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言文~翻译加点字 ~还有还有!高手进!

作者&投稿:长沙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翻译~

中学文言文,小菜一碟啊,正好今天有时间心情,就写写吧,反正还很熟悉,不过不保证全对哈。就给你详细解释解释。

38 选D 都是言辞的意思。
A遗 分别指wei送给留下,yi丢失;
B许 分别指大约,许配许给;
C兵分别指兵器,用兵。

39 选B 间令,私下里命令。
间 是暗地里私下里,令是命令、要求的意思。选项里少解释了 令 字。别的都对。

40 选A 全对。
B 卑鄙,跟现代意思不同,原意指的是身份卑微。
C 或,指的是 有人、有些、有的。在这里意思就是 有的马。(韩愈说千里马那篇吧)
D 数,这里应该指的是 多次 的意思。而不是几次数次。

41 没加点的词啊,也没上下文背景,选C吧。
AB貌似都对,CD不记得出自哪里了,不妄言之。

42 选D 异,都是“与...不同”的意思,异常,其实就是 与平常不同。现代连起来用,不拆开说了。
A 倾,分别是倒下,倾尽的意思
B 忧,第一个是害怕,第二个是担心忧虑。这两个意思有些不同。
C 怀,很简单,第一个动词,怀念;第二个名词,指怀抱、情怀、感情。

43 选项不全,
A 信应该是诚信吧,真诚勉强也可以算对。
B 阙 我觉得是缺漏缺少的意思,不过这要看你们教材怎么解释了,题目这种东西,就靠官方解释给答案。其实理解意思就行了。

好了,这肯定比答案都详细。以上全部个人手打,看着可以就采纳吧。

说京师翠微山[1]

[清] 龚自珍

翠微山者,有籍于朝[2],有闻于朝,忽然慕小,感慨慕高,隐者之所居也。

山高可六七里,近京之山,此为高矣。不绝高[3],不敢绝高,以俯临京师也[4]。不居正北[5],居西北,为伞盖[6],不为枕障也。出阜城门三十五里[7],不敢远京师也[8]。

僧寺八九架其上[9]。,构其半,胪其趾,不使人无攀跻之阶[10],无喘息之憩;不孤巉[11],近人情也。

与香山静宜园[12],相络相互,不触不背,不以不列于三山为怼也[13]。与西山亦离亦合[14],不欲为主峰,又耻附西山也。

草木有江东之玉兰[15],有苹婆[16],有巨松柏,杂华靡靡芬腴[17]。石皆黝润,亦有文采也。名之曰翠微,亦典雅,亦谐于俗[18],不以僻俭名其平生也[19]。

最高处曰宝珠洞,山趾曰三山盦[20]。三山何有?有三巨石离立也[21]。山之盩有泉[22],曰龙泉,澄澄然淳其间[23],其甃之也中矩[24]。泉之上有四松焉,松之皮白,皆百尺。松之下,泉之上,为僧庐焉,名之曰龙泉寺。名与京师宣武城南之寺同[25],不避同也。

寺有藏经一分,礼经以礼文佛[26],不则野矣[27]。寺外有刻石者,其言清和[28],康熙朝文士之言也。寺八九,何以特言龙泉?龙泉〓焉[29]。余皆显露[30],无龙泉,则不得为隐矣[31]。

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32],有四松焉[33],形偃神飞[34],白昼若雷雨[35];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邓尉之松放[36],翠微之松肃[37];邓尉之松古之逸[38],翠微之松古之直[39];邓尉之松[40],殆不知天地为何物;翠微之松[41],天地间不可无是松者也。

【注释】

[1]京师:清王朝首都,即今北京市。翠微山:在北京市西北约三十华里,原名平坡山,明宣德年间改称翠微山。山上有平坡寺(一名圆通寺)、宝珠洞等名胜。

[2]“有籍”五句:意谓在朝廷上有记载,有声誉,人们很容易发现它小而喜欢它,也往往感慨它高而仰慕它,它是隐士居住的地方。“籍”,书册,此指登记注册。“闻”(wèn),声誉、名望。“忽然”,很快地,表示容易发现。

