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法》仁本原文及译文

作者&投稿:侨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仁本

  作者:司马穰苴

  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之谓正。正不获意则权。权出于战,不出于中人。是故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故仁见亲,义见说,智见恃,勇见身,信见信。内得爱焉,所以守也;外得威焉,所以战也。战道:不违时,不历民病,所以爱吾民也;不加丧,不因凶,所以爱夫其民也;冬夏不兴师,所以兼爱其民也。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天下既平,天下大恺,春蒐秋狝,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

  古者,逐奔不过百步,纵绥不过三舍,是以明其礼也。不穷不能而哀怜伤病,是以明其仁也。成列而鼓是以明其信也。争义不争利,是以明其义也。又能舍服,是以明其勇也。知终知始,是以明其智也。六德以时合教,以为民纪之道也,自古之政也。

  先王之治,顺天之道,设地之宜,官司之德,而正名治物,立国辨职,以爵分禄,诸侯说怀,海外来服,狱弭而兵寝,圣德之治也。

  其次,贤王制礼乐法度,乃作五刑,兴甲兵以讨不义。巡狩省方,会诸侯,考不同。其有失命、乱常、背德、逆天之时,而危有功之君,徧告于诸侯,彰明有罪。乃告于皇天上帝日月星辰,祷于后土四海神祗山川冢社,乃造于失王。然后冢宰征师于诸侯曰:“某国为不道,征之,以某年月日师至于某国,会天于正刑”。冢宰与百官布令于军曰:“入罪人之地,无暴圣祗,无行田猎,无毁土功,无燔墙屋,无伐林木,无取六畜,禾黍、器械,见其老幼,奉归勿伤。虽遇壮者,不校勿敌,敌若伤之,医药归之。”既诛有罪,王及诸侯修正其国,举贤立明,正复厥职。

  王霸之所以治诸侯者六:以土地形诸侯,以政令平诸侯,以礼信亲诸侯,以礼力说诸侯,以谋人维诸侯,以兵革服诸侯。同患同利以台诸侯,比小事大以和诸侯。

  会之以发禁者九。凭弱犯寡则眚之。贼贤害民则伐之。暴内陵外则坛之。野荒民散则削之。负固不服则侵之。贼杀其亲则正之。放弑其君则残之。犯令陵政则杜之。外内乱,禽兽行,则灭之。

  译文

  古人以仁爱为根本,以正义的方法处理国家大事,这就叫做政治。政治达不到目的时,就要使用权势。权势总是出于战争,而不是出于中和与仁爱。因而,杀掉坏人而使大众得到安宁,杀人是可以的;进攻别的国家,出于爱护它的民众,进攻是可以的;用战争制止战争,即使进行战争,也是可以的。因此,君主应该以仁爱为民众所亲近;以正义为民众所喜爱;以智谋为民众所倚重;以勇敢为民众所效法;以诚实为民众所信任。这样,对内就能得到民众的爱戴,借以守土卫国;对外就能具有威慑力量,借以战胜敌人。

  作战的原则是:不违背农时,不在疾病流行时兴兵作战,为的是爱护自己的民众;不乘敌人国丧时去进攻它,也不趁敌国灾荒时去进攻它,为的是爱护敌国的民众;不在冬夏两季兴师,为的是爱护双方的民众。所以国家虽然强大,好战必定灭亡;天下虽然太平,忘掉战争准备,必定危险。即使天下已经平定,全国欢腾,每年春秋两季还是要用打猎来进行军事演习,各国诸侯也要在春天整顿军队,秋天训练军队,这都是为了不忘战争准备。

  古时候(西周以前),追击溃逃的敌人不超过一百步,追踪主动退却的敌人不超过九十里,这是为了表示礼让。不残杀丧失战斗力的敌人,并哀怜它的伤病人员,这是为了表示仁爱。等敌人布阵完毕再发起进攻,这是为了表示诚信。争大义而不争小利,这是为了表示战争的正义性。赦免降服的敌人,这是表明军队的勇敢。能够预见战争开始和结局,这是表示统帅的智慧,根据“礼、仁、信、义、勇、智”六德按时集合民众进行教育,作为管理民众的准则,这是从古以来治军作战的方法。

  从前的君王治理天下,顺应自然规律,适合地理条件,任用贤德的人,设官分职,各司其事,分封诸侯,区分等级,按照爵位高低给以不同的俸禄。这样,使诸侯都心悦诚服,外国也向往归附,诉讼和战争也都没有了,这就是圣王用仁德治理的天下。

