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渊对老师孔子的学说如何评价

作者&投稿:可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子对颜回的评价原文~

孔子与颜渊


颜回字子渊,鲁国人。在众多弟子中,颜渊是孔子最为欣赏的一个,认为他好学而不违仁,最有可能继承自己的理想。
孔子说:“颜渊这个人,他能够保持三个月不违背仁之道,其余的弟子能保持几天乃至一月,也就到头了。”“颜渊真是个贤人啊!哪怕只有一小盆饭吃,一瓢水喝,居住在简陋的巷子里,若是别人发愁还顾不过来,颜渊却依然能保持快乐的心态。颜渊真是个贤人啊!”
孔子觉的,自己与颜渊之间最能够产生共鸣。他说:“告诉他,他就毫不懈怠的去践行,也只有颜渊能做到吧!”“颜渊,他对我的话,可以说无不会然于心,因心领神会而欣喜呀!”
孔子对颜渊说:“受人重用就出来做官,没人重用就隐居藏善,只有我们两个能够这样吧!”
颜渊做人,大智若愚。孔子说:“我跟颜渊说一天的话,他也没有问难的话,好象很傻的样子。等我回头暗暗观察他的行为举止,发现足以发挥我所教诲的道理,才发现他一点儿也不傻。”
孔子问子贡:“你觉的你和颜渊谁更有才能?”子贡回答:“我哪敢跟颜渊相比。颜渊那个人,听到一个道理,他就能发扬出十个来;我听到一个道理,能发扬出两个罢了。”孔子说:“是不如颜渊啊。我也认为你不如颜渊。”
颜渊体弱多病,二十九岁头发就白了,三十二岁就死了。孔子悲痛不已,大声叹道:“啊!老天要让我的理想不能传下去!老天要我的理想不能传下去啊!”孔子因为颜渊之死,哭的非常伤心。
弟子们说:“老师太悲伤了。”孔子说:“太悲伤了吗?不为这样的人悲伤,还为谁悲伤呢?”
鲁哀公问孔子:“您的弟子谁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渊的弟子,最为好学,不迁怒于他人他事,不犯与过去同样的错误。不幸的是,他短命死了。如今就没有了,没有听说有这样好学的人。”
颜渊早死,孔子一直为他惋惜,说:“真可惜啊!我看到颜渊进步,而没有看到他止步。”孔子认为颜渊若不早死,一定会成为更了不起的人。
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除学诗、礼外,还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深得器重。孔子称赞说:“子路好勇,闻过则喜。”初仕鲁,后事卫。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任季孙氏的宰,后任大夫孔俚的宰。卫庄公元年(前480年),孔俚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聩(伯姬之弟)为君,胁迫孔俚弑卫出公,出公闻讯而逃。子路在外闻讯后,即进城去见蒯聩。蒯聩命石乞挥戈击落子路冠缨,子路目毗尽裂,严厉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 毅然系好帽缨,从容就义。

子路性格爽直,为人勇武,信守承诺,忠于职守,以擅长“政事”著称。对孔子的言行,虽然常提出意见,但却是个好弟子。曾协助孔子“堕三都”,都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他为人伉直好勇、重友朋、讲信义,是孔门弟子中性格较为独异的一位。仲由后做卫国大夫孔悝之蒲邑宰,卫国贵族发生内讧,因参与斗争而被杀害。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卫侯”。宋大中符二年(1009)加封“河内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封为“卫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仲子”。

子路的伉直好勇在师从孔子之前即已形成。《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载:“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暇豚”,《集解》说:“冠以雄鸡,佩以暇豚。二物皆勇,子路好勇,故冠之。”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想象出子路的好勇之态,但“志伉直”一句,又使得子路的好勇与一般的逞勇好斗之徒有所区分,使他的好勇含有了某些伸张正义、为民请命、不欺幼弱的意蕴。子路师从孔子后,尽管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亦“儒服委质”,接受孔子的礼义教化,但山难移、性难改,子路的伉直好勇之气终其一生,未能脱尽,为此,他常遭师之痛责,说他“好勇过我,无所取材”,“不得其死”,等等。孔于曾评价子路:“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有人以为这是单纯评论子路的学问,但我觉得这一评价包括的涵义更加广泛。它说明子路尽管经过孔门的洗礼,但身上的野气始终未能脱除干净,故孔子说他只是“升堂”,而始终未能“入室”,即子路始终未能成为儒雅君子。但人需要有个性,伉直好勇恰恰是子路人性中最闪光的地方。子路“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的重友朋、讲义气,以及在卫国动乱中勇于喊出“食其食者不避其难”,从而为主人冒死拼杀殉道尽忠的舍身取义精神,所有这些,皆与其伉直好勇性格息息相通。

