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又哪些民风民俗、文化特色|

作者&投稿:麻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萍乡有哪些民风民俗?~

萍乡民俗文化绚丽,采茶俚调、民间灯彩、古朴漆画繁衍流传,历久弥新。渊源于楚巫的傩文化"三宝俱全"(傩面、傩舞、傩庙),被称作"艺术的活化石,在民间的群众艺术活动品种多、活动多,代代相传。至今仍保存下来并在民间流传的尚有30余种:春锣、渔鼓、花锣鼓、茶灯、牛灯、渔仔灯、围鼓、风筝舞、莲花闹、扑蝶舞、泥塑、瓷雕、盆景、彩扎、竹编及民间绘画(农民画、磨漆画、剪纸、烙花、微雕、根雕)等。特择要简述1种。春锣-最具有萍乡特色的。春锣起源于清末,兴于民间,流行萍乡及宜春、万载、浏阳、醴陵、等周边县(市)。艺人用红绸系一面直径为15公分的小鼓,鼓边挂一面直径比鼓大2-3公分的小锣。击鼓敲锣做过门,春节时走门串户向人报春。唱词多为每句7字,两句韵,语言为地道的萍乡方言,通俗情切。曲目均为短篇,多为见赞(看见什么赞什么)。建国后,唱词的内容扩展到时事、故事,计划生育、新人新事等,篇幅扩大到中篇,形式上也加上了二胡等乐器伴奏,更为优美,很受群众喜爱,成为各种文艺晚会演出的重要节目之一。新曲目《敬酒歌》、《千年春来万年丝》、《见赞》、《巧媳妇撮合老鸳鸯》、《喜盈门》等录制成光盘,发行5万余张,风行一时,能唤起海内外萍乡籍同胞的思乡激情,是港、澳、台及海内外萍乡籍同胞欢迎的礼品。萍乡人嗜辣,哪怕是一桌丰盛的筵席摆在面前,如果没有两三个辣味菜,还会说吃不下饭。这种饮食习惯与萍乡地处“卑湿之地”有关。俗语说:“鱼仔打个屁,辣椒都有味”。“鳙鱼头,草鱼腰,黄鳝泥鳅炒辣椒”。辣椒几乎可与所有的动物性原料相配伍,风味互补,相得益彰。萍乡的“小炒菜”就是此类菜肴的代表。萍乡的辣味有鲜辣.香辣.糊辣.糟辣.豉辣.酱辣等多种风味,由此衍生出五光十色使人垂涎欲滴的辣味菜.辣得韵味悠长,辣的淋漓酣畅.萍乡人加工辣椒有独到之处,象铺辣椒、白辣椒、油酥干红椒、辣酱、辣味霉豆腐等,都是佐酒下饭的好小菜,到谁家做客,主妇们会殷勤地拿出来让客人品尝,炫耀自己的当家本领。

