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过一句:如果仕途不能进行顺利就四海教学,原句是什么

作者&投稿:仁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子仕途思想是什么?~

孔子一生志向远大,一心想用自己渊博的学识为朝政出力。但事与愿违,他从20岁开始为委吏(管理仓库)初涉官场后,一直到73岁因病而卒,期间五十多年的仕宦生涯中曾遭受多次重大挫折,并被迫带领弟子周游列国,流离失所长达十四年之久。先后到过卫、陈、曹、宋、郑、蔡、楚等国,总共会见过大小国君和权臣七十余人,希望能被起用,以推广自己的主张,但却处处碰壁,终生未能得志,留下很大的遗憾。对孔子仕途的各次遭遇,《论语》虽都有记录,但交待不详。现将各重大事件按时间顺序加以归整,并介绍相关背景,以便大家通过了解孔子仕途重挫经历,进一步了解孔子的性格思想和《论语》的背景、含义。

第一次受挫,年轻气盛,眼里揉不得沙子,因不满季孙氏越礼而愤然出走。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掌握在以季孙氏为首的“三桓”手中。鲁国大夫季孙氏把持鲁国的国政,代鲁国国君主持祭祀。因“八佾舞于庭”,越礼享受了周王才能享受的特殊待遇,孔子对此十分愤恨,怒斥季氏“是可忍,孰不可忍”。当时,鲁国已经发生战乱,孔子看到在鲁国已经没有从政治国的机会,在西元前517年(鲁昭公二十五年)他34岁那年只身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开始了他的流亡生活。

第二次受挫,政治跨国界,有同化异邦之嫌,被齐国大夫误认为鲁国间谍被迫逃离。西元前516年,孔子从鲁国到了齐国后,想在齐国得到重用。他开始屈身做了高子的家臣,并借此与齐景公通上关系。齐景公也曾问政于孔子,孔子对齐景公谈了著名的正名思想,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并由此得到齐景公的赏识。但齐国的政权实际在掌握在大夫陈氏手中,齐景公虽认同孔子的思想却无法推行。齐景公也曾想以尼溪之田封孔子,但遭到晏子的阻止。孔子在齐国期间,还经常与与齐国太师谈论音乐,并在听到韶乐后深入学习,竟痴迷到了“三月不知肉味”的地步。但好景不长,转年(西元前515年),孔子遭到齐国大夫排挤,诬陷他是鲁国季孙氏派来的间谍,并要加害于他。孔子无奈,海外谋求发展的企图受挫,只好又逃回鲁国。

第三次受挫,做官心切,竟然应召叛臣,弟子子路极力反对而未果。孔子在齐国受挫回国后,从政之心有所收敛,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做学问上,孔子的学说更加成熟完善。西元前504年,孔子48岁,鲁国大夫季氏家臣阳货劝孔子出来做官。因当时鲁国政权把持在季氏手中,季氏又受制于家臣阳货。孔子觉得“陪臣执国命”有悖天道,就没有明确表态。又过了两年,公山不狃以费叛乱后,派人请孔子出山。孔子考虑自己“循道弥久温温无所试,莫能己用”,就想应了这门差事,欲仿周文王和周武王之作为。但其弟子子路对孔子应召叛乱之臣的做法很不理解,几番阻拦,孔子也只好放弃。

第四次受挫,原已官运亨通,只因齐国使了小小离间计而被迫流亡。西元前501年,奸臣阳货被除后,孔子在他51岁时迎来了仕途的艳阳天,正式出任中都宰。52岁升任小司空(主要工程),53岁月提拔为大司寇(主要司法),55岁时代理臣相一职。由于其理政才能突出,把鲁国治理的井井有条。但孔子的能力和鲁国的大治遭到了齐国的嫉妒。齐国使出了离间计,派人给鲁定公和季桓子送来了八十名美女和三十匹良马。季桓子欣然笑纳并因此三日不理政务。孔子对季氏和鲁定公十分不满,感到治国大计无法实施,一气之下离开了鲁国,开始周游列国。

第五次受挫,因遭小人加害,生性过疑,害怕获罪而再逃。孔子周游列国的第一站是卫国。卫灵公对孔子还是很不错的,按照鲁国的标准给了他六万粟的俸禄,但没有安排实职。又遇有小人嫉妒孔子,向卫灵公进谗言而遭到怀疑。孔子怕自己在异国获罪,不得不逃往陈国。

第六次受挫,清高不屈而又想追逐礼遇,自感受到卫灵公羞辱而出走。孔子离开卫国去陈国途中,经匡地被围困五日。只好又逃往蒲地,又遇公叔氏叛卫,怕受牵连,又不得不返回到卫国求生。一日,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召见孔子,孔子不得已应见,引起众人特别是子路的猜疑和不快。过了个把月,在出车之时,卫灵公与夫人同车,而令孔子的车跟在宦官的后面,孔子感到被羞辱,扔下一句“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而离开了卫国。