子路性伉直,表现在言语上就是从不掺假欺瞒,对此孔子评价说:“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与?”断狱必须两造俱至,但子路的话却笃实无欺故听子路一面之辞便可断狱。但是也有人认为,片言可以折狱,是对子路的批评。又,子路重言诺,故孔子评价说:子路“无宿诺”,意谓子路答应今天兑现的事情,决不拖延到明天。孔子对子路忠心不二、讲信义的品性深有了解,曾断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他坚信当穷途末路、逸往海外时,随从自己的只有子路一人。子路自师从孔子后还成了孔子忠心耿耿的贴身侍卫,由于子路勇力过人,武艺高强,因之无人敢欺慢孔子。孔子自谓“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

总之,子路为人伉直好勇、光明磊落,重友朋、讲信义、守言诺,是孔子门徒中性格独异的一位。

子路不仅性格独异,而且还有着政治方面的杰出才干。孔子设案授徒,辟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四科,而子路是政事科之优异者。《论语》有不少篇章提到他同孔子讨论政治方面的问题,如《论语·子路》:“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不倦’。”由于热心政治,关注社会政治问题的学习和研究,使得子路在政治方面的才能大有长进。对此孔子不止一次地予以称道,比如称赞子路:“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意谓有一千辆战车的国家,子路可以充当管理兵役的长官。孔子还向季康子推荐子路说:“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意思是子路果断干练,不拖泥带水,从政不成问题。孔子还称赞子路:“可谓具臣矣”,言子路已经具备做臣僚的素质了。从政治实践看,子路曾数度做官:曾为季氏宰,曾做过卫国蒲邑的大夫,曾做过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可以说子路是学而优则仕的典范,是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也是学以致用优良学风的践履者。

在对待老师方面,子路一方面忠贞不二,极其尊重,但另一方面又不像颜回那样于孔子之言“无所不悦”,总取“不违”态度。只要他认为孔子的言与行有不正确的地方,总是直率地提出批评和反驳。这是子路率直、光明磊落性格的又一体现。《论语·阳货》载:“公山弗扰以费叛,召,子欲往。”对孔子的这一举动,子路以为不妥,当面反讥说:没有人用你就算了,为什么要投奔这个叛乱分子呢? 急得孔子支支吾吾地回答:我去应召是想借那块地方复兴周朝啊。由于此事于情于理都欠妥,加之子路的反对,孔子未能成行。又《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欲至卫国求仕,当时卫灵公夫人南子深得灵公宠爱,欲得到卫灵公任用,必须走南子这个后门不可,而南子在当时名声又极为不佳,这实在给以守礼著称的孔子出了一道难题,但由于求官心切,孔子还是拉下脸来,硬着头皮去见南子。对孔子的这一“失节”举动,子路极为反感,当面质问孔子,急得孔子对天发起誓来:我如果不是为了得君行道而不得已去见南子的话,那么老天一定会厌弃我! 老天一定会厌弃我!子路就是这样一个光明磊落、伉直坦率的人,只要他认为不对,一定会坚决提出批评,即使是自己尊敬的老师也不例外,这一点在孔子的所有弟子中是不多见的。 子路不仅性格独异,而且还有着政治方面的杰出才干。孔子设案授徒,辟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四科,而子路是政事科之优异者。《论语》有不少篇章提到他同孔子讨论政治方面的问题,如《论语·子路》:“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不倦’”。由于热心政治,关注社会政治问题的学习和研究,使得子路在政治方面的才能大有长进。对此孔子不止一次地予以称道,比如称赞子路:“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意谓有一千辆战车的国家,子路可以充当管理兵役的长官。孔子还向季康子推荐子路说:“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意思是子路果断干练,不拖泥带水,从政不成问题。孔子还称赞子路:“可谓具臣矣”⒁,言子路已经具备做臣僚的素质了。从政治实践看,子路曾数度做官:曾为季氏宰,曾做过卫国蒲邑的大夫,曾做过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可以说子路是学而优则仕的典范,是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也是学以致用优良学风的践履者。

