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残荷听雨声’出自哪里,全诗是什么

作者&投稿:安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全诗是什么?~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李商隐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赏析李商隐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却在无意中陷入朋党争斗的旋涡中。于是接踵而至的便是一系列的不幸,这些不幸让他倍感人生早秀先凋的身世之苦。他的一生经历,颇多难言之痛,至闷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实在可谓“为情而造文”。因此,他的诗总显现出一种特别的“高情远意”,于一种假象的委婉中,寄寓一种深远的意韵。《宿驼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就是这样一首很有情韵的诗作。“竹坞无尘水槛清”,诗人起笔就以极为简练的笔调,勾画了驼氏亭的环境:水清、竹秀、亭静,这里一片的清幽雅洁。然而,也正是这幽静清廖的,远离了尘嚣的境地,牵引出诗人绵绵的相思。这种相思,了无痕迹地表现出清幽环境中诗人的孤寂;“相思迢递隔重城”,而地域的距离又是这样无情地阻隔了彼此的思情。诗人眼下所宿的驼氏亭与崔氏二兄弟居住的长安,远隔千山万水,诗人只能借助于风、于云,将自己的思念悠悠然地飘向远方长安,以求得寂寞中的慰藉,间隔中的契合了。读李商隐的诗,常常会在无意中发现一个“隔”字。而这个“隔”字,孕育其中的则是无尽的“怨”和“恨”。“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风雨》),是友人之间无法沟通的怨;“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无题》),是情人之间天涯阻隔的恨;就是他写给妻子的那首极富盛名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同样也暗含着“隔”,那是情真意笃的夫妻之间无以剪烛夜话的惆怅和凄苦。这一个“隔”字,无疑还是诗人枯立于人世的写照,又正是这“隔”字,造成的太多的距离,成了诗人心灵深处的大痛。“秋阴不散霜飞晚”,此时此刻,仰头望天,雨意已浓,一片迷蒙。这样的物景,给本就不够明朗的心境,投上重重的阴影,心境的黯淡,又为物景抹上了一层灰色。情与景,心与物浑然于一体。“留得枯荷听雨声”,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一直为后学所溢美的神来之笔。试想,淅淅沥沥的秋雨,点点滴滴地敲打在枯荷上,那凄清的错落有致的声响,该是一种怎样的声韵?枯荷无疑是一种残败衰飒的形象,偶尔的枯荷之“留”,赢得的却是诗人的“听”,而诗人“听”到的,又只是那凄楚的雨声。枯荷秋雨的清韵,有谁能解其中个味?那枯荷莫不就是诗人的化身,而那“雨声”也远不仅是天籁之韵了,或许它还是诗人在羁泊异乡、孤苦飘零时,略慰相思,稍解寂寥的心韵呀!全诗紧紧扣住了诗题的“寄怀”,诗中的修竹、清水、静亭、枯荷、秋雨无不成了诗人抒发情感的凭藉,成了诗人寄托情感的载体。诗的意境清疏秀朗,而孕育其中的心境又是极为深远的。诗人虽然与友人“身隔”,而却无不在祈盼着“情通”,这或许就是诗人所说的一种“心有灵犀”吧。这样看来,晚唐的那雨声,便也一直滴到今天,滴在我们的心上了。

留得残荷听雨声:出自《红楼梦》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宝玉道:“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宝钗笑道:“今年这几日,何曾饶了这园子闲了一闲,天天逛,那里还有叫人来收拾的工夫呢?”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宝玉道:“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就别叫人拔去了。”


原文出自:
唐代 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1、留得残荷听雨声,出自《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宝玉嫌弃大观园中的荷叶已经残败,随口叨叨说破荷叶可恨,要遣人拔去。黛玉却偏偏和他争论,说平时并不喜欢李义山(李商隐)的诗,独爱这句“留得残荷听雨声”。于是宝玉听到黛玉的话便是圣旨一般,立刻诺诺连声说,果然是好诗句,留着破荷叶不用拔去了。