  其次,贤王制定礼乐法度,设置五刑来治理国家,使用军队讨伐不义。亲自巡视各诸侯的领地,访察地方,会见诸侯,考核他们是否遵守“礼乐法度”。对那些玩忽命令、触犯法纪、败坏道德、逆天行事和迫害功臣的国君,便通令各国诸侯,公布他的罪行,并上告于天地神灵和祖先。然后由冢宰向诸侯征调军队,发布命令说:“某国无道,应出兵征伐。各诸侯的军队应于某年某月某日到达某国,会同天子惩治罪犯。”冢宰又使百官向军队宣布命令说:“进入该国的地区,不准亵渎神位,不准打猎,不准破坏水利工程,不准烧毁房屋建筑,不准砍伐树木,不准擅取家畜、粮食和用具。见到老人和儿童,要护送他们回家,不准伤害。即使遇到少壮的人,只要他们不抵抗就不以敌人对待。对于受伤的敌人,给予治疗,而后放他们回去。”惩办了首恶后,天子和诸侯们还要帮助整顿好那个国家,选用贤能,另立明君,调整、恢复其各级官职。

  王霸治理诸侯的办法有六种:用调整封地的大小来控制诸侯;用政策法令约束诸侯;用礼仪威信亲近诸侯;用馈赠财物悦服诸侯;用有智谋的人去扶持诸侯;用强大的军队慑服诸侯。还要以共同的利害来使诸侯联合起来,大国亲近小国,小国尊敬大国,和睦相处。

  会合诸侯颁发九项禁令。凡是恃强欺弱以大侵小的,就削弱他。虐杀贤良残害民众的,就讨伐他。对内暴虐对外欺凌的,就废除他。使田野荒芜民众逃散的,就削减封地。仗恃险固而不服从的,就兵临其境警告他。残杀骨肉至亲的,就按法律惩办他。驱逐或杀害君的,就诛灭他的同党,毁灭他的家园。违犯禁令不守法度的,就孤立制裁他。内外淫乱,行同禽兽的,就灭掉他的国家。




国学经典<第29篇>忘战必危,好战必亡
一、历史警示:战争与和平的智慧 《仁本第一》中的至理名言:“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不仅见于《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的《司马法》中,还深刻体现在《古今小说》的篇章里,强调了和平时期警惕懈怠战备,战争时期避免主动挑衅的重要性。二、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 自古以来,好战...

《司马法》都包括哪些篇章?
《仁本》篇主要论述以仁为本的战争观。“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从仁本观念出发,本篇提出:“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著名论断。表现了作者既反对战争,又不忘战争准备的进步态度。《天子之义》篇综论军事教育的各种法则。在治军原则上,《司马法》既反对治军过于严厉,又反对...

纵绥的引证解释纵绥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纵绥的引证解释是:⒈追赶败退的军队。引《司马法·仁本》:“古者逐奔不过百步,纵绥不过三舍,是以明其礼也。”。纵绥的引证解释是:⒈追赶败退的军队。引《司马法·仁本》:“古者逐奔不过百步,纵绥不过三舍,是以明其礼也。”。结构是:纵(左右结构)绥(左右结构)。拼音是:zòngsuí。注音...

《司马法》中“以战止战”的战争观是什么?
全书现存五篇,其军事思想是很有特色的。“以战止战”的战争观。《司马法》认为进行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讨不义”,“诛有罪”。因此,对于那些能“安人”、“爱其民”和制止侵略的战争,《司马法》持肯定和支持的态度。从这一基本立场出发,它提出了“以战止战”的思想。《司马法·仁本》中说:“...

_告的引证解释_告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史记·赵世家》:“屠岸贾者,始有宠於灵公,及至於景公而贾为司寇,将作难,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_告诸将。”唐韩愈《祭柳子厚文》:“_告诸友,以寄厥子,不鄙谓余,亦_以死。”。_告的引证解释是:⒈犹通告。引《司马法·仁本》:“_告于诸侯,彰明有罪。”《史记·五帝本纪》...

以仁为本的仁是人还是仁正确
以人为本 来源: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以仁为本 中国古代的一种治军思想。语出《司马法·仁本第一》个人认为“以人为本”偏民生;而“以仁为本”偏向个人品质修养。你要根据语境判断哪个正确。

《司马法》中提出了哪些很有特色的其军事思想?
《司马法》认为进行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讨不义","诛有罪"。因此,对于那些能"安人"、"爱其民"和制止侵略的战争,《司马法》持肯定和支持的态度。从这一基本立场出发,它提出了"以战止战"的思想。《司马法·仁本》中说:"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

《司马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司马法》,旧题司马穰苴撰,穰苴为春秋末期齐国人。《司马法》在流传过程中已有散佚,今本仅五篇,清人又辑有《司马法逸文》一卷。此书的主要内容为:“仁本第一”,论述战争观;“天子之义第二”,记君臣之礼,治国、治军的方法及古代一些军事制度;“定爵第三”,讲战争准备、布阵原则和战时...