“好学生”颜回

颜回(字子渊,又称颜渊)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在孔子所亲许的“孔门十哲”中,颜回居于首位;在《论语》中颜回被提及的次数不是最多,但却是受“表扬”最多的一个。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时间的脚步走过了两千多年,但孔老夫子对爱徒这发自内心的称赞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大凡受过中学教育的国人都知道在两千多年前有这么一个品德高尚的颜回。粗茶淡饭,简屋陋巷,生活的清苦贫窭并没有改变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颜回的才华,要摆脱贫穷,过一种还算过得去的“小康生活”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他不愿放弃向老师学习的快乐,更不愿放弃自己的人格理想与处世原则。我想,这样的“知足常乐”才算得上真正的高境界。于是“阳光男孩”颜回成了后世身居陋室、身处贫境的知识分子心目中的精神偶像,“君子固穷”成了聊以慰藉那些暂时栖身于寒枝的寒士们孤苦零丁心灵的灵丹妙药。

颜回是谦谦君子,“愿无伐善,无施劳”,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这需要怎样的修养才能做到啊。把名看得淡淡的,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说起来容易,真正能落实在自己的举手投足中的往往鲜有其人。天地旋转,乾坤位移,颜回如果生活在今天,恐怕会陷入深深的困惑中。我们这个时代讲究的是包装、是自我推销,讲究的把成绩说足、把优点讲够,甚至是把不是当理说,这样你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挺然“秀”出。“无伐善,无施劳”是不开窍儿,是迂腐,是傻冒儿。

在待人处世上,颜回曾说:“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 (《韩诗外传》)他以仁爱、诚信之心,以宽宏的心胸,深得孔子及同门的称赞和爱戴,孔子说:“自吾有回,门人益亲。”有这样的弟子来和谐众弟子的关系,孔子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政事与教学之中了。

颜回“不迁怒,不贰过”,从不拿别人出气,不犯同样的过错。这看似很一般般的几个字,真正做起来很不容易。你想啊,自己正处于情绪低潮期看啥啥别扭,或者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正烦着呢,或者自己有不开心的事如职称没评上、劳模没当成等等,搁谁都得找个出气的渠道,发些无名火,骂些无名街,保准有倒霉蛋被“火”烧到。“不迁怒,不贰过”需要的是高深的修行和定力。从这个意义上评价颜回,颜回可算得上自我心理调节的高手。有了烦心事、闹心事,不能怒及他人哪怕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就只能自己给自己开心,来点儿“精神胜利法”,楞是能从不吉利的图像中看出点“大吉”“上利”来,要不,还不把自己憋屈死?至于“不贰过”,同样也是知易行难的事,需要事事用心,时时提醒自己,在对所犯之“过”的反思与警戒中提升自己。事实上,颜回还真没犯过什么错儿,孔子这么评价颜回主要还是说给活着的人听的,更具体地说是说给问话者鲁哀公的,国君“不迁怒,不贰过”就会君臣和谐,朝政无失,从而天下大治。

颜回做事很有韧劲儿,也就是常说的“持之以恒”。“其心三月不违仁”,他的心可以在长时间内不违背仁德,更主要的是让自己的待人处事的节拍准确地落在“仁”的旋律上,“三月不违仁”的背后其实是颜回的自我砥砺,他追求的最高境界则是让“仁”成为自己日常言行的“下意识反射”。

颜回被孔子评价为“德行科”的高材生,有很多人便想当然地误认为,颜回只是品行高洁而已,别的方面未见得有多出色。其实,在孔门四科中,德行科是排在言语、政事、文学之前的一个综合科目,德行科的高材生也须在其他各科有一定的造诣。

颜回的“好学”是出了名的,仅《论语》中孔子的赞语就有好几条。他的“好学”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所学问题爱寻根究底,以穷其“目”;一是思悟阐发,强调学、思、精、博、通,活学活用,融会贯通,以求有所创新。比如颜回曾向孔子请教怎样才算做到了“仁”,孔子答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回对这样的回答显然感到有些不够解渴,于是追问:“请问其目?”在得到老师“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回答后,颜回很惬意地对老师说“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要把老师的教诲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颜回的“问”涉及面很宽,《孔子家语》中有颜回问“成人之行”、问“君子”、问“小人”、问“朋友之际”等。尤其可贵的是,颜回对这些问题常常能有所发挥,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孔子称赞他说:“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孔子家语》还记有一段颜回与鲁哀公的对话,对话是从谈论当时最有名的驭马手东野毕的马开始的。颜回说,东野毕的马“必役”(即肯定会逃走), 鲁定公则认为颜回对东野毕有偏见,后来听了掌管畜牧的官员的汇报,证实颜回的判断正确后,又与颜回进行了深入的交谈才明白其中的道理。颜回认为东野毕的驭马技能虽然比较高明,但他不能像造父那样“不穷其马力”,远未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颜回“讽谏”道:“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马穷则佚,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不管是驭马,还是使民,都要持之有方,否则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这段对话的具体时间无法确定,想来应是孔子任大司寇前后的事。其时颜回也只有二十五六岁。颜回对东野毕之马所做的若神契的预测令鲁定公钦佩不已,颜回借评价东野毕的御马的得失“讽谏”鲁定公,则又显其政事、言语方面的才能。而孔子却认为这才是真正的颜回,一个全面发展、而又能学以致用的出色学者。