每一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文化、风俗。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方文化、风俗也是不同的。萍乡也不例外,除中国人特有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外,萍乡还有自己的节日如“吃新”。萍乡农村有“吃新”的习俗,据说它的来历是与农事季节密切相关。这天,农家掐早稻熟穗,取新米拦老米蒸食,配鱼肉和新鲜蔬菜,焚香敬天地神灵后合家欢食,以庆祝早稻丰收,除传统节日外,萍乡在饮食习俗、日常忌讳都有独特之处。
萍乡的民间艺术是萍乡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勤劳智慧的萍乡人民创造出了独具特色、多姿多彩、异彩纷呈的民间艺术。其中最古老的社会文化遗产要数萍乡的傩文化。“傩”一词源于我国古代原始宗教的巫文化现象,最早用于“迎神赛会,驱逐疫鬼”,傩文化涉及了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文艺学等许多方面的内容。萍乡的傩虽然经过长期的发展变化,至今尚保存着较原始状态,作为实物的参照是很有意义的。傩艺的演出也从娱神逐渐转为娱人,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的交融。傩文化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它们是:傩面具、傩庙、傩舞。傩面具是傩文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傩仪、傩舞、傩戏;傩庙是举行傩仪活动和供奉傩神的地点,有傩庙是萍乡傩与外地傩的一个重要区别。著名的傩庙有下埠傩庙、院前傩庙、毛园傩庙等;傩舞表演是傩艺活动的主要项目,每年有三次大的表演。萍乡的傩分喜傩、福傩、耍傩、军傩等。萍乡的傩文化可以说已是走出国门,迈向世界,得到了许多业内人士的好评。法国民间艺术考察团对萍乡丰富的傩文化遗产表示惊讶和钦佩。1999年,上栗县、湘东区被江西文化厅命名为“傩文化之乡”。这些都是萍乡人引以为傲的成绩。
除傩之外,带有浓厚的萍乡当地风俗的民间艺术还有――春锣。提起萍乡春锣真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春锣,是流传在萍乡一带的由“报春”演变来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春锣由一人演唱,演唱者用红绸系一面直径为15公分的小鼓,鼓边挂一面小锣,左手持鼓签,右手持锣槌,敲打出锣鼓节奏,然后左手用鼓签击鼓沿为板,开始演唱。春锣用萍乡方言演唱与萍乡方言结合很紧,有浓厚的地方特色。随着春锣的不断改革,现在春锣出现了不少的新气象,如由一人演唱发展到集体演唱,由单纯的见赞发展到演唱有情节的故事,由单纯的锣鼓伴奏发展到增加二胡、琵琶、扬琴、大担琴甚至唢呐伴奏。春锣在萍乡有着坚固的群众基础,深受人民的欢迎。这为春锣的创造带来了生机,春锣前后在不同的表演中获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不仅傩、春锣出名萍乡的其他民间艺术同样也很有名,如:灯彩、彩茶戏、田歌、莲花闹、围鼓、花锣鼓、农民画等等。
一地方文化当然少不了宗教文化,萍乡的宗教文化与全国大同小异。主要是佛教与道教。据史料记载,佛教是在西晋永嘉年间(307―312年)开始传入萍乡的,至唐宋时期臻至鼎盛。其中著名的佛教与庙普通寺、宝积寺、金轮寺、圣岗寺等。道教相传三国时传入萍乡。萍乡的道教分全真、正一两派。“武功山”是道教名山。
萍乡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着辉煌的文化遗产。在这里,是楚文化的相濡浸染,革命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交融汇合,构成了萍乡鲜明的文化特征。文化,有如一条川流不息的大河,不断地创造、积累、传播、导引着、记载着生生不息的一代代人走出蒙昧,走出野蛮,走向智慧,走向文明。

1、萍乡传统烟花制作技艺

萍乡上栗是中国烟花爆竹的发祥地。当地烟花爆竹生产历史悠久,烟花爆竹的发明者李畋便为上栗人。据《唐史》记载:“李畋,江南西道袁州府上栗麻石人氏,生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四月十八日。”据说他曾用自己发明的爆竹,帮助唐太宗李世民驱除山魈邪气,使其龙体康复。

2、莲花打锡

2000多年前,莲花就有锡制品。清康熙年间,皇上曾下旨由街头村锡匠打造锡钱币。莲花打锡工具简单,工艺讲究。有“三分打,七分磨”之说。莲花锡器精细匀称的锡花、弧线优美的造型、雕刻精美的装饰,堪称民间手工一绝。

3、萍乡春锣

萍乡春锣是流传在萍乡一带的由“报春”演变来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每逢春节之后,报春人身背锣鼓,挨家挨户去告诉人们当年的家事季节,提醒人们注意及时播种、耕田。

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普及,春锣演唱的内容开始改变,成为向人们恭贺新年、传吉报喜,并逐步发展到说人物、扬善贬恶的一种艺术形式。

4、莲花茶灯舞

“茶灯舞”又名“茶灯闹春”,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在莲花县六市、高洲、坊楼等乡镇广为流传。

村民每逢喜庆佳节,常以“茶灯舞”上门祝福。每到一处,主人门外鸣放鞭炮相迎。表演者入堂屋,高喊“恭喜发财”等赞语。该舞蹈由15人组成男女群舞。它通过各种灯彩的舞姿变化,绘成了“双龙出水”、“蛟麻花”、“上南天门”、“蛇退壳”、“双龙摆尾”等一幅幅画面。

“茶灯舞”的表演形式特点是:画面多姿,载歌载舞、间有道白、滑稽多趣。

5、安源面塑

安源面塑是一种民间传统美术。既有美术观赏价值又有贡品价值。它以面粉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

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

扩展资料:

萍乡市,是江西省下辖市(地级),位于江西省西部,东与本省宜春市、南与吉安市、西与湖南省株洲市、北与湖南省长沙市接壤。地处东经113°35′~114°17′,北纬27°20′~28°0′之间。

