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的文言文意思及文言文出处翻译

作者&投稿:呈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文言文中“若”的意思

若,文言虚词。用法很多。举例如下:

当顺讲。《左传-宣公三年》“故民入山泽山林不逢不若”。不若就是不顺。

还当及讲。《论语-学而》“未若贫而乐”。

做称呼代词,当你讲。即汝、尔。《捕蛇者说》“更若役复若赋”。

当其讲。《论衡-刺孟篇》“吐若兄之路”。若还可以当如此讲。当此讲。当这讲。等等。不再一一列举。要看“若”字是不是作主语,或宾语,或状语,和什么样的副词相配等各种具体情况来翻译。

作连词时,常常写作“若苟”、“若其”、“若使”、“若或”。

用在语首,是发语词,没任何意义。

“若干”这个词,现在还在使用。

2. '若'字 在古文里都有什么解释

若字在古文里的解释如下:

1.如果,假如:~果。倘~。假~。天~有情天亦老。

2. 如,像:年相~。安之~素。旁~无人。置~罔闻。门庭~市。

3. 你,汝:~辈。

4. 约计:~干(gān )。~许。

5. 此,如此:“以~所为,求~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6. 顺从:“曾孙是~。”

7. 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

8. 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9. 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

10. 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

11.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

读音:ruò,部首:艹,四角码:44604,仓颉:tkr

86五笔:adkf ,98五笔:adkf,郑码:EGJ

扩展资料

汉字演变:

相关组词:

1.若非[ruò fēi]

连词。要不是:~亲眼所见,谁敢相信?

2.倘若[tǎng ruò]

表示假设:你~不信,就亲自去看看吧。

3.若是[ruò shì]

如果;如果是:他~不来,咱们就找他去。

4.宛若[wǎn ruò]

宛如;仿佛:那棵榕树枝叶繁茂,~巨大的绿伞。

5.假若[jiǎ ruò]

如果:~遇见这种事,你该怎么办?

3. 文言文“若”字解释及其3个例句

1.像,如,好像。

《孟子 梁惠王上》:“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语有“若明若暗”。

“不若”:不如,比不上。《列子 汤问》:“曾不若孀妻弱子。”

2.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

《商君书 画策》:“失法离令,若死,我死。”柳宗元《捕蛇者说》:“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改变你的差使,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 3.指示代词,此,这个。

《孟子 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4.连词。

假如,如果。《左传 隐公元年》:“若厥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 5.连词。

与,和。《史记 魏其武安候列传》:“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仇。”

6.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或”。

《汉书 食货志》:“时有军役若水旱,民不困乏。” 7.至,至于。

《国语 晋语五》:“病未若死。”“若夫”:句首语气词。

用以引起下文,有“至于说到……”的意思。 8.奈,怎样。

《左传 僖公十五年》:“寇深矣,若之何?” 参考资料:如果您的回答是从其他地方引用,请表明出处。

4. 古文中“若”字有几种翻译

古文读音:【rě】、【ruò】、【ruò】古文中的翻译如下:① 像。

《赤壁之战》:“众士慕仰,~水之归海。”② 及;比得上。

《邹忌讽齐王纳谏》:“徐公不~君之美也。”③ 你;你们;你(们)的。

《鸿门宴》:“~入前为寿。”《捕蛇者说》:“更~役,复~赋。”

④ 这样的;这。《齐桓晋文之事》:“以~所为,求~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⑤ 至于。《齐桓晋文之事》:“~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⑥ 假如;如果。《肴之战》:“~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⑦ 或;或者。《汉书?食货志》:“时有军役~水旱,民不困乏。”

⑧ 好像;似乎。《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仿佛~有光。”

⑨ 用于形容词后,表示“……的样子”,也可不译出。《诗经?氓》:“桑之未落,其叶沃~。”

5. 文言文中若的几层含义及例句

【动】

1. 如,像。例:门庭若市。

2. .顺。例: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所以人民进入川泽山林,就不会遇到对自己不顺的东西。)

【代】

1. 代第二人称,你。例:更若役,复若赋。(更换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

2. 表示近指。这,这样。例: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君子喜欢这人,推及到他屋上停留的乌鹊。)

【副】

表示揣测、估计。好像。例: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情意恳切,好像抱怨我不听从你的意见。)

【连】

1. 连接分句,表示至于。例:栗,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粮食,是人们种植才长出来的。至于布匹丝绸,一定要靠养蚕、纺织才能制成。)

2. 连接词或词组,表示并列关系。和。例: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那么他们的老师和朋友,一定是学习圣人的。)

