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有本来,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出自哪里?

作者&投稿:集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所知先后,则近道矣。”出自哪里?~

出自孔子的《大学》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出自《大学》

译文: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节选: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译文:在古代,意欲将高尚的德行弘扬于天下的人,则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意欲治理好自己国家的人,则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家庭;意欲调整好自己家庭的人,则先要修养好自身的品德;意欲修养好自身品德的人,则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意;

意欲端正自己心意的人,则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意欲使自己意念真诚的人,则先要获取知识;获取知识的途径则在于探究事理。探究事理后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认识正确后才能意念真诚,意念真诚后才能端正心意,心意端正后才能修养好品德,品德修养好后才能调整好家族,家族调整好后才能治理好国家,国家治理好后才能使天下大平。

扩展资料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学



四书五经
读四书五经——之《大学·大学之道章》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之为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就是针对小学而言的。学校是教人掌握文字知识,而大学则是教人如何为人。《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也是《大学》的中心思想和核心价值。 明德是大学之道的根本原则,也就是说人要崇尚善性与良好的德行,就是像忠、孝、仁、义等品质,所以要做到这些就不得不注重个人的修养,只有先治理好自己的人生才有资格把别人甚至集体,乃至国家治理的有条不紊。“亲民”则可以说是大学之道的核心任务,在此的“亲”可不是我们现代文中的意思,不是亲近,而是古文言文中的释义,通“新”,就是说要努力做个新人,创造新人,把人落后的一面彻底改变的人。大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最后那句“在止于至善”,做到前面两句,就能够明辨是非,能够善恶分明。 要做到以上的最高境界,就应当达到那八个具体的步骤。先“格物”就是要求我们探求事物的本来原理,不要被表面现象给蒙蔽了,“致知在格物”;再致知,“格物而后知”是要求我们得到知识后,之后的事就是心意诚实,以真诚去追求真理,然后在真理中心安下来而不为物欲所蒙蔽,才能公正诚明,无所偏失。做到以上的人才能有资格修身,就是提高自己的品德,这样的人才能被人接受,并且受人拥戴。然后就是最后一级,保护好家庭,协调好家里的关系,从而使各个家庭安定祥和,这样一个国家才可能稳定,稳定了才可以达到昌盛,而国家安定天下就太平了。 我们可以达到的很可能微不足道,但是慢慢去体会和完善就可以做到,其实开始做就可能做到的,所以我希望我能做到,你也可以的。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物有本来,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出自哪里?
出自《大学》译文: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节选: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意思: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出自:《大学》第一章,作者有争议 原文选段: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释义: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译文】凡物都有本(根本;本原)有末(枝节;发展变化),凡事都有终有始。明白了它们的先后次序和前因后果(主次轻重等),那就接近(掌握)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了。【注释】1、这句话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是什么意思?
意思:任何事物都有根本和枝节,任何事情都有终了和开始,知道什么在先,什么在后,就接近于合理了。出处:春秋曾子《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译文:博...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什么意思
意思是: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原文: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什么意思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意思是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这句话出自《大学》。《大学》节选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是什么意思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意思:博学的宗旨,在于光明正大的德行。知道所要达到的境界,然后志向就能有所确定。志向确定以后就能静下心来,心静以后就能安闲舒适,安闲舒适以后就能认真考虑,认真考虑以后就能有所收获。任何事物都有根本和枝节,任何事情都有终了和开始,知道什么在先,...

物有本来,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进到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根本,原来的真相,事情也都是有头有尾,有始有终,有先有后的。知寻其所遵循的先后次序,并能够循次找寻,那么做到这样的人就可以说是得到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见不到的境界)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翻译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翻译是: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出自《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是什么意思
天地万物皆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开始和终了,能够明白本末、终始的先后次序,就能接近修己治人的道理了。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港北区18923537282: 物有本来,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进到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轩宁乐知: 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根本,原来的真相,事情也都是有头有尾,有始有终,有先有后的.知寻其所遵循的先后次序,并能够循次找寻,那么做到这样的人就可以说是得到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见不到的境界)

港北区18923537282: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是什么意思 -
轩宁乐知: 意思:天地万物皆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开始和终了,能够明白本末、终始的先后次序,就能接近大学所讲的修己治人的道理了.

港北区18923537282: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闻其先后,则近道矣”,“物有本末.事有始终,闻其先后,则近道矣” -
轩宁乐知:[答案] (世上的所有)物体都有起端和末端,(所有)事情都有开始和结束,(知道)明白了其中的前因后果,那么离成道就不远了.

港北区18923537282: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 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哪位朋友可以给翻译下, -
轩宁乐知:[答案] 知道终点才能定位,定位后才能静下心来,静下心才能居安,居安才能思考忧虑,思考后才能有所得,物体有本来本质,事情有所始终,明白事物的先后本质,则接近道了.

港北区18923537282: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有最精妙的解释的没? -
轩宁乐知:[答案] 我不知道最精妙的解释耶... 意思大概是:每种事物都有它的本质与数量,有开始有结束,有前因有后果.当你对某种事物有一定的理解后,知道起因后果,开始结束的范围后,就有办法解决相关的问题了.

港北区18923537282: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我要这篇文章全文 -
轩宁乐知:[答案]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

港北区18923537282: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几句诗出自谁 -
轩宁乐知:[答案] 出自《大学》 前几句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有2种解释方法:1.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

港北区18923537282: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泰,泰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未,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以上这些句孑讲什么意思呢 -
轩宁乐知:[答案]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能够知其所止,止于至善,然后意志才有定力;意志... 能够思虑周详,才能得到至善的境界.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天地万物皆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开始和终了...

港北区18923537282: 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 .......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那虑 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 则近道矣 讲的是什么道... -
轩宁乐知:[答案] 知道应该达到的境界才能够使自己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港北区18923537282: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 -
轩宁乐知:[答案] 太学的意思,是要指明明确的德行,是要增加民众间的亲近,是要达到最好的境界!知道了要达到的目的才能制定方案,制定方案才能静下来实施,静下来实施才能安心心,安心下来才能思考,思考才能明白.物质有来源与去处,事情有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