颜回聪敏过人,虚心好学,使他较早地体认到孔子学说的精深博大,他对孔子的尊敬已超出一般弟子的尊师之情。他以尊崇千古圣哲之情尊崇孔子,其亲若父与子。《论语·子罕》记载: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老师的道德品德学识,越抬头看,越觉得它高明;越用力钻研,越觉得它深奥。看着它似乎在前面,等我们向前面寻找时,它又忽然出现在后面。老师的道虽然这样高深和不易捉摸,可是老师善于有步骤地诱导我们,用各种文献知识来丰富我们,提高我们,又用一定的礼来约束我们,使我们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我已经用尽我的才力,似乎已能够独立工作。要想再向前迈一步,又不知怎样着手了。颜回曾感叹:“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子罕》)崇敬老师,是因为对老师人格学识的真正的理解,而不是盲目地吹捧,因而后人评价说:“颜渊独知孔子圣也。”(《论衡·讲瑞》)

颜回既能深得老师思想学说的精髓,又具有超出其他弟子的胸怀,尤其是在身处穷途的情况下,他仍能给老师以精神上的理解,给老师以心灵上的安慰。在这一点上他要远远高于自己的师兄子路。孔子与众弟子在陈绝粮,很多人病了,不能走路,此时子路“有愠色”满脸恼怒,“君子亦有穷乎”的发问道出了心中的疑惑,像老师这样注重道德修养、心怀天下的人无论如何是不应该有这样的磨难和困窘的。莫非老天真的不长眼睛?子路不理解老师内心的苦楚,50来岁的人了,却一点儿也不知体谅老师的难处,率直倒是率直,老师却仍然无法开心释怀,要知道老师也不想做个空悬无用的“匏瓜”,但他的苦水能倾诉给谁呢?别看颜回比子路也小20多岁,但在善解人意这一点上要远远胜过子路。《史记·孔子世家》有一段同是记载孔子师徒被困陈蔡时的对话:

孔子曰:“回,《诗》云:‘匪兑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当时为了坚定弟子们的信念,孔子把弟子们叫到身旁,对他们说:《诗》里说:“不是老虎,不是犀牛,徘徊在旷野,是何缘由?”我的主张不对吗?为什么受困在这里?颜回说:老师的主张是伟大的,别人不接受,那是他们的责任。如果我们的“道”没有修好,这是我们的耻辱;我们的“道”已经完善而不被采纳,那是各国掌权者的耻辱。正确的主张不被人家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很是高兴,说:好样的,颜氏之子,如果将来你发了财,我愿替你当管家。怎么样,这个颜回简直就是老师的开心果儿。这开心当然不是穷开心,因为颜回真正理解了孔子的君子观,理解了孔子的自强不息精神的内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追求人生的几个境界,其中修身是最基本的开始。

在孔子的三千弟子中,颜回、子路、子贡可以说是孔子三大高足。颜回在学问品德上最受孔子称许;子路在众弟子中最勇敢,有多次“护驾”救师之功;子贡则是在囊中充盈后才皈依的。孔子的伟大就在于,在距今两年五百多年的那个时代,他居然能充分认识到“人”字的丰富内核,尽管他没有提出诸如“人文关怀”“为了每一个学生”的时髦口号,但他却实实在在地实践着“人文关怀”的全部要旨。颜回从十几岁就跟随孔子,他的人生志向就是做一个像老师那样的学者进而成为“通人”,所以他孜孜以求之,俗世的名利、物质的诱惑于他如浮云,他的心理焦点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耐得住寂寞”。而子路在“学”与“行”的关系上更看重后者,所以有时有轻视“学”的表现。孔子对二人的要求或曰期望就有明显的侧重:他希望颜回成为一个道德学问上的完人,而子路则成为治理国家的“具臣”。如果像今天的某些教师一样,来他个天地混沌一锅粥,后果可想而知。没有孔子,颜回可能不会有如此的成就,子路恐怕仍然是“卞之野人”,子贡仍有可能是一个只知“利害”的巨贾。人格的魅力,思想的熏陶,如坐春风的沐浴,孔门屋檐下成长着的是姿态各异的秀木嘉林。

