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特殊句式几个方面归纳

作者&投稿:宠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急求<游褒禅山记> 的文言现象(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通假字  1. 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词类活用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尽情享受。
  4.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5.问其深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6.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
  7.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8.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9.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10. 则或咎其欲出者。 咎:形容词用作动词,指责。
  11.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幽暗昏惑: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 
  1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误。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14.往往有得。 得:动词用作名词,收获 。
  15.由山以上五六里。 上:名词作动词,向上走。
省略句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于)之
  2.距洞百余步,有碑仆(于)道
  3.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
  4.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
  5.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宾语)
  6.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宾语)
  7.余之力尚足以(之)入,火尚足以(之)明也
  8.(余)遂与之俱出
判断句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3.此余之所得也
  4.所谓华(huā)山洞者,以其乃华(huā)山之阳名之也
  5.今言“华(huā)”如“华(huá)实”之“华(huá)”者,盖音谬也
倒装句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介宾短语后置)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状语后置)
多义词
  1. 乃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
  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
  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
  2. 道
  ①有碑仆道(路,道路)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
  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⑥道芷阳间行(取道)
  3. 盖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
  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
  4. 文
  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
  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
  ④文过饰非(掩饰)
  ⑤其文漫灭(碑文)
  5. 然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
  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
  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但是)
  6. 其
  ⑴始舍于其址。(代词,它的,代华山)
  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那)
  ⑶距其院东五里。(代词,那个)
  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代词,它)
  ⑸其文漫灭。(代词,它的,代仆碑)
  ⑹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代词,它上面)
  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代词,它的,代华山)
  ⑻问其深。(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
  ⑼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
  ⑽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其进”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那”,“其见”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
  ⑾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代词,它的,代后洞)
  ⑿盖其又深。(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
  ⒀则其至又加少矣。(代词,代那些)
  ⒁既其出。(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⒂则或咎其欲出者。(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⒃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⒄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
  ⒅其孰能讥之乎?(副词“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
  ⒆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
  7. 观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欣赏)
  而世之雄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
  此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建筑物的一种,读gu`an)
  予观夫巴陵盛状,在洞庭一湖(观赏)
  8.名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定名)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解释)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
  不名一钱(以私人名义占有)
  狄公有盛名(名声)
  9.之
  以其故后名之曰(代词,它)
  余之力尚足以入(助词,的)
  何陋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助词,补语标志)
  悲夫古书之不存(取独,不译)

1.楚人伐宋以救郑——以,目的连词,来
2.弗可赦也已——被动句,不能被原谅
3.宋公及楚人战于泓——介宾短语后置,“于泓战”:在泓交战
4.宋人既成列——既:已经,……后
5.楚人未既济——济:古今异义,渡河
6.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省略句:(楚军)既济而未成列,(子鱼)又以(之)告(宋襄公)
7.既陈而后击之——省略句:(楚军)既陈而后击之
8.门官歼焉——被动句:国军的门官被消灭了
9.君子不重伤——重:古今异义,再次。伤:动词作名词,受伤的人
10.不禽二毛——二毛:古今异义,头发花白的人,泛指老人
11.古之为军也——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也:用在句子中间,表示停顿,不译。
12.不以阻隘也——以:介词,凭借。也:句末语气词。
13.寡人虽亡国之余——余:古今异义,后代,后裔。
14.天赞我也——赞:古今异义,帮助
15.不亦可乎?——固定句式:不亦……乎,不也……吗?
16.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判断句:……者,……也。现在强大的军队,都是我们的敌人。
17.虽及胡耇——虽:古今异义,即使
18.明耻教战,求杀敌也——明:形容词作动词,说明,阐明。判断句式:说明失败是耻辱,教会士兵作战的技巧,就是为了杀死敌人。
19.若爱重伤——爱:怜惜,爱惜
20.利而用之——利:形容词作动词,占据有利的条件,抓住有利的机会。


