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重大事件:藩镇割据

作者&投稿:广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安史之乱后,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藩镇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景云元年十月,唐睿宗以幽州镇守经略节度大使薛讷为左武卫大将军兼幽州都督。节度使之名自讷始。景云二年,唐王朝为巩固边防,防范吐蕃、回纥的侵扰,派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河西节度使,负责防御边疆,节度使一职正式设立。很明显,唐王朝设置节度使的初衷是为了加强防御效果。开元、天宝年间,又在范阳、平卢、河东、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北庭、剑南、岭南等沿边重镇和内地要塞设立了十个节度使。十节度使的权力已非昔日的贺拔氏所能比拟,节度使不仅管理本地区军政、而且还兼管财政和民政。当然,安史之乱前的节度使尽管大权在握,对中央和君主有令必行,有求必应
安史之乱使唐朝元气大伤,尽管勉强平息了叛乱,却没有实力完全铲除安史余孽。政府与其说是镇压叛乱,倒不如说通过妥协的解决办法来结束叛乱。在河北,妥协的代价证明是昂贵的。安史之乱结束后,唐代宗任命安史旧部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李怀仙为卢龙节度使,李宝臣为成德节度使,薛嵩为相卫节度使。安、史乱天下,至肃宗大难略平,君臣皆幸安,故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护养孽萌,以成祸根。后来,为酬赏平叛有功的将士和达到以方镇制方镇的目的,又在内地和中原地区广设藩镇。这样,河朔藩镇、中原藩镇和沿边地区原有的藩镇分布在唐王朝的各个区域,形成了天下尽裂于藩镇局面。在这些藩镇中,以河朔三镇为代表的部分藩镇不服从中央命令,他们擅署吏,自征赋税。相互依恃,传位子孙,与中央处于对立状态。这种政治局面即藩镇割据,它贯穿于整个唐后期,成为唐朝永不愈合的伤疤
根据藩镇与唐中央关系的不同,大致可将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是河朔割据型藩镇。河朔割据型藩镇包括魏博、成德、卢龙、易定等镇。这类藩镇有如下特点:政治上,节度使不由中央委派,而由本镇拥立,除了因内乱而发生节度使的易姓之外,大都遵从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财政上,河朔藩镇基本上将赋税截留本镇而不上缴中央,虽然在宪宗时期偶有表示,但形式多于内容;军事上,招兵买马,大肆培植自己的势力并倚之与中央抗衡
第二类是中原防遏型藩镇。包括宣武、忠武、武宁、河阳、河东等藩镇。这类藩镇是唐中央牵制河朔藩镇和其他骄藩的重要力量,在政治、军事上听命于中央;经济上,由于此类藩镇驻兵甚多,是唐王朝依赖的主力,因而其赋税收入几乎全部用于军费开支,对中央很少有上供,具有自给自足性质
第三类是边疆御边型藩镇。包括西北边疆的凤翔、泾原、振武、银夏、灵武等镇;西南边疆则有山南西、西川、东川、安南、岭南等镇。御边型藩镇是唐朝防御外族的重要军镇,这些军镇安置大量的军力以阻止吐蕃、契丹、回纥等的侵犯。尽管御边型藩镇在政治、军事上与中央步调一致,在唐后期的边境战争中往往败多胜少,唐朝却不得不依靠它们支撑危局,加上边境地区的藩镇环境恶劣,因而它们不但无上供,反而需要中央在财政上予以补贴
最后一类是东南财源型藩镇。包括浙东、浙西、淮南、湖南、荆南、江西、福建等藩镇。这类藩镇与唐朝在政治、军事、财政方面保持高度一致,唐王朝之所以在安史之乱后苟延残喘了百余年,东南财源型藩镇的支撑起了重要作用
在上述四类藩镇中,常与朝廷抗衡的是河朔割据型藩镇。河朔藩镇是怎样发展壮大,并引发其他藩镇共同滋事的呢?唐代宗初年至唐德宗末年,藩镇割据成型。唐代宗为了迅速结束安史叛乱,对安史降将采取姑息政策,设置了卢龙、魏博、成德、相卫等四镇以予安抚,相卫镇后被魏博镇所并而成为三镇。由于三镇在黄河以北,因此通常称之为河北三镇或河朔三镇。河北三镇名义上服从朝廷,实际上却形同独立王国。此外,淄青节度使李正己、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等也趁唐朝西北边备紧张,忙于对付吐蕃之际,纷纷效仿河朔三镇进行割据
建中元年,德宗改变了其父纵容藩镇的政策,决定讨伐不臣的藩镇。但唐朝财政窘迫,对割据藩镇进行讨伐在经济上心有余而力不足。为此,德宗采纳宰相杨炎的建议,在全国推行两税法。两税法是以资产为主的税收制度,取代以人丁为本的租庸调制,为增加唐朝的财政收入提供了有力保障。然而,德宗试图削弱藩镇的苗头刚露端倪,成德镇、魏博镇、淄青镇、幽州镇等就率先发难,上演了一番称王称帝的闹剧,史称四王二帝事件。建中二年正月,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死,其子李惟岳欲继承父位,德宗正想改变河朔藩镇跋扈的局面,拒绝了他的请求。李惟岳请继父职的上奏本来是依惯例走过场,给皇帝一个面子,见德宗不准,便联合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联兵抗命。德宗立即遣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率兵征讨四逆。八月,梁崇义不敌李希烈,兵败自杀。第二年正月,李惟岳部将王武俊杀惟岳向唐投降,朝廷谓天下不日可平。王武俊投降后,不满德宗的奖赏和对唐廷心怀疑惧,降而复叛,与魏博节度使田悦、幽州节度使朱滔互相勾结,对抗唐廷。十一月,三镇节度使仿效战国诸侯,据地称王:朱滔称冀王、田悦称魏王、王武俊称赵王,又约淄青李纳称齐王,是为四王。与此同时,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居功自傲,要求扩大辖地,遭德宗拒绝,李希烈遂联合成德、魏博、淄青诸镇反叛,重兵围困襄阳,叛乱局势进一步扩大。唐德宗对李希烈的行径尤为恼火,迅速下旨令淮西邻道诸兵攻讨李希烈。建中四年,又令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兵五千攻李希烈,解襄城之围。泾原兵途经长安时发生叛乱,推留居长安的前卢龙节度使朱为秦帝,攻入长安劫掠国库。德宗慌忙逃出长安,出奔奉天,这就是泾原兵变。眼见叛乱之火越来越大,德宗只好下罪己诏,宣布赦免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等人之罪,命令唐军全力对付朱。李希烈趁朱称秦帝的时机自立为楚帝,是为二帝。河朔诸镇获赦免,趁机纷纷取消王号,上表谢罪。唐朝得以集中力量讨伐称帝的朱和李希烈,不久,李晟收复京师,朱、李希烈先后为部下所杀,四王二帝事件结束。从此,德宗,对藩镇专行姑息政策。