3. 连接分句,表示假设。如果,假设。例: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如果秘密派军队来,郑国就可得到了。)

6. 成语的出处(文言文)和出处的翻译

刻舟求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阐述的道理: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不能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

郑人买履

[原文]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译文]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在家里量了自己的脚,把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自己忘了带尺寸了)就说:“我忘记带尺码了。”返回家去取尺寸。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阐述的道理:告诉我们迷信教条而不顾实际是不会成功的。(旨在讽刺那些不从实际出发,信守教条办事呆板的人。)(书本上的知识不一定可靠,依据实际需要大胆试才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办法。)

守株待兔

[原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韩非子•五蠹》)

译文:

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一天,一只跑的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阐述的道理: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想靠碰好运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不能存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要主动地努力去做。

7. 文言文若字有什么意思在那篇课文

汉字 若 释义 ruò①像。

《赤壁之战》:“众士慕仰,~水之归海。”②及;比得上。

《邹忌讽齐王纳谏》:“徐公不~君之美也。”③你;你们;你(们)的。

《鸿门宴》:“~入前为寿。 ”《捕蛇者说》:“更~役,复~赋。”

④这样的;这。《齐桓晋文之事》:“以~所为,求~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⑤至于。《齐桓晋文之事》:“~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⑥假如;如果。 《肴之战》:“~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⑦或;或者。《汉书?食货志》:“时有军役~水旱,民不困乏。”

⑧好像;似乎。《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仿佛~有光。”

⑨用于形容词后,表示“……的样子”,也可不译出。 《诗经?氓》:“桑之未落,其叶沃~。”

【若华】若木之花。【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生于日落之处,青叶赤花。【若时】⒈顺应天道。

时,四时;天运。⒉此时。

⒊彼时。【若属】你们这些人。

【若许】犹“如许”。如此。

【若英】杜若之花。若木之花。

8. 若有什么意思古文意

攫的拼音: jué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形声 简体部首:扌 攫的部首笔画:3 总笔画:23 笔顺:横竖横竖折横横横竖折横横横撇竖捺横横横竖横折捺 攫的意思 1、基本解释 ●攫 ◎抓取:攫取(掠夺)。

攫夺。 2、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攫 jué〈动〉 (1)形声。

从手,矍(jué)声。本义:鸟用爪迅速抓取。

(2)同本义 攫,执也。——《说文》 鸷虫攫搏。

——《礼记·儒行》 盗跖弗攫。——《史记·李斯传》。

索隐:“凡鸟翼击物曰搏,足取曰攫。” 鸟攫其肉。

——《汉书·黄霸传》 又如:攫取(抓取;拿取);攫捷(抓取;猎获);攫啄(以爪抓取,以嘴啄食);攫搏(鸟兽以爪翅猎物);攫噬(抓取而吞噬)。 (3)夺取 备兽触攫。

——《周礼·兽人》注 乳犬攫虎。——《公羊传·庄公十二年》 左手攫之,而右手废。

——《庄子·让王》 又如:攫攘(争夺);攫窃(窃夺);攫昼(白昼抢劫);攫盗(盗取,窃取)。 3、汉语字典 [①][jué] [《广韵》居缚切,入药,见。

] 亦作“爴1”。 (1)鸟兽以爪抓取。

(2)泛指抓。(3)夺取。

4、音韵参考 [广 韵]:居缚切,入18药,jue,宕合三入阳见。 [平水韵]:入声十药 5、带攫的成语 拏云攫石、拿云攫石、攫为己有、攫戾执猛、攫金不见人、鹰瞵虎攫、齐人攫金、龙拏虎攫 参考:查字典。




小学五年级文言文及意思
1. 小学五年级文言文 九头鸟 孽摇之虚有鸟焉,一身而九头,得食,则八头皆争,呀然而相衔,洒血飞毛,食不得入咽,而九头皆伤。海凫观而笑之曰:“而胡不思九口之食同归一腹乎?而奚其争也!”意思就是:在孽摇的山上有一只鸟,一个身子有九个头。一旦哪个头得到食物,其他八个头都...

以的文言文解释及意思
1. 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以 一、作动词,译为“认为、以为”。例句: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两小儿辩日》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一、介词,相当于“用”。例句: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2、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的文言文含义
文言文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 “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及的文言文意思
及的文言文意思如下:1、赶上;追上。《肴之战》:“及诸河,则在舟中矣。”2、至;到;到达。《归去来兮辞》:“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3、遭遇;遇到。《叔向贺贫》:“略则行志,假货居贿,宜及于难。”4、推及;涉及。《齐桓晋文之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5、...