特殊句式有:战于泓(倒装句介词短语作状语后置)
公伤股(被动句式)
楚人伐宋以救郑——以,目的连词,来
.宋人既成列——既:已经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省略句:(楚军)既济而未成列
既陈而后击之——省略句:(楚军)既陈而后击之
.门官歼焉——被动句:国军的门官被消灭了
阻而鼓之(之,凑足音节不译)

  一、通假字
  1. 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名词活用为动词,尽情享受)
  4.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5.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6.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
  7.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8.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9.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10. 则或咎其欲出者。 (咎:形容词用作动词,指责。)
  1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幽暗昏惑: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
  1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误。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14.往往有得。( 得:动词用作名词,收获)
  三、特殊句式
  1、文言固定句式:
  (1).有怠而欲出者。 (有一个……的人。)
  (2).其孰能讥之乎? (难道……吗?)
  (3).何可胜道也哉! (哪里……呢!)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
  2、省略句: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于)之
  (2).距洞百余步,有碑仆(于)道
  (3).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
  (4).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
  (5).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宾语)
  (6).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宾语)
  (7).余之力尚足以(之)入,火尚足以(之)明也
  3、判断句: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3).此余之所得也
  (4).所谓华(huā)山洞者,以其乃华(huā)山之阳名之也
  (5)今言“华(huā)”如“华(huá)实”之“华(huá)”者,盖音谬也
  4、倒装句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介宾短语后置)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状语后置)
  四、一词多义:
  1. 乃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
  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
  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
  2. 道
  ①有碑仆道(路,道路)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
  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3. 盖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
  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
  4. 文
  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
  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
  ④文过饰非(掩饰)
  5. 然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
  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
  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但是)
  6. 其
  ⑴始舍于其址。(代词,它的,代华山)
  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那)
  ⑶距其院东五里。(代词,那个)
  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代词,它)
  ⑸其文漫灭。(代词,它的,代仆碑)
  ⑹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代词,它上面)
  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代词,它的,代华山)
  ⑻问其深。(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
  ⑼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
  ⑽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其进”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那”,“其见”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
  ⑾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代词,它的,代后洞)
  ⑿盖其又深。(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
  ⒀则其至又加少矣。(代词,代那些)
  ⒁既其出。(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⒂则或咎其欲出者。(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⒃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⒄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
  ⒅其孰能讥之乎?(副词“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 ⒆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
  7. 观
  (1)古人之观与天地、山川......(欣赏)
  (2)而世之雄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
  五、古今异义词:
  1.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非常】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学者】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所以】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有叹焉。 【于是】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悲】 古义:“悲”,感叹 今义:悲伤。
  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至于】 古义:“至”是“到”,“于”为介词,引出下文地点。 今义:表提及。

一、通假字
  1. 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名词活用为动词,尽情享受)
  4.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5.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6.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
  7.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8.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9.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10. 则或咎其欲出者。 (咎:形容词用作动词,指责。)
  1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幽暗昏惑: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
  1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误。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14.往往有得。( 得:动词用作名词,收获)
  三、特殊句式
  1、文言固定句式:
  (1).有怠而欲出者。 (有一个……的人。)
  (2).其孰能讥之乎? (难道……吗?)
  (3).何可胜道也哉! (哪里……呢!)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
  2、省略句: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于)之
  (2).距洞百余步,有碑仆(于)道
  (3).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
  (4).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
  (5).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宾语)
  (6).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宾语)
  (7).余之力尚足以(之)入,火尚足以(之)明也
  3、判断句: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3).此余之所得也
  (4).所谓华(huā)山洞者,以其乃华(huā)山之阳名之也
  (5)今言“华(huā)”如“华(huá)实”之“华(huá)”者,盖音谬也
  4、倒装句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介宾短语后置)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状语后置)
  四、一词多义:
  1. 乃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
  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
  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
  2. 道
  ①有碑仆道(路,道路)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
  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3. 盖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
  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
  4. 文
  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
  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
  ④文过饰非(掩饰)
  5. 然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
  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
  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但是)
  6. 其
  ⑴始舍于其址。(代词,它的,代华山)
  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那)
  ⑶距其院东五里。(代词,那个)
  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代词,它)
  ⑸其文漫灭。(代词,它的,代仆碑)
  ⑹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代词,它上面)
  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代词,它的,代华山)
  ⑻问其深。(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
  ⑼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
  ⑽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其进”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那”,“其见”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
  ⑾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代词,它的,代后洞)
  ⑿盖其又深。(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
  ⒀则其至又加少矣。(代词,代那些)
  ⒁既其出。(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⒂则或咎其欲出者。(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⒃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⒄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
  ⒅其孰能讥之乎?(副词“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 ⒆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
  7. 观
  (1)古人之观与天地、山川......(欣赏)
  (2)而世之雄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
  五、古今异义词:
  1.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非常】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学者】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所以】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有叹焉。 【于是】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悲】 古义:“悲”,感叹 今义:悲伤。
  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至于】 古义:“至”是“到”,“于”为介词,引出下文地点。 今义:表提及。

