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少读书文言文翻译

作者&投稿:阎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古文磨杵成针的译文

《潜确类书》卷六十:“李白少读书,未成,弃去.道逢老妪磨杵,白问其故.曰:‘欲作针.’白感其言,遂卒业.”把铁棒磨成了针.比喻做任何艰难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够克服困难,做出成绩.故事:传说李白小时不爱学习,很贪玩.一天,他逃学到小溪边,看见一位老婆婆手里拿着根铁杵(铁棍),在一块大石头上磨.李白问:"你磨铁作干什么?" 老婆婆回答:"我给女儿磨一根绣花针." 李白又问:"这么粗的铁杵,什么时候才能磨成绣花针呢?" 老婆婆说:"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 李白听后很有感触,回家刻苦用功,终于成为唐代大诗人."磨杵成针"比喻只要有恒心,再难的事也能做成.。

2. 李白少读书,未成,弃去

感:对……有所领悟、感悟;

遂:于是,终于

故:原因。

去:离开

卒:完成

道:在路上

磨杵成针 (mó chǔ chéng zhēn)

解释:把铁棒磨成了针。比喻做任何艰难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够克服困难,做出成绩。

出处:《潜确类书》卷六十:“李白少读书,未成,弃去。道逢老妪磨杵,白问其故。曰:‘欲作针。’白感其言,遂卒业。”

示例:没有~的毅力,学问上就不可能有很深的造诣。

《潜确类书》卷六十:“李白少读书,未成,弃去。道逢老妪磨杵,白问其故。曰:‘欲作针。’白感其言,遂卒业。”

解释

把铁棒磨成了针。比喻做任何艰难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够克服困难,做出成绩。

故事:

传说李白小时不爱学习,很贪玩。一天,他逃学到小溪边,看见一位老婆婆手里拿着根铁杵(铁棍),在一块大石头上磨。

李白问:"你磨铁作干什么?"

老婆婆回答:"我给女儿磨一根绣花针。"

李白又问:"这么粗的铁杵,什么时候才能磨成绣花针呢?"

老婆婆说:"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

李白听后很有感触,回家刻苦用功,终于成为唐代大诗人。

"磨杵成针"比喻只要有恒心,再难的事也能做成。

3. 刘羽冲读书泥古不化的文言文翻译

刘羽冲,佚其名,沧州人。先高祖厚斋公多与唱和①,性孤僻,好讲古制,实迂阔不可行。尝倩②董天士作画,倩厚斋公题。内《秋林读书》一幅云:“兀做秋树根,块然无与伍。不知读何书?但见须眉古。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谱③。”盖规之也。

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干④州官。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⑤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倾耳听之,所诵仍此六字也。或笑之,则歘⑥隐。次日伺之,复然。

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何文勤公尝教昀⑦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⑧。’又曰:‘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⑨。’”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概述〕有一个叫刘羽冲的读书人,性格孤僻,好讲古制。一次他偶尔得到一部古代兵书,伏案读了一年,便自称可以统率十万大军。恰好这时有人聚众造反,刘羽冲便训练了一队乡兵前往镇压,结果全队溃败,他本人也差点儿被俘。后来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著作,读了一年,又声称可以把千里瘠土改造成良田。州官让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结果沟渠刚挖成,天降大雨,洪水顺着渠道灌入村庄,村里人险些全被淹死。从此刘羽冲闷闷不乐,每天总是独自漫步在庭院里,千百遍地摇头自语道:“古人岂欺我哉?”不久便在抑郁中病死。

〔注释〕①先高祖:称已故的高祖。唱和:以诗互相赠答。 ②倩:请。 ③井田谱:据说西周时曾实行过井田制。后世有些士大夫为了解决现实土地问题,企图恢复井田制,画出图谱,这是复古的愚蠢行为。 ④干:谋求。 ⑤沟洫:沟渠。洫:田间水道。 ⑥歘:同“欻(xū)”,火光一现的样子。 ⑦昀:作者本人,纪昀。 ⑧“神而”二句:语出《周易》。意思是,具有最高的智慧而能洞察事物,这样的修养的才能只能存在于某些人的身上。 ⑨

“能与”二句:语出《孟子》。意思是说,木工能把制作的准则传授给别人,但不一定能使别人技巧高超,那需要自己寻求的。

4. 古文磨杵成针翻译

原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译文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5. 《傅显喜读书》文言文的翻译,,,,求亲们快点