  2、原诗是“留得枯荷听雨声”。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字义山)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诗歌的意境比较委婉,用笔简练,以竹坞、亭槛、流水、枯荷等极其普通的景物,勾勒出清幽绝妙的意境。最后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写诗人聆听雨打枯荷的声音和诗人的心情变化过程。

  3、古诗在漫长的历史流传过程中可能有个别字句变化,所以有“枯荷”与“残荷”的差异。曹雪芹作为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巨匠,本身就是一位出色的大诗人,他对诗词有自己的独到研究,“残荷”二字的改动,似乎比原诗更有韵味,声调也更抑扬。

留得残荷听雨声是《红楼梦》里黛玉说的,她说她独爱李义山的这句,原诗是“留得枯荷听雨声”。出自李义山(也就是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曹雪芹在书中引用的另一句诗“花气袭人知昼暖”也是改陆游的“花气袭人知骤暖”,他对古诗词并不是简单的引用。

希望采纳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留得残荷听雨声’出自哪里,全诗是什么
“留得残荷听雨声”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全诗如下: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唐•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的这首诗写了秋亭夜雨的景色,是一首以景寄情、寓情于景的诗作。

留得残荷听雨声 的出处
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简析】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李商隐寄宿在一位骆姓人家的园亭里,寂寥中怀念起远方的朋友,听着秋雨洒落在枯荷上的沙沙声,写下了这首富于情韵的小诗。诗题中的崔雍、崔衮是诗人的知遇者崔戎的两...

留得残荷听雨声 什么意思
译文:留得满地枯残的荷叶,好听深夜萧瑟的雨声;全文如下: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译文:竹丛里船坞深静无尘,毗邻水亭,格外幽静。相思之情飞到远方,可却隔着重重的高城,秋空云天,霜冻飞季节也来得晚,离开地面枯萎的荷叶,宜人的夜晚凄凉的雨。

“留得残荷听雨声”出自哪里?全诗是什么?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1.以下为全诗:《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唐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2.以下为译文:竹丛里船坞深静无尘,临水的亭榭分外幽清。相思之情啊飞向远方,可却隔着重重的高城。秋空上阴云连日...

"留得残荷听雨声"出自谁的什么诗
这句出自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全诗原文如下: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注释:⑴崔雍、崔衮:崔戎的儿子,李商隐的从表兄弟。⑵竹坞(wù):丛竹掩映的池边高地。水槛(jiàn):指临水有栏杆的亭榭。此指骆氏亭。⑶迢递:遥远的样子。

“留得残荷听雨声”这句话的出处在那里?全文是什么?
“留得残荷听雨声”出自《红楼梦》四十回。原文: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宝玉道:“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宝钗笑道:“今年这几日,何曾饶了这园子闲了一闲,天天逛,那里还有叫人来收拾的工夫呢?”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

‘留得残荷听雨声’出自哪里,全诗是什么
1、留得残荷听雨声,出自《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宝玉嫌弃大观园中的荷叶已经残败,随口叨叨说破荷叶可恨,要遣人拔去。黛玉却偏偏和他争论,说平时并不喜欢李义山(李商隐)的诗,独爱这句“留得残荷听雨声”。于是宝玉听到黛玉的话便是圣旨一般,立刻诺诺连声说,果然是好诗句,留着破荷叶不用拔去了...

‘留得残荷听雨声’出自哪里,全诗是什么?
宝玉道:“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就别叫人拔去了。”李义山,就是李商隐,但是诗里原文是留得枯荷听雨声,“留得残荷听雨声”是《红楼梦》的原文。李商隐的这首诗诗题为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全诗如下: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全诗有哪些?
唐代诗人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白话译文:竹丛里船坞深静无尘,临水的亭榭分外幽清。相思之情啊飞向远方,可却隔着重重的高城。秋空上阴云连日不散,霜飞的时节也来迟了。留得满地枯残的荷叶,好听深夜萧瑟的雨声。...

留得残荷听雨声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 留得残荷听雨声原文介绍
1、“留得残荷听雨声”是出自《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2、全文如下: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3、译文:竹丛里船坞深静无尘,毗邻水亭,格外幽静。相思之情飞到远方,可却隔着重重的高城,秋空云天,霜冻飞季节也来得晚,离开...