[3]绝高:最高。

[4]以:因为。

[5]不居正北:不在京城的正北面。

[6]“为伞”二句:意谓翠微山的位置像是京城的一把伞、一顶车盖,不是枕头和屏障,并不重要。

[7]阜城门:即今北京市阜成门。

[8]远:疏远。

[9]“僧寺”三句:意谓有八九座寺庙分别建筑在山顶、山腰和山脚。“架”,搭起,建造。“构”,建筑。“半”,指山腰。“胪(lú)”,陈列。“趾”,山脚。

[10]“不使”二句:意谓使人们攀登时有台阶可走,有休息的地方喘口气。“攀跻”,攀登。“憩”,休息。

[11]孤巉(chán):独立高险,形容很难攀登。

[12]“与香山”三句:意谓翠微山与香山静宜园的关系,既相互连络,又不很紧密。《清一统志》载:翠微山“脉自香山分两支而东”“静宜园”,即香山寺故址。清康熙于此置行宫。乾隆十年(1745)秋重修后改名“静宜”,内有勤政殿、翠微楼、玉乳泉、隔云钟等二十八景。“络”,联接。“触”,接触。“背”,离开。

[13]三山:指香山、玉泉山和万寿山。香山的静宜园为康熙皇帝行宫。玉泉山的芙蓉殿曾为金章宗的行宫,清康熙、雍正又曾在此阅武。万寿山(本名瓮[wèng]山)为乾隆所命名。这三山都负荣誉。“怼(duì)”:怨恨。

[14]西山:在北京市西北郊。广义的西山包括香山、翠微山、仰山、觉山、卢师山等。

[15]江东:长江以东,一般指安徽南部至江苏的南京市长江以东地区。玉兰:落叶小乔木,早春先叶开花,花型较大,芳香,纯白色可食用,产于我国中部,久经栽培,可供观赏。

[16]苹婆:亦称“凤眼果”,常绿乔木,初夏开花,产于我国南部和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

[17]“杂华”句:各种鲜花随风摇曳,芳香华美。 “华”,同“花”。“靡靡”,风吹花草偃倒的样子。“腴”,丰满。

[18]谐于俗:合乎世俗口味。

[19]僻俭:偏僻俭朴。平生:谓一生志向。

[20]盦(ān):同“庵”。

[21]离立:并排站立。

[22]盩(zhōu):山的幽深处。

[23]渟(tíng):水停止不动。

[24]“其甃(zhòu)”句:意谓有人将龙泉砌成了一个正方形的水池。“甃”,用砖砌。“中”:合于。“矩”,角尺,用来画方形的用具。

[25]宣武城南:指京城宣武门内南边,即今北京市宣武门内。

[26]礼经:谓礼拜龙泉寺藏经。文佛:谓佛经是文字组成的佛。

[27]野:鄙野,粗俗。

[28]清和:清雅中和,形容歌颂功德的褒语。

[29]〓(xì):曲折隐秘。

[30]余:指其它一些寺庙。显露:地位显著,无所隐避。

[31]隐:谓隐居。

[32]苏州邓尉山:在江苏吴县西南约七十华里,相传汉时邓尉隐居于此,故名。山多梅树,花时一望如雪,前瞰太湖,风景极佳。

[33]四松:这里作者误将“柏”误作“松”。宣统《吴县志》:“司徒庙古柏不知纪年……最著者为清、奇、古、怪四株。”

[34]形偃神飞:谓松树形态下卧,而神情却是飞扬的。

[35]“白昼”句:形容四松神情极富生气,如风雨雷霆。作者《己亥杂诗》云:“九州生气恃风雷”,含意略同。

[36]放:形容松枝舒展。

[37]肃:庄重。

[38]古之逸:像古代隐逸高蹈之士。

[39]古之直:像古代守正不阿之士。

[40]“邓尉”二句:意谓邓尉四松的性格狂放不羁,天地都敢藐视。

[41]“翠微”二句:意谓翠微四松的性格正直坚定,天地赖以支柱,缺少不得。

请采纳!

