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等于2为什么证明不出来?

作者&投稿:却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1=2为什么至今没人证明出来,为什么看似简单却难倒众人?又是谁规定的1+1=2?~

一加一不等于二,比如说,一斤加一两那可就不是二的问题了
数学上,还有另一个非常有名的“(1+1)”,它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尽管听起来很神秘,但它的题面并不费解,只要具备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水平就就能理解其含义。原来,这是18世纪时,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偶然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奇素数之和。例如3+3=6; 11+13=24。他试图证明自己的发现,却屡战屡败。1742年,无可奈何的哥德巴赫只好求助当时世界上最有权威的瑞士数学家欧拉,提出了自己的猜想。欧拉很快回信说,这个猜想肯定成立,但他无法证明。
有人立即对一个个大于6的偶数进行了验算,一直算到了330000000,结果都表明哥德巴赫猜想是对的,但就是不能证明。于是这道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素数之和[简称(1+1)]的猜想,就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成为数学皇冠上一颗可望不可即的“明珠”。
1956年底,已先后写了四十多篇论文的数学家陈景润调到科学院,开始在华罗庚教授指导下专心研究数论。1966年5月,他象一颗璀璨的明星升上了数学的天空,宣布他已经证明了(1+2),即“充分大的偶数都能表示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积之和”。
1973年,关于(1+2)的简化证明发表了,他的论文轰动了全世界数学界。他的成果被国际公认为“陈景润定理”,也叫“陈氏定理”。
陈景润(1933.5-1996.3)是中国现代数学家。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由于他对塔里问题的一个结果作了改进,受到华罗庚的重视,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先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再越级提升为研究员,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
1996年3月19日13时10分,因肺炎并发症逝世,享年62岁。
皮亚诺公理,也称皮亚诺公设,是数学家皮亚诺(皮阿罗)提出的关于自然数的五条公理系统。根据这五条公理可以建立起一阶算术系统,也称皮亚诺算术系统。
皮亚诺的这五条公理用非形式化的方法叙述如下:
①0是自然数;
②每一个确定的自然数 a,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数x' ,x' 也是自然数(一个数的后继数就是紧接在这个数后面的数,例如,1的后继数是2,2的后继数是3等等);
③如果b、c都是自然数a的后继数,那么b = c;
④0不是任何自然数的后继数;
⑤设S是自然数集的一个子集,且(1)0属于S;(2)如果n属于S,那么n'也属于S。
(这条公理也叫归纳公理,保证了数学归纳法的正确性)
更正式的定义如下:  一个戴德金-皮亚诺结构是这样的一个三元组(X, x, f),其中X是一个集合,x为X中一个元素,f是X到自身的映射,且符合以下条件:
x不在f的值域内;
f为一个单射;
若x∈A 且 " a∈A 蕴涵 f(a)∈A",则A=X。
该结构所引出的关于自然数集合的基本假设:
1.N(自然数集)不是空集;
2.N到N内存在a→a'的一一映射;
3.后继元素映射的像的集合是N的真子集,事实上即N\{1}(或N\{0});
4.若N的子集P既含有非后继元素的元素,又有含有子集中每个元素的后继元素,则此子集与N相等。
1+1的证明:
∵1+1的后继数是1的后继数的后继数,即3,
∴2的后继数是3。
根据皮亚诺公理③,可得:1+1=2。
虽然说看似一个连小学生都知道的问题,却连著名数学家也不能解出来,希望以后有人能解出来。

证明1+1为什么等于2的思路:
1、证明法
1+1=2(1斤+1斤=2斤,1里+1里=2里)
1+1=3(1里+1公里=3里)
1+1=4(1个月+1个季度=4个月)
1+1=5(1年+1个季度=5个季度,1小时+1刻钟=5刻钟)
1+1=6(1米+1米=6尺,1克+1克拉=6克拉)
2、反证法
假定1+1≠2根据自然数大小规定,后一个数是前面一个数+1,即2=1+1两者矛盾,所以1+1=2。
拓展资料反证法是间接论证的方法之一。亦称“逆证”。是通过断定与论题相矛盾的判断(即反论题)的虚假来确立论题的真实性的论证方法。反证法的论证过程如下:首先提出论题;然后设定反论题,并依据推理规则进行推演,证明反论题的虚假;最后根据排中律,既然反论题为假,原论题便是真的。

已经成定律的事是无法在证明出来的。1+1=2只是哥德巴赫猜想的简化描述,实际上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

