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读后感(3)

作者&投稿:地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沈复原文:余戏题其签曰:“锦囊佳句”,不知夭寿之机,此已伏矣。

为何说“不知夭寿之机,此已伏矣”?

此句是在开篇《闺房记乐》中提到,在第三篇《坎坷记愁》中对此句作了呼应。《坎坷记愁》中记述了三次跟信有关的事件,在我看来,可以用一句话概述原因 :“都是信惹的祸”。

原来芸是少有的才女,会写诗,会读信写信。可是,最终,这样的才女抱憾离世,临终前,她对丈夫沈复说:“郎君之所以不得父母的欢心,如此流离颠沛,都由于妾身的缘故”。

第一次是芸代婆婆写家书给公公。一段时间后,因为家庭里偶然有些闲言碎语,导致婆婆生疑后,不让芸代笔写家书了。但是公公不知内情,见后面的书信不是芸的手笔,以为是芸自己不愿意代写家书,很生气。

这一次公公对芸的误会,本来可以最后通过丈夫沈复到公公那儿解释清楚,但是芸选择了沉默,也没让丈夫去帮忙解释。她的理由是:“宁可被公公责备,不能因为这事儿失了在婆婆那里的欢心”。

第二次是芸收到沈复信,信中要她帮公公务色小妾一事。本来男人纳妾一事在那个年代很正常的事。但是因为公公想纳妾这个事,也是未亲口对其儿子沈复讲,是公公对他人讲过后,通过他人的转述,沈复才了解了父亲有纳妾的心思。

为了帮其父亲促成此事,沈复写信告诉妻子芸,让芸有心帮忙务色一个姑娘。而芸由于事先不确定能不能成,所以事先没有告诉婆婆此事,把相中的一个姚家女子带到家里来玩过。婆婆看了,问及女子是谁,芸只说是邻居家姑娘,前来嬉玩的。

结果,事情后来成了,公公纳了此姚家女子为妾。婆婆因此责怪芸没有告诉她事情真相,从此对芸冷落了。

第三次的误会最深,直接导致夫妻两人被赶出家门。

事情来龙去脉大致是:沈复弟弟,即芸的小叔子曾向邻居妇人借了钱,芸做的中间担保人。邻居家妇人来讨钱时,沈复弟弟不在家,和沈复一道正在外地服待生病的父亲。

芸于是去信给沈复,告知邻居家妇人急着讨债一事。沈复问其弟弟还债一事,其弟弟不但未做答复,还反怪嫂子多事。沈复就给芸回信说等其弟回去后自行处理。

不久,父亲病好,沈复到真州。芸写的回信被公公收到,公公拆看信后,大怒,怪芸在信中称婆婆为令堂大人、说公公是老人,背着丈夫跟邻居借钱后还诽谤小叔子,公公一气之下,写了将芸逐出家门的书信。等沈复收到消息,赶回家,逐书也到了家,事情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只得带妻子到别处居住了。

直到两年后,公公才了解事情真相,消除误会,接两人回家。

我想,沈复回忆起这些往事时,内心十分忧伤,他想如果不是芸会写信读信,可能不会导致这些烦恼事?所以,他才说:不知夭寿之机,此已伏矣。




浮生六记的读后感?
这又不禁让我想起了庄子的《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这是多么伟大的思想啊!“天道无为”是他之所想,“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清”就是他的追求。当夕阳西下,独自一人...

《浮生六记》读后感
《浮生六记》读后感 遇到一本好书很难,遇到一本自己喜欢的好书更是难上加难,。因为世间公认的好书有很多,但当自己去阅读时却发现有些好书晦涩难懂有些好书枯燥无味,好多时候是硬着头皮读也读不下去。《浮生六记》是近半年来发现的又一本一口气读完的好书。炎炎夏日,作者温婉细腻、宁静淡然的文笔,...

浮生六记读后感600字
我习惯把爱看的书不厌其烦地从家里运到学校,再从学校背回家。其实家里也有可以阅读的书,学校也有。可就是喜欢这样背来背去。好似蜗牛一般。生怕想看的时候,手边恰好没有这一本书。从昨晚临睡开始阅读沈复的《浮生六记》。今天值班时偷暇将《闺中记乐》读完。只觉得这夫妻的欢娱如此真实地有趣。

急!读后感~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浮生六记》读后感(3)
沈复原文:余戏题其签曰:“锦囊佳句”,不知夭寿之机,此已伏矣。为何说“不知夭寿之机,此已伏矣”?此句是在开篇《闺房记乐》中提到,在第三篇《坎坷记愁》中对此句作了呼应。《坎坷记愁》中记述了三次跟信有关的事件,在我看来,可以用一句话概述原因 :“都是信惹的祸”。原来芸是少...