【我没看到你的加点字,也不知道你大概那个年段、年级的。额,不过,你只要把我下面的东西看两遍,怎么考都不怕了。初中高中还是大学文学作品赏析都不怕了】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①封候,匹马戍梁州②。关河③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④。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⑤!
【注解】
①觅:寻求。
②梁州:古陕西地,此指汉中前线。
③关河:此指大散关、渭河一带。何处:不知何处。无踪迹可寻之意。
④“胡未灭”三句:胡未灭:用《汉书·霍去病传》“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语意。鬓先秋:鬓发先白。
⑤“此生”三句:天山:这里代指西北边境前线。沧洲:水边陆地,常指隐士居住之地。这里指陆游退隐所住的镜湖之滨。
【鉴赏】
陆游出生第二年,北宋便为金人所灭。陆游轻壮年时期一心向往中原,收复失地。四十八岁那年他曾经到西北前线南郑(今陕西汉中),在川陕宣抚使王炎公署里参与军事活动。这是诸葛亮当年北伐收复河山一贯主战的人物,主和苟安,所以他的理想和愿望只能变成满腔忧愤,时常在在诗词中表露出来。这首词便是晚年退居山阴以后抒写上述情怀的名篇。

一起两句,从今天追忆当年,无限感愤。“匹马戍梁州”,即指南郑从军生活。“万里觅封侯”,暗用班超事。两句写出当年意气之外。“关河梦断何处“,从当年落到今天。“关河”“何处”关合上文“万里”“梁州”。当年想立功封侯,今天只落得一场梦幻,而且自己也象当年苏秦一样,功业一无所成,而“黑貂之裘敝”,落魄潦倒。这上片四句,两句过去,两句今天,大开大合,感慨无端。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换头处,三个三字句,形式排比,意思贯珠。“胡未灭”联系上片,“万里觅封侯”,就是为了消灭敌人,但是“胡未灭”自己却已老了,双鬓都凋零了。秋天木叶黄落,预示着一年将尽,此处引申为年老衰残。本来应该壮岁从戎,气吞胡虏,现在敌势依然,而自己却老了,这一句联系上片的三四两句。“泪空流”,白白流泪,无补于时。三个字承上两句,无限悲痛。“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结语更加深沉。“心在天山”虽用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典故,重点仍在缴应上片“万里”“梁州”,天山在西北,出兵西北,北定中原,自己念念不忘。但是此身却终老江湖,对国事无能为力。过去从政的人,以归隐沧州为晚年从容乐境,陆游从“胡未灭”着笔,却始终“心在天山”,而“身老沧州”和“心”的矛盾无法解决,始终在这种主观想建功立业,客观却是终老家园的矛盾中度日。谁愿意过这样矛盾的日月?这个结语自然唤出“画外之音”。当时的人都能明白,后世了解这段历史的人也都明白。这是朝廷屈辱投降政策的罪恶。不直接说出,用问话,更能发人深思。