把它翻译成单词就是证明所有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的和。


哥德巴赫猜想是由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1690-1764)在1742年6月7日给伟大数学家欧拉的一封信中提出的,因此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
同年6月30日,欧拉在回信中认为这个猜想可能是真的,但他无法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一般公式是:大于或等于6的每一个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的和;每个大于或等于9的奇数都可以表示为三个奇数的和。事实上,后一个命题是前一个命题的必然结果。


哥德巴赫的猜想似乎很简单,但很难证明。它已经成为数学中一个著名的难题。在18和19世纪,所有数论专家直到20世纪才在证明这一猜想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1937年,苏联数学家维诺格拉多夫证明了“任何大奇数都可以表示为三个素数之和”。然而,维诺格拉多夫所谓的大奇数要求惊人。


哥德巴赫猜想的直接证明是不可行的。人们采取了“迂回战术”,即首先考虑把偶数表作为两个数的和,每个数是几个素数的乘积。如果命题“每个大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一个不超过质因数的数和另一个不超过质因数的数的和”被记录为“一个B”,那么哥德巴赫的猜想就是证明“1+1”成立。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一些中外数学家相继证明“9+9”“2+3”“1+5”“1+4”等命题。 



因为这个已经就是事实了,已经是定律了,没有办法证明的。

因为这是定理了,往往没有那么多的为什么存在。

因为这个已经是既定的事实,或者是说是定理了。没办法改变的。

薛定谔的猫也不会说它为什么那么神秘,记住一加一等于二就够了。


一加一等于2证明过程怎么写?
皮亚诺的这五条公理用非形式化的方法叙述如下:①0是自然数;②每一个确定的自然数 a,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数x' ,x' 也是自然数(一个数的后继数就是紧接在这个数后面的数,例如,1的后继数是2,2的后继数是3等等);③如果b、c都是自然数a的后继数,那么b = c;④0不是任何自然数...

为何证1 1=2?不解!!
数学里的难题1+1=2实际上是一种总结性的说法,真实的含义是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一个偶数数都等于两个质数(素数)的和。而咱们国家伟大的数学家陈景润所证明的“1+2”真实含义是每个大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如6=2+2*2。

1加1为什么等于2
1加1等于2的原因如下:一、1加1等于2是因为我们所使用的基础算术运算规则。在十进制系统中,每个数字有一定的数值,当我们将两个数值进行相加时,1加1就等于2。在数学中,这个结果是由基本的数学公理和定义导出的。加法是一种运算,用于将两个数的值进行合并,并得出它们的总和。当我们将两个相同的...

为什么需要证明「1+1=2」?
—可加性。这个性质及其推广正是数学的全部根基,它甚至说出数学为什么用途广泛的同时,告诉我们数学的局限性。人们知道,世界上存在三类不同的事物。一类是完全满足可加性的量。比如质量,容器里的气体总质量总是等于每个气体分子质量之和。对于这些量,1+1=2是完全成立的。

为什么1不等于2
因为1是1,2是2。1就是1,如果它是单个数字纯在的话是不会不等于2的。1跟2都是阿拉伯数字,比如我们看作一匹马就是一匹马,它是不能等于两匹马,除非变魔术,或者神话电视剧会有这种情况。比如孙悟空就是拔自己的一些头发就能吹出很多的猴子。

一加一等于二的证明过程
证明过程:根据皮亚诺的五条公理用非形式化的方法叙述如下: ①1是自然数; ②每一个确定的自然数 a,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数a' ,a' 也是自然数(一个数的后继数就是紧接在这个数后面的数,例如,1的后继数是2,2的后继数是3等等); ③如果b、c都是自然数a的后继 数,那么b = c;...

如何证明1加1等于二?
怎么证明1加1等于2陈景润证明的叫歌德巴-赫猜想。并不是证明所谓的1+1为什么等于2。当年歌德巴-赫在给大数学家欧拉的一封信中说,他认为任何一个大于6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质数的和,但他既无法否定这个命题,也无法证明它是正确的。欧拉也无法证明。这“两个质数的和”简写起来就是“1+1”。几百年...

1+1为什么=2?当时华哥是怎么证明的?
1+1=2是数学中的基本加法公式,也是自然数的定义之一。华哥的证明方法可能指的是数学家华罗庚的证明方法。华罗庚在《数学的用》中提到了一种证明方法:首先,我们可以将两个苹果放在一个篮子里,将两个橘子放在另一个篮子里。然后,我们可以将两个苹果和两个橘子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样篮子里就有两个...

