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国联合伐秦5次,秦国曾2次败北,为何秦国依然吞并了六国?

作者&投稿:蹉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五国伐齐齐国被众创,为何五国伐秦秦国却不受影响?~

其本质原因还是齐国灭宋触动了许多诸侯国的利益,造成了更大的威胁,所以诸侯国势必要联合打击,削弱齐国实力,秦国当时并没有威胁几大诸侯国的实力。
能够从满地都是国的春秋时代脱颖而出,熬的过几百年血雨腥风,战国七雄都是有几把刷子的。
并且七大战国长期有着有着这样一个默认的共识:谁强大了,大家一起把他压下去;谁弱小了,大家就去把它瓜分了。

在齐国被群殴以前,还有一个国家被群殴过,那就是秦国。秦惠文王时,大有东出的势头,立马就被其他诸侯察觉了,于是五国攻秦(实际上是三晋),而且再后来的秦惠王和秦昭王时,不止一次发生五国攻秦这样的事实,秦也多次被迫缩回函谷关内。而秦国屡屡连横,根本上来说,就是找个盟友,防止被围殴。
但是诸侯国对于秦国的战争主要是起惩戒的意思,并没有想把秦国击垮。战国时期,七雄为何都要都努力变法,富国强兵?根本上来说,就是防止落后于诸国,被其他诸国瓜分;而强大起来的诸侯,也会尽量以发展实力为主,在军事上会尽量保持低调,拉拉打打,防止被围殴。
齐国三次攻宋,宋国终于无力支撑,全部国土并入齐国。本来灭个国,也不算什么,但齐湣王灭的是宋国,却招致了大祸。为什么呢?

其一,宋国虽然是小国,但却地处各国之中,人口殷实,贸易发达,经济富庶。而现在,齐国竟然独吞了宋国,那么本来强大的齐国加上一个富饶的宋国,齐国与其余诸侯的实力一下子被拉开了巨大的差距,这不能不令各国感到畏惧。
其二,宋国的邻国有赵国、魏国、齐国和楚国。宋国本来就在赵魏齐的争夺之下,而赵国和魏国是齐国西进的盟友之国,之前齐湣王的数次军事行动都有他们的身影。而现在齐国不仅得罪了各国,更是因此丢掉了盟友之国。
其三,刚刚提到,此时的战国谁强就联合打谁,谁弱就联合瓜分谁。而宋国就是那个联合瓜分的对象。而宋国的特殊性在于他的富庶,正因为如此,各国才更不敢单独吞掉宋国。巨大之利必有巨大的风险,齐国独吞宋国引起的不仅仅是赵魏的不满,楚韩燕同样不满,齐国几乎是把六国都得罪了。

这样的情况下,齐国一下子满足了强大、没有盟友、引起众怒这三个条件,很快就成为了被围殴的对象。
齐国没有地理优势,容易被长驱直入,齐威王留下的人治方案,不能为国家强大建立制度保证。齐国在齐湣王时期对外政策太过张扬。这三个方面的原因,才是齐国从巅峰跌落的根本原因。

我觉得这是因为六国联合攻秦,看似齐心协力,但是其实各有打算。所以联盟的内部是有一定的分歧的,人人都不想出力。等到对秦国出兵的时候,仅仅只有魏国,赵国,韩国派遣了兵马。而楚国,齐国,燕国兵马一个都没动。所以秦国能够抵抗这种所谓的六国联盟的制裁。但是齐国由于长时间的强硬外交,以及多次想要吞并其他国家,所以剩余五国对于它已经比较的仇视,等到齐国内乱严重,被逃出国的孟尝君联合五国一起灭亡了齐国。

齐国之所以会造成今天这种局面还是很大的源于,外交的失败。在联合攻秦的时候,没有派兵增援相反还介入燕国的内斗,妄图覆灭燕国,所以这件事之后,六国联盟分崩离析,而且齐国也在其余五国面前丢失了信用。这就使得五国对于齐国十分的防备。