藩镇割据是什么典故?
唐德宗回长安后,对宿将握兵多者渐生猜忌,如李晟、马燧、浑城等,加之回纥、吐蕃连续内侵,使朝廷与割据势力的矛盾暂退第二位,但藩镇割据并没有结束。公元805年,唐宪宗即位。宪宗意在统一全国,因而对藩镇斗争较有决心。田承绪、田悦、田绪相继为魏博节度使时,曾选拔一万精兵充作卫兵。称牙军。后来,牙军势力越来...

藩镇割据始于什么朝代
但节度使又常兼所在道的观察处置使(由前期的采访使改名)之名,观察处置使也兼都防御使或都团练使之号,都成为地方上军政长官,是州以上一级权力机构。大则节度,小则观察,构成唐代后期所谓藩镇,亦称方镇。藩镇并非都是割据者。绝大多数藩镇从朝廷指挥,贡赋输纳中央,职官任免出于朝命。

“藩镇割据”是什么意思?
通常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外地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一直持续百多年直至唐朝灭亡。一、藩镇割据的起因: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期,由于均田制瓦解,建立于其基础上的府兵制亦随之瓦解,开始实行募兵制,募兵制的恶性发展形成了藩镇割据。为防止周边各族的进犯﹐大...

藩镇割据始于什么朝代 藩镇割据的朝代介绍
1、藩镇割据现象在唐朝中后期变得显著,尤其是幽州、魏博等藩镇的将领掌握军权,财政和人事自主性增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并不紧密。2、唐朝为了应对安史之乱,将藩镇制度扩展到内地。在最重要的州设立节度使,掌管数州的军事;在较次要的州设置防御使或团练使,负责守卫关键地区。这一制度逐渐遍布全国。3...

李泌归山藩镇割据
唐朝中叶以后,统一国度中出现了分裂割据的现象,即藩镇割据。起因于封建朝廷设立军镇本为自卫,但结果却形成了对抗中央的势力。唐玄宗时期,为防御周边,扩充了军镇,设立节度使,赋予军事、财政和监察权力。北方诸镇权力集中,如安禄山凭借三镇节度使之位发动叛乱。安史之乱后,军镇制度扩展至内地,出现了...

藩镇割据是什么时候的事
但是在今河北地区一直存在着名义上仍 是唐朝的地方官而实际割据一方,不受朝命,不输贡赋的“河北三镇”;在今山东、河南、湖北、山西 也曾在很段长一段时期内存在类似河北三镇的藩镇;还有一些倚仗自己实力对中央跋扈不驯、甚至兴行 叛乱的短期割据者。后代史家把这种局面统名为“藩镇割据”。 唐代藩镇割据的形势...

藩镇割据讲的是什么事情啊
但是今河北地区则一直存在著名义上仍是唐朝的地方官而实际割据一方,不受朝命,不输贡赋的河北三镇;今山东、河南、湖北、山西也曾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存在类似河北三镇的藩镇;还有一些倚仗自己实力对中央跋扈不驯、甚至举行叛乱的短期割据者。后代史家把这种局面统名之为“藩镇割据”。 唐代藩镇割据的形势可以分为四个...