为什么“1+1=2”,在当年需要“证明”
有人立即对一个个大于6的偶数进行了验算,一直算到了330000000,结果都表明哥德巴赫猜想是对的,但就是不能证明。于是这道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素数之和[简称(1+1)]的猜想,就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1956年底,已先后写了四十多篇论文的数学家陈景润调到科学院,开始在华罗庚教授指导下专心研究...

1+1等于2为什么证明不出来?
已经成定律的事是无法在证明出来的。1+1=2只是哥德巴赫猜想的简化描述,实际上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把它翻译成单词就是证明所有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的和。哥德巴赫猜想是由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1690-1764)在1742年6月7日给伟大数学家欧拉的一封信中提出的,因此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同年...

龙海市17736061594: 为什么现在科学家们还没有证明1+1=2? -
少冒五味: 呵呵,其实不是你想的那样的. 所谓的“1+1”或“1+2”都只是个简称.哥德巴赫猜想说的是,任何一个大于 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通常表示为“1+1”.我国数学家陈景润于1966年证明:任何充分大的偶数,都是一个质数与...

龙海市17736061594: 为什么证明不了1+1=2? -
少冒五味: 1+1=2不是简单的算术题,而是指每个偶数均可分解为两个质数之和(哥德巴赫猜想).陈景润证明的1+2(每个偶数均可分解为两质数之和或一个质数和一个半质数之和)是现在最先进的理论,半质数指可分解为两个质数的积的合数.

龙海市17736061594: 为什么不能证明1+1=2这个等式? -
少冒五味: 错了时候就不能证明等式得2

龙海市17736061594: 证明1+1=2(许多科学家证不出来) -
少冒五味:[答案] 哥德巴赫猜想是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1742年,由德国中学教师哥德巴赫在教学中首先发现的.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写信给当时的大数学家欧拉,正式提出了以下的猜想:a.任何一个大于 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

龙海市17736061594: 1加1为什么等于2?没有明确答案!
少冒五味: 1.这是意大利数学家皮亚诺在1889年提出的自然数公理,建立的自然数序数理论的规定.有兴趣可查看初等数学研究方面的书. 2.哥德巴赫猜想 我们容易得出: 4=2+2,...

龙海市17736061594: 1加1为什么等于二啊? -
少冒五味: 我想1+1=2 不能证明,他只能说是一个定率.最原始的定律.1+1=2 目前还没有人证明出来他为什么=2 老陈也只证明出1+2 .就很了不得了.假设有一天有人证明出来1+1 不等于2 这个世界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当年歌德巴赫写信给欧拉,提出...

龙海市17736061594: 1+1=2 为什么陈景润也解不出 -
少冒五味: 1+1=2是哥德巴赫猜想.哥德巴赫原问题是这样的:随便取某一个奇数,比如77,可以把它写成三个素数之和:77=53+17+7;再任取一个奇数,比如461,461=449+7+5,也是三个素数之和,461还可以写成257+199+5,仍然是三个素数之和.这样,我发现:任何大于5的奇数都是三个素数之和.但这怎样证明呢?随后哥德巴赫的朋友给出了一个推论: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即人们常说的1+1),至今无人能证明,成了数学难题.陈景润并没有完成,他只是证明了《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即人们常说的1+2,但并不是1+2=3).

龙海市17736061594: 1+1为什么等于2,现在证出来没 -
少冒五味: 这是数学上的“哥德巴赫猜想”,既:任何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2个奇质数之和.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1966年证明了1+2,但到现在还没有人证明1+1.

龙海市17736061594: 1+1=2为什么陈景润都没证出来?不是很简单么? -
少冒五味: 所谓的1+1=2不是指我们所说的算术的 数学上,还有另一个非常有名的“(1+1)”,它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尽管听起来很神奇,但它的题面并不费解,只要具备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水平就就能理解其含义.原来,这是18世纪时,德国数学家哥...

龙海市17736061594: 为什么1+1=2这个算术那么难证明,证明它又为什么可以证明哥德巴赫猜想? -
少冒五味: 歌德巴赫猜想是每一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可表示为两个奇素数之和的形式,由于素数不可再被分解,因此将其简称为“ 1+1”.从此,这道著名的数学难题引起了世界上成千上万数学家的注意.哥德巴赫猜想由此成为数学皇冠上一颗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