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琴的传说故事是什么?

作者&投稿:卓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马头琴的传说~

传说,马头琴最早是由察哈尔草原一个叫苏和的小牧童做成的。苏和和奶奶相依为命。靠养的样来度日。苏和他有着非凡的歌唱天才,邻近的牧民都很愿意听他歌唱。
一天,太阳已经落山了,天越来越黑。可是苏和还没有回来。就在人们十分焦急的时候,苏和抱着一个毛茸茸的小东西走进蒙古包来。
人们一看,原来是匹刚出生的小马驹。苏和看着大伙惊异的眼光,对大家说:“在我回来的道上,碰上了这个小家伙,躺在地上直动弹。我一看没人收拾它,怕它到了黑夜被狼吃了,就把它抱回来啦。”
一天一天过去,浑身雪白的小白马长大了。又美丽又健壮,人见人爱,苏和更是爱得不得了。
一天夜里,苏和从睡梦中被急促的马嘶声惊醒。他想起小白马,便急忙爬起来出门一看,只见一只大灰狼被小白马挡在羊圈外面。苏和赶走了大灰狼,一看小白马浑身汗淋淋的,知道大灰狼一定来了很久了,多亏了小白马,替他保护了羊群。他轻轻地抚摸着小白马汗湿的身子对它说:“小白马呀!多亏你了。”
一年春天,草原上传来了消息说,王爷要在喇嘛庙举行赛马大会,因为王爷的女儿要选一个最好的骑手做她的丈夫,谁要得了头名,王爷就把女儿嫁给谁。苏和和他的小白马也参加了。牵着心爱的小白马出发了。
赛马开始了,许多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扬起了皮鞭,纵马狂奔。最后苏和和小白马成了第一。可是王爷见苏和很穷就矢口否认。无理地说:“我给你三个大元宝,把马给我留下,赶快回去吧!”
“我是来赛马的,不是来卖马的呀。”苏和不假思索地说出了那两句话。
苏和被王爷的手下打的遍体凌伤。还被夺走了小白马。
苏和被亲友们救回家去,在奶奶细心照护下,休养了几天,身体渐渐恢复过来。一天晚上,苏和正要睡下,忽然听见门响。问了一声:“谁?”但没有人回答。门还是碰碰地直响。
奶奶推门一看:“啊,原来是小白马!”小白马中箭而回。马因伤势过重,第二天便死去了。
原来,王爷因为自己得到了一匹好马,心里非常高兴,便选了吉日良辰,摆了酒席,邀请亲友举行庆贺。他想在人前显示一下自己的好马,叫武士们把马牵过来,想表演一番。
王爷刚跨上马背,还没有坐稳,那白马猛地一踹,便把他一头摔了下来。白马用力摆脱了粗绳,冲过人群飞跑而去。王爷爬起来大喊大叫:“快捉住它,捉不住就射死它!”箭手们射中了几箭,小白马但是跑回了家,死在它最亲爱的主人面前了。
白马的死,苏和悲痛欲绝。一天夜里,苏和在梦里看见白马活了。他抚摸它,它也靠近他的身旁,同时轻轻地对他说:“主人,你若想让我永远不离开你,还能为你解除寂寞的话,那你就用我身上的筋骨做一只琴吧!”
苏和醒来以后,就按照小白马的话,用它的骨头、筋和尾做成了一只琴。
每当他拉起琴来,他就会想起对王爷的仇恨;每当他回忆起乘马疾驰时的兴奋心情,琴声就会变得更加美妙动听。从此,马头琴便成了草原上牧民的安慰,他们一听到这美妙的琴声,便会忘掉一天的疲劳,久久不愿离去。

