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185――尽心知天

作者&投稿:那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阳明心学185――尽心知天

        (2020年9月11日17:18)

      听读《答聂文蔚书二》一文,又有了新的见识。特别是对“尽心”三节,更有新的见解。

      “尽心”三节,其实就是三个境界。阳明先生在文中分得很详细,讲解得很透彻。尽心知天是最高境界,只要达到了这个境界,“存心养性”与“修身以俟”之功境界就不用说了,因为功夫就在其中,肯定做得很好。但要真正地理解它,并在工作生活中更好地运用它,就不得不理清三者之间的关系。

      如果单从字面意思和理论上讲是很难理解的,也往往让人越学越糊涂,会迷糊得不得了。就是因为担心不能很好地明白其中的道理,阳明先生举了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

      譬之行路,“夭寿不贰、修身以俟”者,如襁抱之孩,方使之扶墙傍壁而渐学起立移步者也。就象很小的孩子一样,才开始学习走路时,担心磕着、碰着,会让他扶着墙走路。好比学习阳明心学一样,才开始确实不懂,需要老师引导、讲解,也只是囫囵吞枣,会学得很慢,理解得不深不透。

      这时候,也最容易打退堂鼓,学着学着不想学了。试看,才上来热情学习的人很多,当热情一过,退学的人就我了。这都是做不到“夭寿不贰、修身以俟”,又怎能走在成圣成贤之路上呢?

      “存心事天”者,如童稚之年,使之学习步趋于庭除之间者也。这是学习到了一定基础,好比上了初中、高中阶段。好比在致良知的道路上,有了良知之心,也能遇事致良知,但还是缺乏一种无我利他的精神,还处在扭扭捏捏状态。当真正遇到需致良知的事情时,会有脑中思考去不去,而不是毫不犹豫地去致良知,这是一种境界也。

      “尽心知天”者,如年力壮健之人,既能奔走往来于数千里之间者也。这是最高境界,达到这种境界,需要很好地修炼。如果真正达到这种境界的人,一般都是成圣成贤的人了。他们无论做大事小事,都一种心态,根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也没有重要不重要、认真不认真之分,就一种态度,致良知去做。

      在我致良知的路上,也吻合这三种境界。才开始学习时,因为要与各种固有的坏习惯作斗争,所以需要“夭寿不贰、修身以俟”的功夫,一心一意地去努力学习,一有厌学的想法,就要努力纠正自己的坏想法,所以很艰难、很努力。当达到“存心事天”的境界时,因为有了一定基础,所以学起来相对好点了。比如见到需致良知之事,会用脑思考,去不去致良知,在这层境界,会让脑子支配自己去致良知。当达到第三种境界时,根本不用脑子了,不会再思考致不致良知,只要是良知的东西就会坚持、就会去做。

      只要达到了第三种境界,就不必担心是否一心一意去致良知,就不必担心是否做好,只要做到用心专一地去致良知就行了。正如阳明先生所说“盖为圣人忧功夫之或间断,而不知为自己忧功夫之未真切也。”用心努力吧!

理上明、事上磨、境上练

去私欲、存天理、致良知

明理、立志、践行、印证

做圣贤文化实践的榜样,为社会做出实质性贡献。


阳明心学146――一种使命担当(第6次家书)
阳明心学146――一种使命担当(第6次家书)        (2020年7月25日)      又到家书书写日,回顾读《答顾东桥书》一文,最大的感觉就是让人油然而生一种强烈的使命担当,特与家人分享。      我理解的全文意思就是圣学的...

阳明心学144――圣道熄而霸术焻
      阳明心学144――圣道熄而霸术焻           (2020年7月23日17:38)      读《顾东桥书》一文,其中“王道熄而霸术焻”一节写得真是入木三分,令人深思。      文中写到:“孔子既...

阳明心学231――再读“八颗心”
      阳明心学231――再读“八颗心”          (2021年3月18日星期三)      读《示弟立志说》一文,对其中的“八颗心”又有了新的感悟。      文中,阳明先生谈到“八颗心”要不得,这...

阳明心学272――《良知之“变”》
    阳明心学272――《良知之“变”》(家书)            (2021.1.23.16:45)尊敬的博仁导师、大爱付出的志愿者家人们:      大家好!      我是致知班11小组的学员陈涛,来自山东济宁市...

阳明心学135――格物
            阳明心学 135――格物           (2020年7月13日9:40)      我一直对“格物”二字心存敬畏,总感觉理解不深、不透。当听读了《大学古本序》之后,才有了一定的理解。 ...

阳明心学194――触之不动
        阳明心学194――触之不动         (2020年9月21日14:10)      在读《阳明先生年谱》时,有一句话“阳明此行,必立事功,吾触之不动矣”值得玩味,特别是“触之不动”四字,更让人深思不倦。 ...

