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如何说服齐宣王保民而王

作者&投稿:黎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孟子是怎样一步步说服齐王“保民而王”的?~

首先,齐王是主张武力征服天下的,而孟子去的目的是劝他施行仁政。
孟子拜见齐王先引入话题,从“武力征讨”向“统一天下”来过渡,这是前几段,然后又说齐王“不忍牛觳觫”是有君子的美德,齐王当然就高兴了,也就有些看不起那些认为他“爱:吝啬”的百姓(现在,如果孟子继续夸齐王,他就会更加自信,就会认为人民不了解他,而不是他的问题),所以智慧的孟子,一句话就道破了他,说如果他真的又不忍之心那“牛和羊是一样的”(此时,齐王“笑”了,这是被说的很尴尬的笑,这个时候孟子如果让他再尴尬下去,那么谈话也就进行不下去了),所以智慧的孟子有说“无伤也,见牛未见羊也”,又把他从窘境里拉了出来(现在,孟子已经是齐王的“救命恩人"了,这就是孟子高超的论辩技巧,即告诉齐王他有君子的潜质,有没有让他很骄傲),这个时候就是向他阐述自己仁政的时候了。
如果你觉得还不清楚,可以对照语文书理解一下。

齐宣王与孟子探讨的问题是(占领燕国是不是天意) 孟子运用(武王灭纣 和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但仍然服事殷商而没有造反)的例子作比进行说理。孟子的观点是(燕国的老百姓不过是想摆脱他们那水深火热的日子罢了。如果您让他们的水更深,火更热,那他们也就会转而去求其他的出路了。”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宣王说:“不,对此我有什么痛快的呢?我想借此来实现我最大的心愿。”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而闻与?”

孟子问:“大王的最大心愿可以说给我听听吗?”

王笑而不言。

宣王笑而不答。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孟子问:“是因为肥美甘甜的食物不够口腹享受吗?轻软温暖的衣服不够身体穿着吗?艳丽的色彩不够眼睛观赏吗?美妙的音乐不够耳朵聆听吗?左右的侍从不够使唤吗?这些,大王的臣下都足以供给,大王难道是为了这些吗?”

曰:“否,吾不为是也。”

宣王说:“不,我不为这些。”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孟子说:“那么,大王的最大心愿可以知道了,就是想扩张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拜,君临中原、安抚四周的民族。(不过,)凭您的做法去追求实现您的心愿,真好比是爬上树去捉鱼一样。”

王曰:“若是其甚与?”

宣王说:“像这么严重吗?”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孟子说:“只怕比这还严重呢!上树捉鱼,虽然捉不到鱼,不会有后患。按您的做法去实现您的心愿,费尽心力去做了,到头来必定有灾祸。”

曰:“可得闻与?”

宣王问:“(道理)能说给我听听吗?”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孟子说:“邹国跟楚国打仗,大王认为谁会获胜?”

曰:“楚人胜。”

宣王说:“楚国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盍亦反其本矣⑧。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孟子说:“是这样,小的一方本来不可以同大的一方敌对,人少的本来不可以同人多的敌对,势力弱的本来不可以同势力强的敌对。天下千里见方的地方有九块,齐国的土地截长补短凑集在一起,占有其中的一块。靠这一块地方去征服其他八块地方,这同邹国跟楚国打仗有什么两样呢?(大王)何不回到(行仁政)这根本上来呢?如果现在大王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做官的人都想到大王的朝廷里任职农夫都想到大王的田野里耕作,商人都想到大王的市场上做买卖,旅客都想从大王的道路上来往,各国痛恨他们国君的人都想跑来向您诉说。果真做到这样,谁能阻挡大王统一天下?”