扩展资料:
马头琴是中国少数民族--蒙古族拉弦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马头琴的历史悠久,从唐宋时期拉弦乐器奚琴发展演变而来。
成吉思汗时(1155—1227)已流传民间。据《马可波罗游记》载,12世纪鞑靼人(蒙古族前身)中流行一种二弦琴,可能是其前身。明清时期用于宫廷乐队。
由于流传地区的不同,它的名称、造型、音色和演奏方法也各不相同。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称作“莫林胡兀尔”,而在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哲黑木、昭乌达盟则叫做“潮尔”。
还有“胡兀尔”、“胡琴”、“马尾胡琴”、 “弓弦胡琴”等叫法。队内蒙古外,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新疆等地的蒙古族也有流行。
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不但在中国和世界乐器在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也是民间艺人,牧民家中所喜欢的乐器,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
马头琴的优秀曲目很多,传统的琴曲风格多样,富于草原特色,曲调委婉,多是描绘自然风光或对马的歌唱。
如《朱色烈》、《凉爽的杭盖》、《四季》、《蒙古小调》、《鄂尔多斯的春天》、《清凉的泉水》、《走马》和《马的步伐》等。
《朱色烈》是根据同名民歌改编的,“朱色烈” 是山峰的名字,乐曲用它来比喻男女爱情的坚贞。
《凉爽的杭盖》是描写水草丰美的山林和牧场的夏日风光。
《四季》是根据同名民歌改编的,曲调悠扬流畅,描绘了锡林郭勒大草原一年四季自然景色的变化和牧民对家乡的热爱。
赞颂新时代、新生活的优秀创编乐曲,有达日玛的《草原新歌》、《新春》,齐·宝力高的《草原赞歌》、《草原连着北京》、《万马奔腾》、《叙事曲》、《在鄂尔多斯草原》、《蒙古胡琴赞》和辛沪光的马头琴协奏曲《草原音诗》等。
《草原新歌》取材于锡盟、呼盟民歌,是一曲草原和牧民的赞歌。《草原连着北京》表现了蒙古族人民身在草原、心向北京的炽热豪情。
《万马奔腾》描绘了内蒙古千里草原的壮阔建设图景。有人曾经说过:对于草原的描述,一首马头琴曲的旋律,远比画家的色彩和诗人的语言更加传神。这话十分贴切,当一首悠扬的马头琴曲在人们耳边奏响时,你随着那旋律闭目冥思吧……
从山林狩猎文化时期至草原游牧文化初期, 蒙古人所使用的乐器,不是马头琴,而是火必思、图卜硕尔等 弹拨乐器且多用于娱乐性歌舞与舞曲伴奏。
从《 蒙古秘史》、《元史》中的记载来看, 成吉思汗至 忽必烈时期,蒙古民族乐器尚以弹拨乐器为主, 元代的蒙古军人和牧民,善弹火必思,喜跳集体踏歌。
当草原游牧音乐迅猛发展之后马头琴这件拉弦乐器便脱胎而出,得到广泛普及,并且最终取代弹拨乐器的地位,成为蒙古民族最具草原特色的民间乐器。
显然,拉弦乐器取代弹拨乐器,火必思逐渐衰退,马头琴便顺理成章地成为蒙古乐器的主角。马头琴--这古老的拉弦乐器,因琴头雕饰马头而得名。
《 清史稿》载:"胡琴,刳桐为质,二弦,龙首,方柄。槽椭而下锐,冒以革,槽外设木如簪头似扣弦,龙首下为山口,凿空纳弦,绾以两轴,左右各一,以木系马尾八十一茎扎之"。可知,马头琴原来也有龙首。
此早在《元史》卷71《礼乐志》有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为马尾。"据岩画和有些历史资料中显示古代蒙古人开始把酸奶勺子加工之后蒙上牛皮,拉上两根马尾弦,当乐器演奏,称之为"勺形胡琴"。目前很多专家认为这就是马头琴的前身。
勺形胡琴当时最长的也是二尺左右,共鸣箱比较小,声音也就小多了。至今 蒙古国的西部也有人把马头琴叫"勺形胡琴"。当时琴头不一定是马头,有人头、骷髅、鳄鱼头、鳖甲或龙头等,此外还有人说,这种琴的琴头有呈猴头或 玛特尔头的形状。
玛特尔形似龙,面似猴,象征一种镇压邪魔的神物。据有关学者考证,马头琴一名大约得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纪初,琴首是由龙头或玛特尔头改为马头的。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琴类,如:皮胡、锹胡、四胡、 奚琴、稽琴等都是当时的流行乐器。元朝时期随着宫廷生活的逐渐富裕宫廷内有专门的演奏、唱歌、跳舞的人员,马头琴也就慢慢地成为宫廷音乐的主要内容之一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头琴