萍乡是江西的“西大门”,在赣西经济发展格局中处于中心位置,素有“湘赣通衡”、“吴楚咽喉”之称。因古代萍乡生有一种水面浮生植物萍草,是萍草之乡而得市名。

参考资料:萍乡-百度百科



萍乡民俗文化绚丽,采茶俚调、民间灯彩、古朴漆画繁衍流传,历久弥新。渊源于楚巫的傩文化"三宝俱全"(傩面、傩舞、傩庙),被称作"艺术的活化石,在民间的群众艺术活动品种多、活动多,代代相传。

1.萍乡灯彩:萍乡灯彩历史悠久,源流甚远。据《萍乡县志》记载“上元张灯自初十日起至十六日止……。”、“新年村市各有神会、神出,鼓吹导行”;俗有“年三十夜的火,十五夜的灯”之说。萍乡灯彩至今长盛不衰,每年正月十五前后,从城市到农村几乎到处可以看到活跃的灯队,听到悠扬的唢呐和明快的花锣鼓。

2.采茶戏:萍乡采茶戏是产生、流传在湘赣边界萍乡市及其邻近地区的一种载歌载舞的,乡土风味浓郁的地方戏曲,曾被誉为“江西的评弹”,“一朵绚丽多姿的山茶花。

3.春锣:春锣起源于清末,兴于民间,流行萍乡及宜春、万载、浏阳、醴陵、等周边县(市)。艺人用红绸系一面直径为15公分的小鼓,鼓边挂一面直径比鼓大2-3公分的小锣。

4.傩面具是中国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傩仪、傩舞、傩戏。傩面具种类众多,造型各异,均为杨柳木和香樟木所雕,然后敷彩上漆,表现出粗犷朴拙、庄典华丽。

5.傩庙,乡野上的“奥林匹斯山” ,“五里一将军(庙),十里一傩神(庙)”之说绝非虚言。遗存的大小傩庙共有40余处。

扩展资料

萍乡旅游景点:

1.武功山位于罗霄山脉北段,位于江西西部,地跨吉安市安福县、萍乡市的芦溪县、宜春市袁州区三地,是以自然风光为主要特色的山岳型风景区,同时也为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

2.荷花博览园座落在莲花县莲花村,占地约5000亩,是全国连片种植面积最大、品种最丰富的荷花主题景区。景区分8个功能区,分别是荷花观赏区、户外宿营区、休闲区、度假区、培育区、农耕体验区、后期开发区及入口服务区。



萍乡民俗文化绚丽,采茶俚调、民间灯彩、古朴漆画繁衍流传,历久弥新。渊源于楚巫的傩文化"三宝俱全"(傩面、傩舞、傩庙),被称作"艺术的活化石,在民间的群众艺术活动品种多、活动多,代代相传。至今仍保存下来并在民间流传的尚有30余种:春锣、渔鼓、花锣鼓、茶灯、牛灯、渔仔灯、围鼓、风筝舞、莲花闹、扑蝶舞、泥塑、瓷雕、盆景、彩扎、竹编及民间绘画(农民画、磨漆画、剪纸、烙花、微雕、根雕)等。特择要简述1种。春锣-最具有萍乡特色的。春锣起源于清末,兴于民间,流行萍乡及宜春、万载、浏阳、醴陵、等周边县(市)。艺人用红绸系一面直径为15公分的小鼓,鼓边挂一面直径比鼓大2-3公分的小锣。击鼓敲锣做过门,春节时走门串户向人报春。唱词多为每句7字,两句韵,语言为地道的萍乡方言,通俗情切。曲目均为短篇,多为见赞(看见什么赞什么)。建国后,唱词的内容扩展到时事、故事,计划生育、新人新事等,篇幅扩大到中篇,形式上也加上了二胡等乐器伴奏,更为优美,很受群众喜爱,成为各种文艺晚会演出的重要节目之一。新曲目《敬酒歌》、《千年春来万年丝》、《见赞》、《巧媳妇撮合老鸳鸯》、《喜盈门》等录制成光盘,发行5万余张,风行一时,能唤起海内外萍乡籍同胞的思乡激情,是港、澳、台及海内外萍乡籍同胞欢迎的礼品。萍乡人嗜辣,哪怕是一桌丰盛的筵席摆在面前,如果没有两三个辣味菜,还会说吃不下饭。这种饮食习惯与萍乡地处“卑湿之地”有关。俗语说:“鱼仔打个屁,辣椒都有味”。“鳙鱼头,草鱼腰,黄鳝泥鳅炒辣椒”。辣椒几乎可与所有的动物性原料相配伍,风味互补,相得益彰。萍乡的“小炒菜”就是此类菜肴的代表。萍乡的辣味有鲜辣.香辣.糊辣.糟辣.豉辣.酱辣等多种风味,由此衍生出五光十色使人垂涎欲滴的辣味菜.辣得韵味悠长,辣的淋漓酣畅.萍乡人加工辣椒有独到之处,象铺辣椒、白辣椒、油酥干红椒、辣酱、辣味霉豆腐等,都是佐酒下饭的好小菜,到谁家做客,主妇们会殷勤地拿出来让客人品尝,炫耀自己的当家本领。