还有就是齐国的齐宣王仅仅只是任人唯亲,不重视人才,之看重自己的宗族成员。而孟尝君作为宗族一员,不赞成齐宣王的这种做法,相反他大肆的招揽人才,使得他在民间的威望更甚齐宣王,所以也就引起了别人的忌惮。逼得他逃离齐国,最后选择联合已经和齐国结怨的五国,一起灭亡了齐国。

因此,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国家领导人的大局意识,还有就是国家对于人才的招揽以及待遇。齐国之所以会走向灭亡,就是因为这两点他都没有具备。

五国心不齐。

当时秦国经历商鞅变法之后,国力越发强盛,野心也慢慢显露了出来。可为什么其他六国却眼睁睁的看着秦国日益强大,但却不联手伐秦?其实,五国并不是没有联手伐秦过,但五国却各自心怀鬼胎,心根本不齐,力自然不会往一处使。

第一次五国伐秦的时候,五国倒是都参与了,但实际上真的去和秦打仗的,也只有魏、赵、韩三国。三国打到函谷关的时候,秦国开始反击,魏国军队严重受挫,于是派人去向秦议和。秦国对楚国威胁不大,楚国觉得攻秦意义不大,随后楚国也去和谈了,于是各国就都退了兵。

第二次,是齐韩魏联合攻秦。这一次大军又是一路打到了函谷关,驻扎三年终于是把函谷关啃下了。不过三国攻秦的目的根本不是为了推翻秦国,而是孟尝君在秦国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之后,唆使三国攻秦,仅仅是为了报仇罢了。秦国归还了韩国、魏国的土地之后,三国心满意足的撤了兵。

第三次,本来五国是为了攻秦来着。打着打着,苏秦就开始为自己国家考虑了,游走在各国之间,企图联合其他国家一起打齐。所以本来打秦国的四国一起反水,还拉着秦国把齐国搞定了。

第四次,秦国终于是对各国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威胁。这是第一次各国做到了齐心,并打了一场胜仗。但经历过几次战争之后,秦国势力成倍增长,各国势力不增反减。尽管这场仗打赢了,却还是没办法动摇秦国的根基。在经过战后的调养之后,秦国再一次东进。

第五次,这是五国的最后一次合纵,秦国势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各国已经到了望尘莫及的地步,所以这次攻秦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

早期秦国势力没有那么大,各国不觉得秦国威胁有多大,还是各自心怀鬼胎,为自己谋取利益。秦国坐山观虎斗,慢慢的成长到了各国无法企及的地步。这时候就是五国想齐心,也没有这个能力了。



我觉得应该是秦国的军事力量比较强大,另外就是五国之间并没有完全的团结在一起,所以才会伐秦失败,最后被秦国吞并。

其实这跟秦国的外交政策有很大关系。在外交上,秦国主张合纵连横,在秦国偷偷发展时,各个国家都在观望,到最后一起讨伐秦国的时候,他们不团结,内部勾心斗角,给秦国喘息的机会,所以失败了。

早些年各国是各怀目的,目标不统一,再加上秦国当年还没有强大到威胁每个国家的地步,所以除了魏、赵、韩三国之外,其余各国对伐秦都不太上心。可等到后来秦国做大时,各国目标虽然是统一了,可已经晚了,他们再也没有对抗秦国的实力了。

显然不仅秦国君主有谋略,而且身边的能人也众多。再加上本身军力强大,士兵个个也强壮威武。秦国经济也在着重发展,经济是打仗的基础。因此,秦国许多条件都具备,就差天时了。


五国联合伐秦5次,秦国曾2次败北,为何秦国依然吞并了六国?
第三次,本来五国是为了攻秦来着。打着打着,苏秦就开始为自己国家考虑了,游走在各国之间,企图联合其他国家一起打齐。所以本来打秦国的四国一起反水,还拉着秦国把齐国搞定了。第四次,秦国终于是对各国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威胁。这是第一次各国做到了齐心,并打了一场胜仗。但经历过几次战争之后,秦...

五国伐秦为何没有能阻止秦国呢?
最后一次五国伐秦,发生在公元前241年,秦国占领函谷关要地,以五国的战败告终,事实上山东诸侯国一共进行了五次伐秦之程,两胜、两负、一和,仍未阻止秦国的原因在于:函谷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秦国国力强大;连纵国家分歧较大,很难达成伐秦目标的统一。春秋战国时期,是非常混乱的,先是有春秋五...