有弟子如斯,孔子应该颇感欣慰了吧。但红颜多薄命,英才常蹇蹇。刚刚四十出头的颜回却过早地和阎王爷握上了手。据《论语·先进》所载:“颜渊死,子哭之恸”,甚至捶胸顿足,连呼“天丧予!天丧予!”颜回的英年早逝对孔子的打击是巨大的。因为孔子是把颜回作为能继承自己思想衣钵、能使自己的学说发扬光大的学生。我曾无数次地在心里设问:如果天假以时间,颜回真的能够不负老师的期望,成为继老师之后的第二座高山么?尽管历史不能假设,尽管人都有可能有这样那样的改变,但我还是很快地就给出了答案:会的,一定会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我上面这些罗里啰嗦的文字所能得出的结论只能如是。


孔子的学说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可见孔子学说已遍及世界各地,对全人类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所有的非西方地区中,现代化最成功的莫过于日本、新加坡、韩国、香港、台湾,而这几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传统均基于孔子学说,然而我们中国大陆,在过去一百年的学术、文化界,孔子学说不仅不受人重视,并且是一个不断遭受批评与攻击的对象。清末民初...

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尊师重教的故事?
曾参继承、弘扬了孔子的学说,他坚定不移地推行仁政,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而路途遥远。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维护正义而直到永久,不是很遥远吗?”。二、唐太宗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他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他给几位皇子选择的老师都是...

孔子的学说对后人的影响是好是坏?
下。 对原始儒学,即孔子本人的学说,现时代的人认识也不同。有人认为孔子是为奴隶说话,有人认为孔子是为封建立言。有人说孔子贵“仁”,有人说孔子重“礼”。有人把六经看做孔子的学说,有人不以为然,以为那不过是周的旧籍,如此等等。两千多年前的事,或全亡无征,或其征不足,...

孔子是教育的祖师,现在社会上为什么有人贬低孔孟学说?
网络上最不缺的就是杠精,所以无论在网络上提出什么样的观点,总有人来反驳,提出一个相反的例子,提出一些所谓的依据,甚至有的时候就是没有依据,不然它为什么叫杠精呢?孔子对中国教育的发展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但即使是这样,也仍然有人去质疑孔孟学说。从客观中立的角度来说,孔子孟子在那个时代的...

孔丘的一生是怎样的?以及他的教育思想有哪些呢?
他自觉努力学习传统的六艺,这是成为士以求做官食禄的条件。在他30岁的时候,他正是招生办学开始他的教育生涯,对学生的年龄不予限制。以个别教学为主,集体讲学为辅,有时候开展户外教学活动。他一面为师,一面继续学习,向一切有知识的人学习,还利用机会出去游学,在他40岁时候,他形成了自己的学说...

孔子说他的学问是一以贯之在那一章,对谁说的?
孔子说:不是的,我是有一个中心思想来贯穿所有的知识。 子贡以为老师年纪大,书念得多,记忆力不错,然后出来教学生,好像一个有脚书橱。但孔子认为自己不仅如此,他说我虽然有很多学问,却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中心思想来贯穿。一个人如果没有一个中心思想把他的学说连贯起来,怎么可能成为一个好老师呢?又怎么可能成为...

论语中的师生关系及其现代借鉴
《论语》中记载的颜渊、子路、子贡等人对孔子的评语,虽各有异同,却都反映出他们对老师为人治学的独到认识,并且,了解越是深入全面的学生,往往更能认识孔子及其学说的伟大之处,从而领悟学术与为人处世的真谛。颜渊曾喟然叹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

孔子有一句赞扬学生的话,甚至称其为自己的老师,是哪句?
叔孙武叔等人诋毁他,子贡坚决为他辩护。孔子死后,学生们为他守墓三年,子贡守墓六年,才挥泪而去。更重要的是,学生们谨记老师的教诲,终生实践着他的思想,传播着他的思想,从而形成了中国最重要的学说——儒学,使孔子的思想光照千秋,使孔子名垂万代。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

儒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孔子以后,儒又成了以孔子学说为宗旨而形成的学派时称谓.儒者即专指孔子及其门弟子.儒学即专指孔子思想及其门弟子发展的学说.孔于是中国政治思想史最伟大的人物,从孔子开始,中国政治思想进入了体系完备的时代.孔子对于中国政治思想贡献在于,他系统地整理,继承和丰富了以往的历史遗产,创立了以仁礼...

