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结束后,藩镇割据为何越来越严重?

作者&投稿:由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安史之乱”是造成唐朝由盛到衰的重要转折点。长达七年多的内战导致整个帝国生灵涂炭,百业凋零。虽然在平定叛乱后,唐朝国祚又延续了一百多年,但却再也无法重现昔日大唐盛世的辉煌。

“安史之乱”之所以会发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各大藩镇拥有太多自主权,以至于朝廷对他们的掌控力越来越弱,最后才演变成兵祸。那么“安史之乱”结束后,唐朝有没有采取积极的削藩策略,取消让自己吃尽苦头的藩镇呢?答案是藩镇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一大批。

“安史之乱”发生前,唐朝共设立了十大藩镇。而当叛乱平定后,全国的藩镇数量却达到了三十四个。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出于战争时期的需要。可当战争结束后,这些拥有高度自主权的藩镇就成了朝廷的心腹大患。因此,对于唐朝皇帝来说,削藩自然就成了一件重中之重的工作。那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唐朝皇帝的削藩成果如何呢?结果令人目瞪口呆。在此后的几十年间,藩镇数量又继续增加到了五十余个,几乎整个唐朝都成了藩镇割据的天下。唐朝皇帝是疯了吗?为什么藩镇割据会越来越严重呢?下面我们就详细说说造成这种现象的前因后果。

“安史之乱”结束后,唐朝全国总兵力约为八十五万。当时全国统计到的户籍数为2933125(764年,唐代宗广德二年),这就意味着差不多每3.5户家庭,就有一个人在当兵,用全民皆兵来形容也并不算夸张。然而在这种高度军事化的情况下,中央却没有一支具有规模的军队可供调遣,朝廷在军事方面几乎完全依赖各个藩镇的军队,而藩镇军队的控制权又完全掌握在节度使手中。因此,朝廷在自己手中没兵的情况下,想要削除节度使手中的军权,其难度自然可想而知。

朝廷非常了解军事力量掌握在藩镇节度使手中的危险,但它不具备消灭这种危险和对地方势力施加控制的手段。节度使和藩镇普通士兵也都用强硬态度对抗朝廷试图对他们施加控制的任何企图。因此并非是皇帝不想削藩,而是以当时朝廷的实力根本做不到。

那么朝廷能不能采用逐个击破的方式来削藩呢?答案是也不行。775年,“河朔三镇”中实力最强的魏博节度使田承嗣试图吞并邻近一个已更换节度使的相卫镇。此举一旦成功就会被其他实力强劲的藩镇所效仿,唐朝势必很快将重新陷入混乱之中,因此朝廷决定“摊牌”。

唐代宗下诏命令附近八个藩镇组成联军讨伐田承嗣。这项命令最初颇符合八镇节度使的心意,因为他们有的与田承嗣有私仇,有的担心田承嗣实力越来越大将会危及自己的地盘,还有的纯粹是为了趁此机会扩大自己势力。

田承嗣在八镇联军的合力攻击下节节败退,但他却用巧妙的手段成功说服了八镇节度使,让他们认识藩镇间彼此利益一致,而不是与朝廷的利益一致。结果田承嗣虽然元气大伤,但却保持住了自己独立的军事地位。朝廷想让藩镇之间相互厮杀,彼此削弱的企图基本失败。

既然大的藩镇无法铲除,那么朝廷能不能先从捏“软柿子”入手呢?答案是也不行。因为军事力量基本掌握在节度使手中,如果朝廷想要依靠藩镇节度使的力量来实现削藩,结果往往是获胜方的藩镇取得了最大利益,朝廷反而没得到多少实质性的好处。而且这些实力较弱的藩镇往往还是中央政权的坚定拥护者,朝廷自然没道理去削除这些藩镇。

因此在迫于无奈的情况下,唐朝统治者只好一方面加强中央军队(神策军)的建设;一方面设立更多藩镇来彼此牵制,抵消出现单一藩镇实力过强的情况。唐朝皇帝在不同派系之间,最终在艰难维持了一百多年后,不可避免地走向了灭亡。



因为这些藩镇割据势力已经知道了唐中央政权的软肋所在,更有抗衡中央政权的能力。

是因为经过安史之乱后,朝廷的势力已经大不如前,所以对于这种现象朝廷也无可奈何,导致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

