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泊船瓜洲》这首古诗,一个字改了好几回,却富有三重含义,您懂几重

作者&投稿:容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乃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提起王安石的名字,只要对中国历史稍微有点了解的人,都是如雷贯耳啊。因为中国历史上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就是他领导的,而且是以他的名字冠名的,那就是“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就提出了“三不足”的口号: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衅。就说,对天象的变化,不必畏惧;对祖宗定下的规矩,不一定要完全效仿;对人们的议论,也不必要那么的担心。
所以,王安石他就带着这种浑不吝的精神进行变法的。那为什么要变法呢?简单地说,就是宋神宗继位之后,大宋王朝虽然表面上是一派繁华,但是内部已经蕴含着深刻的矛盾和问题了。由于土地兼并现象比较严重,大批的农民丧失土地,兼之一些富豪隐瞒土地导致财政收入锐减,出现了立国以来少有的财政赤字,当时讲叫“百年之积,惟存空簿”啊,就剩账本,根本没银子了。王安石本来在宋仁宗的时候,他就提议中央要变法,但是没被采纳。宋神宗这个时候,启用王安石开始变法了。
王安石上台之后,颁布了很多新法,什么均输法、青苗法呀、农田水利法、募役法、保甲法、方田均税法等等。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借以扭转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但是,变法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保守派的反对。法令颁布不足一年,围绕变法,拥护与反对两派就展开了激烈的论辩以及斗争,史称“新旧党争”。再加上王安石的改革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书生革命,考虑问题不全面,“利”想的太多,“弊”想的太少,缺乏实践经验,还不肯在实践当中及时纠正错误。那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是王安石的性格所致啊,不然别人怎么会给他起个外号叫“拗相公”啊。王安石性格就是顽固执拗,刚愎自用,人格偏执,孤傲高洁,思维往往跟一般人不一样。这不仅体现在他的政治上,他写的诗文也是如此,所持观点每每与众不同,而且有独到之处。比如,他曾经在三十岁的时候写过一首《登飞来峰》,这首诗写的就与众不同: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那历代诗人描写登高的时候,往往都怕浮云遮目、末俗乱真,但是王安石说“我不怕!”为什么呢?我身在最高层啊,我高瞻远瞩,我能够拨云见日。他就有这么一个大政治家、大变革家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
我们再举个例子,历来很多文学诗词大多都对那个楚霸王项羽的战败和项羽的爱妃虞姬的自刎表示惋惜。而王安石他就不惋惜,他曾经写过一首《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与君王卷土来?
您看,他就跟别人不一样,执拗嘛!
王安石的执拗性格在当时是出了名的,为人极其固执,自己做了决定,三头牛都拉不回来。“固执”说好听了,是对于原则的遵守,说难听点儿,那就叫做刚愎自用。王安石变法,最后为什么失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王安石的性格缺陷。这种固执让王安石听不进劝,刚愎自用,有错也不改。当所有人都在抨击新法缺陷的时候,他不闻不听,沉寂在自己的世界里,坚守着自己的决心,要一心变法。所以,在变法期间出现了很多用人不当的典例,甚至还出现了很多的天灾人祸。但是面对这种变量时,王安石没有着手解决,结果,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伤害。
这个时候,那些保守派就借题发挥,趁机给宋神宗上书弹劾王安石。理由是什么呢?还用有理由吗?实行新法之后,老天爷已经动怒了,现在是天怒人怨呢。您看看我们大宋朝北方各地连续三年大旱,河北老百姓是四处流亡啊,这都是王安石变法得下的灾难,只有去掉王安石,老天爷才会降下甘霖呢。结果这人“嘟嘟嘟……嘟嘟嘟……”再加上皇太后也讨厌王安石,在皇上面前也进行施压。最终宋神宗顶不住了。于是,在公元一零七四年四月,王安石被解除了宰相职务,被贬为知江宁府,吏部尚书。
王安石罢相之后奏请皇帝,让吕惠卿任参知政事,又要求韩绛代替自己。这两人坚持王安石制定的成法。但是,他们内部也分裂了。吕惠卿掌握大权之后,担心王安石再次回朝,就借办理郑侠案件的机会陷害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又兴起李士宁案件来颠覆王安石。
韩绛一看吕惠卿这人也太不地道了,于是秘密奏请皇帝:还是把王安石给召回来吧。
就这么着,在熙宁八年(1075年)二月,王安石是再次拜相。由打江宁往东京汴梁赶,路途就经过了瓜州。
二月里,瓜州一带春意盎然。王安石坐着船,凭眺两岸的春景,一时之间灵感突发,不由得口占一绝: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他觉得这首诗做得不错,于是赶紧来到船舱之内,找来笔墨纸砚,就把这首诗誊了下来,以后万一出诗集呢,对不对?就给这首诗起个名字叫《泊船瓜洲》。
写完了,弯身拿着这首诗,左看右看,看到了第三句——“春风又到江南岸”。哎呀,总觉得这个“到”字不太好。王安石提笔“唰”在这个道字上打了一圈,旁边注个小字儿——“不好!”
不好,改什么呢?春风又“过”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哎,把这“到”字改成了“过”字。
改完又一琢磨琢磨,春风一过过去了,过去了就不回来了?啊?不好!这个“过”字也不好,那干脆呀,对!改一个含蓄的!春风又“入”江南岸。
