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张问曰:“今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 解析

作者&投稿:樊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题。子张问曰:“令尹子文(1)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2)之,无愠色。~

(1)、①令尹子文几次做楚国宰相,没有显出高兴的样子,几次被免职,也没有显出怨恨的样了。②这里的执政者也和我们的大夫崔子差不多。(2)孔子认为,令尹子文和陈文子,一个忠于君主,算是尽忠了;一个不与逆臣共事,算是清高了,但他们两人都还算不上仁。因为在孔子看来,“忠”只是仁的一个方面,“清”则是为维护礼而献身的殉道精神。所以,仅有忠和清高还是远远不够的。 参考译文: 子张问孔子说:“令尹子文几次做楚国宰相,没有显出高兴的样子,几次被免职,也没有显出怨恨的样了。(他每一次被免职)一定把自己的一切政事全部告诉给来接任的新宰相。你看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可算得是忠了。”子张问:“算得上仁了吗?”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算得仁呢?”(子张又问:)“崔杼杀了他的君主齐庄公,陈文子家有四十匹马,都舍弃不要了,离开了齐国,到了另一个国家,他说,这里的执政者也和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就离开了。到了另一个国家,又说,这里的执政者也和我们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又离开了。这个人你看怎么样?”孔子说:“可算得上清高了。”子张说:“可说是仁了吗?”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算得仁呢?”

小题:①几次被罢免,也没表现出怨恨的脸色。②再到另一国,又说:“(这里的执政者)好像我国的大夫崔子一样。”小题:都还算不上仁。因为在孔子看来,令尹子文的“忠”只是仁的一个方面,陈文子的“清”则是为维护礼而献身的殉道精神。所以,仅有忠和清高还是远远不够的。 小题:见译文小题:据文意可知[参考译文]子张问孔子:“令尹子文几次担任宰相,没表现出高兴的脸色;几次被罢免,也没表现出怨恨的脸色。(每次免职时)一定把自己旧日的一切政令公务告诉新任的宰相。(这个人)怎么样呢?”孔子说:“够得上忠啊。”(子张)说:“够得上仁了吗?”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算是仁呢?”子张又问:“崔子杀了齐庄公,陈文子有四十匹马,舍弃不要,离开齐国。到了另一国,说‘(这里的执政者)好像我国的大夫崔子一样。’又离开了。再到另一国,又说:‘(这里的执政者)好像我国的大夫崔子一样。’又离开了。(那么,这个人)怎么样呢?”孔子说:“够得上清白了。”子张说:“够得上仁了吗?”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算是仁呢?”[选段简析]孔子认为,令尹子文和陈文子,一个忠于君主,算是尽忠了;一个不与逆臣共事,算是清高了,但他们两人都还算不上仁。因为在孔子看来,“忠”只是仁的一个方面,“清”则是为了维护礼而献身的殉道精神。所以,仅有忠和清高还是远远不够的。

【原文】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也?”子曰:“忠矣l”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至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I”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译文】

子张问孔子说:“令尹子文几次做楚国宰相,没有显出高兴的样子,几次被免职,也没有显出怨恨的样子。(他每一次被免职)一定把自己的一切政事全部告诉给来接任的新宰相。您看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可算得是忠了。”子张问:“算得上仁了吗?”

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算得仁呢?”(子张又问:)“崔杼杀了他的君主齐庄公,陈文子家有四十匹马,都舍弃不要了,离开了齐国,到了另一个国家,他说,这里的执政者也和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就离开了。

到了另一个国家,又说,这里的执政者也和我们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又离开了。这个人你看怎么样?”孔子说:“可算得上清高了。”子张说:“可说是仁了吗?”

出自《论语》,《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圣贤智慧】

子文和陈文子都是孔子以前的贤人,孔子还是不轻易许其为“仁”。令尹子文多次出任令尹、多次被黜罢官都没有露出喜悦和不满的情绪,而是认认真真把自己的工作交代给继任者,孔子称许他忠于职守。陈文子在崔杼杀齐庄公以后.舍弃了自己的四十匹马不要,逃往他国。每到一国,先看其执政者。

他经常感慨地叹息:“这里的执政者真像崔杼啊。”便马上离开该国。孔子认为陈文子的品质清白正直,不屑与乱臣贼子为伍。在孔子心目中,“仁”不是某种具体的道德品质,而是所有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为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清白正直和忠于职守是今天为政者应该具备的重要的品质。“清”从先秦开始就是士大夫十分推崇的品德。伯夷不吃周粟,被孟子称为“圣之清者也”,是说他是清白正直的圣人。

东汉以后,士大夫中有了“清流”和“浊流”的严格区分。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也歌颂了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清白品质。“清洁如水,坚稳如石”是国学大师启功先生的座右铭。人生短短不过百年,犹如雷电之划空,白驹之过隙,何不活出个好人格给后人着呢?