文言现象整理
通假字
1. 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词类活用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名词活用为动词,尽情享受。 4.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5.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6.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 7.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8.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9.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10. 则或咎其欲出者。 咎:形容词用作动词,指责。 1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幽暗昏惑: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 1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误。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14.往往有得。 得:动词用作名词,收获
文言固定句式
1.有怠而欲出者。 (有一个……的人。) 2.其孰能讥之乎? (难道……吗?) 3.何可胜道也哉! (哪里……呢!)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
省略句、判断句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于)之 2.距洞百余步,有碑仆(于)道 3.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 4.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 5.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宾语) 6.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宾语) 7.余之力尚足以(之)入,火尚足以(之)明也 8.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9.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0.此余之所得也 11.所谓华(huā)山洞者,以其乃华(huā)山之阳名之也 12.今言“华(huā)”如“华(huá)实”之“华(huá)”者,盖音谬也
倒装句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介宾短语后置)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状语后置) (七)重点翻译句 1.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多义词
1. 乃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 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 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 2. 道 ①有碑仆道(路,道路)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 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3. 盖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 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 4. 文 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 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 ④文过饰非(掩饰) 5. 然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 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 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但是) 6. 其 ⑴始舍于其址。(代词,它的,代华山) 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那) ⑶距其院东五里。(代词,那个) 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代词,它) ⑸其文漫灭。(代词,它的,代仆碑) ⑹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代词,它上面) 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代词,它的,代华山) ⑻问其深。(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 ⑼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 ⑽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其进”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那”,“其见”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 ⑾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代词,它的,代后洞) ⑿盖其又深。(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 ⒀则其至又加少矣。(代词,代那些) ⒁既其出。(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⒂则或咎其欲出者。(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⒃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⒄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 ⒅其孰能讥之乎?(副词“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 ⒆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 7. 观 古人之观与天地、山川......(欣赏) 而世之雄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
异义词
1.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非常】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学者】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所以】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有叹焉。 【于是】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悲】 古义:“悲”,感叹 今义:悲伤。 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至于】 古义:“至”是“到”,“于”为介词,引出下文地点。 今义:表提及。


求游褒禅山记的重点实词,活用,句式!
(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⒎ 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欣赏)而世之雄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此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建筑物的一种,读guàn)予观夫巴陵盛状,在洞庭一湖(观赏)⒏名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定名)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解释)山不在...

求《游褒禅山记》 观得其然 一词多义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 一、通假字 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二、词类活用 1、 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2、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3、有泉侧出。

游褒禅山记中的知识点
游褒禅山记中的知识点 知识点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性活用、偏义复词、文言虚词(之、其、而、则、以、于、乃、然、因、焉、但、且)、省略句、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 知识点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性活用、偏义复词、文言虚词(之、其、而、则、以、于、乃、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讲解、赏析
哈喽,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游褒禅山记》;《游褒禅山记》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之后,以追忆的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这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如今的社会中,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其中这一句,...

