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这话如何理解?

作者&投稿:苗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

长命的十有三,短命的十有三,按身体素质本来长命却因自己的不当行为而短命的也占十分之三,古代会生活的野外徒步不会遇到猛兽,在万军丛中行走也不会受伤,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是得道者,善于把握与死神擦肩而过而不是直接撞车。

释义:人出世为生,入地为死。长寿的人占十分之三,短命的人占十分之三,本来可以长生但自己走向死路的人占十分之三,因为对生活执着过度了。

春秋时期,哲学家老子认为人出现世上就是生,进入坟墓就是死。人有七情六欲这13项,可以养生,也可以致死,将出生入死归并为这13项。他反对统治者放纵自己的七情六欲,那样就会走向死亡,所以他主张要保护身体,避免危险,控制七情六欲。

出处:老子所著《道德经》

扩展资料:

《道德经》创作背景: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

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德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出生入死



人出世为生,入地为死。长寿的人占十分之三,短命的人占十分之三,本来可以长生但自己走向死路的人占十分之三。因为对生活执着过度了。

人的生命非常有限,而且处于一个危险的状态之中,所以要求人们“深根固蒂”,追求“长生久视之道”。道教十分重视人的生命,因为道教讲的是长生不死,修道成仙。对于生,老子曰:“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

善于养生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犀牛和老虎,进入战场不会受到杀伤。所以犀牛对其无法施用它的角,老虎对其无法利用它的爪,兵器对其无法施用它的锋芒利刃。因为他不蹈死地。

天地万物生生不息,人生有限,亦常处危险之中,故当贵生、重生、乐生、好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提高生存的质量与生命的价值,做到像神仙的生活一样逍遥无碍,长存不亡的。所以,必须深根固蒂、生道合一、长生久视,得道成仙。

神仙是可学的,他们都是得道的真人,是人生的榜样与生命的目标。人生必须通过自我的修行,达到长生久视。


扩展资料:

道教相信人通过修炼,物质生命可以得到延续,精神生命也可以得到升华,最终成仙得道。为此,历代高真在仙道信仰的追求中,积极探索生命修炼的途径,总结了丰富的修养学说和修炼方法。

道教以“我命在我不属天地”的精神为动力,立志要“度己度人”,反映了道教贵生乐生和胸怀世人的人生态度。

修道以至长生成仙,就是要求人们以积极和超脱的人生态度来生活。人之生命乃由道之天地之灵秀之气而化生,得之不易,当格外珍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仙道贵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德经-出生入死



这句话的意思是属于长春这一类的人,占十分之三;属于短命的这一类人,占十分之三;人本来可以活得长久,却自己走向死路的,也占了十分之三。

出自《道德经》第五十章。

原文: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民之生,生而动,动晋之死地者,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也。盍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避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也。

翻译为:人出现于世上就是生,入于坟墓就是死。属于长春这一类的人,占十分之三;属于短命的这一类人,占十分之三;人本来可以活得长久,却自己走向死路的,也占了十分之三。(这后一种情况)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奉养得太过分了。

曾听说过,善于养护生命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犀牛和老虎,在军队中打仗下会受到杀伤;犀牛用不上它的角,老虎用不上它的爪,兵器用不上它的刃,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进入死亡的范围。

扩展资料:

这句话的引申意思:

“出生入死”,是养生之道,明白了养生之道,则健康长寿,否则,生命早逝。

徒,指同种类型的人。十有三:十分之三。“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是就人类寿命的自然现象而言,即属于长寿的占总数的十分之三,属于短寿的占总数的十分之三。不言而喻,属于中等寿命的占总数的十分之四。

“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是说人的自然寿命(应不包括天灾人祸死亡的)因“动之死地”,即不懂得养生之道而缩短了十分之三。

按照这一说法来衡量世界人口的寿命,现在,全世界人口平均寿命约为七十岁,倘若世界人民都懂得养生之道,那么,在当今生活条件下,世界人口的平均寿命应为100岁左右。老子的寿命一说是160多岁,一说是200多岁。但不管哪一说,都向世人证实了养生之道的科学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德经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自译:人始出于世而生,最终入于地而死。属于长寿的人占十分之三;属于短命而亡的人占十分之三;有些人本来可以活得长久些,却自己走向死亡之路,也占十分之三。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奉养太过度了。据说,善于养生之人,陆上行走,不会遇到恶犀猛虎,从军也不被武器伤害。犀牛无处投角,老虎无处伸爪,武器利刃也无缝可击。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没有进入死亡的领域。

生存或死亡,这是一个问题!这是一个问题吗?有人说:是!有人说:不是!有人有时说:是,有时说:不是。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的人,本身可能就有些问题。在一些人看来,确是如此。另一些人看来,也不尽然。不管怎样,老子是不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的。因为出生入死。老子是宿命的,人有天命,有人命。有天命之人无死地,有人命之人则不然。若生生之厚,虽人生,亦动之死地。可见科学保养是很重要的。两千年前,老子就意识到天命与科学了。

这是一个公式,可以拿起到处用。
比如从生病到病好这个事件,有三分之一是你不吃药也会好(生之徒),有三分之一是你吃药也不会好(死之徒),三分之一是你吃药(动之死地)才会好。
看医生拿药吃,吃好了,医生有三分之一的可能作出了贡献。吃不好,别呕气,你掉到了治不好的三分之一里头了。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这话如...
释义:人出世为生,入地为死。长寿的人占十分之三,短命的人占十分之三,本来可以长生但自己走向死路的人占十分之三,因为对生活执着过度了。春秋时期,哲学家老子认为人出现世上就是生,进入坟墓就是死。人有七情六欲这13项,可以养生,也可以致死,将出生入死归并为这13项。他反对统治者放纵自己...

