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最牛的一首诗

作者&投稿:谏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杜甫最牛的一首诗~

杜甫最牛的一首诗如下: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前四句都是写景,后四句都是抒情。
作者起笔前两句就采用了很多意象:“风急、天高、猿声哀鸣、渚沙、孤鸟。”
通过眼前风景图营造出孤独哀伤的情景和情感基调,诗句中虽然点到“哀”字,但不是直接诉说自己感到的悲哀,而是“猿啸哀”,是猿猴的鸣叫声悲哀,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自由,并不明说是猿叫得悲哀,还是自己心里感到悲哀。
这里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字,那就是“啸”字。
杜甫在另一首诗中,写猿声用的是“鸣”字——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鸣”意味着猿声悠长。而李白在《下江陵》中用的确是“啼”字——两岸猿声啼不住。表现出的是猿声的遥长之美。
“鸣”和“啼”都是从远处听到时给人的感受,而杜甫这里用的“啸”字,则是近感。既有风急逼体的直感,又为全诗的情感的“哀”做了定性,不是一般的“哀”,而是凄厉的“哀伤”。

第二句“鸟飞回”,就不是鸟飞到小岛上,这一个“回”字表明,是鸟飞走又飞回,是一个来回,这就是往复,暗示的也是个人的命运,总在悲凉挫折之中往复。
第二联中,作者写“落木萧萧”、“长江滚滚”。这是不可阻挡的流逝,是对韶光易逝的暗示。
第三联开始,作者直叹个人身世,把个人的“潦倒”直截了当地写了出来。
“万里悲秋”作者用的是一个“常”字,这一个“常”字,随之而出的就是作者的一生,他不是一次两次作客他乡,而是“常”做客。
“百年多病”,百年是老年,也是一生。这一生总是如此多病,到了老年还拖着多病的身子“独”自登台,这一个“独”字,把作者的命运和孤独交待的清清楚楚。
最后全诗的境界由大到小,由开到合,情绪也从高亢转到悲抑,杜甫曾经说自己的诗风是 “沉郁顿挫”。做到沉郁不难,大多诗人能达到,但要实现顿挫,就不容易了。
最后全诗做了收结,悲到极致了,极致的悲就是悲而不凉。这一生总是如此坎坷,艰难苦恨致使白发爬满了额头。到这时候,却连一杯消愁的酒也不能再喝了。

个人认为他写的最好的一首诗是《登高》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的意思是:
天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凉,清澈水中群鸥嬉戏盘旋。无穷无尽的树叶纷纷飘落,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悲对秋色感叹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独自登高台。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
赏析: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每逢佳节倍思亲”,可诗人重阳节登高,不仅思念亲友,而且将自身忧愁、困境,与忧国情怀都融于一诗,导致诗歌主题更加深刻,极具感染力。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因而被人称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每一句都是千古佳句。

杜甫最牛的一首诗是《绝句》。

这首诗尽管只有寥寥的四句,一共才不过二十八个字,但是里面有动,有静,有山,有水,犹如一幅天然画卷,同时字里行间,表达出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

这是一首非常典型的七绝,而且这首诗,写得极为生动,也非常的唯美,可以这么说,在这一千多年来无人能出其右,成为了唐诗里的压卷之作,仅仅是开头的两句,那便是足以令人惊艳。

《绝句》赏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两句完全就像是天然形成一般,诗人没有任何的修饰,以一种非常直白的语言,描绘的非常自然,也非常的唯美。

而且这句诗写得非常的直白,窗外此时正好有两只黄鹂在柳树上鸣叫,远处的天上,也正好有一群白鹭,在天空中翱翔。这寥寥的数语,便是营造出了一种非常唯美的画面。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前面两句,重点是描写了动,但是最后的这两句,却又是重点突出了静,这一动一静之间,立马使得这首诗,显得更为生动,也更加的有张力。

我现在坐在这个地方,面对着窗子,可以看到那西岭山上,千不化的雪,门口则是刚刚停泊了从东吴所来的船。在这两句完全是处于静态之中,可是诗人高超的表现手法,再加合前面的两句,让此诗显得更为生动。



杜甫有一首诗,叫做《登高》。上了高一的同学,应该都知道它。而且我相信你的老师,绝对会教给你这首诗。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大家知道这首诗在诗词界是什么地位吗?——“古今七律之冠”。

也就是说,在七律诗的分类里,它是最牛最牛的一首诗。我们学律诗,不能不懂《登高》。


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登高》。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作者在夔州之时。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全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注释

⑴登高: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习俗。

⑵猿啸哀:指长江三峡中猿猴凄厉的叫声。《水经注·江水》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⑶渚(zhǔ):水中的小洲。沙:江边沙滩。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

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风吹落叶的声音。

⑸万里:指远离故乡。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⑹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⑺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恨,极其遗憾。苦,极。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⑻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新近停止。重阳登高,例应喝酒。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创作背景

《登高》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杜甫时在夔州。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赏析

《登高》可能是《九日五首》中的一首,只因写得格外成功,远胜其余四首,故尔为编诗者独立出来。此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此时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胡应麟《诗薮》)。

此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全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像“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因此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诗薮》)的盛誉。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全诗如下:

登高

【唐代】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全诗的解释如下: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词句注释

诗题一作《九日登高》。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万里:指远离故乡。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恨,极其遗憾。苦,极。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刚刚停止。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赏析