历史上有几次五国伐秦 历史上著名的五国伐秦介绍
1、惠文王时,前318年,魏相公孙衍发动魏、赵、韩、燕、楚五国合纵攻秦,推楚怀王为纵长。公孙衍还说服义渠攻秦侧背。楚、燕暂时受秦威胁不大,态度消极,心存观望。实际出兵仅魏、赵、韩三国。联军攻至函谷关,被秦军击退。次年秦在修鱼(今河南原阳西)大败三国联军,歼敌8.2万(参见函谷关之...

六国联合伐秦五次为什么会失败?
总体上来说,失败的原因就是各怀鬼胎。不能完全的站在统一战线,才会出现五次进攻都难以制裁秦国。而秦国也是在多次周旋中,并没有伤到根基。一来二去的联合,并没有加快联军的结合速度,反而让秦国更加的凝视,所以才会失败。说到五次的进攻,我们就应该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第一次进攻其实是公孙衍...

战国时,五国先后五次伐秦,为何秦国依然安然无恙?
战国时期,关东六国除了齐国之外,进行了几次五国伐秦,那么,为什么没有成功呢?首先说,因为秦国的实力强大,秦国本来是西域的一个小国,但是呢,到了后来,因为商鞅变法,所以,秦国的实力变得非常的强大,所以,秦国在一直攻打东边的邻国,这个时候秦国对付东方的国家基本上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以...

战国后期,如果东方六国联合抗秦,秦能获胜统一天下吗?
答案是可以。因为合纵的出现,六国分别搭档,前前后后总计五次联合伐秦,其中成功三次,其中有一次未进行作战,所以合纵作战胜利只有两次,那我们说说这两次作战的胜利。第一次作战胜利,公元前298年,由孟尝君作为发起人,联合齐、魏、韩三国伐秦,何总大军攻入函谷关,迫使宣太后像魏、韩两国割地,跟...

弱秦在五次合纵攻秦中,为什么能取得两次胜利?
2、利益不同。五国攻秦每次最卖力的都是韩魏,接下来是赵楚,因为韩魏攻秦有眼前利益可得(土地),齐、燕离得远,攻秦无眼前利益,不肯卖力,卖力也是韩魏赵楚得好处。所以利益不均导致五国不能团结,如无大国有弱秦之志,难以动摇秦国根基。3、外交混乱。第一六国相互之间攻伐,比如齐攻楚、燕...

五国伐齐齐国被众创,为何五国伐秦秦国却不受影响?
其二,宋国的邻国有赵国、魏国、齐国和楚国。宋国本来就在赵魏齐的争夺之下,而赵国和魏国是齐国西进的盟友之国,之前齐湣王的数次军事行动都有他们的身影。而现在齐国不仅得罪了各国,更是因此丢掉了盟友之国。其三,刚刚提到,此时的战国谁强就联合打谁,谁弱就联合瓜分谁。而宋国就是那个联合瓜分的...

五国攻秦之战的历史故事是怎样的?五国攻秦一共打了几次?
一 首先,根据《史记》、《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在战国这一历史阶段,山东诸侯国一共进行了五次五国伐秦。第一次五国攻秦发生于公元前318年,秦惠文王在位时,在公孙衍这位纵横家的策动下,魏国、赵国、韩国、楚国、燕国这五国合纵攻秦,而且联合了秦国旁边的义渠国。不过,第一次五国攻秦时,燕国...

山东六国最后一次联合攻秦,结果谁赢了?
这是因为秦国自秦孝公时期商鞅变法之后,秦国便是日益强大,秦国在向东连败山东六国的霸主国之后,便是成为了山东六国心中的一大隐患。因此山东六国也是在公孙衍、苏秦等人的建议之下,一同合纵伐秦。山东六国前后一同伐秦的次数共有5次,而最后一次伐秦之战被称为蕞之战,而这场战斗最后胜利的仍然是秦国...

