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琬的汪琬与清初古文论争

作者&投稿:苍梧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汪琬 答案~

http://baike.baidu.com/view/2116254.html看了这个你完全懂

【计甫草至寓斋】门巷何萧索,惟君步屟频。青云几故旧,白首尚风尘。身受才名误,文从患难真。耦耕知未遂,相顾倍伤神。【月下演东坡语(二首选一)】自入秋来景物新,拖筇放脚任天真。江山风月无常主,但是闲人即主人。【玉钩斜】月观凄凉罢歌舞,三千艳质埋荒楚。宝钿罗帔半随身,蹋作吴公台下土。春江如故锦帆非,露叶风条积渐稀。萧娘行雨知何处,惟见横塘蛱蜨飞。【寄赠吴门故人】遥羡风流顾恺之,爱翻新曲复残棋。家临绿水长洲苑,人在青山短簿祠。芳草渐逢归燕后,落花已过浴蚕时。一春不得陪游赏,苦恨蹉跎满鬓丝。

  近百年来,仅以清初古文为桐城派先声之论甚为流行。这种说法并不全面。陈子展所论古文“衰极复盛,系从明末清初的时候开始”[1](P222),卓有识见。清初是一个诗文词全面兴盛的时代,为准确描述词坛之兴,业师严迪昌先生与著名学者叶嘉莹先生等人昌言清词“中兴”之说。清初古文的崛兴亦可借鉴这种说法,称之清初古文“中兴”。“国朝三家”汪琬、侯方域、魏禧成就不下“桐城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古文论争是清初古文“中兴”的重要基石,一代“清文”正是在论争中逐渐取得独立的地位。作为古文论争的焦点人物,汪琬标举“清文”,与吴殳、周容、陈僖、魏禧、归庄、叶燮、黄宗羲等一时古文名家发生激烈的商讨争讼。考察有关论争,有助于探讨清初古文运动的生态风貌,为明清古文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汪琬发起和参与古文论争,无疑有着借以创立一代“清文”的动机,但古文论争还有其具体的历史、文学及学术动因,在具体描述汪琬与古文家论争之前,有必要理清它的源起。
  明清易代,士人反思明亡,将亡国之由归结到文道之衰上来。所谓文道之衰,大抵指明代前有七子拟古,后有公安、竟陵之文流行,七子是假古文,公安、竟陵既无法度,又与载道无关,有害于世。这一思维是清初文人反思历史变革之能事,最为人熟知的例子就是钱谦益将文道之衰与兵燹、阉祸等同视之。在这一点上,汪琬看法相近,有志一扫“今文陋迹”,“卓然思起百数十年文运之衰”[2](P630)。古文家复兴古文,以求有补于世,却将亡国归罪到一些文人身上,本末倒置,自然引起不少异议,遂构成一桩聚讼公案。
  清初士人在新朝与故国之间的选择,本来就是容易引起激烈争议的话题,尤其是明清易代还有其历史特殊性:异族统治取代汉人政权,民族矛盾尖锐。“夷夏之辨”是汉人士子不得不面临的问题。明遗民规模空前,清初二十余年间居为文坛主流,此后新朝士大夫始渐取代之。在汪琬这类仕清文人看来,遗民之文非适应世变的文字,不合世用,而遗民对适应世变的文字多不屑一顾。严迪昌先生《清诗史》将诗人的不同选择概括为“朝”、“野”离立。这种离立态势同时存在清初古文运动中,成为论争的一大动因。  易代后文学思潮多元变化,值得注意的就有七子、公安、竟陵余风犹存;遗民文学居为主流,而馆阁文学日益崛兴;小品风气犹盛,而古文呈现“中兴”。从历史概念上说,明人余风、遗民文学、小品风气指向一个朝代“明”,馆阁文学及古文“中兴”指向一个朝代“清”。所谓“中兴”,是以“明文”为参考的。汪琬等人倡导“清文”,自然也是对“明文”的一种反驳。有关“明文”、“清文”的不同批评态度,成为论争的核心问题。如何评价“明文”,已足以引起纷然争端了。  