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子向皇帝谢恩需要行什么礼

作者&投稿:貊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清代宫廷筵礼仪 在皇权高度集中的统治下,各种维护封建统治的典章礼仪制度严谨完备。清代宫廷筵礼仪理所当然地突出皇帝的尊严,带有浓重的封建色彩。 清代初年,宴无定制。后妃、皇子、亲王、郡王及文武廷臣一经皇帝“钦定”,即可入宴。康熙年间,清代宫廷增设专门管理饮膳的机构和人员,不仅对皇帝饮膳、筵宴设立专档,还将重要的筵宴定为制度,如除夕、元旦、上元、端阳、中秋、七夕、重阳、冬至、万寿、大婚等宴载入《大清会典》,编入《大清通礼》,列为法定宴日,对与宴进酒事宜也都有专门记载。 清朝皇帝平时进餐称进膳或传膳。皇帝进膳,除宴会以外,都是单独摆桌,菜、汤都各有碗盖,临时才打开。制作饮食,各有专门机构。各种茶水和用牛奶、奶油、盐、茶熬制的奶茶,由御茶房供应,各样点心有饽饽房制作,正餐饭菜由御膳房供应,晚点,在宫内别有承办之处。每天正餐两顿,冬季,上午六、七点左右进膳,下午一点半左右进“晚膳”,晚上六点左右进晚点。每一餐如何预备,都一一开列清单,呈报内务府大臣画行照办。 除夕、元旦是皇帝家宴的日子。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十二月三十日除夕,是乾隆继位以来首次筵宴。自下午两点开始摆设宴度。乾清宫正中地平南向面北摆皇帝金龙大宴桌,左侧(地平上)面西座东摆皇后金龙宴桌。乾清宫地平下,东西一字排开摆设内廷主位宴桌。西边头桌:贵妃,二桌纯妃,三桌海贵人,裕常在;东边二桌林妃,三桌嘉妃、陈贵人。另设陪宴若干桌。下午3点半左右,乾清宫两廊下奏中和韶乐,乾隆帝弘历御殿升座。乐上,后妃入座,筵宴开始。先进热膳。接着送皇后汤饭一对盒。最后送地平下内庭主位汤饭一盒,各用份位碗。再进奶茶。后妃,太监总管向皇帝进奶茶。皇帝饮后,才送皇后奶茶及内庭主位奶茶。第三进酒馔。总管太监跪进“万岁爷酒”,皇帝饮尽后,就送皇后酒,妃嫔等位酒。最后进果桌。先呈进皇帝,再送皇后、妃嫔等。宴毕,皇帝离座,女乐起,后妃出座跪送皇帝还宫后,才各回住处。 一、公主们: 1、皇帝的姐妹 (1)对皇后行“道万福”的简单礼仪;皇后行“颔首”礼。 (2)对皇贵妃到嫔等级的后宫,行“道万福”礼(通常是有对生养过孩子的或得宠的)或“颔首”礼(通常是对没生养过孩子的或不得宠的) ,这些后宫们还相同的礼仪(如果公主向她们行“颔首”礼,她们可以回“道万福”礼)。 (3)对从贵人往下的后宫,可以行“颔首”礼或者不行礼,而那些后宫就要行“下跪”礼了(因为自嫔以下,就是没什么头脸的身份,除非这 些公主特许,否则是要下跪的)。 2、皇帝的女儿 A、固伦公主们和皇帝的姐妹行的礼是一样的 B、和硕公主(这个就麻烦了) (1)对皇后行“下跪叩首”礼,皇后行“颔首”礼; (2)对比自己母亲位次高的后宫和自己的母亲行“下跪”礼,这些后宫行“颔首”礼; (3)对和自己母亲位次相同的后宫行“道万福”礼,这些后宫行“颔首”礼或者回相同的礼仪; (4)对比自己母亲位次低的后宫行“颔首”礼或不行礼,这些后宫行“颔首”礼。 二、格格们: 接着,说宫外的格格们,格格们行的礼大同小异,我就不分开说了: (1)对皇后行“下跪叩首”礼,皇后行“颔首”礼; (2)对皇贵妃到嫔等级的后宫,行“下跪”礼或“道万福”,这些后宫行“颔首”礼; (3)对从贵人往下的后宫,行“道万福”礼或“颔首”礼,这些后宫回相同的礼仪。 而祭祀的时候,所有的后宫,从皇后到宫女,所有的公主、格格,都要向皇帝行礼。