在文言文里的意思
3. 说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说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讲说;说明;言论;说法;主张;劝说;说服;喜欢;高兴。 引证解释: 一:读音:shuō 1、陈说;讲说。 《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译文: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讲说了这番经历。 2、说明;解说。 《离骚》:“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

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
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抒发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表现了作者喜爱自然,对社会的不满情绪。抒发了作者对政治官场的厌倦和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南朝文学家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反映了作者娱情...

文言文里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

与的文言文解释及意思
4. 翻译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在文言文阅读中,有些句子往往因为个别词而影响全句的理解.这个词就是一个关键词.对于它,我们要联系语境去理解、参悟. 综上所述,文言文翻译,只要平时努力,并注意以上四点,加以灵活掌握,要翻译正确。 5. 【“且”在文言中的解释及例句(高中)】 .【且】1.递进关系,...

止的文言文解释及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所以,作者认为,他所选辑的文章是最好的,其他文章超不出这些文章的水平。止字不是拆下来解析的,而是和观止一起翻译的。3. 《古文观止》是什么意思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除...

的的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的的文言文是什么意思」,此句出自於现代汉语中,询问「的的」一字在古文中的意义。然而在古汉语中,「的的」并非一个单独的字,也不存在此用法。因此可以说,这句话在古代并没有意义。在汉语史上,「的的」一词最早见於《周礼·地官》:「地官之职,大虞究圭。实动而不为;常实而不视;的...

双阳区19150952932: 文言文“若”字解释及其3个例句 -
倚保感昌:[答案] 1.像,如,好像.《孟子 梁惠王上》:“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语有“若明若暗”.“不若”:不如,比不上.《列子 汤问》:“曾不若孀妻弱子.”2.第二人称代...

双阳区19150952932: 若君不修德的若文言文翻译是什么意思? -
倚保感昌: 很好翻译啊.古文就是单字改成双字.这样翻译,这里的若,是如若的意思,也就是如果.如果君(你)不修养德行的话,是这么个意思.把单字翻译成现代词汇你就好理解记忆了哈.以上是我解释还有学文言的小技巧了.希望有帮到你.

双阳区19150952932: 文言文中若的多种翻译及其对应诗句 -
倚保感昌: 一、作动词.1、如同、像.例如:(1)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庄子·逍遥游》(2)关山度若飞.——《乐府诗集·木兰诗》(3)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2、同、相当.例如:彼与彼年相若也.——韩愈《...

双阳区19150952932: 求古文中“若”的全部意思及例句20个左右 -
倚保感昌: 若:1.(动词)及,比得上.例句: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动词)如,像.例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动词)相同,差不多例句:彼与彼年相若也....

双阳区19150952932: “若”在文言文中的各种解释? -
倚保感昌: 若 拼音: rě,ruò, 笔划: 8 部首: 艹 五笔输入法: adkf | 有关若的汉字演变 | 有关若的谜语 基本解释: -------------------------------------------------------------------------------- 若 ruò ㄖㄨㄛˋ ◎ 如果,假如:~果.倘~.假~.天~有情天亦老. ◎ 如,像:...

双阳区19150952932: 文言文中若的几层含义及例句 -
倚保感昌: 【动】 1. 如,像.例:门庭若市. 2. .顺.例: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所以人民进入川泽山林,就不会遇到对自己不顺的东西.) 【代】 1. 代第二人称,你.例:更若役,复若赋.(更换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 2. 表...

双阳区19150952932: 若字在哪个文言文里面是是翻译成假如如果的意思 -
倚保感昌: ●若(ruò) ◎ 如果,假如:天~有情天亦老.(1) 假如;如果 [if] 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若反国,将为乱.——《史记·赵世家》 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左传·隐公十一年》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2) 又如:若不是(如果不是);若曰(如果说);假若(假使);若其(假如,如果);若苟(若或.假如,如果);若非(如果不是;要不是);若果(如果);若使(假使,假如,如果);若是(如果,如果是)

双阳区19150952932: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若,写出各个义项并各举一例. -
倚保感昌: (rě,ruò,)ruò ①像.《赤壁之战》:“众士慕仰,~水之归海.” ②及;比得上.《邹忌讽齐王纳谏》:“徐公不~君之美也.” ③你;你们;你(们)的.《鸿门宴》:“~入前为寿.”《捕蛇者说》:“更~役,复~赋.” ④这样的;这.《齐...

双阳区19150952932: 若的古文翻译 -
倚保感昌: 我干这差事遭受的不幸,是远不如恢复租赋遭受的不幸的.若:不如

双阳区19150952932: 文言文中 若 都有哪些意思 -
倚保感昌: 一般是“你”的意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