傅显喜欢读书,很能了解文章的意思,也稍微懂得医药方面的知识,本性迟钝,看起来就像迂腐萎靡的老书生。一天,他迈着四方步到集市上,碰到人就问:“见到魏三兄没有?“有的人指点他在什么地方,傅显就迈着四方步前往。等他见到魏三,喘息了很长时间。魏三问找他有什么事。傅显说:“刚才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做针线活,疲倦了在打盹。小儿在井旁玩耍,离井口三五尺远,似乎让人担忧。男女有别,不便把三嫂喊醒,所以跑来找您。”魏三非常惊恐,奔往井边,到了那里三嫂已经趴在井口上哭儿子了。

年幼的仆人读书,可以说(是件)好事.但读书(的目的)是用来明白道理的,明白道理是用以实用的.食而不消化(学不致用,掌握了知识却不知变通),(反而)到了糊涂偏邪错误的程度,贻害无穷,还看重这种学士干什么啊!




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跻大位.先是,刘禹锡.如何翻译
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跻大位.先是,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李太尉德裕同分司东都.禹锡谒于德裕曰:“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德裕曰:“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拔,今日为吾子览之.”及取看,盈其箱笥,没于尘坌,既启之...

梁山伯与祝英台文言文翻译
在碧鲜庵读书时,有一位同学叫做梁山伯,家住善卷山北西去五里的梁家庄,两人一见如故,意气相投,引为知己,遂于善卷后洞的草桥结义金兰,兄弟共勉,相互提携。4. 英台与山伯在碧鲜庵同窗三载,期间曾同往齐鲁谒拜孔圣,又同到东吴游学。两人日则同食,夜则同眠,诗文唱和,形春袜影相随。山伯...

唐才子白居易文言文
9. 李太尉抑白少傅 翻译 这是哪的?没见过,我先献丑了,可能有纰漏还请斧正 白少傅居易(白居易,少傅可能是个官位,这个你自己查查),文章可以说是世界第一,不肯做大官.以前,刘禹锡(陋室铭作者)在大和中做宾客时李德裕太尉在东都做官,刘禹锡问李德裕:"你最近得到过白居易的文章吗?"李德裕说:"一直有给我看过,还让...

春考文言文
5 读文言文和写白话文不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而是关系紧密。 6 现在新诗人似乎对语言就没有敏感,只能从外国诗、从文言文里去剽窃,并且画虎不成,自然很少有值得一看的了。 7 现在有些新诗人对语言没有敏感,写不出好诗,从外国诗、从文言文里去剽窃,仍然画虎不成,自然很少有值得一看的了。 8 现在某些...

桃园三结义文言文全文翻译
1. 桃园三结义 文言文翻译 最好快点 加分 一、译文 这日,刘备在大街上看到了刘焉发布的招募义兵的榜文,不仅慨然长叹。 这时,身后一人严厉的说道:”大丈夫不为国家出力,是什么原因在这里长叹呢?“刘备回头看他身高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看他形貌异常,就问他的姓名。那个人就说”我姓张...

许宗裔审案文言文翻译
1. 文言文翻译北梦琐言只许宗裔审案 求原文,然后才可能有译文。 北梦琐言原文及翻译 北梦琐言)(半野园) 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跻大位。先是,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李太尉德裕同分司东都。 禹锡谒于德裕曰:“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德裕曰:“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今日为吾子览之。”及取看,...

懂文言文
译文: 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幼时跟随叔父傅洪仲投奔北魏,不久又投奔南方。 他很有气魄和才干,勇力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驰骋。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不会回信,就请教洪仲,洪仲严厉地责备地,不帮他回信。 傅永于是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曾在崔道固那里担...

白少傅居易文言文中-李德裕为什么不读白居易的文集?
压抑并嫉妒白居易之才。白居易是怎么被抑制的.做官的人,一起都嫉妒白居易,都说:"白居易有学者的才能,但不是做宰相的料."了解他的人可以从他的奏折中知道他的治国之才,但被时世所排挤,就好像贾谊在汉朝,不被做官的人所了解,大家都为他惋惜。李德裕:“吾于此人,不足久矣。其文章精绝,何必览焉...

梁山伯与祝英台文言文
[参考译文:(由于太史官的正传找不到记载)外传野史记载梁祝两个人的来历不详,近来询问一些年老的人。传说在从前,济宁九曲村有个姓祝的,家财万贯,乡人称呼他为员外。他见社会上有儿子读书的人家往往能成为权贵,显耀门楣,惟独他没有儿子,他不以自己的富贵为真正的富贵,却看重乡里小官管理繁杂事务的权势,想着怎样...