从山林狩猎文化时期至草原游牧文化初期,蒙古人所使用的乐器,不是马头琴,而是火必思、图卜硕尔等马头琴的故事弹拨乐器且多用于娱乐性歌舞与舞曲伴奏。从《蒙古秘史》、《元史》中的记载来看,成吉思汗至忽必烈时期,蒙古民族乐器尚以弹拨乐器为主,元代的蒙古军人和牧民,善弹火必思,喜跳集体踏歌。当草原游牧音乐迅猛发展之后马头琴这件拉弦乐器便脱胎而出,得到广泛普及,并且最终取代弹拨乐器的地位,成为蒙古民族最具草原特色的民间乐器。显然,拉弦乐器取代弹拨乐器,火必思逐渐衰退,马头琴便顺理成章地成为蒙古乐器的主角。马头琴--这古老的拉弦乐器,因琴头雕饰马头而得名。《清史稿》载:"胡琴,刳桐为质,二弦,龙首,方柄。槽椭而下锐,冒以革,槽外设木如簪头似扣弦,龙首下为山口,凿空纳弦,绾以两轴,左右各一,以木系马尾八十一茎扎之"。可知,马头琴原来也有龙首。此早在《元史》卷71《礼乐志》有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为马尾。"据岩画和有些历史资料中显示古代蒙古人开始把酸奶勺子加工之后蒙上牛皮,拉上两根马尾弦,当乐器演奏,称之为"勺形胡琴"。

小编按语:

马头琴的传说,都知道马头琴悠扬动听,低沉回转,但是想不到还有这么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更是凝聚了白马与主人的深情厚谊,读来让人感动。

传说马头琴最早是由察哈尔草原上的一个小牧童做成的。这个小牧童名叫苏和、由奶奶抚养成人,祖孙俩靠放二十头羊过日子。苏和长到十七岁的时候,他非凡的歌唱本领就显露出来了,邻人们都喜欢听他引歌。

这天晚上,苏和放羊回来得很晚,哪知他在路上捡到一只刚出生的小马驹。苏和等了一会儿,见没人回来找它,又怕它天黑以后被狼吃掉,于是将它抱回了家。日子过得很快,小马驹渐渐长成了一匹漂亮的白马,苏和爱得不得了。

一天夜里,苏和突然被一阵急促的马嘶声惊醒。他急忙趴到窗户上一看,只见一只大灰狼被白马挡在了羊圈外边。苏和赶紧出门,射箭杀死了大灰狼。再看白马大汗淋漓的样子,一定是与狼相持了很久的结果。苏和感激极了,从此之后,他和白马一刻也不愿分开了。

又到了一年的春天、草原上传来这样一个消息,说王爷要举行赛马大会,谁得了第一名,他就把女儿嫁给谁。苏和也听说了这个消息,他在朋友的鼓动下就带着白马去参加比赛了。

小白马非常争气,它奋力狂奔,跑到了最前边,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到了王爷该履行诺言的时候,他见苏和是个没有钱的牧民,就反悔说:“这马不错,我给你三个大元宝,你将马留下,就赶快回家去吧。”苏和听了非常生气,他不假思索地说:“我是来赛马的,不是来卖马的!”

王爷一听顿时十分恼火,说道:“大胆刁民,敢和本王爷这么说话,快来人啊,给我拉出去打上四十大板。”王爷话音刚落,手下就将苏和拉了出去。苏和被打得昏死了过去。经过奶奶和朋友们几天的精心照料,他渐渐好转起来。

但是他非常想念白马,常常皱着眉头,后悔自己去赛马。这一天,随着一阵马嘶叫的声音,小白马跑进了苏和的院子。苏和慌忙跑出来,只见白马中了七八支利箭,身上血迹斑斑。苏和伤心得直掉眼泪,他轻轻地抚摸着白马,强忍住心中的酸痛。拨掉了马身上的箭,随即鲜血从伤口处喷了出来。

没过几天,马因伤势过重就死去了。原来事情的经过是这个样子的。王爷因得到了一匹好马而四处夸耀。这日,他将亲朋好友请来,准备让大家一睹白马的风采。哪知他刚跨上马背,还没坐稳,白马猛的一跑,王爷就从马背上摔了下来,之后白马就疯狂地跑走了。

王爷一气之下,命令箭手将马射死。一声令下,数十支箭一齐射向白马。白马虽然身中几箭,但还是强忍着跑回了家。白马的死让苏和夜不能寐。这天夜里,他梦到白马活过来了,它走到苏和的身边,轻轻地说:“主人,我不想离开你。你将我身上的筋骨取下来做一只琴吧,我可以为你解除寂寞。”

苏和醒来之后,就按照白马的话,将它的骨头、筋和尾巴做成了一只琴。

从此草原上就响起了苏和拉琴的声音。


马头琴的传说是怎样的故事?
马头琴的传说:很久以前,蒙古草原有个名叫苏和的牧童。一天,他抱回了一匹没有妈妈的小白马。小白马在苏和的喂养下长成一匹漂亮的骏马,它跑起来蹄下生风,能追得上梅花鹿呢。小白马和苏和形影不离,成了好朋友。一年春天,有个王爷要举行赛马大会,得了第一名的骑手可以得到一群羊。苏和骑着他的白...