改了“入”字,觉得还不对,这个味道不够。
呃——春风又“满”江南岸。又把“入”字改成“满”字了。
哎呀,满字也不好!
春风又“来”江南岸……
春风又“至”江南岸……
春风又“临”江南岸……
这王安石拗相公这倔劲儿扭劲又上来了,跟自己过不去了。“这个字不对!这个这个……都不好……”一共改了十几个一个字的动词,全都觉得不好。哎呀!“这这动词怎么没一个符合我的意思呢,啊?哎呀……”王安石抬眼一看,又看到这船外两岸的绿意了,一看,“啪!”王安石当时眼前这么一绿,晕倒了?不是晕倒了,眼前这么一绿——对呀!这需要动词,不一定非得用动词去担当啊。有的时候形容词做动词,它往往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个“绿”字就不错,春风又“绿”江南岸!呵!这好!这比“到”啊,比“满”啊,比“入”啊的好得千万倍呀。一个“绿”字不仅说出了春风到了、入了、满了这层意思,而且还给了春风一种鲜明的视觉形象——春风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嫩绿……这就写出了春风的精神了。而且诗也深沉的多了。另外跟自己现在的心情也非常契合呀。
现在怎么了?现在是罢相之后又重新被召回。那也就是说我有可能再次推行新法了。那我的心里多么像这两岸盎然的春色呀。哎呀,这里的“春风”啊,既是自然界的春风,又是陛下给我的一阵春风啊.这里有政治寓意,寓意着皇恩浩荡的春风,用这种温暖的春风可以驱散我心灵上那股政治上的寒流。然后开创变法的春天新局面啊。所以这个“绿”字是整首诗的“诗眼”。
对这首诗究竟是在哪一年作的?很长时间颇有争议。
但是,大家一致认为他确实应该写在王安石的晚期,但具体写在哪一年,主要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说写在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王安石应诏从江宁府赶奔京城,任翰林学士,途经瓜州后所作。
第二种意见是神宗熙宁七年(1068年),王安石第一次罢相由打京城返还金陵,途经瓜州时所作。
第三种说法就咱的说法,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王安石第二次拜相由打江宁赴京都,途经瓜州时所作。
那这三种意见哪个正确呢?我认为我的说法正确,为什么呢?咱得分析呀。
这首诗写的什么时候?写的肯定是初春季节,对不对?你不能在仲春或晚春时你感叹:“哎呀,春风来了!”那就没有“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喜悦了,一定是初春季节。那么我们看这三种说法哪一种是瓜州那个地方的初春呢?
第一种说法,宋神宗熙宁元年,王安石应诏从江宁府赶往京城任翰林学士,这个时候是当时的四月。这对于瓜州来说,春天太晚了。而且,王安石这个时候也没那么大感慨,要“明月何时照我”。进京当官去,那就得“春风得意马蹄轻”、“轻舟已过万重山”了,不能赶紧地见到皇帝,哪还有那么多感慨呀?所以这一种说法,我认为可以排除。
第二种说法,宋神宗熙宁七年,王安石被罢相了,由打京城还金陵途经瓜州。这个时候也是四月,同样在这个时间不属于瓜州的初春了。咱们一定要明白,这个四月是农历四月,农历四月都什么时候了?按照阳历都得五月中旬了。五月中旬是什么天了?都要进夏天了,你还绿什么江南岸呀?江南岸早绿了,都发青了都。所以,从这个时间上不太对。另外,这一次是罢相。他都罢相了,他还看什么“春风又绿江南岸”呀?现在的诗人的心境应该说:“春风没绿江南岸”、“江南两岸无春风”。就算他比较豁达,那他第四句什么意思呢?“明月何时照我还?”那意思,皇帝呀,你什么时候再把我召到京城去吧。这也有点太小气了。怎么呢?被人贬出来了,就嘟嘟囔囔说什么时候能够把我再召回去吧。就不怕被人笑话吗?要是杜甫,行了,他可能说“明月何时照我还”。可王安石这个时候他宁啊,他宁折不弯啊,他一定不会说这句话而让那些宵小之辈自己的哈哈笑。他一定会像李白那样“扬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我让你们看看,我很从容,我一点儿不伤心,他得这种态度。所以,这第二种说写在第一次罢相由打京城还金陵路经瓜州所作。我认为从时间上来说,从心境上来说不符合这首诗。
那唯一符合的就是咱说的这种说法——第二次拜相由打江宁赶赴京都路经瓜州时所作。这个就符合他的心境了。
可能也有人说了:“那为什么还有一句‘明月何时照我还呢?’”
这就是王安石他现在产生的重重顾虑。因为鉴于第一次罢相,朝廷政治斗争尖锐复杂,自己的阵营内部都已经发生分裂了。那么对于这次重新拜相,,估计会遭到更大的阻碍不利。那么我本人呢?也会受到反对派的更大的攻击,这就是“春风又绿江南岸”那个“绿”字的第三层意思。这种春意,这种自然太好了,我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为了我的理想愿望,又一次要卷入到那个政治漩涡当中。但是不知道我的这种理想能不能实现。更不知道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来?我有可能是得胜回来,锦衣还乡;也有可能是落魄归来,遁入这个美丽的山林。所以,这首诗里信息量大了去了。
果然,后来王安石复相之后,得不到更多的支持,加上变法派内部分裂严重,新法很难继续推行下去了。也就过了一年,到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多次托病请求离职,再加上他的长子也在这一年病故了,对王安石更是个亲情上的打击。所以当年十月,王安石就辞去了宰相。
那以此为界,王安石的诗风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由于党争,由于这个政坛之上诗祸频仍。诗人普遍把豪放外发之气都内敛成为了含蓄深沉的样子。但现在无官一身轻了,所以,王安石就可以真正的“诗以言志”了。于是,这才有王安石那首名诗《梅花》: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唯有暗香来。
我就如同那朵洁白如雪的梅花,长在墙角那里,但是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这证明我比雪更加冰清玉洁,但是,又比雪盛有暗香。