这首词在结构上不同于一般。一般上下片各占一半,上片过去,下片今天。这首词上半片两句过去,两句今天。下半片句句今天,而又关合过去。不能用普通的对分法来分。在用语上强烈对比,开合动宕,正好体现作者情绪的激越。词里大量用典,但融合得使你不觉其为典,如“万里封侯”“尘暗貂裘”“心在天山”“沧州”,这些你不知是用典,也能理解词意;知道是用典,领会就分外亲切。这是在语言上值得玩味的地方。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zhì),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作品注释】
1.挑(tiǎo)灯:把油灯的芯挑一下,使它明亮。 2.吹角连营:.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这是作者梦醒后的想象。梦回:梦醒。吹角:军队中吹号角的声音。连营:扎在一起的众多军营。 3.八百里分麾下炙:分牛肉给部下享用。八百里:指牛。据《世说新语·汰侈》载: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驳(bó)”后世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麾(huī)下:军旗下面,指军营里。麾,古代指军队的旗帜。炙(zhì):切碎的熟肉。 4.五十弦翻塞外声:乐器演奏北疆歌曲。五十弦(xián):原指瑟,古代有一种瑟有五十根弦。词中泛指军乐合奏的各种乐器。翻:弹奏。塞外声,以边塞作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军歌,指悲壮粗犷的战歌。 5.沙场:战场。 6.点兵:检阅部队。 7.作:像……一样。 8.的(dí)卢:马名,一种性子很烈,跑得很快的马。据《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载,刘备在荆州遇险,他所骑得的卢马“一踊三丈”驮他脱险。 9.霹雳(pī lì):特别响的雷声,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 10.了(liǎo)却:了结,把事情做完。 11.天下事:这里指恢复中原的国家大事。 12.身后:死后。 13.名:英名。 14.可怜:可惜。
【作品译文】
醉中把灯挑亮,看着我的宝剑,睡梦里仿佛听到军营里号角声不断响起。官兵在军营里分食煮熟的牛肉,各种军乐奏出悲壮粗犷的战歌,深秋在战场检阅兵队。战马像的卢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声像惊雷那样令人心惊。完成君王收复中原的宏图大业,才能赢得生前生后的不朽美名。可惜壮志未酬白发已生。
【作品鉴赏1】
满怀家国之愁,壮志未酬的词人在友人纵谈离去之后,借酒浇愁愁更愁,他拨亮油灯,抽出宝剑,醉眼朦胧中,恍惚回到当年战斗的情境。嘹亮的号角吹遍了“连营”,广阔的土地上,战士们正在分食大块的烤肉。此时鼓瑟齐鸣,反映边塞生活的军乐雄壮震天。原来战士们正在沙场点兵!在词人的笔下,看似信手拈来的点兵场面,火热的战斗激情却自然喷涌而出。一个“连”字,透出声势之豪壮,军容之整肃。“八百里”、“五十弦”佳对天成,与“吹角连营”相辅相成,营造了雄浑阔大的意境。 下片以两个特写镜头开始:骏马飞快,箭如霹雳,惊心动魄。马与箭两个具典型意义的事物,以色彩鲜明的词语,写得历历如画。这一切都是为了“了却”洗雪国耻,恢复中原的“天下事”,是为了施展雄才大略,赢得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生前身后名”!读到此,有声有色,酣畅淋漓的点兵场面,斩将擎旗的英雄战士,“了却君王天下事”的赤胆忠心,无一不跃然纸上,然而一个陡转——“可怜白发生”。一下从理想的高峰跌入了现实的深渊。全词至此戛然而止,为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思绪。 这首词基调雄壮高昂,真不愧为“壮词”。而结句的悲壮低徊,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更令人感慨与寻思。词的结构上也不同于一般词作,上下片语义连贯,过片不分,直到最后一句突然一个顿挫,读来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实为辛弃疾“沉郁顿挫”的典型之作。 “挑灯”的动作又点出了夜景。那位壮士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思潮汹涌,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吃“醉”之后 ,仍然不能平静 ,便继之以“挑灯”,又继之以“看剑”。翻来覆去,总算睡着了。 而刚一入睡 ,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为梦境 。“梦”了些什么,也没有明说,却迅速地换上新的镜头:“梦回吹角连营 ”。壮士好梦初醒,天已破晓,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这号角声,多么富有催人勇往无前的力量啊!而那位壮士,也正好是统领这些军营的将军 。于是,他一跃而起,全副披挂,要把他“醉里 ”、“梦里”所想的一切统统变为现实。 三、四两句,可以不讲对仗 ,词人也用了偶句。偶句太多,容易显得呆板;可是在这里恰恰相反。两个对仗极工、而又极其雄健的句子,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 。牛肉一吃完 ,就排成整齐的队伍。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沙场秋点兵”。一个“秋”字,既点明了季节,又为壮士的出征营造了一种肃杀的气氛,极其壮美。 按谱式 ,《破阵子》是由句法、平仄、韵脚完全相同的两“片”构成的。后片的起头,叫做“过片”,一般的写法是 :既要和前片有联系 ,又要“换意”,从而显示出这是另一段落,形成“岭断云连”的境界。 “沙场秋点兵”之后,大气磅礴,直贯后片“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虽没作更多的描写,但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 ,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 全词从意义上看,前九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末一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 壮志难酬”的悲愤。