马头琴的传说故事
马头琴传说是关于一个草原上的传说故事。看着这名字,想必马头琴改是个很美丽的传说了,但是这头琴的传说主要讲述的是怎样的一则故事,主人公有什么样的性格,以及和他有关系的身边人都是怎样的人,接着往下看关于马头琴的传说。在察哈尔草原上,小牧童苏和与奶奶相依为命。祖孙俩靠二十多只羊过日子。苏...

《马头琴的传说》的故事内容是什么?
在深深的哀伤中,苏和梦见小白马告诉他,用它的筋骨制作一把琴,他们就能永远在一起。醒来后,苏和依据梦境的指示,制作出了第一把马头琴。他用白马的骨头雕刻成马头形状的琴杆,筋作为琴弦,尾巴部分制成琴弓。从此,苏和用这把马头琴弹奏出的动人旋律,在辽阔的大草原上回荡,成为了永恒的传说。

马头琴的传说故事是什么?
传说马头琴最早是由察哈尔草原上的一个小牧童做成的。这个小牧童名叫苏和、由奶奶抚养成人,祖孙俩靠放二十头羊过日子。苏和长到十七岁的时候,他非凡的歌唱本领就显露出来了,邻人们都喜欢听他引歌。这天晚上,苏和放羊回来得很晚,哪知他在路上捡到一只刚出生的小马驹。苏和等了一会儿,见没人回来找它...

马头琴由来的传说是什么故事
民间故事之:马头琴的由来

马头琴的传说故事是什么?
5. 早期马头琴的琴头并非马头,而是龙头形状。这一点可以从《元史》卷71《礼乐志》的记载中得到证实,胡琴的制作类似于火不思,有卷颈,龙头形状,两根弦,使用弓捩弦,弓的弦是由马尾制成。6. 古代蒙古人的岩画和历史资料表明,他们曾将加工过的酸奶勺子蒙上牛皮,拉上两根马尾弦作为乐器演奏,这...

谁能概括一下马头琴的传说
传说,马头琴最早是由察哈尔草原一个叫苏和的小牧童做成的。苏和是由奶奶抚养大的,婆孙俩靠着 二十多只羊过日子。苏和每天出去放羊,早晚帮助奶奶做饭。十七岁的苏和已经长得完全像个大人了。他有着非凡的歌唱天才,邻近的牧民都很愿意听他歌唱。一天,太阳已经落山了,天越来越黑。可是苏和还没有回来...

马头琴的传说故事是什么?
常常陷入沉思。9. 一日,白马带着箭伤回到苏和身边。尽管苏和竭力救治,白马仍因伤势过重而离世。10. 白马的死让苏和痛不欲生。某夜,他梦见白马建议他用它的骨头、筋和尾巴制成一把琴,以解除他的寂寞。11. 苏和醒来后,依据白马的建议制作了一把琴,从此,草原上响起了苏和拉琴的美妙旋律。

马头琴的故事
第二天,苏和按梦里说的做了一把琴,并在琴杆顶部精心刻上白马的头。琴声和白马的叫声一样亲切、动听,后来人们便给这琴起了个好听的名字———马头琴。 马头琴的故事4 这是一个悲伤而感人的故事。在内蒙古大草原上,有一个小牧童叫苏和,他是奶奶抚养大的,祖孙俩靠着二十多只羊过日子。 苏和每天出去放羊。一天...

马头琴的传说故事是什么?
从山林狩猎文化时期至草原游牧文化初期,蒙古人所使用的乐器,不是马头琴,而是火必思、图卜硕尔等马头琴的故事弹拨乐器且多用于娱乐性歌舞与舞曲伴奏。从《蒙古秘史》、《元史》中的记载来看,成吉思汗至忽必烈时期,蒙古民族乐器尚以弹拨乐器为主,元代的蒙古军人和牧民,善弹火必思,喜跳集体踏歌。当...

