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列国志夷夏之辨怎么选

作者&投稿:湛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大周列国志夷夏之辨的选有两种观点:
1. 历史背景方面:在西周时期,夷夏之辨被用来判断周边族裔是否服从周王室领导。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夷夏之辨逐渐演变为与周边各国是否与中国文化相近、文明程度是否高度发达、是否讲中文等因素有关。
2. 现代观点方面:现代人应该尊重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和发展历程,不应过于片面或武断地进行价值判断。
因此,在选择大周列国志夷夏之辨时,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背景来进行选择。如果需要了解历史背景下的夷夏之辨,可以参考历史背景方面的观点;如果需要从现代的角度来看待夷夏之辨,可以参考现代观点方面的内容。同时,在选择时,也需要考虑到不同观点之间的差异和复杂性,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1、历史背景:在西周时期,周天子视周边的族裔是否服从周王室的领导,并以是否居住在周王室统治范围内作为判断夷夏之辨的标准。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夷夏之辨则逐渐演变为与周边各国是否与中国文化相近、文明程度是否高度发达、是否讲中文等因素有关。
2、现代观点:在现代,人们不再使用夷夏之辨这一称呼,因为这涉及到文化、历史和地理的复杂性,过于简单或笼统,容易带有歧视成分。现代人应该尊重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和发展历程,不应过于片面或武断地进行价值判断。


华夷之辨的宋朝时期
宋亡后“华夷之辨”的衡量标准由血缘、礼制宗法文化衡量标准阶段向单纯的文化衡量标准或地缘衡量标准阶段演变,更强调“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夷狄而中国也,则中国之”。 实际情况是,在先秦以后,在“华夷之辨”上占据主流的是以文化因素,以血缘及地域进行衡量的观点一般在华夏面临严峻威胁即遭遇...

急求一篇1200字的历史论文
换言之,统一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消除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畛域,实现民族大融合。中华文化有关民族问题的立场有两大支柱:一是所谓“夷夏之辨”,鼓吹“用夏变夷”;一是所谓“夷夏一体”、“王者无外”。就前者而言,它承认诸夏与夷狄之间有差别,但这种差别不以种族归属为标准,也不以地域远近为界限,而是以文明进化程度为...

第一次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夷夏之防”结束。这句话对吗?
正确,在清代两百六十多年里,夷夏之辨最初是明末遗民用来对付新朝的东西。而由此催发的文祸蔓延百年,则造成了刀锯迫视之下的夷夏之义既无可辨,又不能辨。所以在身历鼎革的一代遗民之后已是声响渐寂而渐去渐远。后来的朝旨和奏章里间有夷其人夷其事之说,但大半对应的都是高鼻深目的远人...

孔子的主要经历
当齐国以奏四方之乐为名,欲劫持鲁君时,孔子一身正气,登上临时筑成的盟坛土阶,责问齐景公说,两国国君友好会盟,何必要夷狄音乐?大家都知道,孔子有著名的夷夏之辨,即以文明程度来区别夷狄与诸夏的,齐景公心知失礼,相礼便和平进行,但同鲁国制定盟约时,齐国在其中加了一条,说当齐出征时,...

汪琬的汪琬与清初古文论争
“夷夏之辨”是汉人士子不得不面临的问题。明遗民规模空前,清初二十余年间居为文坛主流,此后新朝士大夫始渐取代之。在汪琬这类仕清文人看来,遗民之文非适应世变的文字,不合世用,而遗民对适应世变的文字多不屑一顾。严迪昌先生《清诗史》将诗人的不同选择概括为“朝”、“野”离立。这种离立态势同时存在清初...

吴起胜利山纪念碑的碑文
明清易代曾经给中国知识分子心灵上以极大的震动,素有严“夷夏之辨”思想传统的汉族知识分子无论如何也不甘心于少数民族的统治,在有清统治的二百多年中,满汉之间的冲突时隐时现伴随着清朝统治的全部过程,至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大清王朝,其最具号召力的口号依然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由此可见汉族知识分子具有怎样...

在历史上谁提出华夷一体观念?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提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意思是:自古以来的统治者,都重视中原的汉族,而轻视那些少数民族,而我(朕),却对他们一视同仁。唐太宗的这种认识和思想,显示了处理民族关系和中外关系的仁和宽厚的胸怀。在...

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如果当时孔子在,孔子会同意胡服骑射吗?_百度...
岁月的风尘终将公平的把功过是非呈现在每个人面前。一:夷狄之有君,不若诸夏之无 在“夷夏之辨”这个问题上,即便混乱动荡如春秋之世,孔子依然是坚定而执着的,秉承周礼思想并毕生矢志于发扬周礼、宣扬周礼的孔子对于夷狄始终是存了蔑视之心的。诚然,相比于文化灿烂、郁郁乎文哉的中华文化...