孔子的资料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中文名: 孔丘 外文名: Confucius 别名: 孔子,仲尼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陬邑昌平乡(今曲阜市南辛镇)出生日期: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逝世日期: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职业: 教师 信仰: ...

武义县19150195924: 在颜渊眼中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
谯翰多贝: 孔子是一个对弟子爱之深又约之严的人.颜渊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为人谦逊好学,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在颜渊的眼中,孔子的学说“抬头仰望高不可攀,用力钻研深不可测”.但是,“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子罕》)这是颜渊的深切感受,他体会到,老师对于如此高深的学问,能以诲人不倦的精神,由浅入深,由表入里,举一反三,循循善诱,用广博的文献丰富我的知识,又用礼的规范约束我的行为,真使我想停止学习的脚步都不可能.颜渊英年早逝,孔子哭得非常伤心,他说:“我不为这样的人伤心,还为什么人伤心呢?”“这是老天要我的命呀!”(《论语.先进》)

武义县19150195924: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晨门”对孔子的评价,精确地表现了孔子执著于理想、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精神. B.弟子颜渊对老... -
谯翰多贝:[答案] 1.B(不是因材施教,而是循循善诱) 2.孔子是一位有学识,精通教育,谦逊的师长. 参考译文: 子路夜里住在石门,第二天,清晨看门的人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子那里来.”看门的人说:“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

武义县19150195924: 解释一下这个论语 -
谯翰多贝: 【原文】 颜渊喟(1)然叹曰:“仰之弥(2)高,钻(3)之弥坚,瞻(4)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5),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6).虽欲从之,末由(7)也已.” 【注释】 (1)喟:音ku...

武义县1915019592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材料一: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
谯翰多贝: 小题1:孔子学问渊博、品德高尚、知礼懂礼,这些不是弟子赶得上的.(1分) 小题2:孔子认为培养人才最理想的目标是:这个人有智慧、清廉、勇敢、多艺,再加上礼乐修养使之有文采.(2分)评析:孔子提出的“成人”标准,用我们今天的观...

武义县19150195924: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 -
谯翰多贝: 解释:孔子提供自己的经验,他说:“有些人见善如不及,看到别人好的地方,自己赶紧想学习,怕来不及去学;见不善如探汤,看到坏的事情,就像手伸到滚开的水里一样,马上缩手.就是说有些人看见坏的事情绝对不做.像这样专门走好的...

武义县19150195924: 针对颜渊、子路、孔子所言之志,分别写一句评语. -
谯翰多贝: 颜渊是一个淡泊名利,不求回报的人, 子路是一个爱护长辈,信任朋友的人, 孔子是一个高尚简朴,真诚待友的人. 以上纯属是我个人想法,如有不对,还请纠正!

武义县19150195924: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是谁在哪本著作中说的? -
谯翰多贝: 《论语·子罕》中颜渊说的.

武义县19150195924: 孔子为什么要拜老子为师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
谯翰多贝: 孔子是个欲到圣人能虚心受教、时时勤奋好学,听到道理就努力实践的人. 1. 虚心受教.韩愈在《师说》里有提到「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宏、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

武义县19150195924: 论语中的故事 -
谯翰多贝: 论语》里的故事:孔子与颜渊 颜回字子渊,鲁国人.在众多弟子中,颜渊是孔子最为欣赏的一个,认为他好学而不违仁,最有可能继承自己的理想. 孔子说:“颜渊这个人,他能够保持三个月不违背仁之道,其余的弟子能保持几天乃至一月,...

武义县19150195924: 从颜回回答孔子的话来看,他是个怎样的人 -
谯翰多贝: 介个是我擅长的哦 1.多虑的,颜回每次回答的时候,都会等到最后回答,总是有所顾虑,听其他学生回答完了在自己回答. 2.聪明的,颜回的回答总能令老师满意,难怪他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 3.谦虚的,颜回说过不迁怒,不贰过,一箪食一瓢饮就足以了,还总是说自己有许多不足之处. 颜回的死令孔子十分哀伤,论语中三番五次地提到颜渊死,子哭之恸,可惜死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啊!!!!!! 我自己写的哦 望采纳^_^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