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这反差中,可以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 ,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热,想到所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由此可见,极其豪放的词,同时也可以写得极其含蓄,只不过和婉约派的含蓄不同罢了。 这首词在声调方面有一点值得注意 。《破阵子》上下两片各有两个六字句,都是平仄互对的,即上句为“仄仄平平仄仄”,下句为“平平仄仄平平”,这就构成了和谐的、舒缓的音节。上下片各有两个七字句,却不是平仄互对,而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就构成了拗怒的、激越的音节。和谐与拗怒,舒缓与激越,形成了矛盾统一。作者很好地运用了这种矛盾统一的声调,恰当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理变化和梦想中的战斗准备、战斗进行、战斗胜利等许多场面的转换,收到了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这首词在布局方面也有一点值得注意 。“醉里挑灯看剑”一句 ,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感叹,使读者不能不为作者的壮志难酬洒下惋惜怜悯之泪。这种陡然下落,同时也嘎然而止的写法,如果运用得好,往往因其出人意外而扣人心弦,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上阕以“壮”为核心,描写了军旅生活的壮美,描述了五件事。全诗“壮”分为四点1军旅生活的壮美2战斗人本领高强3词的感情由雄壮到悲壮4词的语言豪迈,雄壮。[2]
【作品鉴赏】 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遭当权者忌恨,被免官闲居江西带湖。好友陈亮(字同甫)到带湖拜访辛弃疾,他们促膝畅谈,共商抗金北伐大计。分手后又相互赠和,言志抒怀。《破阵子》便是辛弃疾寄给陈亮的一首以抒壮怀的词。词中追忆了昔日起义军豪迈壮阔的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的雄心,也表达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 首句“醉里挑灯看剑”是现实醉态的写照。辛弃疾遭贬闲居,胸中郁闷,唯有借酒消愁,不觉酩酊大醉。然而酒醉之后也不忘收复大业,于是,拨亮灯光,深情的注视曾经伴他驰骋杀场的宝剑.“挑灯”意为将油灯拨亮,用词十分精当,既点明“看剑”的时间是夜晚,又极其细致的勾勒出词人仔细端详宝剑的神态,从而显示出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杀敌报国的迫切愿望。开篇一句虽是“醉态”描写,但醉意朦胧中抽剑在手,蕴含杀机,为全篇定下了雄浑的基调。 从“梦回吹角连营”到“ 赢得生前身后名”描写的是梦境。“梦回”二字点明此事。梦境中又回到了当年的军营生活,耳边传荡着阵阵响亮的号角。词人21岁时曾组织2000人马参加农民领袖耿京的抗金义军,不断袭击金兵后方,声势浩大。失败后率万人渡淮,奔赴南宋.南渡近三十年,词人梦寐以求就是能重新指挥千万雄师驰骋疆场,建功立业。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是写战前的充分准备。“八百里”指牛名,“五十弦”指军中的各种乐器。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出兵开战之前,战士们兴高采烈的分食烤熟的牛肉,军营里奏响了雄壮的战歌。充足的给养保证了将士们旺盛的士气,雄壮的塞外之音鼓舞了将士们必胜的斗志。虽未开战,但词人已表达出了胸有成竹、战无不胜的信心。 “沙场秋点兵”预示着激战即将开始。仅仅五个字,就把雄壮威武的阵容描绘的栩栩如生。那一面面飘飞的战旗,一阵阵点兵出征的号角,一队队冲锋陷阵的人马,一把把寒光闪亮的刀枪,所有这一切构成一幅庄严、肃杀的画面,显示了将士们无坚不摧的决心。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描写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它如特写镜头,使我们好像看到了的卢马在战场上风驰电掣般飞奔,义军与敌人展开激战,开弓放箭之声如霹雳轰响。“的卢”为良马名,后来常指英勇善战的良马。“弓”“马”代指武艺高强、杀敌报国的义军将士。这两句连用两个比喻生动的描绘了战斗场面的激烈,进一步刻画了冲锋陷阵、英勇无比的英雄形象,是词人早年战斗生活的真实写照。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描写大功告成后的喜悦,抒发英雄的理想.这两句的意思是生前要报效祖国、收复中原,死后要留下建功立业的美名。字里行间洋溢着忠君报国的理想,使词的感情上升到了极点。 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词的感情突然从高亢跌落下来,转为低沉。词人的理想是收复中原,现实却是当权者偏安江南。词人只能一声悲愤的长叹,尽吐壮志难酬的感慨。此句和首句“醉里挑灯看剑”相照应,都是描写现实,又与中间的梦境形成鲜明的对比,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从而更有利的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 这首词基调豪迈高昂,大气磅礴,艺术成就极高。其一,构思层层递进。整首词按照“醉态—梦境—现实”谋篇布局,有条不紊。梦境中又展现了“战前准备、沙场点兵、冲锋陷阵、功成名就”的多方面情形,生动的描绘了一个爱国者驰骋沙场的全过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而领略到作者运笔自如而又章法严谨的特色。其二,结构奇特巧妙。双调词一般是上片写景,下篇抒情。这首词打破了这种格式,首尾两句相互照应,描写现实,中间八句一气呵成,描写梦境,梦境里追忆往事,豪迈激昂,现实中壮志难酬,沉痛悲愤,二者对比鲜明,深化主题。这种奇特巧妙的结构与内容配合得天衣无缝,显示了辛弃疾在艺术上的独创精神。