瑶海区13920461364: 六国一共发动了几次反秦
须淑茴拉: 五次进入战国中期,秦国在经历了商鞅变法以后,实力得到极大的增强,引起了其他六国的恐慌,在苏秦等人所推崇的“合众”理论的推动下,关外六国前后五次发动了对...

瑶海区13920461364: 战国时期五国攻秦之战有几次最后赢了吗 -
须淑茴拉: 三次,第一次失败,后面两次胜利,其实中间一次因为秦国主动归还部分土地,秦国国主又主动取消帝号,没打的多凶

瑶海区13920461364: 五国伐秦为什么没功 -
须淑茴拉: 魏、赵、韩、燕、楚五国联合攻秦,楚怀王为纵长.然而,实际出兵和秦交战的,只有韩赵魏三国,因为这三国直接与秦国接壤,秦对他们威胁最大,而楚燕暂时受到的威胁不大,态度消极,心存侥幸.联军攻于函谷关,被秦军击退.次年秦在修鱼(今河南原阳西)大败三国联军,歼 敌8.2万.至此,首次合纵攻秦行动宣告失败.

瑶海区13920461364: 秦凭什么抵挡数次五国攻秦,而齐国为什么一次就不行了 -
须淑茴拉: 秦相对于齐的优势就是,1,秦人相对于齐更善战,百姓凝聚力更强,秦人凝聚力强,苦战不休.商鞅变法后秦人更是以战为荣.2,秦时明月汉时关,秦地山关地形险峻,易守难攻,函谷关和武关很少被攻破.而齐地易攻难守.3,当时的国君不同,秦出明君,虎狼之国必有虎狼之君,秦孝公惠文王昭襄王秦始皇都狠辣.而齐当时的齐闵王比较昏庸.4,秦出名将名相,名相商鞅张仪魏冉范雎吕不韦等等,名将司马错白起蒙氏王氏,伐交连横,军士作战都不成问题.齐在这方面比较弱.

瑶海区13920461364: 六国合纵联合攻秦几次? 纵约长都是谁?简述即可 -
须淑茴拉: 希望对你有帮助:周慎靓王三年(前318年),魏相公孙衍发动魏、赵、韩、燕、楚五国合纵攻秦,推楚怀王为纵长.公孙衍还说服义渠攻秦侧背.楚、燕暂时受秦威胁不大,态度消极,心存观望.实际出兵仅魏、赵、韩三国.联军攻至函谷关...

瑶海区13920461364: 信陵君率五国联军伐秦什么结果 -
须淑茴拉: 信陵君魏无忌率领五个诸侯国的联军在黄河以南大败秦军,使秦国将领蒙骜战败而逃. 联军乘胜攻至函谷关,秦军紧闭关门,不敢再出关.这次合纵攻秦的胜利,使魏无忌的声威大震,各诸侯的宾客都向他进献兵法,魏无忌编写成书,后世称为《魏公子兵法》.

瑶海区13920461364: 在《过秦论》中九国在攻打秦国函谷关时,谁让秦国开函谷关的
须淑茴拉: 在《过秦论》中九国在攻打秦国函谷关时,开函谷关出击的是樗里疾.具体的战役是公元前318年,韩、赵、魏、燕,楚五国伐秦.“公元前318年,楚、赵、魏、韩、燕...

瑶海区13920461364: 但五国抗秦时秦国是不是最弱的国家 -
须淑茴拉: 不是,这个时间段属于绝对的强国,让其他五国感受到有亡国的危险,联合抗秦

瑶海区13920461364: 赵国为什么被秦国灭了
须淑茴拉: 因为非常有名的长平之战.导致战国末年的强赵从此一蹶不振,各个诸侯国再也抵抗不了秦国的进攻.在长平之战前,赵国非常强大.当时与秦国先后打了五次仗,秦国赢2次,赵国赢3次.当时弱小的韩国国君想巴结赵国,就把当时最繁华的一...

瑶海区13920461364: 公孙衍率五国攻秦秦惠王怎么办
须淑茴拉: 公孙衍于秦惠文王五年(公元前333年)在秦,为大良造,后居魏.楚使者陈轸,也... 这次进攻,没有取胜,五国联军至函谷关而还. 但这次进攻,还是一次有名的对秦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