求《司马法》残存
(1) 《司马法》一书,由于与穰苴的密切关系,又称《司马穰苴兵法》。《汉书·艺文志》载,《司马法》共155篇,后多亡佚。今本《司马法》共五篇,依次为仁本、天子之义、定爵、严位、用众。其中,前两篇以记述西周军礼内容为主,后三篇则主要是穰苴的阐发之辞和后世的发挥,反映出春秋后期以后军事领域的新变化。

求谏伐匈奴书原文 谢谢!!!
原文如下:臣闻明主不恶切谏以博观,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是故事无遗策而功流万世。今臣不敢隐忠避死,以效愚计,愿陛下幸赦而少察之。《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天下既平,天子大凯,春蒐秋狝,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且夫怒者逆德也,兵者...

嘉峪关市13315929919: 求《司马法》中的一句话的解释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谓之曰正.正不获义则权,权出于战而不出于中人. -
许健依利:[答案] “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之谓正.正不获意则权.权出于战,不出于中人.是故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故仁见亲,义见说智见恃,勇见方,信见信.内得爱焉,所以守也;外得威焉,所以战...

嘉峪关市13315929919: 《司马法》原文,作者 -
许健依利: 是我国古代重要兵书之一.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据《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记载:“齐威王(公元前356-前320年)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汉代对《司马法》评价很高.武帝时,“置尚武之官,以《司马兵法》选,位秩比博士”.(见苟悦《申鉴·时事篇》)司马迁称道《司马法》“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如其文也.”(见《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当时《司马法》共一百五十五卷.

嘉峪关市13315929919: 皮日休 读《司马法》原文
许健依利: 读司马法翻译: 古代君主攻取天下,靠的是民心,而现在君主攻取天下,靠的是百姓的生命. 唐尧,虞舜崇尚仁爱,天下的百姓,跟从他们而让他们成为帝王.这岂不是攻取天下,靠的是民心吗 汉朝,魏朝崇尚权势,让老百姓上战场,为了夺取一...

嘉峪关市13315929919: 读司马法的译文,要一句原文一句译文的 -
许健依利: 文言古文 古之取天下也以民心,今之取天下也以民命. 唐、虞尚仁,天下之民从而帝之,不曰取天下以民心者乎?汉、魏尚权,驱赤子於利刃之下,争寸土於百战之内,由士为诸侯,由诸侯为天子,非兵不能威,非战不能服.不曰取天下以民...

嘉峪关市13315929919: 谁有司马法的译文越多越好 -
许健依利: 译文古代君主攻取天下,靠的是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264663731民心,而现在君主攻取天下,靠的是百姓的生命.唐尧、虞舜崇尚仁爱,天下的百姓,跟从他们而让他们成为帝王.这岂不是攻取天下,靠的是民心吗...

嘉峪关市13315929919: 《司马法》在《汉书·艺文志第十》记载为150篇,《隋书》和《旧唐书》都注为3卷,现知最多有多少篇? -
许健依利: 《司马法》流传至今已两千多年,亡佚很多,现仅残存五篇.但就在这残存的五篇中,也还记载着从殷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古代作战原则和方法,对我们研究那个时期的军事思想,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在唐代,《司马法》的篇章已亡佚很多,由百五十五篇减至数十篇.入宋以后,更减至五篇,即今传本《司马法》.第一,《仁本》篇,主要论述以仁为本的战争观.第二,《天子之义》篇,综论军事教育的各种法则.第三,《定爵》篇,统论为进行战争而作的政治、思想、物资、军事和利用自然条件等各种准备以及阵法运用的原则等. 第四,《严位》篇,论述阵法的构成及如何利用各种阵式作战. 第五,《用众》篇,主要论述临阵待敌、用众用寡、避实击虚的战略、策略原则等.

嘉峪关市13315929919: 求《司马法》中的一句话的解释 -
许健依利: “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之谓正.正不获意则权.权出于战,不出于中人.是故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故仁见亲,义见说智见恃,勇见方,信见信.内得爱焉,所以守也;外得威焉,所以...

嘉峪关市13315929919: 《司马法》是可以和《孙子兵法》齐名的一本兵家著作吗 -
许健依利: 《司马法》现仅残存五篇,是不如《孙子兵法》的. 司马法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先秦时期军事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据《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记载:“齐威王(公元前356-前320年)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

嘉峪关市13315929919: 英语翻译《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易》曰:“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夫兵不可玩,玩则无威;兵不可废,废则召寇.昔... -
许健依利:[答案] (一个国家 无论再怎么强大) 如果不断的进行战争 也会灭亡 (天下虽然安定了 但要居安思危) 不然 安逸享乐 就会出现危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