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人性的孔子,为什么要教育弟子救人要贪财?

作者&投稿:漳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教是宗教吗?~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其先祖是殷商后裔宋国公族,其五世祖因宋国内乱而避居鲁国。 孔子生在素有“礼乐之邦”之称的鲁国。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叹为观止;晋大夫韩宣子观书于鲁,赞叹“周礼尽在鲁矣!”生长在有着悠久礼乐文明传统的鲁地,对孔子形成以“仁”为核心的礼乐思想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提倡“学而优则仕”。他自己也致力于政治活动,在鲁国却始终得不到重用。为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孔子迫于形势,不得已离开了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漫漫行程,对各国君主进行政治游说。十四年中,东奔西走,多次陷于危险的境地,有几次还险些丧命。被围于匡,被吓于宋,奔逃于郑,“累累若丧家之犬”,“厄于陈蔡之间”, 绝粮七日。历经千辛万苦,经历重重磨难,治国理想始终未得到实现。晚年回到鲁国,致力于古代典籍的整理工作与授道传业的教育工作。

作为教育家的孔子是最成功的。孔子兴办私学,“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束修”是一条腊肉干,是当时贽见老师的礼物,只要有愿行束修之礼的,也就是愿意在孔子门下接受教育的,孔子是不会拒绝的。自孔子起,受教育不再是少数贵族的特权。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以“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子之教育宗旨主于“成人”,但因学生的不同资质而各有侧重,“因材施教”是其重要的教育方法。因此,他的学生得以发展自己的优长。以“德行”著称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以“言语”著称的有宰我、子贡,以“政事”著称的有冉有、季路,以“文学”著称的有子游、子夏。在《论语》中有一个典型的因材施教的故事:子路与冉有向孔子请教同一个问题,即听说了一件事,要不要马上去做?孔子对子路说:“有父兄在,不可以如此。”对冉有却说:“可以去做。”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公西华对此发生疑问,孔子解释说:“冉有退缩,故鼓励其进取;子路则勇于进取,故使之知有所退缩。”除因材施教外,孔子还主经启发式的教育方法。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亦不复也。”孔子教育弟子要有一个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孔子教育子路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再如教育子张以“多闻阙疑”、“多见阙殆”。在学习方法上孔子主张要“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孔子还主张学无常师,孔子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孔子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对今天的教育仍有借鉴意义。

孔子作为教育家之成功,成就了他作为思想家之伟大。孔子之后,思孟学派将其学说进一步发扬光大。至汉武帝时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奉儒学为一尊。若以“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的儒家三不朽的价值评判标准来评价孔子的一生,孔子无疑是一位神奇而不朽的人物。孔子的立德,不仅止于自身道德修养的完善,更重要的是在于他为世人树立了一套完备的道德修养规范,影响了中国几千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凡夫走卒的立身行事与道德修为。孔子的立功也有别于驰骋杀场、开疆辟土的赫赫武功以及运畴帷幄、治国理民的文功。孔子的功绩在于他所创立的以“仁”为核心的伦理纲常被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采用,用以维护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轶序。他的学说被其后学发扬广大成为影响中国最为深远的一个学派。中国历代的志士贤人无不受其思想的浸泽,在他那里寻找安身立命之本与安顿心灵家园之所。他功绩在于对中华文明、中华传统的不朽之功。孔子倡导“述而不作”,未有独立之著作,却对保存和整理古代的典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论语》是孔子门人记载孔子言行的一部著作,保留了孔子的重要言论与思想。孔子的某些精辟言论至今仍被奉为至理名言。

孔子是做为“人伦之楷模,万世之师表”而被后人尊崇的。他的以“仁”为核心的伦理纲常被封建统治者用来维系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关系,维持封建社会的轶序。他授徒三千,贤者七十二人,以其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在当时被尊为显学,汉代被定为一尊,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儒家的思想奠定了中华文化之根,深深地渗入到中国人的血液中。在汉代,孔子被经今文学家奉为有德无位的素王。公元元年,孔子始有封号,汉平帝刘衍追封孔子为公爵,称“褒成宣尼公”。其后,在封建王朝中孔子又屡次被尊封。孔子先后被尊封为“文圣尼公”、“至圣文宣王”、“大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至圣先师”等。民国年间“国民政府”派专员祭祀孔子,祭文仍称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据《谥法》说:“扬善赋简曰圣”,“敬宾厚礼曰圣”“经天纬地曰文”,“道德博文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圣善周闻曰宣”。至于“大成”,是赞扬孔子及古圣贤之大成,“至圣”则是说孔子是最高的圣人。由历代王朝给孔子的封号可见他们对孔子的最高赞誉及对孔子思想学说的尊崇。孔子作为万世师表的至圣先师的地位也在这些尊封中确立下来。