阳明心学280――理上明
            阳明心学280――理上明       (2021年6月24日星期四11:39)      今天一早,在听博仁导师讲解三个方法时,其中讲到了理上明。理上明,天天讲、天天学,到底什么意思呢?    &#...

阳明心学221――克己功夫
            阳明心学221――克己功夫           (2020年11月4日星期三10:05)      读《传习录》十八,让我再一次感受了什么是克已功夫。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

阳明心学239――欲望的奴隶
        阳明心学239――欲望的奴隶       (2021年4月1日星期四12:35)      听博仁导师讲解《寄诸弟书》一文,其中讲到欲望的奴隶,我感觉就是说的我一样。      我就常常被欲望控制头脑,让自己...

阳明心学131――良知之思
          阳明心学131――良知之思           (2020年7月7日10:55)      读《答欧阳崇一书》一文,对于良知之思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      欧阳崇一说:“学者之敝,...

安岳县18612415468: 王阳明三大思想是什么? -
班乖金怡: 王阳明的心学三大核心思想是:1、心即理(价值存在);2、知行合一(价值判断);3、致良知(价值归宿),“心即理”是开端,是起因,即意动;“知行合一”是认知过程,是实践;“致良知”才是根本目的.三者是必然的递进关系,进...

安岳县18612415468: 王明阳心学的主要内容 -
班乖金怡: 阳明心学 王守仁在继承思孟学派的“尽心”、“良知”和陆九渊的“心即理”等学说的基础上,批判吸收了朱熹那种超感性现实的先验范畴的“理”为本体学说,创立了王学,或称阳明心学. 王学的内在结构是良知和致良知经由知行合一而构...

安岳县18612415468: 哪些是儒家学派陆王心的基本观点 -
班乖金怡: 首先,从“性”“天”本体到“心”本体.《中庸》之“诚”是诚己性、诚物性,最终认识、把握天道(“诚”).“诚”的本体中包含有“性”“天”本体.到孟子时心本体的地位更为明确,提出了“尽心、知性、知天”的认识论命题.这一...

安岳县18612415468: 王阳明的心学理论 -
班乖金怡: 看了很多答案.不是比较扯,就是瞎编故弄玄虚.接下来我将揭示心学的真正奥义.懂得人懂,不懂的人尽管点反对.另外睡前忍不住手机打字,有错别字莫怪. 心学的核心奥义,就在于四个字「知行合一」. 有人看到这,可能要关了.心想...

安岳县18612415468: 王阳明心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班乖金怡: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天理即是人欲.否认心外有理,有事,有物.认为为学“惟学得其心”,“譬之植焉,心其根也.学也者,其培壅之者也,灌溉之者也,扶植而删锄之者也,无非有事于根焉而已.”要求用这种反求内心的修养方法...

安岳县18612415468: 王阳明四句教是哪四句?怎么理解? -
班乖金怡: 王阳明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是阳明心学最精华四句话,一般视此四句为王对其大半生学术思想的概括性论述. 作为阳明心学研究专家,度阴山老师称这四句话为王阳明心学的路线图,就是关于心学的概念和理论,他曾经1508年在贵州农场提出一个第一个概念就是心静止,他所谓的心静止是什么呢?所有的天理、所有的道理、所有的真理都在我心里,而不在我心外,一旦在我心外了,这个理无论有多少人视为公正的,它都不是理...... 想要了解更多,建议你添加微信服务号参加众筹活动,面对面与度阴老师聊聊.

安岳县18612415468: 对于王阳明的心学的领悟???? -
班乖金怡: 关于阳明心学的几点意见 文:深蓝 一、、阳明心学阳明心学用三个字来概括就是:“致良知”.用七个字来概括就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前者是认识论,后者是方法论.这成就了王阳明据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真三不朽”的大家...

安岳县18612415468: 结合工作岗位对王阳明读后感 -
班乖金怡: 王阳明,大明帝国时期诞生的一位著名的心学家,而在当时以朱熹理学为主流的明朝,也足以体现出王阳明的艰辛以及心学发展受到的阻碍程度.刚上大一时,接触到马哲的唯物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安岳县18612415468: 阳明心学的要旨是? -
班乖金怡:[答案]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天泉论道时得出的心学的总诀.)

安岳县18612415468: 请问王阳明的心学主要讲些什么内容呢 -
班乖金怡: 阳明心学的起点是“龙场悟道”,它奠定了王学的基石,并构建起“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基本理论框架.倘若不经此“大彻大悟”,王学恐怕很难臻于炉火炖青的境界.长期以来,“龙场悟道”被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