藩镇割据简介
实际割据一方,不受朝命,不输贡赋的「河北三镇;在今山东、河南、湖北、山西也曾在很段长一段时期内存在类似河北三镇的藩镇;还有一些倚仗自己实力对中央跋扈不驯、甚至兴行叛乱的短期割据者。后代史家把这种局面统名为「藩镇割据。唐代藩镇割据的形势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唐代宗初年到德宗末年,是割据形势...

藩镇割据是哪个朝代的藩镇割据是怎么形成的
至9世纪初,全国藩镇达四十余个,他们互相攻伐,或联合对抗中央。唐代中央政府屡图削弱藩镇,收效甚微。此局面延续近两个世纪,有唐一代,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成为两大顽疾。至北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结束。后代史家把这种局面统名之为藩镇割据。藩镇割据的问题对唐代、五代乃至北宋都产生重大影响。唐玄宗...

藩镇割据是什么意思
在封建王朝衰落的时期,中央政权的权威衰退,地方军事力量逐渐强大,藩镇的实力不断增强。(藩镇形成)二、藩镇割据的原因和背景 藩镇割据的主要原因是中央政权的失衡、内外战乱和社会动荡。这些因素削弱了中央政权的控制能力,地方势力趁机扩张。(原因解析)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以及宋末元初时期都是藩镇割...

五莲县13427873475: 唐朝亡于藩镇割据 -
莱温头孢: 藩镇割据是 唐朝的一大痼疾, 最后直接导致安史之乱,使唐朝衰败 走向灭亡

五莲县13427873475: 唐朝藩镇割据的局面开始于[] -
莱温头孢:[选项] A. 天宝危机中 B. 安史之乱中 C. 安史之乱后 D. 黄巢起义中

五莲县13427873475: 藩镇割据是怎么形成的呢 -
莱温头孢:[答案] 讲起藩镇,也得提起前半世英明神武、后半世昏庸暗弱的唐玄宗李隆基.正是他在位期间,首创“节度使”的实际官职,在唐境内设立了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究其初衷,本来是防御异族入侵,不料结果是引狼入室,唐朝自己委派的节度使本人倒...

五莲县13427873475: 什么是藩镇割据? -
莱温头孢:[答案] 安史之乱以后,各地节度使乘机扩大地盘和军队.不少节度使管辖的地区,名义上是 唐朝藩镇,实际上不向中央交赋税,自行委派官吏,并将职位传子或部将.这样,就形成了 藩镇割据的局面.这种局面持续到唐朝灭亡,严重削弱了唐朝后期的统...

五莲县13427873475: 唐朝发生了哪些大事 -
莱温头孢: 唐朝历经玄武门之变,武则天立周,直到李隆基开元盛世,形成了历史上最繁华的帝国,但是盛极而衰,以安史之乱为起点,唐朝开始了战乱到平叛再到战乱这样的循环,期间有皇帝作出努力要中兴王朝,也一直未能成功.原因很多,比如藩镇割据,比如宦官掌权,总之是盛极而衰的典型. 唐朝后形成五代十国的战国局面,有点像汉末的三国,相互征伐,最终是后周(皇帝为柴荣)得势,后周天子死后,他的大臣赵匡胤经历了陈桥之变,黄袍加身,取代柴荣的儿子柴宗训做了皇帝,并定都汴梁(开封),而后将北汉、南唐等灭国,开创了一个统一王朝,只不过由于石敬瑭这个儿皇帝媚事契丹的耶律德光,有点先天不足,宋朝中国的北方一直没有恢复隋唐时的版图.其实宋朝并不是人们想的那么懦弱

五莲县13427873475: 唐代出现的一种分裂的政治局面
莱温头孢: 藩镇割据!~从安史之乱后开始大量存在,严重威胁了唐朝的中央集权

五莲县13427873475: 唐玄宗管理的全盛时期是由什么事件打破的
莱温头孢: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发动,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由于发起反唐者乃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五莲县13427873475: 安史之乱的历史 -
莱温头孢: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肃宗(756年-762年)时边镇守将安禄山(?-757年)、史思明(?-761年)掀起的反唐叛乱,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开元后期,由于安定繁荣的日子已久,唐玄宗逐渐丧失了以前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改元天宝后,...

五莲县13427873475: 藩镇割据和黄巢起义哪一个是唐朝灭亡的重要因素?为什么? -
莱温头孢:[答案] 边患不稳(如安史之乱、安南叛乱、外有吐蕃入侵等) 藩镇割据(如节度使李希烈称帝等) 宦官专权(如李辅国、俱文珍、王守澄、仇士良、田令孜、杨复恭、刘季述) 党争内耗(如牛李党争) 农民起义(如王仙芝、黄巢起义) 当然,皇帝作为一...

五莲县13427873475: 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
莱温头孢:[选项] A. 藩镇割据 B. 安史之乱 C. 黄巢起义 D. 节度使专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