儒教,跟佛教、道教并称为三教,以“儒家思想”为最高信仰。尊孔子为先师,后人为了与崇尚黄老列庄等道家思想的道教区分,从南北朝开始叫做“儒教”又被称作“圣教”,故孔子亦被尊为儒教圣教主。
凡是生活在中国这块古老土地上的各民族,包括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如北方的辽、金、元,西夏及清,历代王朝都以儒教为国教,儒教拥戴神权,认为皇权至上。

这个故事,我在以前的回答中说过。今天再阐述一次。子路救人牵走了别人的牛,孔子表扬了他,子贡做好事,不收钱,孔子批评了他。这个事情其实反映了孔子思想的深邃和深刻。孔子是主张爱人和与人为善的,最好大家天天做好事,这样才能世界大同。但孔子认识到,那只不过是听起来很美的理想主义。人都有趋利性,所谓无利不起早,基本上没有人能够做到专门利人毫不利己,人总想在付出之后,获得相应的报酬,无论是在精神上和金钱上,这样才能激发人做奉献的动力。子路的行为,符合人性的需要,这样可以激励更多的人去做好事帮助别人,子贡的行为固然更高尚,但他的行为无法在社会上形成共识,不容易推广。
一句话,付出总要有回报,人人无利不起早。
回答完毕。欢迎关注好玩的国学。


孔子思想历史遭遇描述,原因是什么?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法家、道家,他们各自为新兴的地主阶级设计了一套结束割据,实现统一的治国方案,为秦汉以后的社会治国思想的选择奠定了基础。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由于社会内部不可调合的矛盾引起的深重危机摇撼了传统文化的权威性,对传统文化的怀疑与批判精神与日俱增,就连“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孔子也不能不...

求先秦诸子对人性的论述?
杨朱主张“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利己而不损人。 三、人性的变易性 在人性是否具有变易性、可不可以改变这个问题上,先秦诸子可以说是达成了共识——皆认为可变可易。孔子认为“性相近,习相远”,告子认为“性,犹湍水也”,孟子也承认人性不但变易不定,而且善端可得可失,“...

为什么说孟子的人性本善论是谬论?人的本性又是什么呢?
孟子的人性论 孔子在《论语·阳货》中提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人性观点,但对人性的善恶并没有明确指出,孟子在对孔子人性思想的继承发展过程中提出了人性本善的理论。(一)人所异于禽兽的区别在于人性本善 人所_于禽兽的特殊性是孟子所提出的人性,张岱年先生所提道:所谓人之性,乃专指人之所以...

亲爱的孔子老师目录
亲爱的孔子老师目录:第一章,孔子老师的独特教诲:1.1 避免成为书呆子,理解动机与结果的关系1.2 知识与智慧的平衡:轻率与长远1.3 "君臣父子"的正确解读第二章,活用知识与智慧:2.1 智慧的重要性超越知识2.2 教化的力量超越暴力2.3 平衡行动与理智第三章,命运与心态的调和:3.1 耐心与忍辱...

孔子为宣扬儒家治国理念而周游列国,最后为什么会失败呢?
孔子的“礼”主要是指克己复礼。他想要人们少一点私人的欲望,能够以大局出发。他还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恢复周礼。孔子所谓的“德”就是希望统治者能够以为德治民。这让统治者感觉到很不舒服。孔子的这些想法是非常美好的。孔子想要依靠道德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可是他忽略了人性中的恶。孔子的思想实在是太...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 思想家还是什么人
这说明孔子把意志性格的锻炼已经提到为道德献身的高度。 2、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是我国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世把他和孔子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倡"性善"论。他把人性归于天性,把道德归于人性,又把人性归于天赋,构成了他的先验...

被误解的孔子1·爱睡午觉的宰我
南怀瑾先生的理解,虽然和现在的主流观点背道而驰,但听上去却合情合理,也更显得孔子的人性化了。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因为宰我身体不好,所以孔子不是批评宰我读书不努力,而是在说,他身体不好,不应该责备他。关键在“诛”这个字,一般人看到,想必联想到的就是诛九族一类的词,这个字眼在里面,无...

