根据了.虽然“曾”字在这三部工具书也有“céng”的读音,但它是当作“曾经”含义时才读“céng”的.所以,“曾”字解释含义为“乃”时,应读作“zēng”.
所以,《愚公移山》中的“曾”字应该按《辞海》《辞源》和《汉语大字典》的注音来读,读作“zēng”.

题:

愚公移山的曾不能损魁父之丘的曾读什么?

答:

愚公移山的曾不能损魁父之丘的“曾”应读音为“zēng”

“曾不”连用的结构中,“曾”应读音为“zēng”,释为“乃”,即“竟然”之意,可以译为“连……都”,用来加强否定语气。

依据如下:

“曾”

“曾”比较复杂,现在来看一段叙述。“曾不……”,此种结构在古文中频频出现,即使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我们也常常会看到它的踪影。例如:

(1)“曾不事农桑”,文下注为“却不从事农业生产”。(白居易《观刈麦》,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04年12月版)

(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文下注:“‘曾’,尚,还。”(《核舟记》,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004年12月版)

(3)“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曾不若孀妻弱子”,文下解释:“曾(céng),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可译为‘连……都’。”(《愚公移山》,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005年11月版)

(4)“曾不吝情去留”,文下解释:“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五柳先生传》,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002年12月版)

(5)“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文下注释:“指天地万物的变化连一瞬眼的工夫都不会停止。曾,竟,简直。”(《赤壁赋》,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2007年6月版)

(6)“今吾且死,而候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文下注:“曾(zēng),竟然。”(《魏公子列传》,苏教版高中《语文》,2007年6月版)

(7)“曾不能疾走。”文下注:“曾不能,连……都不能。”(《触龙说赵太后》,人教版全日制高中《语文》第一册,2004年6月版)

(8)“‘曾’不知老之将至”,文下注音并注释为:“‘曾’,zēng;乃,竟。”(《兰亭集序》,人教版全日制高中《语文》第二册,2004年12月版)

“曾”到底念何音?如何注解?

《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P300),“曾”义项共九,其中(一)读zēng,其义项①乃,《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曾不容刀。”

《辞源》(商务印书馆,1980年8月版,P1467),“曾”共八义项,其中(一)读zēng:其义项④乃,《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战国策·赵四》:“老臣疾足,曾不能疾走。”《说文》:“曾,词之舒也。”段注:“曾字古训乃。”

《汉字古今义合解》(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P1057)“曾”共五义项,其中(一)读zēng,其义项①乃,《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曾不容刀。”《孟子·公孙丑》:“尔何曾比予于管仲。”

通过“苏教版”、“人教版”、《辞海》、《说文》、《辞源》以及《汉字古今义合解》,我们发现“曾不”连用的结构中,“曾”应读音为“zēng”,释为“乃”,即“竟然”之意,可以译为“连……都”,用来加强否定语气。



[ zēng ]
竟,简直,还(hái)的意思
原句:“以君之力~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山、王屋何?”

曾(céng)——副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也……”,常与“不”连用。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的“曾”读声母Z,zeng,一声。义:才,才…呢!,都。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
文中对比:愚公移山的目标十分明确,他要变“出入之迂”为“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不怕困难,亲行动,他“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愚公目光长远,能辩证地看问题,他认识到“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而智叟则与其相反,他讥笑、责备愚公的行为;他轻视愚公的力量,质问愚公,“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愚公移山》全文翻译是什么?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智叟的“笑”,是对《愚公移山》列御寇 古诗不屑一顾的轻蔑情态;智叟的“止”,是对《愚公移山》列御寇 古诗不以为然而进行粗暴的干涉。这个自以为多智的老头子,在他的眼里,愚公能移山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所以脱口而...

愚公移山(文言文)翻译
杂然相许。其妻疑之,曰:“以君之力,曾(zēng)不能损魁(kuí)父之丘,如太形、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以箕畚(jīběn)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sǒu)笑...