无人问我粥可温什么意思?
是《浮生六记》的读后感。形容非常孤独的一个人,没有伴侣,没有感情寄托,表达独自孤身一人的萧瑟。本句用于描述空巢青年处于独居生活的一种状态,表达了一个人的孤独寂寞之感,无人关心。诗句文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痕迹,情节则伉俪情深,至死不复;始于欢乐,终于忧患,漂零他乡,悲切动人。

浮生六记讲了什么内容
有写坎坷记以下是我整理浮生六记 观后感 范文 5篇,欢迎参阅 浮生六记 读后感 1 1傍晚来到房间。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字三白,号梅逸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散文沈复1763年1832年,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杰出的文学家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出生于姑苏城南沧浪。

“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黄昏时没人和我相伴,没人问我粥是否温热。出自:此句出自微博名为陌绪看过清朝人沈复《浮生六记》后有感而发填下《寄芸》一词中的句子附词 。原文:“闲时与你立黄昏,灶前笑问粥可温。”出自清朝人沈复的《浮生六记》。而 “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是《浮生六记》的读后感...

一轮明月独自赏是谁的诗
出自:沈复的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读后感【清】(长洲人)。后被更改为歌词。不必与人立黄昏,爱上冷粥何必温;无需他人共捻灯,一人也可书半生;黄梁陪我夜已深,糟酒何苦与人分;最是无用相思泪,自梦自身与前尘;一轮明月独自赏,来生还做自由人。

无人知我粥可温下一句
"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立黄昏",网络流行语,也作“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形容没有陪伴没有依赖、没有亲朋陪伴、过着“空巢”生活。“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并非出自清朝人沈复的《浮生六记》。而是《浮生六记》的读后感,后来被原作者改为歌词。《浮生六记》小说...

宝兴县15512406305: 《浮生六记》读后感 -
职亭征之: 《浮生六记》读后感 《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的自传体散文,本书已经流传了二百余年,可以说影响了好几代人,这本书如今又在市面上出现,说明人们对于此类文学的热衷.这本书的主人公就是作者夫妇二人的日常生活,十分朴素,...

宝兴县15512406305: 《浮生六记》之读后感 -
职亭征之: [《浮生六记》之读后感]前些日子上古文课,老师偶然提及《浮生六记》,讲到文章是如何的生动有趣,笔触是怎样的细腻独到,顿时心向往之,《浮生六记》之读后感.于是,立即去拜读了一番.《浮生六记》是一本追怀往事的书.文章写...

宝兴县15512406305: 课外阅读《浮生六记》,并记下自己的感受(一两行就行了) -
职亭征之:[答案] 《浮生六记》是一本自传体散文,记叙了作者夫妇的家居生活和自己的坎坷经历,文字朴素自然,情感真挚.

宝兴县15512406305: 阅读《浮生六记》的感受,100字 -
职亭征之: 在金庸的《书剑》里,记得依稀见过有这么一句话:“情深不寿,强极必辱.”当时年少,心想感情深厚怎么会“不寿”,应该是笔误吧. 那时,我还是一个不知道什么叫世事坎坷的孩子. 很多年后的今天,当我读到《浮生六记》,读到那句...

宝兴县15512406305: 课外阅读《浮生六记》,并记下自己的感受 -
职亭征之: 儿时一段的充满童趣十分吸引人,比如那个“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让人发笑,其余的好像就没什么了

宝兴县15512406305: 有人与你立黄昏,有人问你粥可温是什么意思 -
职亭征之: 有人和你一起站在黄昏下,问你粥饭是否还温热着. 拓展资料: “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你粥可温”原句出自——清朝长洲人沈复的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读后感.后被更改为歌词. 【浮生六记】寄芸 原曲:手岛葵《徒然曜日》 词:墨...

宝兴县15512406305: 浮生六记为什么不适合女人看
职亭征之: 偶然翻到《浮生六记》, 陈寅恪对此书评价极高,鲁迅说女主角陈芸是中国第一美人,林语堂说陈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又看到有文章说女性不适合读《浮生...

宝兴县15512406305: 课外阅读《浮生六记》,并记下自己的感受 -
职亭征之: 《浮生六记》是一本自传体散文,记叙了作者夫妇的家居生活和自己的坎坷经历,文字朴素自然,情感真挚.

宝兴县15512406305: 论语译注 和 浮生六记 读后感!如题,,最好是那种不重复的.快,好的追加50——100 -
职亭征之:[答案] 你是不是3中的··《论语译注》读后感 在中华名族历史文化的长卷上,记录着一位饮誉世界的集大成者的名字,“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他,就是被李苦禅大师赞为“...

宝兴县15512406305: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
职亭征之: 闲 情 记 趣 作者:沈复Translated Text 译 文 原 文 Original Text 回想我童年的时候,能够对着太阳张开眼睛,明察秋毫,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