十有三死。出自哪里?
意思是:出生以后自然生长到老年的有十分之三;生下来便死去的有十分之三;人生下来因后天活动走向死亡的也有十分之三。注释:徒:……的人。十有三:十分之三;有,用于整数和分数之间。动:活动,如为生计奔波,为义气斗殴。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这话如...
自译:人始出于世而生,最终入于地而死。属于长寿的人占十分之三;属于短命而亡的人占十分之三;有些人本来可以活得长久些,却自己走向死亡之路,也占十分之三。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奉养太过度了。据说,善于养生之人,陆上行走,不会遇到恶犀猛虎,从军也不被武器伤害。犀牛无处投角,老虎无...

《道德经》第五十章,原文,译文,自解。
【原文】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陵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译文】 人始出于世而生,最终入于地而死。属于长...

出生入死出自什么作者是谁?
出生入死出自《道德经》,作者是老子。原文: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译文 人一生出来,就进入...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这话如...
1. 出生入死,其中有十分之三的人属于长寿,有十分之三的人属于短命,还有十分之三的人本可以活得更久,却因自己的行为而走向了死亡。2. 为什么这些人会提前死亡呢?原因在于他们过于追求物质生活的丰富,过度消费自己的生命。3. 据说,善于养生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犀牛和老虎,在战场上也不...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翻译与解读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翻译与解读 出生入死01。生之徒02,十有三03。死之徒04,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05,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06。盖闻善摄生者07,陆行不遇兕虎08,入军不被甲兵09;兕无所投其角10,虎无所措其爪01,兵无所容其刃02。夫何故?以其无...

“生而入乎其中,死而出乎其外的”的出处
出自老子《道德经》五十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虎兕*,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意思是:人生就是出于生而入于死。安生者十中有三...

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是什么意思啊?
这句话的意思是属于长春这一类的人,占十分之三;属于短命的这一类人,占十分之三;人本来可以活得长久,却自己走向死路的,也占了十分之三。出自《道德经》第五十章。原文: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民之生,生而动,动晋之死地者,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也。

《道德经》第五十章——出生入死
(1)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 本句经文,讲的不是十个人,而是人的生命的三重生死机变。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发生在他身上的趋生运动有三分,趋死运动有三分,还有三分是因为不善于摄生,把原本趋向生的运动,导向了趋向于死。 (2)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生物都...

玉门市17880047374: 请问“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死有三”是什么意思? -
能面海京: “人活着是因为有:四只肢,口,眼,耳,鼻孔,尿道口...等十三个重要器官组成,那么生命耗尽时这十三个器官也就死在死亡的境地中了.”

玉门市17880047374: 出生入死出自什么,作者是谁 -
能面海京:[答案] 出 处 《老子》:“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作者老子和他的 徒弟 如果有帮到您

玉门市17880047374: 生之途10有3死之途亦10有3 出自哪里? -
能面海京: 范应元古本《道德经》第510章云:“诞生入死.生之徒10有3,死之徒10有3.民之生,生而动之死地,亦10有3.夫何哉?以其生生之厚也.”

玉门市17880047374: 成语出生入死的解释 -
能面海京:[答案] 【解释】: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 【出自】:《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示例】:这一层,不烦圣虑,他们是~的老兄弟,何况国家如此,不至于还闹义气. ◎高阳《清宫...

玉门市17880047374: 孔子名言帮我解释. -
能面海京: “出生入死”.从出生到死亡,这是每个人都得走的路,然而,各人走的路是不同的、“生之徒十有三”.“徒”指徒步行走,在古代绝大多数人是步行,只有少数人才骑马或乘车.“生之徒十有三”,有些人,过得还算顺利,是在生的道路...

玉门市17880047374: 出生入死这个成语出自哪里啊? -
能面海京:[答案] 出生入死 ( chū shēng rù sǐ ) 解 释 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 出 处 《老子》:“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用于赞扬...

玉门市17880047374: 有两个门一个写着死一个写着生一个人往死门跑,是什么成语 -
能面海京:[答案] 成语是【出生入死】 【解释】: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 【出自】:《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示例】:这一层,不烦圣虑,他们是~的老兄弟,何况国家如此,不至于还闹...

玉门市17880047374: 出生入死是成语还是词? -
能面海京:[答案] “出生入死”是成语. 出生入死——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 出处:先秦·李耳《老子》第50章:“出生入死,生之徒(途)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玉门市17880047374: “出生入死”出自哪里?
能面海京: 《老子》第50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玉门市17880047374: 入军不被甲兵 里的 “被”字读那个音?bei pi?老子《德经·第50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 十有三死之徒 十有三人之生 动之於死地 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 -
能面海京:[答案] 原句的意思是 :据说,善于养护自己生命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凶恶的犀牛和猛虎,在战争中不会受到武器的伤害. 所以"被"在这里的意思是"蒙受" 查古代汉语词典 P59 第3个意思 蒙受,遭受.读bei4 只有作为披肩,披着东西,披散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