还有赤山的傩神


介绍家乡的民风民俗
我的故乡浙江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过年时都有一样的风俗。如: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

宁德的民风民俗有哪些?
1. 宁德地区的祭灶节是在腊月二十四日,有的地方则在腊月二十三日举行。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在灶君神位前摆放香烛、茶酒和果品,向“灶公”“灶婆”进行祭祀。2. 扫尘是宁德人在祭灶节之后至除夕期间的重要习俗,意味着将一切不吉利和不洁净的事物清扫出门。在这段时间里,主妇们会忙于大扫除,...

诗礼乡的民风民俗
诗礼乡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知书达礼是古往今来的良好风气,喜爱文艺成为风土特色,吟诗作对是乡土的传统习惯,被誉称为礼仪之邦。民间文艺。历史以来,乡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了自己的民间文化艺术活动,形成了当地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艺术。流传最广的莫过唱山歌(民歌)、唱牛山歌、打歌、耍...

富良棚乡的民风民俗
富良棚乡彝族日食两餐,山区彝族以玉米、荞、麦为主食,半山区、坝区彝族主食大米。肉类有:猪、鸡、牛、羊、鱼、鸭、兔等。蔬菜有:青菜、白菜、瓜类、豆类、洋芋、姜、葱、蒜、山药、茄子、韮菜、辣椒等。居住山区彝族因时鲜蔬菜不多,故制作咸菜,久成习惯,且以酸辣味为主。彝族男子多爱饮酒...

桐乡的民俗、民风
2、农历腊月廿四—掸蓬尘 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迎接新年,对于桐乡人来说,最重要还有“扫尘”与“祭祖”。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寓意着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以一番新的气象辞旧迎新。3、农历腊月廿五—推磨打豆腐 民谚称:“腊月...

描写家乡的民风民俗作文
月亮姐姐照着我们踏上了归途。今年真有意思,大人摸回一年的成果,我们呢?摸到了欢乐。描写家乡的民风民俗作文篇二: 朋友,您看过大秧歌吗?如果您正月十五能到我们家乡做客,您一定会被那粗狂豪放的场面所吸引,在流连忘返中,说不定您也会情不自禁地加入这狂欢的行列,身不由己地扭起来。你听...

家乡风俗有那些?
结论:在中国古代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里,孕育了形式各异的民族民风民俗,例如春联、年画、剪纸、门神等,它们充分反映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独有的特色。我们作为这些宝贵文化的继承人,要将其发扬光大。 经过这次调查,我遍览了中国从古至今的民风民俗,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真为我国拥有的、祖祖辈辈积累下来的...

举例说说我的家乡有哪些独特的民风民俗
大年三十最具特色的要数年夜饭了。大人从一早就开始忙,一直到傍晚,烧上一大桌菜,够吃上好几顿。餐桌上的菜平时都是见过的,并没什么特点,可放在年三十的餐桌上就蕴涵了不同的含义。比如说藕代表“路路通”,年糕代表“年年高”,团圆果代表“团团圆圆”,鱼代表“年年有余”,戒菜代表“去掉...

萍乡又哪些民风民俗、文化特色|
2、莲花打锡 2000多年前,莲花就有锡制品。清康熙年间,皇上曾下旨由街头村锡匠打造锡钱币。莲花打锡工具简单,工艺讲究。有“三分打,七分磨”之说。莲花锡器精细匀称的锡花、弧线优美的造型、雕刻精美的装饰,堪称民间手工一绝。3、萍乡春锣 萍乡春锣是流传在萍乡一带的由“报春”演变来的一种...