那是因为这些诸侯有样学样,觉得朝廷已经无能力控制诸侯,所以这些诸侯越发的猖狂,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为所欲为。


“河朔三镇”于唐末的百年时间中,为什么只是选择割据?
唐朝自“安史之乱”结束后,藩镇割据的问题开始初见端倪,并成为了遗祸唐朝百年之久的存在。以至于,唐朝最终因藩镇之乱而走向覆灭。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便可以发现,“河朔三镇”近乎成为了中晚唐时期,藩镇割据的一个代言词。这中间,“河朔三镇”所指的为河北地区的卢龙、成德与魏博三镇。历史上“河...

既然唐宪宗已经平定了淮西藩镇那为何不把河朔三镇一起除掉
这是因为,自“安史之乱”结束后,藩镇割据的局面第一次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并且唐王朝也在唐宪宗元和年间也一度呈现出了中兴的局面。以至于,历代史学家对唐宪宗也都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其中尤以《新唐书》对唐宪宗的描述最为深刻,《新唐书》中记载唐宪宗“刚明果断”、“能用忠谋,不惑群议”等...

藩镇为唐朝覆灭埋下了巨大隐患 藩镇割据问题是怎么出现的
藩镇割据出现于唐代安史之乱后,该时期出现了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强大、互相争战的局面。当时节度使独揽一方军政财权,职位由子弟或部将承袭,不受中央政令管辖。藩镇可以说埋下了唐代覆灭的最大隐患。一.府兵制的兴衰 提到藩镇,不得不先说下府兵制,在藩镇未出现之前,唐代正是靠着府兵制统治着那么广阔...

安史之乱结束后,藩镇割据为何越来越严重?
“安史之乱”之所以会发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各大藩镇拥有太多自主权,以至于朝廷对他们的掌控力越来越弱,最后才演变成兵祸。那么“安史之乱”结束后,唐朝有没有采取积极的削藩策略,取消让自己吃尽苦头的藩镇呢?答案是藩镇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一大批。“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后唐代藩镇的形成,不过是军将、宦官、降将的三方博弈
传统的观点总是用安史之乱后藩镇势力的过于强大,中央无可奈何,唐代宗的姑息养奸等加以解释。藩镇割据的形成当然集中反映了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但是其时唐王朝内部各派别政治势力的矛盾重心转移,唐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矛盾的激化,以及保持地方军阀之间势力平衡的需要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 那么安史之乱后...

唐朝安史之乱后,为何会形成了藩镇割据的这种局面?
安史之乱的发生,是唐朝有繁盛转向衰弱的一个转折点,很多人觉得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的历史就结束了,因为在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确实没有发生什么,值得后世铭记的事情,在安史之乱发生之后,唐朝的蕃镇格局势力也是空前的严重唐朝的藩镇割据势力一方面是政治经济,军事上有着某种特权,有关一方面也和他们...

唐朝重大事件: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结束后,唐代宗任命安史旧部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李怀仙为卢龙节度使,李宝臣为成德节度使,薛嵩为相卫节度使。安、史乱天下,至肃宗大难略平,君臣皆幸安,故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护养孽萌,以成祸根。后来,为酬赏平叛有功的将士和达到以方镇制方镇的目的,又在内地和中原地区广设藩镇。这样,河朔...

安史之乱后百年,为什么唐朝始终无法真正的消除藩镇割据?
而新的藩镇可通过安史之乱的实战锻炼,提高了战斗力,也看到了朝廷的羸弱。再加上唐朝将很多安史降将也封为新的节度使,等到安史之乱结束后,唐朝皇帝和官员们就非常吃惊地发现——唐朝的广大国土已经被藩镇逐渐切割了。此举虽然缺点很多,但还是有益处的,那就是各个藩镇之间可以彼此牵制,虽然数量增加...

在安史之乱结束后,河朔藩镇为何会有割据的想法?
这是因为“安史之乱”结束后,唐王朝内外虽然都有藩镇,但实际上在“黄巢起义”前,同唐朝对抗的主要还是以安史叛军残余为主的河朔藩镇,即魏博、成德以及卢龙三镇。以至于,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河朔藩镇始终都以割据为目的,不断对抗唐庭。根据史料的记载,唐朝河朔藩镇割据...