请安原是明代军礼中的一项,见于《大明会典》。当时全国各指挥使司、各卫所都有这个礼节,称为“屈一膝”。建州卫也如此,到了清代,在八旗和明朝遗留下来的绿营中仍然沿袭旧习。本来,兵士见到上级军官应该下跪,但因为身上有盔甲,只屈一膝或半膝,久之,不穿盔甲时也以屈一膝为礼,并和叩首、打恭一样,含有问候请安的意思。在八旗人家和部分汉族官宦人家,晚辈见长辈,平辈中幼见长,奴仆见主人至亲友相见,都行这个礼,所以屈一膝又叫请安。但在衙门或公共场所,则不论旗人汉人都行打恭礼,不能请安。 男子请安的姿势: 先端正姿势,如“立正”的样子。然后向前迈左腿,左手扶膝,右手下垂,右腿半跪,略微停顿;眼平视,不许低头、扬头或歪头;双肩平衡,不许弯腰,左右腿的间距不可太大,保持左腿向前迈的自然距离,不可向后蹬腿。 女子请安姿势与男子同,只是左右腿的距离要近,动作幅度小,双手扶左膝,右手不下垂。 跪 安 “跪安”这个礼节行于皇宫和五公府第以及宗室家庭中。皇帝每日召见军机大臣之外,常常还要另外召见某些官员,这是属于密谈性质,不同于朝会大典,所以官员同皇帝不必叩头。 召见的程序是这样:先由外奏事处登记,再由内奏事处安排在某日第几起。皇帝吃早饭时(天尚未明),桌上摆好绿头签,饭后分起召见。有合在一起(如与军机大臣一起)的,太监们都退出。内奏事处太监副食应召官员来到暖阁门前,掀起帘子让官员进去,太监退到殿外。 这位官员进门,站着说:“臣(某人)恭请皇上圣安。”然后跪安、起立,走几步到皇帝面前,跪在一个红边白心很厚的毡垫上奏对。奏对完毕,皇帝说:“你下去吧。”于是官员起来跪安,面对皇帝倒退几步,转身出门。如果在奏对时有谢恩的事,就在原地一叩,说:“谢皇上圣恩。”如果在奏对时说错了话,就摘下帽子,以头碰地一下,表示承认错误。皇帝日常晨昏定省、见皇太后时,进门要跪安,退下时也跪安。 太监有事向皇帝、太后、皇后、妃嫔等主位启奏,王公府第及宗室家庭中晚辈见长辈,奴仆见主人,都要跪安。 跪安的姿势和请安的姿势,相同部分是先端正姿势,左腿向前迈步。但跪安时右腿须全跪,然后左腿也跪下,右腿随即起来,左腿也起来,恢复立正的姿势。这一连串的动作要节奏均衡,不可慌忙,不可拖拉。其他和请安的要求一样。 清代后妃以下,公主、格格、福严明以及品官命妇(汉人品官命妇不在此列)穿朝服、吉服,行大礼,有一肃、一跪、三叩及六肃、三跪、九叩的仪节。(一肃是一次肃立。一跪是跪下和起立各一次。三跪当然就是各三次。三叩和九叩的区别也是次数的区别。) 穿朝服、戴朝冠时的叩首和男子一样。穿吉服的在晚清不戴吉服冠,而戴钿子,则跪下之后不叩首,只以右手扶两把头翅。这里需要解释的是“肃”。这个动作和女子请安差不多,先端正姿势,慢慢地一直下跌到底,再慢慢起来,恢复立正的姿势。也是要求不弯腰,不低头,两肩平稳,腰板笔直。