聊聊家乡有什么的民风民俗民情?
畲乡的婚嫁、选种、祭祖等一大批传统的生活习俗已搬上歌舞银幕的舞台,成为畲乡风情的歌舞剧,代表作《畲山风》曾参加了日本演出、晋京演出,并多次受到中央、省、市领导的好评。

秦淮区15053788319: 萍乡又哪些民风民俗、文化特色| -
蔺古考克: 萍乡民俗文化绚丽,采茶俚调、民间灯彩、古朴漆画繁衍流传,历久弥新.渊源于楚巫的傩文化"三宝俱全"(傩面、傩舞、傩庙),被称作"艺术的活化石,在民间的群众艺术活动品种多、活动多,代代相传.至今仍保存下来并在民间流传的...

秦淮区15053788319: 江西萍乡民俗节庆有哪些 -
蔺古考克: 每一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文化、风俗.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方文化、风俗也是不同的.萍乡也不例外,除中国人特有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外,萍乡还有自己的节日如“吃新”.萍乡农村有“吃新”的习俗,据说它的来历是...

秦淮区15053788319: 萍乡春节的风俗 -
蔺古考克: 萍乡过春节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九个字:图吉利、讨头彩、盼来年.除夕那天,老萍乡人要祭祖、守岁、吃年夜饭等等.守岁时,要吃一种甜羹,又叫福寿汤.这汤由红枣、莲子、荸荠等熬制而成,取“增福添寿”的意思.每逢春节来临,萍...

秦淮区15053788319: 萍乡过年有哪些习俗 -
蔺古考克: 和全国的春节大同小异. 吃年夜饭,看春晚. 收拿压岁钱 放鞭炮,贴春联. 大年初一给家人拜年, 初二之后走亲窜友. 坐在家里打赌,,等等......

秦淮区15053788319: 萍乡风俗习惯作文250字 -
蔺古考克: 民风民俗“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世界上有许许多多个国家,每个国家的风俗习惯是不同的,不同的国家喜欢的衣着也是不同的.今天,我要带大家去了解的是日本的和服和韩国人穿的“韩袍”.和服是是日本大和民族的传统服饰,在当...

秦淮区15053788319: 萍今人特有的饮食风俗是什么?
蔺古考克: 熏腊肉是萍乡市一种特有的饮食风俗.熏制的方法是,先将肉用盐 渍10天左右,若是腿肉,要用刀划上几条口子,将盐渍透.然后将肉悬 挂在离火盆高1米处,用木柴、锯末、谷壳等熏烤.熏烤时火候不可太 大,宜文火慢熏,半月后见肉泛金黄色即可,再用清水洗去烟垢晾干,食 用时可蒸可炒.除熏制腊猪肉外,还可熏制鸡、鸭、鹅、牛肉、狗肉、猪内 脏等其他肉制品.正月里到萍乡人家里做客,餐桌上均有几样色香味俱 佳的腊制肉食品待客.

秦淮区15053788319: 江西萍乡好吗?有什么特色?
蔺古考克: 你不会是在萍乡高等专科学校读书吧?我是萍乡人,说实在点,萍乡确实没有九江好

秦淮区15053788319: 湘乡的民风民俗有哪些? -
蔺古考克: 1、赛龙舟湘乡每到赛龙舟的时候常常出现街空巷净的局面.涟水两岸有塞龙舟的传统习俗,多以宗族社团为单位组织船队,船首扎龙头,也有扎公鸡、鲤鱼及兽头的.民国年代的赛期间是:初一谷水,初二溪口,初三羊古、初四薛家渡和潭...

秦淮区15053788319: 湘乡的民俗有哪些 -
蔺古考克: 旧歌谣是传统民间文学的一个品牌.湘乡历来文盛,旧歌谣亦盛,曾广泛流传.有些我小时候就熟听,现在回味,仍颇有滋味.不仅语言通俗优美,也反映了过去社会的情景,充满乡土文学味.兹举较熟悉的几例如下: 小姑歌:大栗树,树叶...

秦淮区15053788319: 南方过年习俗有哪些?
蔺古考克: 南方过年有办年货、扫尘、祭灶神、贴对联、吃年夜饭、压岁钱、守岁、拜年等习俗... 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