游褒禅山记常默句子
《游褒禅山记〉〉重点句 1.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唐代和尚慧褒当初筑室居住在它的山脚下,死后又葬在那里;因此它后来命名叫“褒禅“。2、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人们所说的华山洞,是因为它是在华山南面而命名它的。3、既其出,则或咎其...

归纳游褒禅山记中然的意义和用法
①<动>燃烧。后来写作“燃”。②<代>这样;那样。③<形>是的;对的。④<词缀>用在形容或副词后,表状态,可译为“……的样子”、“地”,也可不译。⑤<助>用在名词或名词短语后,与前面的动词“如”、“若”、“犹”等呼应,表示“(像)……一样”。⑥<连>然而;但是。《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议?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④文过饰非(掩饰)5.然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但是)6.其 ⑴始舍于其址.(代词,它的,代华山)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那)⑶距其院东五里...

游褒禅山记内容分析
游褒禅山记,以考证山名为起点,记述了作者的游历过程和心得。第一部分分为两层,第一层介绍了褒禅山,又称华山,通过考证其命名由来,提及禅院和华山洞,揭示了游踪。第二层详述了游华山洞的经历,通过前后洞的对比,预示了后文关于“艰险与人迹罕至”的哲理。第二部分是议论,分为两层。第三层是...

游褒禅山记古今异义 游褒禅山记的古今异义
《游褒禅山记》的古今异义:1、十一。古义是十分之一,今义是数词,或指中国国庆日。2、非常。古义是不平常。今义是副词。3、学者。古义指读书人,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4、所以。古义指“……的原因”,今义表示因果。5、于是。古义指这件事,今义为连词。6、古义表感叹,今义指悲伤...

《游褒禅山记》常考句子有哪些?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

扎囊县19697851779: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特殊句式几个方面归纳 -
韦苑野菊:[答案] 一、通假字 1. 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

扎囊县19697851779: 游褒禅山记,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议求这篇文章的整理 -
韦苑野菊:[答案] 一)通假字 1.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二)词类活用 1.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2.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3.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4.问其深,则其...

扎囊县19697851779: 求《游褒禅山记》词类活用
韦苑野菊: 一)通假字 1. 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 1.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 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

扎囊县19697851779: 游褒禅山记实词谁能给我列出游褒禅山记的实词?谢谢,我急需要 -
韦苑野菊:[答案] (一)通假字 1.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二)词类活用 1.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2.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3.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4.问其深,则其...

扎囊县19697851779: 游褒禅山记的通假字 -
韦苑野菊: 通假字1. 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扎囊县19697851779: 游褒禅山记中的知识点 -
韦苑野菊:[答案] OOO通假字 1. 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OOO词类活用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

扎囊县19697851779: 《游褒禅山记》的知识精讲 -
韦苑野菊: 词类活用词: ①始舍于于其址 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②有泉侧出 名词作状语,从旁边③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a--n. 深度.穷:a-- v.走到尽头.④则其至又加少矣.v--n.到达的人.⑤火尚足以明也. a--v.照明.⑥其进欲难,...

扎囊县19697851779: 游褒禅山记 第一段依次记叙什么?山之_ - 山之_ - 山之_ - 山之_ - (一空一字) -
韦苑野菊:[答案] 山之名,山之址,山之故,山之音.

扎囊县19697851779: 游褒禅山记常考句子 -
韦苑野菊: 《游褒禅山记》重点句子翻译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翻译: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舍定居,死后葬在那里,因此后人就命名此山为“褒禅”. 【舍,名作动,筑屋定居;名,名作动,命名.】 2、距...

扎囊县19697851779: 游褒禅山记中的词如何解释? -
韦苑野菊: 1.褒禅山亦谓之华山——代词,它 2.而卒葬之——代词,那里(“之”前省略“于”) 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它 4.褒之庐冢也——助词,的 5.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第一个是助词,的;第二个是代词,它 6.今言“华”如“...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