揭秘:唐宪宗时期的削藩之战有什么影响?
藩镇,中晚唐困局的罪魁祸首。历史上唐朝自“安史之乱”结束后,藩镇节度使之制,得以由边镇地区蔓延至内地。以至于,偌大的唐王朝成为了一个常年保有大量军力的军营。根据史料的记载,中晚唐时期的藩镇“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可见,藩镇割据同唐王朝并存的情况,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中晚唐一百多年...

大祥区15663977889: “安史之乱”后为什么又出现了藩镇割据、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
愚疤六甲: 这就叫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和.

大祥区15663977889: 唐朝为什么实行藩镇制度 -
愚疤六甲: 1、刚开始主要是为了解决边军的后勤补给“运输成本”.古代交通设施原始,远距离运输效率极其低下,成本极高.玄宗时期,在北方、西方大量驻兵.为了解决他们后勤补给,开始同意由边镇将领掌握驻地的财政,以就近补给.将领取得了...

大祥区15663977889: 藩镇割据的原因是什么 -
愚疤六甲: 唐代安史之乱后出现的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强大、互相争战的局面.当时节度使独揽一方军政财权,其职位由子弟或部将承袭,不受中央政令管辖.至9世纪初,全国藩镇达四十余个,他们互相攻伐,或联合对抗中央.

大祥区15663977889: 唐朝中后期为什么会出现蕃镇割据的局面 -
愚疤六甲: 因为唐朝中期左右因为周边民族的强大使得唐朝朝廷有些忙不过来所以大肆节度使这一职业并给予他们极大的权力安史之乱后周边情况更加的危险所以设立了更多的节度使导致后期藩镇割据

大祥区15663977889: 为什么安史之乱后唐朝开始藩镇割据局面 -
愚疤六甲: 第一,唐玄宗的那个什么府兵制还是募兵制让地方有了兵源 第二,安史之乱让人们看到了中央政府的无能,勾起各地藩镇的野心 第三,安史之乱耗费了国力,中央无法搞定地方

大祥区15663977889: 安史之乱后唐朝皇帝大权旁落了吗?
愚疤六甲: 是的,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的中央集权迅速衰弱,因为在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唐朝的中央力量被大大削弱,另一方面,地方节度使的军事力量却在增强,唐朝政府不得不依靠节度使来剿灭叛军,使节度使的权利越来越大,在安史之乱结束后,唐朝由盛转衰,也没有力量和经历来加强中央力量,直到唐朝被藩镇灭亡.

大祥区15663977889: 在安史之乱后,西北的李唐王朝是不是越来越颓废,皇帝不理朝政,还是收复过实地,振兴李唐王朝? -
愚疤六甲: 安史之乱之后,藩镇政权割据严重,皇帝已无能为力了,唐朝皇帝不理朝政的很少,皇帝消藩未成功,导致唐朝灭亡.

大祥区15663977889: 题:为什么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的转折点?具体点 -
愚疤六甲: 安史之乱结束后,安史部将势力并未消灭,藩镇割据局面由此形成,中原战乱地区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吐藩对唐的侵扰也是益频繁,唐朝国力大为削弱,其全盛时代也就从此结束了.

大祥区15663977889: 为什么唐朝在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而汉朝却在七国之乱 -
愚疤六甲: 时间长短不同,范围不同,结局也不同:七国之乱从景帝三年(前154年)正月开始,到三月即被平息,首都长安并未受影响,最后七王皆死,六国(除楚国外)被废除,中央权力未受大损;安史之乱则长达八年,几经反复,长安也两度沦陷,最后安史虽灭,被招降的藩镇,立功的节度使们分割了中央的权力,要是玄宗不滥杀大将,潼关守住,也许安史之乱与汉七国之乱影响就差不多了.

大祥区15663977889: 为何安史之乱后,唐朝衰落了? -
愚疤六甲: 首先,战争是很残酷的,它破话了唐朝前期积累下来的物质基础,也直接导致了土地的荒芜、人口的锐减,生产能力的下降.这些对唐朝的经济影响是很大的. 安史之乱导长安失陷,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安禄山指挥叛军主力进攻洛阳、潼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