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推出午门斩首

作者&投稿:恭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在电视剧中,我们常听到“推出午门斩首”的说法,似乎午门是处决犯人的地方。那么,这是历史上的真实情况吗?为何会选择在午门执行斩首呢?下面就来探讨一下。
1. 在明代,皇帝会在午门对触犯皇家尊严的大臣实施“廷杖”处罚。明朝时期,若大臣冒犯皇帝,会被绑至午门前御道东侧接受鞭打,这被称为“廷杖”。最初这仅是象征性的惩罚,但后来演变为致命的刑罚。例如,正德十四年(1519年),皇帝朱厚照计划南巡选美,群臣劝阻未果,皇帝大怒。受廷杖的大臣中有130人被鞭打,其中11人当场死亡。
2. 此外,明嘉靖皇帝朱厚熜即位后,试图追封他的生父兴献王为帝,但遭到大臣们的反对。约100名大臣在左顺门哭泣劝谏,皇帝下令施以廷杖,导致17人当场毙命。正是这些事件,使得“推出午门斩首”的说法在民间流传开来。
3. 然而,实际上明清两代的皇宫门前纪律严明,自先秦以来,中国执行死刑都有严格的规定。除了立即处死的犯人,一般犯人并非被简单地推出午门处决,而是要在秋季经过秋审后,由刑部执行死刑。犯人被斩首的地点并非午门,而是要被带到柴市(今西四)或菜市等地刑场执行。
4. 午门本身有其独特的历史职能。首先,它是皇帝颁布诏书的场所。皇帝会在立春赐予春饼、端午赐凉糕、重阳赐花糕。农历十月一日起,颁布次年历书。每年腊月初一,皇帝会在午门举行“颁朔”典礼,颁布次年历书。在重大战争胜利后,皇帝会在午门接受战俘,举行“献俘礼”。其次,午门是展示皇权威严的地方,在重大典礼和节日,皇帝会在这里展示仪仗队,彰显皇威。历史上,康熙、雍正皇帝曾在此登楼接受俘虏,乾隆皇帝四次在午门接受俘虏,并留下受俘诗篇保存在午门楼上。作为皇宫的正门,午门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不可能成为斩首之地,让皇宫沾染不祥之气。“推出午门斩首”的说法,不过是历史的戏言而已。


为什么要推出午门斩首
1、午门斩首是民间杜撰出来的,在明朝的时候,大臣们触犯了皇帝的威严,是要被绑到午门前御道东侧廷杖的,起初只是象征性责打,后来发展到打人致死,所以才有了推出午门斩首的流言。2、在古代斩首从来不在午门举行,午门是明清紫禁城的正门,即故宫的正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上,始建于明朝,在明清皇宫门前...

为什么要推出午门斩首?
1、因明代皇帝处罚大臣的廷杖在午门举行,后发展到打死人。正是如此,民间才会有推出午门斩首之言流传。实际上并不存在此种情况,只是讹传而已。因为明代皇帝处罚大臣的廷杖在午门举行。在明朝,如果大臣触犯了皇家的尊严,便以逆鳞之罪,被绑出午门前御道东侧打屁股,名曰叫廷杖。起初只象征性的责打,后来...

古代为什么把斩首叫做“推出午门斩首”呢?
午门是古时候皇上颁发诏书的地方,还有就是明朝朱厚照惩戒群臣的地方,但不是砍头的地方,古时候杀人在菜市口。

为什么要推出午门斩首?
2、午门并非斩首之地,而是明朝皇帝举行廷杖的地方。廷杖是明朝皇帝用以惩罚触犯皇家尊严的大臣的一种方式,最初是象征性的责打,后来演变为致人死亡的酷刑。例如,正德十四年(1519年),皇帝朱厚照欲到江南选美女,群臣劝谏,结果130人受廷杖,其中11人当场死亡。另外,嘉靖皇帝朱厚熜即位后,欲追封其父...

为什么是拖出午门斩首而不是端门?
因为“午门斩首”实际上是以讹传讹,斩首从来不在午门举行。午门是颁发皇帝诏书的地方。每年腊月初一,要在午门举行颁布次年历书的“颁朔”典礼。遇有重大战争,大军凯旋归来,要在午门举行向皇帝敬献战俘的“献俘礼”。明代皇帝处罚大臣的“廷杖”也在午门举行。民间传说中所谓“推出午门斩首”亦指此地,...

为什么要推出午门斩首
其次,午门是展示皇权威严的地方,在重大典礼和节日,皇帝会在这里展示仪仗队,彰显皇威。历史上,康熙、雍正皇帝曾在此登楼接受俘虏,乾隆皇帝四次在午门接受俘虏,并留下受俘诗篇保存在午门楼上。作为皇宫的正门,午门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不可能成为斩首之地,让皇宫沾染不祥之气。“推出午门斩首”的...