文学与学风关系密切,不可割裂,清初学风变革也是古文论争的一大源泉。明、清学术差异是相当清晰的,清人之学被龚自珍等称为“清学”,笔者将明人之学称为“明学”[3]。清代以来主流批评观点是“清学”为实,“明学”为虚,清人有学,明人“不学”。其实,明人并非“不学”,只是其学与清人有异而已。“清学”作为对“明学”的一种反动,交锋最激烈的时期就发生在清初。“明文”与“明学”共生,“清文”与“清学”连体。如何认识“明学”与“明文”、“清学”与“清文”,是清初的焦点问题。如学术宗汉,还是宗宋?说者不一。又如或以文章之“醇”专指儒学为宗,“不醇”谓染指释、老;或谓“醇”不离于“肆”与“博”,释、老不当排斥在外。再如小品,或谓脱离六经,非载道之文;或谓亦明道之文,不当排斥在古文之外。复如八股与古文的关系,或谓经学与古文之衰,八股难辞其咎;或谓八股从经传中来,附比经传,虽非古文正宗,但也是古文流亚。诸如此类问题,都反映了当时古文运动与学术思潮的密切关系。  在中国历史上,明人的好论议标榜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政治史上党争之炽实已超过两宋与汉唐;学术史上论争的激烈程度不逊党社之争;文学史上论争涉及诗文、戏曲、小说等各个领域。明人这一习气未随明亡而终止。我们说汪琬借论争的形式推毂古文“中兴”,还只说得主要的一面,他与归庄、叶燮、阎若璩等人的交锋不乏负性使气、书生争是非的因素在内。   清初激烈繁复的古文论争,体现了一代文学思潮的急剧变革与古文运动的复杂形态。兹结合清初古文“中兴”与明清古文发展史,略述汪琬与古文家论争的文学史意义。  清初古文“中兴”是一种文学史的客观存在。其源起有三:一是文学源起。清初文人远承唐、宋古文运动,取法韩愈、欧阳修等人;近承归有光与唐宋派及复社、几社复古风气,反思唐宋、七子、公安、竟陵诸派得失,倡导古文复兴。二是政治源起。明末清初政治与历史大动荡,促使古文家寻求变革,提倡六经为本、文以用实,疏离自适性情。三是学术源起。实学昌明构成“明学”的新变,经学崛兴成为“清学”创立的关键,二者都推毂了清初古文“中兴”。顺康之际涌现不同的古文创作群体,主要包括:复社、几社后劲群体;钱谦益、龚鼎孳、吴伟业为代表的贰臣群体;黄宗羲与浙东文派;顾炎武、归庄、王猷定、屈大均、周容、杜濬为代表的遗民群体;王士禛、王崇简、施闰章、魏裔介为代表的新朝士大夫群体;汪琬、叶燮、计东、尤侗为代表的吴中群体;易堂九子为代表的江右群体;侯方域、汤斌、宋荦为代表的中州群体;王弘撰、李因笃为代表的关中群体,董文友、陈维崧为代表的常州群体等。各群体、作家间的交叉与冲突,对清初古文理论与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清初古文运动中,古文论争、古文评点、朴学之兴,构成“中兴”的三大基石。论争的意义极其突出。如复兴古文应从文法始,还是从明道始?在文人、才士、学者之文中,何为古文正宗?如何处理古文与八股、经学的关系?都成为当时的焦点问题。通过对话交流,古文家鲜明地阐述了各自的古文观。文坛大家论争引起文学界广泛关注,对当时古文理论与创作的繁荣大有裨益。  基于此,我们再来看汪琬与古文家论争的文学史意义。  一方面,汪琬论争对象,如黄宗羲、魏禧、归庄、周容、陈僖等,皆一时古文名家,所论都关系着清初古文运动的大问题,包括对古文正统的反思,对文法的认识,对“明文”的反思,对古文与经学关系的理解,对八股文的评价态度等。针锋相对的辩说,甚至剑拔弩张的对垒,对古文“中兴”有着不凡的意义。如汪琬提倡文法、文经道合一;陈僖推重文以明道;魏禧主于自然元气,不以文法为第一要义;黄宗羲提出如何“叙事”、“用经”。