在这次谈话中,孟子集中阐述了他的仁政和经济思想,描绘了一幅“保民而王”的社会蓝图。他从齐宣王有“不忍”之心说起,鼓励齐宣王发扬“仁术”,推恩百姓,以德服天下。在孟子看来,仁者无敌,得民心者得天下,“保民”是王道的基础。
孟子劝说齐宣王放弃霸道,施行王道,“保民而王”。在这次谈话中,孟子集中阐述了他的仁政和经济思想,描绘了一幅“保民而王”的社会蓝图。他从齐宣王有“不忍”之心说起,鼓励齐宣王发扬“仁术”,推恩百姓,以德服天下。在孟子看来,仁者无敌,得民心者得天下,“保民”是王道的基础。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怎样一步步说服?
孟子首先巧妙地回避齐宣王所问的“齐桓,晋文之事”,并借机提出“保民而王”的主张。接着说明齐宣王“不王”,是不为而非不能。然后揭示出齐宣王之所大欲,并指出其愿望不可能实现。最后归结到“保民而王”的主张,并阐述实现这一主张的具体措施。孟子围绕“保民而王”这一思想,运用引例与设...

孟子如何说服齐宣王保民而王
孟子劝说齐宣王放弃霸道,施行王道,“保民而王”。在这次谈话中,孟子集中阐述了他的仁政和经济思想,描绘了一幅“保民而王”的社会蓝图。他从齐宣王有“不忍”之心说起,鼓励齐宣王发扬“仁术”,推恩百姓,以德服天下。在孟子看来,仁者无敌,得民心者得天下,“保民”是王道的基础。

孟子在劝说齐宣王时,最后提出实行仁政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孟子用的是推己及人的方法来规劝齐宣王推行仁政。儒家的政治理念是君王由修身做起,进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这里孟子强调君王要善于将自己的一切好的行为推广到百姓的身上,这样就可以得到百姓的拥戴,从而稳固国家的统治。原文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

缘木求鱼中孟子说服齐宣王原文?
一天,孟子问齐宣王:“大王的最大愿望是什么呢?能讲给我听听吗?”宣王笑而不答。孟子继续问:“您吃着美味的食物,穿着轻暖的衣服,有艳丽的色彩可看,有美妙的音乐可听,还有奴仆听你差遣。您手下的臣子都在为你尽心工作,难道您还真是为了这些吗?”宣王答道:“当然不是为了这些。”孟子说...

孟子是怎样说服齐宣王的
齐宣王与孟子探讨的问题是(占领燕国是不是天意) 孟子运用(武王灭纣 和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但仍然服事殷商而没有造反)的例子作比进行说理。孟子的观点是(燕国的老百姓不过是想摆脱他们那水深火热的日子罢了。如果您让他们的水更深,火更热,那他们也就会转而去求其他的出路了。”王曰:“否,...

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是怎样用比喻来说理的?
接着又宕开一笔,先言“百姓皆以王为爱”,再为齐宣王辩解,使谈话的气氛趋向缓和,进入谈话情境。再以“牛羊何择焉”,词锋一转,为百姓辩解。齐宣王只好无可奈何地自我解嘲。然后孟子好言安慰,以免使齐宣王失去对王道的兴趣。于是齐宣王赞孟子善察人心,悉心向孟子请教。这一段又打又拉,忽起...

缘木求鱼中孟子是用什么方法说服齐宣王的
先举出缘木求鱼这样诙谐的事例引发齐宣王思考,然后再假设邹楚作战,以实例向齐宣王证实不可战,说服齐宣王。聪明的孟子已经知道了大王的欲望。他对齐宣王说:“大王是想用战争征服天下,这是不可取的方法。要想使天下都归顺自己,就必须先好好地治理自己的国家,施行仁政,使天下的官员、农人、商人,...

《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谈话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他提出的措施?
《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谈话的中心论点是: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他提出的措施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具体的有: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

缘木求鱼中孟子是用什么方法说服齐宣王的
”齐宣王就笑而不答。 孟子说:“让我来猜一猜吧。可是还真不好猜。您哪,是一国之君。您想吃什么,不管是山珍海味,要什么就有什么;您现在有穿不尽的衣服,绫罗绸缎,您需要什么都会有臣子送到跟前;您的宫廷里有很多专业的舞女,有专职的乐师乐队,不管想看想听怎样的舞乐,也都能享受到。...