为什么要推出午门斩首
1、午门斩首的说法源自民间传说,实际上在明朝,若大臣触怒皇帝,会被带到午门前御道东侧接受廷杖,最初这仅是象征性的惩罚,但后来演变为严酷的刑罚,甚至可能导致死亡,从而产生了午门斩首的误解。2、在古代,斩首刑罚并不在午门执行。午门是明清两代紫禁城的正门,即现今故宫的入口,位于紫禁城南北中...

为什么要推出午门斩首
1、午门斩首的说法源自民间传说,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在明朝时期,若大臣触犯皇帝,通常会被带到午门前进行象征性的责打,而非斩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类责打演变为可能导致死亡的惩罚,从而产生了午门斩首的误解。2、实际上,古代的斩首刑罚并不在午门执行。午门是明清两代紫禁城的正门,位于北京故宫南北中...

推出午门斩首的来历是怎样的?
午门位于宫城南墙正中

为什么都是说午门斩首!
午门是颁发皇帝诏书的地方。皇帝在立春赐春饼;端午日赐凉糕,重阳日赐花糕。农历十月一,

右江区13655049394: 古代杀头史:为什么在午时问斩 -
宓强咽炎: 一怕死者有鬼魂来索命.午时阳气最盛,斩后没阴魂; 二是午时太阳高照,昭示青天白知日,明人不做暗事吗; 午时三刻,是因为午时相当现时的“11时至13时”,午三刻应该理解为午初三刻刚道过,时交午正初刻即“午时三刻”.因为,地平二十四方,每方十五度.午正初刻,当午中.午正前七度半已交专午,而午正后七度半,方尽午而交丁也.属前后递加十五度. 还有“秋后问斩”,要选秋高气爽日子,不能有阴云、风、雨、雷、电和其它异常的气象,不然办了个“窦娥冤”...

右江区13655049394: 古时候的死刑犯为什么要在午时三刻推出去斩首呢?
宓强咽炎: “午时”一般约合今天的中午十一点至十三点之间,午时三刻是将近正午十二点,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这在当时人看来是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中国古代一直认为杀人是“阴事”,无论被杀的人是否罪有应得,他的鬼魂总是会来纠缠作出判决的法官、监斩的官员、行刑的刽子手等等和他被处死有关连的人员.所以在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可以压抑鬼魂不敢出现.这应该是习惯上“午时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

右江区13655049394: 古代为什么把斩首叫做“推出午门斩首”呢?
宓强咽炎: 推出午门斩首的来源 午门明代时,如果大臣触犯了皇帝的尊严,便以“逆鳞”之罪,被绑出午门前御道东侧打屁股,名叫“廷杖”.起初只是象征性责打,后来发展到打人...

右江区13655049394: 为什么古代都要午时三刻问斩? -
宓强咽炎: 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差十五分钟到正午)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此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阴阳家说的阳气最盛,与现代天文学的说法不同,并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时三刻.古代行斩刑是分时辰开斩的,亦即是斩刑有轻重.一般斩刑是正午开刀,让其有鬼做;重犯或十恶不赦之犯,必选午时三刻开刀,不让其做鬼.皇城的午门阳气也最盛,不计时间,所以皇帝令推出午门斩首者,也无鬼做.

右江区13655049394: 请问古代为什么在午时斩首.而不在其他时辰?
宓强咽炎: 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此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阴阳家说的阳气最盛,与现代天文学的说法不同,并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时三刻....

右江区13655049394: 古代那些犯人为什么要从午门推出,还要在午时三刻斩首?还有秋后处斩之类的? -
宓强咽炎: 午门推出都是皇帝上朝时要杀大臣,故宫里才有午门!午时三刻是十一点四十五分,吃了中饭好上路!秋后处斩是文件还要上报申察,待到秋后处理

右江区13655049394: 为什么古代斩首罪犯大多数都在午门外? -
宓强咽炎: 午门是官员上朝的必经之路,起到警示做用. 推出午门斩首”是不想污染紫禁城. 在午门外午时三刻是阳气最重.

右江区13655049394: 古代为什么秋后处斩?又为什么选择午时三刻 -
宓强咽炎: 秋后问斩的由来 早在汉代起便有"秋冬行刑"的规定,除谋反、谋大逆等罪犯即时处死外,其他的死囚均待秋季霜降后至冬至前进行. 隋唐以后,重案要案一般需中央复审复核,死罪更要多次复奏后由皇帝亲笔勾决. 明清两代又引入了"秋审...

右江区13655049394: 为什么古代行刑杀人都是在午时? -
宓强咽炎: 中国古代认为,杀人是“阴事”,无论被杀的人是否罪有应得,他的鬼魂总是会来纠缠判决的法官、监斩的官员、行刑的刽子手以及和他被处死有关联的人员.所以在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可以...

右江区13655049394: 古代为什么都是说秋后处决或者午门斩首 -
宓强咽炎: 关于秋后处决: 北方的农作物每年只耕作一次,所以秋后农作物收割后就有了经济收入.而在这一年中欠下的费用就可以在秋后算清了.现在北方的一些农村,农民常在一些小的经销店购买生活用品而时经常到秋收后一起结算这就称为秋后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