所谓理不辩不明,通过论争,诸子建构了各自的古文理论体系,对存在的问题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汪文摘谬》固深为汪琬不喜,但不失诤友之义,他在刊刻《钝翁续稿》与手定《尧峰文钞》时,对叶燮摘谬文字或删或留,作了较大改动。尧峰门下惠士奇等、横山门下沈德潜等,创作上也力避叶燮指出的问题。叶燮不长于经术,横山门下对汪琬经史之文多有借鉴。汪琬不喜阎若璩其人,但还是认同他所说的墓志体例,撰著力避体例之失。清代金石义例之学的兴起,汪、阎之争有发端之功。探讨清代金石义例之学,此一文史公案值得关注。  另一方面,“清文”取代“明文”,既非随朝代鼎革自然形成,又非一蹴而就。其间经历了曲折复杂的过程。汪琬与遗民周容、吴殳、归庄、魏禧、黄宗羲之争,前三次由汪琬主动发起,后两次由遗民主动发起。周、吴、归、魏、黄在明遗民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古文也几乎代表了遗民古文的最高成就。论争又牵入钱谦益、侯方域、王猷定等人,有着丰富的内涵。与周容之争,侧面反映了当时在野遗民居为文坛主流的史实。与吴殳之争意在“倒钱”,是针对“明文”、“明学”习气所发。与后来批评侯方域、王猷定一样,这是汪琬倡立“清文”、“清学”的重要一环。“倒钱”又成为与归、黄之争的导火索。汪琬以震川嫡派自视,然未得到吴、归、黄的承认。在许多遗民眼中,钱谦益失节降清,但仍是“明文”大纛,“明文”尽管存在种种弊端,但毕竟是故国之“遗”,非新朝所有,遗民可以批判它的弊端,如果以“清文”取而代之,他们显然是不尽肯的。黄宗羲编选《明文海》、《明文授读》,即可觇其意。这无疑含有十分微妙的“敝帚自珍”心理。所以,汪琬批评钱、侯、王,就遇到不小的阻力。随着时间推移,遗民社会衰落,“清文”最终取代“明文”的地位。“清文”创立有三个不可或缺的要素:文法之兴;经学昌明;适应世变。适应世变,不待详言而明。文法之兴是“明文”到“清文”演变的一个关键要素。这并不是说“明文”没有文法,而是说汪琬等提倡文法,重新认识古文正统,黜七子、公安、竟陵于正宗之外,从而变革了明中叶以来文章传统。经学之兴与之相辅相成。汪琬与阎若璩有关经学与文章的商证,鼓扬了合经学、文学为一的风尚,也奠立了“清文”尚经重学的基调,后来吴派、皖派经学家以及阳湖派古文,大都继承了这一传统。这样看来,汪、阎之争对清代古文的发展,特别是古文与经学的合流,有着深刻的意义。当然,“清文”取代“明文”,并不意味古文完成了从“虚”到“实”的质变。无论是七子复古、阳明学人鼓吹良知,还是公安“独抒性灵”、竟陵“幽清孤峭”,都体现了明代古文的革新尝试。“明文”自成一体,有“清文”难以替代的价值。  综上,汪琬与古文家的论争对清初古文“中兴”深具影响。论争胜负不是最重要的,未分出胜负,并不影响其推毂古文复兴的作用。清初古文“中兴”富有创造性,存在诸多有待深入开掘的空间,如清初古文与唐、宋、明古文运动的关系;与明清学术的关系;发展轨迹与特征;古文的论争与理论、评点与传播;古文与小品、骈文及八股的关系;古文流派群体研究;古文运动的价值等。当前清初小品研究的繁荣自不能取代古文研究,只有对诸如此类问题深作探讨,始可进一步认识清初古文“中兴”在文学史上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传是楼记是汪琬为谁的书楼写的一篇记
《传是楼记》是徐乾学的藏书楼建成后,请汪琬为藏书楼所写的一篇记。《传是楼记》是清初文学家汪琬为藏书楼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以阐明建楼藏书的意义为重点,先述藏书楼的兴建、藏书规模;然后说明楼名的由来。继而阐明传书的意义,指出主人不以“土田财货”、“金玉珍玩鼎彝尊斝、“园池台榭舞歌...