九年级文言文愚公移山译文
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河曲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在世上这最后几年,剩下这么点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也动不了,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寡妇孤儿都比不上.即使我死...

愚公移山文言文原文
愚公移山文言文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

愚公移山文言文作者
1. 愚公移山文言文原文 愚公移山文言文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

文言文寓公移山
愚公移山文言文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

文言文《愚公移山》的翻译是什么?
《愚公移山》的白话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数万尺。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北岸的北面。北山有个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住在两座大山的正对面。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力挖平两座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

愚公移山文言文结构
《愚公移山》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现位于,河南省济源市。)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

邳州市17611704885: 曾的读音是甚么《愚公移山》中的“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曾不若孀妻弱子”,“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怎么读? -
龚仪愈裂:[答案]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曾”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 《愚公移山》是传统的名篇,80年代以来的多次教材改革,每次教材中都选有这篇文章,文中有这样三句话:“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曾...

邳州市17611704885: 愚公移山里面的“曾不能损魁父之丘”的曾怎么读? -
龚仪愈裂: 曾(céng)——用在否定副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邳州市17611704885: 愚公移山中“曾不能损山之一毛”中“曾”的读音是什么 -
龚仪愈裂:[答案] 以君之力曾【zēng】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山、王屋何?曾——竟,简直,还

邳州市17611704885: “曾不能顺魁父之丘"中“曾”读什么 -
龚仪愈裂: (一) 【zēng】 【曾】:甲骨文字形的(田)像蒸具,八像蒸汽上升,金文,小篆的下面像锅,中间像蒸具,上面像蒸汽.表示这是可以放在锅中蒸食物的器具.均为【会意】.隶(书)变为曾. 【本义】放在锅中蒸东西的瓦具.【(甑的本字)】 【转注】:重,用于隔两代的亲属关系:曾祖父|曾孙 (二) 【céng】 【转注】:副词,表示以前经历过:曾经|似曾相识|不曾“曾不能顺魁父之丘"中“曾”读【céng】

邳州市17611704885: 曾 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和读音特别是核舟记和愚公移山中的. -
龚仪愈裂:[答案] 曾有两个读音:zēng和céng 读zēng时基本字义: 1.指与自己中间隔两代的亲属:祖父.孙. 2.古同“增”,增加. 3.竟,简直... 其中《核舟记》中: 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读zēng 《愚公移山》中: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山...

邳州市17611704885: 文言文中“曾”字的读音 -
龚仪愈裂: 先说熟悉的céng的读音:常用的共有意思有三种:(1)曾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2)尚,竟然: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3)通假字“层”: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

邳州市17611704885: 《愚公移山》中“曾”字的读音 -
龚仪愈裂: 应读zēng,按教材上的读

邳州市17611704885: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的曾怎么读 -
龚仪愈裂: 结构助词,连接属性与实体,可译为“的”在上句中,魁父是当地的一个小山丘的名字.不能单独分割开来.魁父之丘:意思是“像魁父那样的小之丘.损:使……减少 该文取自《愚公移山》当时愚公提出移山的想法,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气,像魁父这样的小山丘也不能铲平,能把大行、王屋怎样呢?再说把石头和泥土往哪儿放呢?"

邳州市17611704885: “曾”在古文中的读音 -
龚仪愈裂: zeng,翻译为“竟然”,用在否定句或反问句中,起强调作用,如“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ceng,翻译为“曾经”,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是在过去,如“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故窃以为应读“zeng”.

邳州市17611704885: 对字音有研究的请<<愚公移山>>中,”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中”曾”用在否定副词”不”之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那么是念作”作棱切”还是... -
龚仪愈裂:[答案] 在这里是“作棱切”而非“赤棱切”,读作zēng,副词,表示强调,用在谓语前面,可译为“甚至”、“连……都……”在《列子·汤问·愚公移山》中,除“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这一句外,还有“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曾不若孀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