人性本恶,人之初性本善,是骗人的,另外,孔子说的什么君子类的,也是骗人...
人性本善,不过经过了环境的影响,人就变了。

孔子的弟子做慈善,让百姓免费喝粥,为何孔子要出面阻止?
偶尔有那么几个对他们而言是"明君"的君主,也只是偶尔有的那么几个。能遇上这些君主的,能因此有个一官半职的孔子的弟子,在同门里都算个"幸运儿"。可追究起来,子路这个"幸运儿"好像又不太"幸运"。被称为"小《资治通鉴》"的唐代论著《反经》(又名《长短经》)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彼时子路...

关于孔子的故事 孔子10则小故事让你领会人生真谛(3)
【故事感悟】: 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其“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人性论。“性相近”说明了人皆有成才成德的可能性,而“习相远”又说明了实施教育的重要性。正是基于“人皆可以通过教育成才成德的”的认识,孔子才作出了“有...

晋安区13580415494: 孔子提出的主要教育思想和学习方法是什么? -
缑褚诺尔: 孔 子 提 倡 人 性 , 他 的 主 要 教 育 思 想 就 是 “仁” , 即 人 性 、 慈 爱 、 互 爱 , 也 是 他 的 道 德 观 念 . 他 的 另 外 一 个 思 想 是 忍 耐 和 互 让. 孔子的学习方法,一语概括,就是孔子的学生子夏所言的:“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晋安区13580415494: 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 -
缑褚诺尔: 孔子让子路“取水试之”,是在对包括子路在内的众弟子进行教育“满则覆,虚则敧,中则正”的道理.从实践的角度来看是有必要的,这个故事反应了孔子务实且注重实践得来的知识,不轻信传言的精神,做学问是需要这种严谨的精神的.

晋安区13580415494: 为什么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 -
缑褚诺尔: 孔子一生,据史书记载,教导了三千多学生(并不夸张问过问题就是学生.).但有名字记录流传的,大概有七十余位.其中有十位,更是孔子最欣赏的优秀弟子.他们是: 德行:颜回(字子渊)、闵损(字子骞)、冉耕(字伯牛)、冉雍(字仲弓) 政事:冉求(字子有)、仲由(字子路) 言语:宰予(字子我)、端木赐(字子贡) 文学:卜商(字子夏)、言偃(字子游)

晋安区13580415494: 孔子为教育作出了哪些贡献?
缑褚诺尔: 1、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商周以来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首开民间办学之风,是中华民族第一位以教育为其终身事业的文化工作者.2、孔子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根据学生个性给予针对性的点拨,对于后世教育工作启发甚大.3、孔子与弟子们时常进行对话,以启发学生思考,举一反三,而不是强迫式的灌输知识.这对后世也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晋安区13580415494: 孔子教我们如何做人? -
缑褚诺尔: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按事物发展的逻辑推理,这种...

晋安区13580415494: 孔子在道德修养方面对弟子提出了哪些要求或希望(至少三点) -
缑褚诺尔: 在教学方法上孔子的教育思想非常丰富.他教育学生,只有通过艰苦的学习才能学到知识.他说“我非生而知之者”,意思是连我这个老师也不是刚出生就有学问的人.他要求学生学习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知之为知之...

晋安区13580415494: 孔子在教育上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
缑褚诺尔: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姜广辉认为,“面对春秋时期诸侯争战不休、人民困苦不堪的现实,孔子不是像宗教家那样创造出一个外在的超越的全知全能的救世主——通过天启和神谕来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而是回首历...

晋安区13580415494: 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
缑褚诺尔: 一、孔子教育思想之一:德育----素质教育的重点. 孔子一生为培养治国人才而进行贤能教育.在“德、才”两方面,把“德”放在第一位,以“仁”为出发点,提倡“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并把“仁义礼智信”作为五常.他认为“弟子入则...

晋安区13580415494: 论语中孔子教育弟子要具备哪些好的品质 -
缑褚诺尔: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

晋安区13580415494: 提供一个孔子教育弟子的故事 -
缑褚诺尔: 话说孔子东游,来到一个地方感觉腹中饥饿,就对弟子颜回说:“前面一家饭馆,你去讨点饭来!”颜回就去到饭馆,说明来意. 那饭馆的主人说:“要饭吃可以啊,不过我有个要求”颜回忙道:“什么要求?”主人回答:“我写一字,你若认...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