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思乡诗词,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泊船瓜洲》,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 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篇立意含蓄悠远。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 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末句感慨仕途多险...

王安石简介
主要作品:《梅花》《登飞来峰》《泊船瓜洲》《愍儒坑》《孤桐》等。主要成就:推行维新变法,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收复五州。关于王安石的详细内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进行介绍:一、王安石的诗词《泊船瓜洲》、《梅花》、《伤仲永》、《元日》、《登飞来峰》、《登飞来峰》、《书湖阳先生壁》、《...

王安石的作品有哪些?
(《后山诗话》载黄鲁直语)和《泊船瓜洲》、《江上》《梅花》、《书湖阴先生壁》等诗,观察细致,精工巧丽,意境幽远清新,表现了对大自然美的歌颂和热爱,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从诗体说来,安石的古体诗虽然多用典故,好发议论,但象《明妃曲》、《桃源行》篇,立意新颖,充满着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律诗则用字工稳...

王安石的作者简介
(《后山诗话》载黄鲁直语)和《泊船瓜洲》、《江上》《梅花》、《书湖阴先生壁》等诗,观察细致,精工巧丽,意境幽远清新,表现了对大自然美的歌颂和热爱,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从诗体说来,安石的古体诗虽然多用典故,好发议论,但象《明妃曲》、《桃源行》篇,立意新颖,充满着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律诗则用字工稳,...

王安石是什么朝的?写过哪些诗?
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 “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二、主要作品:...