《东周列国志》第一回 周宣王闻谣轻杀 杜大夫化厉鸣冤
话说周朝自周武王伐纣即天子位,把自己身边的人都封到各个地方做了诸侯,又有周公、召公这些忠臣辅佐,国家强大起来。等传到第八位周夷王开始,诸侯就渐渐的朝觐也不勤了,进贡也不准时了,慢慢发展自己的势力了。第九位周厉王更是名副其实,人很残暴,被国人给杀了立了太子成了周宣王。周宣王多亏...

刘裕为什么要将司马懿的后人灭族?司马家族是恶有恶报吗?
夷夏之辨只能是文化制度,没有血统纯正之分。民族融合必然伴随着民族间的互相杀伐,最终适应性最好的,才会继续生存下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啦啦队地方v 2021-01-27 · 西安欧亚学院学生 啦啦队地方v 采纳数:78 获赞数:1683 向TA提问 私信TA 关注 展开全部 因为...

爱辉区19193119431: 大周列国志统一了怎么胜利 -
乐达格列: 大周列国志如何宣战一、战争目标与胜利条件宣战前必看这两项,否则就可能白打,无法实现你的诉求.只有实现胜利条件时,你才必然能实现你的战争目标.如果在此之前战争分数就足够了,则只会保留攻下的城池,并且可能白和.示例:统...

爱辉区19193119431: 什么是夷夏之辨 -
乐达格列: 华夷之辨,或称“夷夏之辨”、“夷夏之防”,用于区辨华夏与蛮夷.古代华夏族群居于中原,为文明中心,因此逐渐产生了以华夏礼义为标准进行族群分辨的观念,区分人群以礼仪,而不以种族,合于华夏礼俗者并与诸夏亲昵者为华夏、中国...

爱辉区19193119431: 问东周列国志的人物挑选一个介绍一下 -
乐达格列: 选一个白起吧!!我喜欢的: 白起(?—前257年),又称公孙起[1] ,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眉县)人,中国古代著名的将领、军事家. 白起为秦昭王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白起是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2]如果对回答满意,请采纳,鼓励鼓励热心人,这年头助人为乐也不容易啊~~~·

爱辉区19193119431: 夷夏之辨的实质是什么? -
乐达格列: 夷夏之辨,从本质而言,其实就是一个民族文化认同问题;而这种民族文化认同,却对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早在上古时期,人们就开始以地域关系来辨别夷夏;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华夏与夷狄地缘关系被打破,礼义文化则成了区分夷夏的标准.汉代公羊学兴起后,从《公羊传》到董仲舒再到何休,都热衷于夷夏之辨,正是经过这种系统的阐发,遂使夷夏之辨成为汉代公羊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很好地服务于汉代大一统政治统治的需要.

爱辉区19193119431: 如何理解古代中国人的民族观和天下观 -
乐达格列: 总的来看,当夷夏矛盾异常尖锐之时,儒家强调“攘夷”,强调“华夷有别”,这充分表现出儒家民族观具有保守性和排他性的一面;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儒家强调“礼分华夷”、向往“天下一家”,又充分体现出儒家民族观具有包容性和...

爱辉区19193119431: 本人想提高古文阅读能力,但目前水平只能看得懂《东周列国志》之类的书.请各位大虾推荐几本难度不高的书 -
乐达格列: 建议看史记中的列传、本纪和世家.因为它们读起来像小说,不枯燥,比较好懂,还能学历史.另外,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寓言故事,短小,好理解.然后,读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有了这些,再读枯燥无味的古文就不在话下了.

爱辉区19193119431: 东周列国志 字数一共多少 -
乐达格列: 东周列国志,作者冯梦龙,字数74.9万.

爱辉区19193119431: 东周列国志中有哪些经典的历史故事 -
乐达格列: 烽火戏诸侯、秦穆公两平晋乱、宋襄公假仁失众、晋楚城濮大交兵、烛之武夜缒说秦、弦高假命犒秦军、晏婴二桃杀三士、孙武演阵斩美姬、伍子胥掘墓鞭尸、美人计吴宫宠西施、西门豹乔送河伯妇、吴起杀妻求将、秦君商鞅变法、马陵道万箭射庞涓等等

爱辉区19193119431: 高二的学生了,是买古文观止还是买东周列国志好呢? -
乐达格列: 《古文观止》是清朝人编纂的历代中国散文总集.这套书所收录的文章也基本代表了各个时期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如果你是需要在初中基础上提高文言文水平,建议购买这套书.《东周列国志》是用古白话写成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虽然它的艺术水平不如四大名著,但是也是一部记载了春秋到战国历史的小说.如果你对这段历史感兴趣,也可以作为中国古代历史入门读物来看.虽然对文言文学习帮助不大,但是这本书是在历史的基础上加工而成,其中不少故事都是写作的好素材.如果假期有空也可以买一本看看.

爱辉区19193119431: 什么是东夷文化(怎么发展的)
乐达格列: 1、一、“东夷”指的是什么地区: “夷”的名称,约产生于夏代,与“华”、“夏”并称,目的是为了进行华夷、夏夷之辨.在商代甲骨文中,“夷”字经常出现,泛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