武侯区19380891483: 留得残荷听雨声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全诗是什么? -
夏菁联邦:[答案] 出自《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 作者: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武侯区19380891483: 留得残荷听雨声 的出处 -
夏菁联邦: 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简析】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李商隐寄宿在一位骆姓人家的园亭里,寂寥中怀念起远方的朋友,听着秋雨洒落在枯荷上的沙沙声,写下...

武侯区19380891483: ''醉卧残荷听雨声'是谁的诗句呢? -
夏菁联邦: 应该是“留得残荷听雨声”,出自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全文如下: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

武侯区19380891483: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是谁的诗? -
夏菁联邦:[答案] 残荷听雨,典故出自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诗中写道: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武侯区19380891483: "留得残荷听雨声"出自谁的什么诗? -
夏菁联邦: 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大和七年(834),21岁的李商隐应试不中,投奔做华州刺史的表叔崔戎.崔戎不仅待他极好,还送他去南山读书....

武侯区19380891483: 留得残荷听雨声是谁的诗句,可以列出原文 -
夏菁联邦: 1、留得残荷听雨声,出自《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宝玉嫌弃大观园中的荷叶已经残败,随口叨叨说破荷叶可恨,要遣人拔去.黛玉却偏偏和他争论,说平时并不喜欢李义山(李商隐)的诗,独爱这句“留得残荷听雨声”.于是宝玉听到黛玉的...

武侯区19380891483: 大浪淘沙独么徘徊,留得残荷听雨声是那首诗 -
夏菁联邦: 大浪淘沙独徘徊大概是出自晏殊的《浣溪沙 》吧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留得残荷听雨声,出自《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宝玉嫌弃大观园中的荷叶已经残败,随口叨叨说破荷叶可恨,要遣人拔去.黛玉却偏偏和他争论,说平时并不喜欢李义山(李商隐)的诗,独爱这句“留得残荷听雨声”.

武侯区19380891483: "留的残荷听雨声"是哪首诗里的
夏菁联邦: 这出自李商隐的诗句,也在《红楼梦》里出现过,林黛玉说她最不爱李商隐的诗,但却偏偏只喜欢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 所谓诗无达诂,我也只能说出自己的见解.“残荷”象征年老,而且孤独,因为荷叶残枯的时候,往往周围的“同伴”也都已经七零八落了.斑斑点点的雨滴打落下来,可以想象那时气氛凝重,引人深思. 表达一种孤独但又闲适的生活状态.

武侯区19380891483: “留得残荷听雨声”出自哪位诗人的哪首诗?
夏菁联邦: "留得残荷听雨声" 出自李商隐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全诗是: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留得枯荷听雨声”,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一直为后学所溢美的神来之笔.试想,淅淅沥沥的秋雨,点点滴滴地敲打在枯荷上,那凄清的错落有致的声响,该是一种怎样的声韵?枯荷无疑是一种残败衰飒的形象,偶尔的枯荷之“留”,赢得的却是诗人的“听”,而诗人“听”到的,又只是那凄楚的雨声.枯荷秋雨的清韵,有谁能解其中个味?那枯荷莫不就是诗人的化身,而那“雨声”也远不仅是天籁之韵了,或许它还是诗人在羁泊异乡、孤苦飘零时,略慰相思,稍解寂寥的心韵呀!

武侯区19380891483: 残荷听雨是什么意思 -
夏菁联邦: 大诗人李商隐在《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里有“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的句子.在那阴霾沉罩不散,晚来霜飞的秋日黄昏里,水里的荷叶早已凋残,却仍留得几片枯叶供人聆听雨珠滴响的声音.原诗是借写景抒情,此句在原诗中,极为悲凉,有一种在无奈中挣扎的味道.抽离原诗来看,在萧瑟的秋日里,坐在荷花旁,荷池边,静静地听着雨点打枯荷的声音,别有一种冷清萧瑟的诗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