白莲文言文翻译
1. 白莲教徒的翻译 文言文 白莲教有一个教徒,是山西人,忘记他的姓名了,大约和徐鸿儒之类的货色,用旁门左道迷惑众人,很羡慕他的技术的人拜他为师,师傅有一天他将要去别的地方,在大厅里放置了一个盆,再用另一个盆盖在上面,叮嘱门人坐着看守,他走后,门人把上面的盆揭开来,见盆里储存的是清水,水上有用草编...

济阳县13221398924: 古文磨杵成针的译文 -
佛是糖适:[答案] 《潜确类书》卷六十:“李白少读书,未成,弃去.道逢老妪磨杵,白问其故.曰:'欲作针.'白感其言,遂卒业.” 把铁棒磨成了针.比喻做任何艰难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够克服困难,做出成绩. 故事: 传说李白小时不爱学习,很贪玩....

济阳县13221398924: 李白少读书,未成,弃去.道逢老妪磨杵,自问其故.曰; 欲作针. 自感其言,逐率业.翻译成文言文 -
佛是糖适: 李白小时候读书,没有读完,(把书扔在一旁走了).路上碰到一个老妇人磨着杵,于是问她原因.(老妇人)说,想要做针,李白被她的行为感动了,于是完成了学业.

济阳县13221398924: 谁知道《磨杵成针》文言文的翻译 -
佛是糖适: 原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译文: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济阳县13221398924: 古文磨杵成针的译文 -
佛是糖适: 《潜确类书》卷六十:“李白少读书,未成,弃去.道逢老妪磨杵,白问其故.曰:'欲作针.'白感其言,遂卒业.”解释 把铁棒磨成了针.比喻做任何艰难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够克服困难,做出成绩.故事: 传说李白小时不爱学习,很贪玩.一天,他逃学到小溪边,看见一位老婆婆手里拿着根铁杵(铁棍),在一块大石头上磨.李白问:"你磨铁作干什么?"老婆婆回答:"我给女儿磨一根绣花针."李白又问:"这么粗的铁杵,什么时候才能磨成绣花针呢?"老婆婆说:"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李白听后很有感触,回家刻苦用功,终于成为唐代大诗人."磨杵成针"比喻只要有恒心,再难的事也能做成.

济阳县13221398924: 古文磨杵成针的译文 -
佛是糖适: 李白少时读书,未成弃去,道逢老媪磨杵,白问其故,曰:"作针."白感其言,遂卒业.后因以"磨杵成针"喻立志不移,功到自然成.

济阳县13221398924: 李白少读书,未成,弃去.道逢老妪磨铁杵,白问其故.曰:“欲作针”白感其言,遂卒业.解释:“白感其言”的“感”;“遂卒业”的“遂”;“白问其故... -
佛是糖适:[答案] 感:对……有所领悟、感悟; 遂:于是,终于 故:原因.

济阳县13221398924: 铁杵磨针文言文的翻译!!急用~~ -
佛是糖适: ”老婆婆说.只要每天坚持磨.他走到小溪边,看到有位婆婆拿着大铁杵在磨,李白偷偷地逃出学堂去玩,就走上前问.李白觉得很奇怪,您在干什么呀,总有一天会磨成针的:“铁杵磨成针:“我要把这个铁杵磨成针.”李白说:“这么粗的铁杵能磨成针吗?”老婆婆说,功到自然成有一天:“老婆婆

济阳县13221398924: 李白少读书,未成,弃去.道逢老妪磨铁杵,白问其故.曰:“欲作针”白感其言,遂卒业. 中感,遂,故什么意思 -
佛是糖适: 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这个传说故亊又被陈仁锡记于他所编辑...“李白少读书,未成,弃去.道逢老妪...

济阳县13221398924: 李白少读书未成弃去的去是什么意思
佛是糖适: 全句:李白小的时候读书,(耐不住性子)没读完,就抛下书离开了. 去:离去.

济阳县13221398924: 英语翻译李白少读书,未成,弃去.道逢老妪磨杵.白问其故.曰“欲作针.”自感其言,遂卒业.我要翻译成现代文的啊~ -
佛是糖适:[答案] 有一天,李白偷偷地逃出学堂去玩.他走到小溪边,看到有位婆婆拿着大铁杵在磨.李白觉得很奇怪,就走上前问:“老婆婆,您在干什么呀?”老婆婆说:“我要把这个铁杵磨成针.”李白说:“这么粗的铁杵能磨成针吗?”老婆婆说:“铁杵磨成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