扩展资料

颛孙师(公元前504年—?),复姓颛孙、名师,字子张,春秋战国时期陈国人,孔门十二哲之一,受儒教祭祀。 

颛孙师为人勇武,清流不媚俗而被孔子评为“性情偏激”,但广交朋友。主张“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重视自己的德行修养。

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陈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宛丘侯”。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进封“陈国公”,升十哲位。不久又称“陈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颛孙子”。升十先哲位,淮阳县祀文庙东庑。

子张是孔子的重要弟子之一,他的特长是明显的,学业也是有成就的,因而影响也是不小的。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可以看出如下几点。

首先,子张的性格开朗,为人豁达,且有善于广交朋友等的特点,这对后世是有一定影响的。如《后汉书》云:“盖孔子称‘上交不诌,下交不默’,又曰:‘晏平仲善与人交,子夏之门人亦问交于子张。……古之善交者详矣”。这里对孔子、晏子、子张在交朋友方面,一块肯定为“有之善交者”。可见子张在这方面是有好的影响的。

其次,子张问行时,孔子就大谈忠、信思想品德的重要性,随之子张就把它记下来。师徒之间关于忠、信的这段谈话,对后世也有影响。如东汉时人们就借着这段话来发挥感想,“而忠信笃敬,蛮貂行焉者,诚以德之感物厚矣。故赵孟怀忠,匹夫成其仁,杜林行义,烈士假其命。易曰‘人之所助者信’,有不诬矣。”由这段话可以看出他对后世的影响。

子张给后人以深刻的印象,这不仅有文献材料,而且还有实物资料。如在山东嘉祥县武氏祠文物馆,收集到的东汉的画像石中,有孔子见老子图,图中跟随孔子的弟子很多,但只注名了子张、子路、子贡等人,可见在东汉人的心目中,子张是孔子的个重要弟子。

甚至直到三国时代人们还称“子张、子路、子贡等七十之徒”有“亚圣之德”。这说明他们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历代封建政府,为了安定社会秩序,稳固其统治地位,无不宣扬儒家学说和推崇孔子,而在这个过程中,也给子张以很高的地位。据《后汉书·明帝纪》载,东汉明帝十五年东巡狩,“三月……幸孔子宅,祠仲尼及七十二弟子”。

从这以后孔门弟子—包括子张,也不断受到历代官府的祭祀。另外,历代政府也不断对子张追加溢号,唐代尊为“陈伯”,宋代时又增溢为宛邱侯,以后又尊之为“陈公”。由上可见,历代帝王对他一直是很推崇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子张



子张问孔子:楚国的令尹子文(相当于宰相),曾经三次任职令尹,人们都羡慕他的尊荣,可是他却毫无喜悦的表情。又曾经三次罢官,人们都替他惋惜,他也没有丝毫怨怒。是喜怒不形于色。更加难得的是,他在罢官的时候,还把从前自己所行的政事一一告诉继任者,毫无猜忌、妒怨之情。这样的为人,夫子以为如何呢?孔子回答说:凡是患得患失、妒贤忌能的人,都只顾自己,不为国家着想,都是不忠于国家的人。子文的为人,是不贪图朝廷的爵位,一心为国家某政事的表现,实在是个实心为国的忠臣啊。子张又问:子文能做到人所不能的事,可以说是仁者了吗?孔子回答说:仁在于心,而不在于事,子文虽然行事忠义,但还不知道他内心究竟如何,如果有一丝毫为名利之心,就是私心,就不是精纯天理之公的人。怎么能轻易就说他是仁者呢?

知在古代通“智”,不知,乃不智。要搞明白这句话,就要知道当时的语境。令尹子文是干嘛的?为官时做哪些事情了?不能光凭借某一事情而认定一个人仁或不仁
呵呵
治学严谨
度娘啥都知道,不过还是自己查吧

有两个孩子在讨论一个喜怒不形于色而且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做事的高级白领能否算的上仁。
其中有一个孩子是另外一个孩子的学生,那个牛X一点的孩子曾经提过一个关于仁的理论。他认为仁应该包括A,B,C,D,E。。等等条件。而这些条件中就有一个是知。知,就是知道的意思,而什么都知道,则是智慧的表现,可以广义的理解为一种先进的哲学观。
所以那个牛X一点的孩子认为保守本分只能守旧而不能变革图新,所以算不上有智慧。故而认为那个高级白领还达不到仁的境界。


公治长(一则) 选自论语
子贡问:「孔文子凭借什么被叫做『文』呢?」孔子说:「聪敏并且爱好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被叫做『文』。」

论语中都有哪些句子讲到关于忠的事情!!!急!!!
5、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春秋·孔子《论语·公冶长》白话译文:子张问孔子说:“令尹子文几次做楚国宰相,没有显出高兴的样子,几次被免职,也没有显出怨恨的样了。(他每一次被免职)一定把自己的...

楚成王时的 令尹子文 生平
斗谷于菟:(生卒年待考),芈姓,字子文,斗伯比之子;斗邑人(今湖北郧西)。著名春秋时期楚国令尹。 斗谷于菟因是在农历5月5日生,其母以为不祥,弃之于云梦草泽中。传说他由虎喂乳,后由郧国君收养。楚国人称“乳”为“谷”,称“虎”为“于菟”,故名斗谷于菟。 楚成王初立时,楚子...