临川先生王安石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这句话出自《泊船瓜洲》,诗人借用“春风”来表现他的第二层深意,当时王安石被宋神宗恢复宰相之位,王安石上京入职,这无疑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重新燃起新希望,就像春风吹过,大地复苏之感。一个绿字将江岸两边的春色描绘的淋漓尽致,极富表现力。 2.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出自王安石的《读史》,这是...

苏轼的诗有哪些
3、《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5、《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6、《旅宿》 唐杜牧 旅馆...

王安石简介
简介:王安石,世称王文公,自号临川先生,晚年封荆国公,世称临川先生又称王荆公,江西临川延寿乡(今东乡县黎圩镇上池村)人,中国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王安石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产生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

王安石的作品有哪些
安石后期的隐居生活,带来了他的诗歌创作上的化。他流连、陶醉于山水田园中,题材内容比较狭窄,大量的写景诗、咏物诗取代了前期政治诗的位置,抒发一种闲恬的情趣。但艺术表现上却臻于圆熟,“雅丽精绝,脱去流俗,每讽味之,便沉沆瀣生牙颊间。”(《后山诗话》载黄鲁直语)和《泊船瓜洲》、《江...

唐宋散文八大家及其主要成就
文章多为政论,立意高远,其诗风格遒劲。代表作:《伤仲永》、《读孟尝君传》、《游褒禅山记》、《书湖阴先生壁》、《答司马谏议书》等。《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是传世名句。八、曾巩: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散文大都是“明道”之作,文风以“古雅、平正、冲和”见称。代表作...

清苑县14793792472: 王安石写《泊船瓜舟》为一字绞尽脑汁的精神 -
掌叛盐酸: 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近,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

清苑县14793792472: 王安石有一首诗中一字用得很妙,这首诗是什么 -
掌叛盐酸: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

清苑县14793792472: 《泊船瓜洲》一诗中“间”字的读音是什么? -
掌叛盐酸:[答案] 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所选《泊船瓜洲》一诗,是宋代王安石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全诗句句入韵,作者对于诗中“绿”字的推敲锤炼已传为美谈.但老师们在教学中,对于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的“间”字的读音有些读不准,作为本套...

清苑县14793792472: 王安石与泊船瓜洲 王安石经过几个字将《泊船瓜洲》中的一字改为“绿”字 -
掌叛盐酸: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诗中的“绿”字用得巧妙,自古以来广为称道.据南宋洪迈(《容斋随笔》续笔卷八)记载,王安石先后用了“到”、“过”、“入”...

清苑县14793792472: 泊船瓜洲这首诗中什么一字用的最妙 -
掌叛盐酸: 诗名后的括号应填诗的作者吧 描写旅途中满腹忧愁难以入眠的诗有《枫桥夜泊》(张继 ) 还有《泊船瓜洲》(王安石 ) 在这首诗中( 绿)一字用的最妙.

清苑县14793792472: 描写旅途中满腹忧愁难以入眠的诗有《枫桥夜泊》( )还有《泊船瓜洲》 - ( )在这首诗中( )一字用的最妙 -
掌叛盐酸:[答案] 诗名后的括号应填诗的作者吧 描写旅途中满腹忧愁难以入眠的诗有《枫桥夜泊》(张继 ) 还有《泊船瓜洲》(王安石 ) 在这首诗中( 绿)一字用的最妙.

清苑县14793792472: 诗中字的意思《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间:数重:绿:还: -
掌叛盐酸:[答案] 间(jiān):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要注意不能误读成去声,不是动词“间隔”的“间”.根据本诗平仄格律、“间”字固... 按古人文言的说法,即所谓仅“一水之遥”.王安石是想说江南江北之近,而不是想说它们之隔离. 数重:几层. 绿:本是形容...

清苑县14793792472: 谁知道《泊船瓜洲》这首诗全部意思 -
掌叛盐酸:[答案]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 泊:停船靠岸. 2. 瓜洲:在现在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 3. 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 4. 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5. ...

清苑县14793792472: 泊船瓜洲古诗中 -
掌叛盐酸: 泊船瓜洲里的“绿”字被推敲出来的.王安石觉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想了一会,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字.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不妥.“过”字虽比“...

清苑县14793792472: 泊船瓜洲古诗是什么? -
掌叛盐酸: 王安石 : 泊船瓜洲原文: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译文 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 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 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