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中义理之学的感悟

作者&投稿:养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先生,请问检身之要、读书之法究在何处?”曾国藩十分恭敬地向唐鉴请教。
“当以《朱子全书》为宗。”唐鉴抚摸着垂在胸前一尺有余的银须,腰板挺得笔直,不假思索地回答,“此书最宜熟读,即以为课程,身体力行,切不可视为浏览之书。检身之要,我送你八字:即检摄在外,在‘整齐严肃’四字;持守于内,在‘主一无适’四字。至于读书之法,在专一经;一经果能通,则诸经可旁及;若遽求兼精,则万不能通一经。比如老夫,生平所精者,亦不过《易》一种耳。”
他继续请教:“先生,请问这为学之道?”
“为学只有三门。”“曰义理,曰考核,曰文章。考核之学,多求粗而遗精,管窥而蠡测;文章之学,非精于义理者不能至。”
“经济之学呢?”一心想要经邦济世的曾国藩急着问。
“经济之学即在义理中。”唐鉴的回答明确而肯定。
“请问先生,经济宜如何审端致力?”
“经济不外看史。古人已然之迹,法戒昭然。历代典章,不外乎此。”

《曾国藩》

辛丑(1841)七月曾国藩日记:

至唐镜海先生处。问检身之要、读书之法。先生言:“当以《朱子全书》为宗。”时余新买此书,问及。因道:“此书最宜熟读(即以为课程,身体力行),不宜视为浏览之书。”又言:“治经宜专治一经,一经果能通,则诸经可旁及。若遽求兼精,则万不能通一经。”先生自言生平最喜读《易》。又言:“为学只有三门,曰义理、曰考核、曰辞章。考核之事,多求粗而遗精,管窥而蠡测。文章之事,非精于义理者不能至。经济之学,亦在义理之内。”又问经济宜如何审端致力。答曰:“经济不外看史。古人已然之迹,法戒昭然。历代典章,不外乎此。”又言:“近时河南倭艮峰(仁)前辈用功最笃实。每日自朝至寝,一言一动,坐作饮食,皆有札记。或心有私欲不克,外有不及检者,皆记出。”先生尝教之曰:“不是将此心别借他心来把捉才提醒,便是闲邪存诚。”又言:“检摄于外,只有'整齐严肃'四字,持守于内,只有'主一无适'四字。”又言:“诗文词曲,皆可不必用功,诚能用力于义理之学,彼小技亦非所难。”又言:“第一要戒欺,万不可掩着”云云,听之昭然若发蒙也。

结合年谱,辛丑年即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公三十一岁,查年谱得知曾国藩二十八岁殿试通过,朝考一等第三名(后宣宗拨置第二名),后改翰林院庶吉士,正式改名为国藩。
(据考,曾国藩乳名宽一,读书时取名子城,字居武,后改字伯涵,自号涤生,1838年中进士后始改名国藩)。
正月:深夜文正公考虑把古来政事、人物分类,随手钞记,但是尚未整理出头绪,对照这一个月。曾国藩入大内,随班贺朝。初十偕同乡京官至淀园递折谢恩。同时,去年因琦善查办英国兵陷定海一事不利被革职,并授命相关人员对抗英军进军虎门之事。
二月:学问之事,以日知月无亡为吃紧语;文章之事,以读书多、积理富为要。
(原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此处月无亡通假?可能是错字)
闰三月:读书之志,须以困勉之功,志大人之学。
(读书的志向,一定要以成为一等人物为目标,刻苦勤奋,奋发向上。因为古时人比较相信上天会嫉妒有才能、成大事的人,所以不会让他们轻轻松松走到成功的目的地。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须要认识到这些磨砺是上天故意挖的坑,是弯路,也是出路。如果不能熬过这些磨砺,那么弯路就会把人引向与成功相悖的方向;如果心能经受住这些刁难,路即便再弯曲都会通往成功。这个可能就是所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吧。这既是他的自勉,时时提醒自己;也是他教育子弟、勉励友朋书信中经常用的一句话。读书立志,就是不把读书求学仅仅看做是个人荣辱得失的事情,而是要志存高远、有内圣外王的抱负。)
七月:公至镜海先生处,问检身之要和读书之法。先生作了如下几点建议:
1、当以《朱子全书》为宗,此书最宜熟读,即以为课程,身体力行,不宜视为浏览之书。

2、治经宜专一经,一经果能通,则诸经可旁及;若遽求兼精,则万不能通一经。

3、为学只有三门:曰义理,曰考核,曰文章。考核之事多求粗而遗精,管窥而蠡测。文章之事,非精于义理者不能至;经济之学,即在义理,经济不看外史,古人已然之迹,法戒昭然;历代典章,不外乎此。