第七次受挫,过于自负,处处想他人听从自己,卫灵公尊而不用只能伤心离去。孔子离开卫国先后到了郑、陈、蔡等国,但都不如意。不要说做官,就是性命也很难自保。不得已,孔子又回到卫国。并信誓旦旦地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但卫灵公表面看上去很器重孔子,但始终不重用,让孔子很是失望。孔子又于59岁那年,离开卫国西行。
第八次受挫,再次“饥不择食”,想替叛臣做事,弟子子路再次阻拦而未行。孔子离开卫国,晋国的中牟邑宰佛肸想叫孔子去做官。孔子想去,但遭到子路的极力反对。子路说:“从前我听老师说过,自己做了坏事的人那里,君子是不去的。佛肸凭中牟为据点谋反,先生您却要去他那里,这怎么说得通呢?”孔子无奈,感慨道:“是的,我是说过这样的话。但我不是也说过坚硬的东西,磨也磨不薄吗?不是也说过洁白的东西,染也染不黑吗?我难道是只匏瓜吗?怎么只能挂在那里,不想有人来觅食呢?”但孔子虽把话说到这里,最终还是没去。

第九次受挫,与虎谋食,遭人排挤,被桓魋提刀赶跑。既然到晋国做官子路拦着不让去,那只好又经曹国到了宋国,想在宋国谋一番发展。不料,宋国司马桓魋非常讨厌孔子,扬言要加害孔子。孔子一见不妙,虽然还很嘴硬,说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却还是在学生的保护下,再一次落荒而逃。

第十次受挫,出言不慎,语过尖锐,遭人猜疑而再次被迫流亡。孔子在61、63岁期间,逗留在陈、蔡等国,曾被困绝粮落难,许多弟子因饿而病。直到弟子子贡到了楚国,楚昭王派兵迎请孔子才解围。在楚期间,楚昭王对孔子不错,要封地给孔子。但因孔子曾说过“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道乎”此类的话,使得楚国令尹子西担心孔子像周文王那样,借此称王于天下而极力反对,楚昭王也对孔子有了防范之心。孔子终不得重用,于是在其63岁时从楚国返回卫国。

第十一次受挫,固执己见,不合时宜,劝卫国正名而遭冷遇。孔子63岁到卫国时,卫国有许多孔子的弟子在做官。卫出公也有想重用孔子的意思。但孔子坚持自己的正名思想,劝卫国为政先要正名。但此时的卫国要按孔子的思想正名,卫出公必须把自己的王位让给其父。所以,孔子的主张自然不会被采纳。孔子因在原则问题上与卫出公发生矛盾,孔子也就再一次失去了为官的机会。

第十二次受挫,不在其位,仍谋其政,主动问政而被婉拒。孔子于68岁被季康子盛情迎回鲁国,还是有心从政。虽鲁哀公和季康子都曾向孔子问过政事,但还是一直真正起用孔子。第二年,其子孔鲤去世。又过了两年,弟子颜回去世,对孔子打击很大。颜回去世那年,齐国国君被大夫所杀,孔子认为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请求鲁哀公出兵讨伐,但是鲁哀公顾忌“三桓”势力而未答应,孔子在政治上又一次受到挫折。

从仕途角度讲,孔子的一生是很不幸的。《论语》记录了他为官的血泪辛酸史。他官场不得志,有国家的问题,有社会的问题,也有其本身性格的问题。如性格过于耿直,话语过于尖锐,因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而遭危险。对此老子曾委婉地劝过他,但孔子并未在意。如看人看事太过于理想化,竟在代理臣相时因鲁君接受了齐国送来的美女和良马就拂袖而去。如入世心过切,竟想违背自己的道德标准而投靠叛臣。如过于自负,说了一些情绪化的夸口之词而难以让人敢用他。还有就是孔子并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不少人都排挤他,也是他碰壁的一大原因。等等。这些深刻教训,对于现实中的人们,都很有警示作用。

有利于推广自己的理念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论语·公冶长》
孔子道:假如哪一天我的主张在这个世上行不通了,我就坐个木筏子到海外去,到时候能跟随我的大概也只有阿由(子路)了吧!子路听见了很高兴,觉得老师很看重自己。孔子又道:阿由这个人,武勇比我强,(可以保护我),其他就没什么可以称道的地方了

有这样一句:“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你所说的应该是其中的“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孔子老师说过哪些至理名言?
既然说到了相亲这档子事,那顺便说说有关生儿育女的一样事情。比如这一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不是《论语》里的,是儒家二代大神孟子说的。这句话大家好理解啊,生不出后代就是最大的不孝嘛!古往今来,多少色狼用这句娶小老婆。但孟子老师真的是这个意思吗?我们先看看完整版本:“不...

《孟子》感言集之112:见行可之仕
曰:“今之诸侯取之于民也,犹御也。苟善其礼际矣,斯君子受之,敢问何说也?”曰:“子以为有王者作,将比今之诸侯而诛之乎?其教之不改而后诛之乎?夫谓非其有而取之者盗也,充类至义之尽也。孔子之仕于鲁也,鲁人猎较,孔子亦猎较。猎较犹可,而况受其赐乎?”    &...

仕而优则学下一句是什么
仕而优则学下一句是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出自于《论语·子张》,是孔子的弟子子夏所说。意思是说,做官之后还有余力的就可以去学习,学习学好了还有余力,就可以去做官以便给更好地推行仁道。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句话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强调了学习和实践的相互关系...