马关县17658752625: 蒙古族的马头琴传说有哪些? -
居伯万仪: 蒙古族民间流传的关于马头琴的故事和传说有许多,《白马的传说》(就是苏和和白马的故事)、《呼和那木吉勒的传说》和《左撇子琴师的故事》等,其中《苏和的白马》一文已被收录至日本小学教科书中.(传说的具体内容不在此赘述,一搜一大把.) 传说终究是传说,虽然带点历史性,无从考证其真实性.据史料记载马头琴的起源学术界有以下几种学说: 1、奚琴说 有部分学者认为是从唐代的奚琴演变而来2、火不思说 再有一部分学者认为是“弹拨火不思--弓弦火不思--胡琴--马头琴”这种演变过程.3、马尾胡琴说 还有一部分认为是由宋代的马尾胡琴演变而来.

马关县17658752625: 马头琴是怎样由来? -
居伯万仪: 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不但在中国和世界乐器在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也是民间艺人,牧民家中所喜欢的乐器,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 马头琴的产生及其发...

马关县17658752625: 马头琴的由来 简短小故事 -
居伯万仪: 传说,马头琴最早是由察哈尔草原一个叫苏和的小牧童做成的.苏和是由奶奶抚养大的,婆孙俩靠着二十多只羊过日子.苏和每天出去放羊,早晚帮助奶奶做饭.十七岁的苏和已经长得完全像个大人了.他有着非凡的歌唱天才,邻近的牧民都很...

马关县17658752625: 关于“马头琴”有什么动人的传说记载?
居伯万仪: 当你骑马来到辽阔的松嫩草原上,随风听到蒙古包旁飘来马头 琴如泣如诉的乐曲声,... 脸上刻着深深皱纹的蒙古族老人会给你讲述一个悲凉、哀怨的马 头琴的传说.在很早...

马关县17658752625: 马头琴的由来是什么?
居伯万仪: 马头琴和冬不拉一样,是少数民族著名的乐器之一.马头琴 是蒙古族的乐器.其音质悠扬浑厚,适合于表现豪放的情调. 马头琴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它产生于东胡的...

马关县17658752625: 马头琴的由来是怎样的?
居伯万仪: 马头琴是蒙古族的乐器,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产生于东胡的奚部,因 此被叫做“奚琴”或“奚胡”.北宋欧阳修有“奚琴本出奚人乐”的诗句,其中的“奚 琴”就是马头琴.清代称之为“潮尔”.马头琴的由来还有这样一段故事:赛马会上,王爷因嫉恨赛手苏和的小白马赢 得了冠军,所以害死了小白马.苏和十分想念心爱的小白马,于是用木头依照小白 马的样子雕出了马头琴杆,用马尾作琴弦,制作了马头琴.粗犷深沉的琴声杂糅着 他失去小白马后的哀思之情以及对王爷的愤恨.苏和的遭遇得到了牧民们的怜悯, 一人唱万人和,马头琴很快就在草原上盛行起来.随着历史和文化的传承,蒙古族 同胞对马头琴愈加热爱.

马关县17658752625: 马头琴的传说 -
居伯万仪: 传说,很久以前,在那金色的阿拉腾敖拉山麓,有一个银色的月亮湖.湖畔居住着一个勤劳勇敢、诚实善良的小牧民,名字叫苏和.他和妈妈过着清贫的生活. 有一天,小苏和出来放牧,在山坡上做了个奇异的梦——看见从天上腾云驾雾飞来一...

马关县17658752625: 马头琴的传说
居伯万仪: 一个蒙古草原小伙子,为了纪念心爱的马,把琴头雕刻成马头形状的故事.

马关县17658752625: 马头琴的来历,主要写了什么?50字 -
居伯万仪: 1、马头琴来历 马头琴的历史悠久,从唐宋时期拉弦乐器奚琴发展演变而来.成吉思汗时(1155—1227)已流传民间.据《马可波罗游记》载,12世纪鞑靼人(蒙古族前身)中流行一种二弦琴,可能是其前身.明清时期用于宫廷乐队. 2、简介...

马关县17658752625: 蒙古族的马头琴有什么传说?
居伯万仪: 蒙古民族性格开朗豪放,能歌善舞,他们在蓝天白云下,无 拘无束地施展着自己的舞... 马头琴成了蒙古族人民喜爱 的乐器. 为什么蒙古人喜欢吃炎锅? 这个习惯与成吉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