清初古文三大家是谁?
是侯方域、魏禧和汪琬。分析:清初散文,时有被称为“清初三大家”的侯方域、魏禧和汪琬。魏以观点卓越、析理透辟见长,汪则写人状物笔墨生动,侯方域的影响最大,继承韩、欧传统,融入小说笔法,流畅恣肆,委曲详尽,推为第一,“三家”是桐城派的嚆矢。文学评价 《四库提要》评为:国初气不淳,...

《传是楼记》文言文中词类活用有哪些?
《传是楼记》是清初文学家汪琬为藏书楼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以阐明建楼藏书的意义为重点,先述藏书楼的兴建、藏书规模;然后说明楼名的由来;继而阐明传书的意义,指出主人不以“土田财货”传子孙,唯以藏书相传,目的在于使后世继承先辈之志,不同流俗。2、文章深意 作者指出藏书、守书、读书之难,...

读《传是楼记》
”这就是传是楼的来历。第二段开始写书籍多灾多难,自汉以来,不管是“重官赏以购之”,还是“名公贵卿厚金帛以易之”,“或亲操翰墨,及分命笔吏以缮录之”,但散佚无数,“以是知藏书之难也”。接着“琬顾谓 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

清初三大家的代表与背景
清初散文,时有被称为“清初三大家”的侯方域、魏禧和汪琬。魏以观点卓越、析理透辟见长,汪则写人状物笔墨生动,侯方域的影响最大,继承韩、欧传统,融入小说笔法,流畅恣肆,委曲详尽,推为第一。社会背景 唐宋古文的传统,在明代受到了复古派学秦汉文和公安派、竟陵派抒写性灵的冲击。明末清初,天崩...

传是楼记原文和翻译
琬顾谓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是故藏而勿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占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博...

传是楼记为谁写
《传是楼记》是徐乾学的藏书楼建成后,请汪琬为藏书楼所写的一篇记。创作背景 中国古代的读书人都喜欢藏书,藏书是读书人的传统,到了明清两代此风更盛。徐乾学即是清初的藏书家之一,在江南一带颇负盛名。他凭借着使人艳羡的地位、渊博的学识和雄厚的资财,在明末清初战乱不息的情况下,乘机购进那些...

传是楼记chuan还是zhuan
此文出自清初文学家汪琬《传是楼记》。《传是楼记》创作背景:中国古代的读书人都喜欢藏书,藏书是读书人的传统,到了明清两代此风更盛。徐乾学即是清初的藏书家之一,在江南一带颇负盛名。他凭借着使人艳羡的地位、渊博的学识和雄厚的资财,在明末清初战乱不息的情况下,乘机购进那些急于出手的珍本...

申甫传 汪琬阅读答案附翻译,申甫传 汪琬阅读答案附翻译
申 甫 传 汪 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常系鼠①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

琬殁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琬殁。这不是一个词,应该是一句话:一个叫“琬”的人“殁”了。殁是死的意思。殁,终也。——《广雅·释诂四》据 清史稿 记载,“当是时,海内以诗名者推士祯,以文名者推汪琬。而嘉兴叶燮,字星期,其论文亦与琬不合,往复论难,互讥嘲焉。及琬殁,慨然曰:“吾失一诤友矣!今谁复弹...

永平县17644352829: 清初三大散文家是谁? -
乐正楠欣泰: 魏禧,汪琬、侯方域并称为“清初三家”. 主要指的是散文创作上,也称“清初散文三大家”.

永平县17644352829: 开个小超市的进货渠道有哪些?
乐正楠欣泰: 1、找商品区域代理开小型超市通过联系品牌代理商采购日用百货、食品饮料等超市快消商品,是中小型超市常用的进货渠道.通过代理商拿货对单次进货的数量没有要求...

永平县17644352829: 军婚离婚财产分割规定是如何
乐正楠欣泰: 1、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2、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3、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永平县17644352829:   小孩子手上长倒刺能不能拔掉?儿子手指很经常长倒刺,不好看
乐正楠欣泰: 楼主小孩子手上长倒刺最好不要绑,用剪指甲给他剪掉就好了.拔的话容易出血的.别让小孩老是去抓东西抓东西就容易长倒刺.

永平县17644352829: 介绍南宋词人 - 陆游生平
乐正楠欣泰: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南宋诗人.汉族.字务观,号放翁.越... 像清初杨大鹤的选本,方文、汪琬、王苹、徐釚、冯廷櫆、王霖等的摹仿,像“红楼...

永平县17644352829: 什么是考据之学?
乐正楠欣泰: 考据之学为汉代古文经学所开启.古文经学讲究名物训诂,注意从文 化传统的角度阐发儒学.但是,由于古文经学家未能同谶纬神学划清界限, 限制了考据之学的发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