"学而优则仕"出自哪篇文章?以及全文是什么?
如果采用“优”的第一条解释和“仕”的第四条解释,“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一句的本意应该是“做事有空闲时应该学习,学习有空闲时应该做事。”这正是楼宇烈教授对这句话所做的精彩解释,他还介绍说,现代日本语中的所用的“仕”就保留了“做事”的意思!看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

试说科举在中国史上的功能与意义
孟子早就说过一句很有意义的话:“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这明明是承认“士”以“仕”为专业,同时也肯定了四民的社会分工。后来荀子更铸造了“仕士”这个名词,特指出任官吏的“士”,以与“处士”的概念作对比。“士”阶层的形成及其巨大的社会动力正是汉王朝不得不将政权向“士”开放的根本原因。我们都...

孔子初仕文言文及翻译
使者就说,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别人献给你的,你为什么不受。曾子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他说,我听说,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对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那么,就算国君赏赐我的采邑而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 后来这件事让孔子...

孔子初仕文言文翻译
孔子认为,颜回、子贡、子路都有他们过人之处,而且这些长处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他孔子所赶不上的(“丘弗如也”),但由于不善于守中,不善于掌握恰当的分寸,因而都未能尽善尽美。他自己则兼有众人之长,而又能无过与不及,因此,虽然在具体方面不及诸人,却有综合优势。原文:《淮南子·人间》篇记载说...

《辞海集》误读“学而优则仕”
1.误读“学而优则仕”在年,“夏紫说,‘如果你是一个官员,你就会学习,如果你学习,你就会成为一个官员。”这句话。但是,我们在以往的教育中,往往会断章取义地把“学而优则仕”来批判孔子的教育思想为“一切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理解,错误就在于把“优秀”这个词曲解为“...

“寒门出仕子,仕子治天下”出自哪里?
“寒门出仕子,仕子治天下”这句话出自唐朝著名的政治家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中。在这篇疏中,魏徵呼吁唐太宗要注重选拔人才,在政治上要把握人才是关键,不应该因为一个人的出身贵贱而忽视他的能力,更不应该将世袭制度视为人才评价的唯一标准。魏徵认为,只有真正能够胜任重要职位的人才应该被任用...

子张问曰:“今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 解析
何如也?”子曰:“忠矣l”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至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I”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译文】子张问孔子...

淮南市18244441599: 周霄问曰:「古之君子仕乎?」孟子曰:「仕.传曰: 『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 公明仪曰 -
宜骨长予: 周霄问孟子:“古时候的君子会走仕途吗?”孟子说:“会走仕途,有传言说“孔子三个月不在君主跟前就心神恍惚,外出必定会给当地的君主带上贡品””,

淮南市18244441599: 孔子曾说“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宜骨长予: 此语出自《论语·公冶长》,全文是:“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意思是,孔子说:“大道如果不能推行于天下,乘坐着竹筏子到东海去游荡,大概仲由能跟随我吧?”子路听说这件事,很喜悦.孔子说:“仲由在勇气的方面超过我,可是没有地方取得做竹筏的材料.”对“无所取材”的解释还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无所取哉”,是说子路没有可取之处,完全否定子路,是不符合孔子精神的,因此不可取;另一说是“无所取裁”,是说子路不知道控制自己,是一种责备的口气,似乎也非仁者气象,也不可取.此采用钱穆先生的说法,是说无法得到造竹筏子的材料,是一种和平豁达的气象.

淮南市18244441599: 记得是孔子说过的.求原句.记得看过一句话是孔子说的,大意为:如果一个国家混乱,而有些人很富裕,那么这些人是可耻的;如果一个国家昌盛,而有些人... -
宜骨长予:[答案] “国乱而民富,耻也!国盛而民贫,辱也!”

淮南市18244441599: 下面这句话,是孔子说的那句话
宜骨长予: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补充:“是孔子说的哪句话?”而不是“是孔子说的那句话”,请努力学习并思考.

淮南市18244441599: 有几句名句想问一下意思和出处! -
宜骨长予: 1. 〖解释〗 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出处〗 《战国策·赵策一》2. 〖解释〗 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赏,遇到疑难处大家一同钻研. 〖出处〗 陶渊明的《移居》3. 〖解释〗 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

淮南市18244441599: 在两小儿辩日中“孔子不能决也”反应出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正如孔子说过的一句话:﹍﹍﹍﹍﹍﹍ -
宜骨长予:[答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淮南市18244441599: 孔子曾经说过一句话....................... -
宜骨长予: 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淮南市18244441599: 一句孔子说的话 -
宜骨长予: 【注释】 (1)篑:音kuì,土筐. 【译文】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评析】 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这对于立志有所作为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塑造.

淮南市18244441599: 孔子说的一句名言 -
宜骨长予: 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淮南市18244441599: 求语文学习方法 -
宜骨长予: 其实学习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人也要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我写这篇文章也只是想把我的制定学习方法的方法告诉大家.这样才能真正使那些读过此文的人受益.学习别人的方法切忌照搬.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