这个每个朝代还不一样 基本都是要行下跪致礼
九拜之礼是周代就有的,其中“稽首礼”就是臣见君磕头。
宋代的时候臣子在向皇帝报告的时候不用一直跪着,先叩拜以后就可以起来了,然后再站着喝皇帝讨论问题。
自从元代耶律楚材改革后,要求臣子上朝时下跪。


臣子向皇帝谢恩需要行什么礼
一、公主们: 1、皇帝的姐妹 (1)对皇后行“道万福”的简单礼仪;皇后行“颔首”礼。 (2)对皇贵妃到嫔等级的后宫,行“道万福”礼(通常是有对生养过孩子的或得宠的)或“颔首”礼(通常是对没生养过孩子的或不得宠的) ,这些后宫们还相同的礼仪(如果公主向她们行“颔首”礼,她们可以回...

见到皇帝要行什么礼
“跪安”这个礼节行于皇宫和五公府第以及宗室家庭中。皇帝每日召见军机大臣之外,常常还要另外召见某些官员,这是属于密谈性质,不同于朝会大典,所以官员同皇帝不必叩头。召见的程序是这样:先由外奏事处登记,再由内奏事处安排在某日第几起。皇帝吃早饭时(天尚未明),桌上摆好绿头签,饭后分起召见。

古代官员百姓,只要是个人,除了皇上的父母以外,都要下跪拜?为什么_百度知...
跪拜礼分稽首、顿首、空首,称为“正拜”。行稽首礼时,拜者必须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支撑在地上,然后,缓缓叩首到地,稽留多时,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重的礼节。一般用于臣子拜见君王和祭祀先祖的礼仪。(后来,用于僧人举一手向人们行礼,也称“稽首”。)...

从什么时候开始,皇帝上朝朝臣需要下跪?
从明代开始,皇帝上朝朝臣需要下跪的。明代自朱元璋起,就明文规定,“大朝仪”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时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有特别的护膝。从礼仪上的变化可以看出,自宋代以后,皇帝的权威越来越高,而官僚的地位却不断下降。

臣子向皇帝辞行称什么
臣子向皇帝上书言事,条议是非的文字的统称。包括《文心雕龙》中的"章表"、"奏启"、"议对"这三类。据刘勰的说法,"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请,议以执异"。可见在较古的时候,章、表、奏、议四者还是有区别的,后来这种区别就逐渐消失了。章体文字久已失传,表体文字大量可见,其内容比较...

古代大臣被赐死,为何还要向皇帝叩头谢恩?
一般来说古代大臣被刺,最后还向皇帝磕头谢恩,主要也是因为这三个原因。一、说明自己是国家重臣 古时候的皇帝每天要批奏折,上朝之后更要面对天下大事,可以说皇帝要处理的事情很多,根本不可能注意到一些官职较小的大臣。一般来说也没有人能够被皇帝亲自赐死,只有那些对国家重要的大臣,才可能被皇帝亲自...

为何古代大臣被赐死时,还要磕头谢恩?
因为在以前皇上是拥有无上权力的人,掌握着所有人的生死。看到自己手下犯错或者是不顺眼的时候,皇上会将这位大臣给赐死。所以在绝大多一部分古装剧中,我们都看过这样一个片段,一些大臣被赐死以后,他们大多会向皇上谢恩。这一点我们是不能理解的,都要被赐死了,性命都不保了,为什么还要向皇上磕头呢...

为什么古代被皇帝赐死还要谢恩呢?
理解了概念,其实就能基本明白为什么这些人被赐死后还要谢恩了。首先是他们身份尊贵,是“体面人”。无论是皇室宗亲还是王公大臣,作为贵族阶级,就算是死,也得保存自己的颜面,这恐怕是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深深印刻在骨子里的。甚至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赐死还是一种尊贵的象征,毕竟,皇帝是...

古代被皇帝赐死还要谢恩,究竟是为何?
古代被君王赐死还要谢恩,这是因为他们在非死不可的情况下将赐死当成了君王对他们的厚待,因为有时候身体上的折磨比死让人更加难以接受,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谢恩的话往往就会平息君王的怒火,否则可能会株连到全家,所以一般被君王赐死的人都会谢恩。相信大家一定都听过这样的一句话,那就是君要臣死臣...

求解{三跪九叩怎么解释}猜一种动物生肖
三跪九叩是一种非常庄重的礼仪,表示极高的敬意。这个成语出自清朝昭连的《啸亭杂录李改·内务府定制》,描述了福晋父亲带领全族向皇帝谢恩,行三跪九叩的大礼。这个成语的结构是联合式,通常用来表达敬意,可以作为谓语或状语。需要注意的是,“叩”字不能误写为“扣”。三跪九叩与顶礼膜拜、打躬作揖...

交口县15645352337: 皇上赏赐东西怎么谢恩 -
关荷牛黄: 非常感谢能够有机会回答您所提出的这个问题.皇上赏赐东西怎么谢恩要看不同朝代的.现在演的古装剧在乱演,尤其是央视古装剧,更是演的乱七八糟.战国时代一直到汉朝是不需要下跪谢恩的,双手平放在身前,鞠躬90度,说:谢大王,或者是谢吾皇.唐朝到元朝需要下跪,双手平放至地,叩头谢恩.说:谢吾皇赏赐(或者谢吾皇开恩)清朝的规矩就比较多了,各种不同的赏赐或者开恩,都是有不同的说法的,只是形式比之前多,大体上不怎么变而已.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请您点一下采纳~

交口县15645352337: 古代大臣向皇上行礼是什么姿势 -
关荷牛黄: 清代之前,一般场合,大臣见皇帝都只需行吉拜礼即可,就是拱手弯腰呈90度那种拱手大礼.正式场合,比如大朝会,须用稽首礼,就是跪地上磕长头.武将也是一样的.不过武将身穿盔甲的时候可以行军礼,军礼是奇拜礼,拱手微弯腰只拜一...