齐桓晋文之事主要内容
当孟子来到齐国,他就要孟子支持和帮助他追求霸业,而孟子则利用这一机会,比较完整地阐述了行仁政而王天下的道理。《孟子》的《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说服齐宣王施行保民的仁政的言论.说明王天下的关键,在于保民;保民的根源,在于有不忍之心;不忍之心的作用,在于推行仁政;推行仁政的具体措施,在于制民...

宿松县18047449160: 孟子游说齐王施行王道分为几步 -
钟离蝶息宁: 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开头至“王请度之”),主要说齐宣王未实行王道,不是不能,而是不为.这部分又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从开头到“则王乎”),提出并明确话题,以问“霸道”开始,转入说“王道”.齐宣王一见孟子,就迫不...

宿松县18047449160: 孟子用什么方法劝导齐宣王 -
钟离蝶息宁:[答案] 孟子采用的是层层推进的论证法,从生活中的事情入手,推论到中层干部的行为,再推论到高级领导人的身上.逼齐宣王毫无退路尴尬不已,也就只有“王顾左右而言他”的份了.孟子本身倒不一定非要出齐宣王的洋相,不过是因为他...

宿松县18047449160: 缘木求鱼 孟子如何说服齐宣王 -
钟离蝶息宁:[答案] 先举出缘木求鱼这样诙谐的事例引发宣王思考,然后再假设邹楚作战,以实例向宣王证实不可战,说服宣王

宿松县18047449160: 孟子怎样劝说齐王的?过程 -
钟离蝶息宁: 首先,齐王是主张武力征服天下的,而孟子去的目的是劝他施行仁政. 孟子拜见齐王先引入话题,从“武力征讨”向“统一天下”来过渡,这是前几段,然后又说齐王“不忍牛觳觫”是有君子的美德,齐王当然就高兴了,也就有些看不起那些认...

宿松县18047449160: 缘木求鱼中孟子是用什么方法说服齐宣王的 -
钟离蝶息宁: 有一次,孟子得知齐宣王想要发兵征讨周围的邻国,扩大他的疆土,便去求见齐宣王,问道:大王,听说你要兴兵,有这件事吗?”“有这件事情.这是为了完成我多年来的一个追求.”“大王,您说这是一种追求,这又是什么呢?”齐宣王就...

宿松县18047449160: 孟子怎么巧劝齐宣王?
钟离蝶息宁: 有一回,孟子去见齐宣王,想劝齐王作为一 国之君,要切实负责,把国家治理好,而不应该 只图自己享受快乐.但要这样去向宣王说教, 是会引起反感的.所以,他一见...

宿松县18047449160: 《齐桓晋文之事》节选自________,它的内容主要是写________劝说________放弃________采纳________的主张而发政施仁的经过.生动准确地阐明了... -
钟离蝶息宁:[答案] 答案:《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 齐宣王 霸道 “保民而王”

宿松县18047449160: 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是怎样用比喻来说理的? -
钟离蝶息宁: 本文是孟子的代表作品之一,颇能反映孟子散文结构严谨、中心突出、论点明确、说理充分、感情激越、气势磅礴这些基本特色.本文是对话体议论文,孟子要在与齐宣王的对话中,使他接受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就必须揣摸对方的心理,诱使对...

宿松县18047449160: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中人政的内容 -
钟离蝶息宁: 《孟子》的《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说服齐宣王施行保民的仁政的言论.说明王天下的关键,在于保民;保民的根源,在于有不忍之心;不忍之心的作用,在于推行仁政;推行仁政的具体措施,在于制民之产.这是全篇的章旨. 孟子的保民和...

宿松县18047449160: 文言文齐桓晋文之事采用了怎样的说理方法 -
钟离蝶息宁:[答案] 比喻 本文是孟子向齐宣王宣扬自己的王道理论,是其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开始,齐宣王 向他打听齐桓、晋文之事,实际上就是想得到“称霸”天下的方法.孟子巧妙地把“霸道”的话题引到“王道”上来,鲜明地提出了“保民而王,莫之能御”的观...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