画饼充饥文言文加翻译
2. 文言文《画饼充饥》的寓意 “画饼充饥”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特别是用来欺骗别人。原文:诸葛诞、邓飏等驰名誉,有四聪八达之诮,帝疾之。时举中书郎,诏曰;“得其人与否,在卢生尔。选举莫取有名,如画地做饼,不可啖也。”毓对曰:“名不足以致异人,而可以得常士。

孟母戒子文言文加翻译
1. 《孟母戒子》文言文翻译 翻译为:孟子小时候,在他背诵的时候,他的母亲正在织布。孟子突然停止,又继续背诵下去。孟子的母亲知道他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中断背书?”孟子回答说:“有所遗忘,后来又想起来了。”这时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割断了布,以此来警诫孟子,从那件...

文言文《新百喻纪》翻译加原文
鲁公治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豫不决,事又寝。翻译:鲁公修建...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加线各语句。 子仪事上诚,御下恕,赏罚必信,遭...
①这是上天责罚,并非人事祸患。②(你)若不是德高望重的人,能够(对我)不怀疑吗? 第一句考查了判断句式,“天谴”意为天的惩罚,“人患”意为人为的祸患。第二句不仅考查了固定结构“得无……乎”,并且考查了前后分句之间的假设关系,“致”意为招致,“得无……乎”,能够不招来你的怀...

文言文翻译 急~~
战马倒了,被晋兵所杀,前秦军队于是溃败。谢玄等人乘胜追击,到达青冈。秦兵大败,自己互相践踏而死的,遮蔽了田野,堵塞了河流。那些败逃的秦兵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以为是东晋的追兵即将感到,白天黑夜不敢歇息,在草野中行军,露水中睡觉,加上挨饿受冻,死去的人十之七八。

知难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叶公好龙》文言文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⑽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此文选自【汉】刘向《新序·杂事五》)作品注释 1、叶公:春秋时楚国叶县县令沈诸...

请君入瓮的文言文翻译和注释
请君入瓮的文言文翻译和注释1.请君入瓮文言文全文,加点字解释翻译请君入瓮原文或告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绩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鞠之。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与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来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

文言文启示文言文翻译(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再加上启示
您好! 【翻译】 孔子到祭祀鲁桓公的庙去参观,看到了欹器(一种盛水的器皿,无水时歪向一边。欹,倾斜,歪向一边)。孔子向看守庙宇的询问:“这是什么东西?”守庙的人说:“这是放在座位右边,用来警戒自己,如“座...