交口县15645352337: 臣子对皇上行什么礼 -
关荷牛黄: 这个每个朝代还不一样 基本都是要行下跪致礼 九拜之礼是周代就有的,其中“稽首礼”就是臣见君磕头. 宋代的时候臣子在向皇帝报告的时候不用一直跪着,先叩拜以后就可以起来了,然后再站着喝皇帝讨论问题. 自从元代耶律楚材改革后,要求臣子上朝时下跪.

交口县15645352337: 清朝臣子拜见皇帝的动作 -
关荷牛黄: 应该是三拜九叩的大礼. 有以下史料为证: 古人相见以再拜为常礼,唯遇特殊情况乃三拜,以示情切.《左传.僖公十五年》:“秦获晋侯以归……晋大夫三拜稽首.北周宣帝时﹐始改三拜为常礼.”“晋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周书.宣帝纪》:“﹝宣政元年九月﹞诏诸应拜者﹐皆以三拜成礼.参阅赵翼《陔馀丛考.再拜三拜四拜五拜》.”“净鞭一响,肃然无声,只听鸿胪寺的鸣赞高声赞礼,群臣趋跄跪拜,也是三拜九叩的最敬礼. ”出自高阳《慈禧全传》四.

交口县15645352337: 求清朝明朝时代的各个方面的材料 -
关荷牛黄: 跪拜与礼仪 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和宗法制度服务是中国封建礼仪的最大特点,因而礼仪中处处体现着尊卑差别.而足以显示这种尊卑的,恐怕要属跪拜之礼了.封建社会,臣子见皇帝要行三跪九叩的大礼;百姓见官员须先行跪拜;下级官员晋见...

交口县15645352337: )合门白:“旧礼,宰相谢恩,须正殿通唤,请候来日 古文翻译 -
关荷牛黄: 出处: 《旧五代史·后晋·列传四》 明宗重其风仪,爱其温厚,长兴中,拜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平章事.时昫入谢,遇大祠,明宗不御中兴殿,阁门白:“旧礼,宰相谢恩,须正殿通唤,请候来日.” 【合门白:“旧礼,宰相谢恩,须正殿通唤,请候来日】 释义: 阁门使说:”依照旧礼,宰相向皇上谢恩,必须正殿通传、召唤.请您先回,来日再来.“

交口县15645352337: 臣子向皇帝辞行称什么 -
关荷牛黄: 臣子向皇帝上书言事,条议是非的文字的统称.包括《文心雕龙》中的"章表"、"奏启"、"议对"这三类.据刘勰的说法,"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请,议以执异".可见在较古的时候,章、表、奏、议四者还是有区别的,后来这种...

交口县15645352337: 什么是君臣之礼 -
关荷牛黄: 中国古代臣子对皇帝的礼节 有极大的一部分有侮辱性 如三拜九扣 等

交口县15645352337: 中国礼仪之生活礼仪?有哪些?
关荷牛黄: 中国号称“礼仪之邦”,礼节之多之全可谓是冠绝天下,举凡宇宙之大、苍蝇之微,只要人类生活中所能碰见之事,具体到衣食住行、生死嫁娶等,无不有一套周全完备的礼节.礼的要求很多,在生活中,父子间要“上慈下孝”,兄弟间要“兄...

交口县15645352337: 喝啤酒时需要行扣指礼吗? -
关荷牛黄: 扣指礼是清朝时候开始的.那时的皇帝携大臣微服私访,在饭桌上,为了表现主仆平等,就为大臣倒茶倒酒,大臣心里很慌,想跪下来谢恩,又怕皇上怪罪暴露了身份,所以就将手指在桌上轻扣,中指象征头,食指无名指代表跪下的两腿.于是以后,凡有人为你倒茶倒酒,都会行扣指礼. 如果你想在饭桌上表现自己的礼仪和修养,就对为你倒酒倒饮料的人行扣指礼吧.并不是真的下跪那么严重,只是一种礼节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