  此诗载于《杜工部集》,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此时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诗薮》)。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张上。

  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最牛的一首诗是《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 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

是《酒歌行》这是从唐史《新唐志》上记载的(正史)酒歌行唐 杜甫少时蹉跎壮志迟,见遍肉人无天日。宝刀可斩桌上食,宝刀可斩天下事。这只是小编认为最牛的诗,如有意见欢迎大家多多关照(=TェT=)挨骂
请大家帮忙点赞关注一下,本人新人●)o(●


杜甫 秋兴八首其四解释 and 是一首甚么体裁的古诗?
《秋兴八首》之四 杜甫 闻道长安似奕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宅第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振鼓,征西车马羽书迟。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就单一首诗而言,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就《秋兴八首》而言,形式虽属于近体律诗,但却为同题连章之组诗,并以同题命名的方式,...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的故事
杜甫原是河南巩县人,生长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从小就下苦功读书,也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写了不少优秀的诗歌。三十几岁的时候,他在洛阳,遇见了李白。杜甫比李白小十一岁。两个人性格不一样,但是,共同的志趣和爱好使他们成为亲密的好友。后来,他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那时候正是*相李林甫掌权的时候,李林甫最忌恨...

李白、杜甫的各5首诗
此诗描写贺知章、李琎、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等八人嗜酒的生活与狂诞的生性。此八人为同时人,皆与杜甫交游,都曾生活于长安。杜甫此诗以洗练的语言、速写的笔法,将他们写入一首诗中,在表现他们具有豪放、旷达的共同的性格的同时,又细致刻画出各自不同的嗜酒习惯与特点。这种以酒为媒的栩栩如生...

杜甫为什么要写下《赠李白》这一首诗?
在王瑶著《李白》和安旗著《李白传》两部书中,皆指出杜甫诗《赠李白》写在访范之时,那末,李白的唱和之作《戏赠杜甫》的写作时地便无疑议。安旗《李白传》中写道:临别时,范十请他们赋诗留念,李白写了一首《寻鲁城北范居士》,杜甫写了一首《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杜甫生平经历
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生平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请问有一句是“李白斗酒诗百篇”的那首诗,全诗是什么呀?O(∩_∩)O谢...
出自《饮中八仙歌》,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饮中八仙歌》的情调幽默谐谑,色彩明丽,旋律轻快。在音韵上,一韵到底,一气呵成,是一首严密完整的歌行。在结构上,每个人物自成一章,八个人物主次分明,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彼此衬托映照,有如一座群体圆雕,艺术上确有独创性。此诗将当时号称“酒中...

杜甫生平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王安石《泊船瓜洲》这首古诗,一个字改了好几回,却富有三重含义,您懂...
王安石性格就是顽固执拗,刚愎自用,人格偏执,孤傲高洁,思维往往跟一般人不一样。这不仅体现在他的政治上,他写的诗文也是如此,所持观点每每与众不同,而且有独到之处。比如,他曾经在三十岁的时候写过一首《登飞来峰》,这首诗写的就与众不同: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杜甫生平介绍
杜甫因此被阻断了仕进的机会,适际又逢玄宗不理朝政,李林甫专权之政治腐败期,愈益感慨万千。 困居长安仍等待良机的杜甫,生活蹇塞下决定上诗给权贵,请人援引,其中之一是送给尚书左丞(副宰相)韦济的〔赠韦左丞丈济」,强调自己「老骥思千里,饿鹰待一呼」,第二次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口气更是迫切;可是...

长安区18869549343: 杜甫最有名的诗是什么 一首 -
哀败通络:[答案] 杜甫最有名的诗有2首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

长安区18869549343: 杜甫的哪首诗最有名? -
哀败通络: 这是杜甫诗中最有名的一首七律.《登高》的艺术特色有: 一、此诗八句皆对,一气贯注,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深厚的感情和精严的诗律相融和. 二、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飞动,悲怆而不消沉. 三、风格深雄悲壮,慷慨激昂,此诗是杜诗中最有名的一首七律,被后人评为古今七言律

长安区18869549343: 杜甫写得最好的一首诗? -
哀败通络: 杜甫有一组诗很有名“三吏三别” 《三吏》指的是:《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指的是:《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长安区18869549343: 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
哀败通络: 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包括:《绝句四首(其三)》《望岳》《春夜喜雨》《登高》《赠花卿》《春望》《月夜忆舍弟》《蜀相》《江南逢李龟年》《登岳阳楼》.杜甫最著...

长安区18869549343: 杜甫最出名的诗是哪一首
哀败通络: 春夜喜雨

长安区18869549343: 杜甫最有名的诗是什么 一首 -
哀败通络: 杜甫最有名的诗有2首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八月秋高风怒...

长安区18869549343: 被誉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的是哪首诗?感受最深的诗句是哪两句? -
哀败通络: 杜甫生平第一快诗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你感受最深的诗句是"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这句诗的意思是: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 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你读后的感受是:觉得杜甫是一位忧国忧...

长安区18869549343: 杜甫的诗那个最好?
哀败通络: 《登高》杜甫七律最好成就 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长安区18869549343: 杜甫哪首诗最经典 -
哀败通络: 杜甫最有名的我觉得是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长安区18869549343: 杜甫最著名的诗是哪首? -
哀败通络: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