孔子语录(有关《两小儿辩日》)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5.16』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5.17』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5.18』子曰:"藏文仲居蔡,山节藻(木兑),何如其知也?" 『5.19』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

古风诗词起名改名字:精选《论语》中勇敢坚强的男孩名字
文:1、指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文字;2、人类劳动人果的总结,如文化,文物;3、文华辞采、温和,如文质彬彬,文静,文雅,用作人名意指文采、聪明、文静内敛。名字出处:1、论语的《公冶长篇》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

《论语》五则的意思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悦,何如其知也。”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

公冶长第五白话解释
山节藻棁皆为天子的庙饰,而臧文仲以此施于藏龟之屋,违制媚神,不重人事,是为不智之举,故孔子论之曰:臧文仲,哪里称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章旨】 此章明臧文仲不智也。 5-19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

孔子语录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5.16』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5.17』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5.18』子曰:"藏文仲居蔡,山节藻(木兑),何如其知也?" 『5.19』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

公冶长的资料
张子曰:“山节藻梲为藏龟之室,祀爰居之义,同归于不知宜矣。”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知,如字。焉,于虔反。令尹,官名,楚上卿执政者也。子文,姓斗,名谷于菟。其为人也,喜怒...

喜怒不形于色,好恶不言于表;悲欢不溢于面,生死不从于天。 详细解释是什...
具体词语解释:①喜怒:喜欢,愤怒 ②好恶:指对于事物有好感或恶感 ③悲欢:悲伤,欢乐 “喜怒不形于色”出处:①《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②《论语 公治长》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

米林县19635298303: 翻译下面句子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子... -
可柴辅舒:[答案] 子张问道:“令尹文子三次出仕做令尹,没有高兴的神色.三次被罢免,也没有恼怒的色.旧日里做令尹时的治政,一定把它们交代给新的令尹.(这个人)怎么样呢?”孔子说:“(...

米林县19635298303: 子张问曰:“今尹子文三仕为令尹......焉得仁?” -
可柴辅舒: 【原文】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译文】 子张问:“楚国的令尹子文多次做令尹,没有露出喜悦的神色;多次被罢免,没有露出怨恨的颜色.每次都一定把自己的一切政令全部告诉接位的新任尹令.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可说是尽忠于国家了.”子张说:“他算不算仁呢?”孔子说:“不晓得――这怎么能算是仁呢?”

米林县19635298303: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 -
可柴辅舒:[答案]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

米林县19635298303: 子张问曰:“今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 解析
可柴辅舒: 有两个孩子在讨论一个喜怒不形于色而且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做事的高级白领能否算的上仁.其中有一个孩子是另外一个孩子的学生,那个牛X一点的孩子曾经提过一个关于仁的理论.他认为仁应该包括A,B,C,D,E..等等条件.而这些条件中就有一个是知.知,就是知道的意思,而什么都知道,则是智慧的表现,可以广义的理解为一种先进的哲学观.所以那个牛X一点的孩子认为保守本分只能守旧而不能变革图新,所以算不上有智慧.故而认为那个高级白领还达不到仁的境界.

米林县19635298303: 英语翻译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 -
可柴辅舒:[答案] 人肉翻译:子张问孔子说:“令尹子文三次出仕令尹,而自己却面无喜色,三次被罢免,也没什么不高兴.自己的政策,必定跟继任者交接清楚,这人怎么样?”孔子说:“可以算是忠于职守了.”问:“算得上'仁'么?”孔子说:“...

米林县19635298303: 论语公治长篇14则详细求解(带延伸)?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可柴辅舒:[答案] 子贡问:「孔文子凭借什么被叫做『文』呢?」孔子说:「聪敏并且爱好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被叫做... 子曰:「藏文仲居蔡,山节藻梲,何如其知也?」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

米林县19635298303: 什么是仁爱之心 -
可柴辅舒:[答案] 1.中国传统的“仁爱” 以“信”为基础,与理想联系,人人皆有“仁爱”.2.西方的“仁爱” 爱人如己是人类最高理想,行...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论语·公冶长》:“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

米林县19635298303: 查一个成语,意思是高兴与不高兴不要放在脸上 -
可柴辅舒:[答案] 喜怒不形于色 拼 音:xǐ nù bù xìng yú sè 解 释:高兴和恼怒都不表现在脸色上. 出处:《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论语 公治长》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

米林县19635298303: 究竟什么是仁爱呢? -
可柴辅舒: 1.中国传统的“仁爱” 以“信”为基础,与理想联系,人人皆有“仁爱”. 2.西方的“仁爱” 爱人如己是人类最高理想,行为符合这种理想即符合诚信原则. 宽仁慈爱;亲爱. 【原文】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其喜人之有福,而恶人之有...

米林县19635298303: 公冶长第五 -
可柴辅舒: 《论语·公冶长》是《论语》中的第五篇,此篇有28章,以谈论仁德为主线,本篇章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 原文 (1)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2)子谓南容,“邦有道,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