《虎门节马》文言文翻译加注释
翻译 有一个叫做节马的马,是都督陈连升的马。庚子年的冬天,沙角沦陷,陈连升父子两人战死。马被英军捕获。马到了香港,英国人喂它食物它却不吃,有人靠近它就用蹄子攻击。英军跨上马,马就摇晃着把人摔下来,英军为此感到愤怒用刀砍,马也不服从。英军把马放养到香港的山里,马连草也不吃,对着...

人教版初中三年的全部语文文言文古诗原文加翻译
《童趣》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余常于土墙...

台州市18665022491: 《匡衡勤学》文言文带点字翻译 -
校翠葡立: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 逮:及,达到 ②衡乃与其佣作 佣:做佣人(题目的字打错了) ③资给以书 资:供给,资助 以:把 ④遂成大学 遂:于是,就

台州市18665022491: 急!!!!!!课外文言文(含翻译、加点字5个或以上) -
校翠葡立: 小石潭记 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山甚〕,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

台州市18665022491: 翻译文言文的句子和加点字
校翠葡立: 翻译: 1、以此慢慢地使他喜欢,使陈先奇的心坚定. 2、如果能深明大义,即使一个女子,也可以有所成就. 3、自己也被他人杀死,还成为天下人的的笑柄,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 解释: 1、送、赠与 2、管带、带领 3、排序

台州市18665022491: 古文加点字解释 -
校翠葡立: 这两句都是出自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 1、全句为: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然而表转折,有却,但是之意. 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其意思是用天下人都归顺的力量,去攻打连亲戚都背叛的一方;所以君子要么不去发动战争,要发动战争一定会胜利的.故,之字在这句中有调节语气的作用,无译!

台州市18665022491: 《水滴石穿》文言文翻译[加点字、句子等一系列题目]初中作业,急!! -
校翠葡立: 1、解释下列加框字. 张乖崖[为]崇阳令:( 担任 ) [诘]之:(责问 ) 乖崖[命]杖之:( 命令)2、翻译下列句子. 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 区区一个小钱,至于用棍子打我吗?3、写出短文的启示: 勿以恶小而为之,小事做多了也会成为习惯,积少成多. 做人要公正清廉.4、“水滴石穿”的意思是水不停地滴,石头也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台州市18665022491: 文言文翻译.加点字古意,今意.50分!快! -
校翠葡立: 是:代词,这个 去:距离 虽:即使,纵使 夷:外族(结合上下文可能是匈奴、胡人等) 身边没有《陕西古窖》一文,无法翻译.

台州市18665022491: 文言文 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
校翠葡立: 1.经常 2、旧的知识、新的知识 3、对.....感到惊奇 4、名:有名,这里作动词.5、 灵:灵验,神奇.6、扰乱 7、使....劳累请采纳!

台州市18665022491: 孟母不欺子译文和加点字解释 -
校翠葡立: 1,少 :小2,何为: 为什么3,啖 :给……吃4,是 :正是5,今 :今天6,欺 :欺骗7,乃 :于是8,明 :表明

台州市18665022491: 文言文加点字翻译 -
校翠葡立: 用 第二天,赵普又用这个人的事上奏 赵普去找赵匡胤上奏 那什么上奏呢,用那个人的事例 所以 以 在这里是用,凭借的意思 注意联系上下文

台州市18665022491: 《记游庐山》译文 加点字 -
校翠葡立: 译文: 庐山处于浔阳江和鄱阳湖交会的地方,围绕着它的三面都是水.凡是大山得到水的衬托,能抵得住它的气势,让它涌荡腾跃,就称得上灵气所钟.而江和湖的水,吞吐进出,平稳宽阔,与海水不一样.所以靠海的山岭大多显得雄壮深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