4、近时河南倭艮峰(倭仁)用功最笃实,每日字朝至寝,一言一动,作饮食,皆有札记。或心有私欲不克,外有不及检者皆记出。

5、不是将此心别借他心来把捉才提醒,便是闲邪存诚。

6、检摄于外,只有“整齐严肃”四字;持守于内,只有“主一无适”四字。

7、诚能用力于义理之学,彼小技(诗、文、词、曲)亦无所难。

8、治学第一要戒欺,万不可掩著。
(“镜海先生”指的是唐鉴,字粟生,号镜海,湖南善化(今长沙县)人。曾国藩的湖南老乡。此人曾任太常寺卿。唐鉴服膺程朱之学,是当时义理学派的巨擘之一,蜚声京门。他“潜研性道、宗尚洛闽”,继承北宋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兄弟开创的洛学学派和南宋理学大师朱熹设立的闽学派。曾国藩在《送唐先生南归序》中写到:“吾乡善化唐先生,三十而志洛闽之学,特立独行,诟讥而不悔。岁庚子,以方伯内召,为太常卿。吾党之士三数人者,日就考德问业,虽以国藩之不才,亦且为义理所熏蒸。”
曾国藩第一次知道唐鉴,应该是在道光二十年,这一年道光帝闻知唐鉴学养深厚,内召他为太常寺卿,作为朝廷各种大礼的掌门,唐鉴常在皇帝身边行走,也深获道光帝信任。

已决意改过换新的曾国藩以老乡的名义到唐鉴所住的碾儿胡同登门拜师,已过花甲之年的唐鉴见其谦卑好学,非常乐意地收下这位同乡后辈作为门生。从此师生间开始有了往来。唐鉴也常常亲至曾国藩住处。)
(乌齐格里·倭仁(1804—1871年),字艮峰,又字艮斋,蒙古正红旗人,1829年进士,在曾国藩拜师唐鉴之稍早一点,倭仁已拜师于其门下,弃王阳明之学而改宗程朱,尔后成为晚清一代理学家。同治年间,倭仁作为“三朝元老”参预朝政,作为同治帝师,文渊阁大学士、工部尚书,后又晋升为文华殿大学士。听到唐鉴的推荐,曾国藩后来与倭仁订交,不仅又多了一个同门师兄弟,而且在以后的官场,倭仁对他帮助很大。
倭仁是以学承正统、德高望重的理学名臣资历而被“命授皇帝读”的。就倭仁的思想特征而言,他以程朱理学为主体,兼取孔孟学派及陆王心学的一部分观点,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倭仁不只对理学具有深刻的领悟,重要的是他的自身道德修养与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达到了高度的和谐,因此令士大夫折服。)
道光二十一年七月十四日,这是一个阴雨天,也是曾国藩这个月难得的一个晏起日。这一天他到胡林翼家问他哪一天送其父亲灵柩归湘,顺道来拜访唐鉴。这一天,师生之间有过一段这样的对话:
曾国藩问:检身之要、读书之法为何?
唐鉴回答:当以《朱子全书》为宗。恰好曾国藩刚买下这套书,于是赶紧细问。
唐鉴回答:此书最宜熟读,即以为课程,身体力行,不宜视为浏览之书。治经宜专一经,一经果能通,则诸经可旁及。若遽求兼精,则万不能通一经。
在谈话中,唐鉴还透露他生平最喜欢读《易经》。曾国藩后来对《易经》的喜爱也源于此。
曾国藩继而请教为学之道。唐鉴回答:为学只有三门:曰义理,曰考核,曰文章。考核之学,多求粗而遗精,管窥而蠡测。文章之学,非精于义理者不能至。经济之学,即在义理内。
曾国藩问:经济宜何如审端致力?

唐鉴回答:经济不外看史,古人已然之迹,法戒昭然;历代典章,不外乎此。
唐鉴说到这里,顺口向曾国藩推荐了一个人,此人叫倭仁,字艮峰,河南人。说他用功最笃实,每天自早到晚,一言一动,坐作饮食,都会记下来。或内心有私欲不能克服,外有不及检点者都记出来。
唐鉴曾经告诫倭仁,不是将此心别借他心来把捉才提醒,便是闲邪存诚。(所谓闲邪存诚,语出易经乾卦文言传,闲,是防止、禁止的意思,也就是防止邪恶,保存真诚。) 检摄于外,只有“整齐严肃”四字;持守于内,只有“主一无适”四字。诗文词曲,皆可不必用功,诚然用力于义理之学,彼小技亦非所难。但第一要戒欺,万不可掩著。
唐鉴将教倭仁的话又说给曾国藩听了一遍。这一天,曾国藩自感收获极大,“听之,昭然若发蒙也。”这当是曾国藩的真心话。
他对劳崇光说:“此前所涉书籍,无一非欺人之言;所为高谈古今,无一非欺人之言。中夜以思,汗下如雨”。这一次的相见,真可谓是灵魂深处闹革命。思想不变,行动就没有根基,努力也没有方向。
辛丑年的问学日记,虽然短短半页,却是曾国藩成为人生的一大转折点,真正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曾国藩于此内外并困、身心交瘁之际,得遇唐鉴指点,不啻开一新境。此前各种学问,探得其根,乃判然各归其所。寥寥数语,唐鉴将天下学问归结为义理,将义理归结为反身戒欺,于纲目则归结《朱子全书》。这成就了曾国藩思想变化的基础,从此他将人生理想由升官发财改为学做圣贤,并在道光二十二年(32岁时)开始了长达半年的闭关修炼,实现了第一次脱胎换骨。经过长达十年的持续修炼,他在意志品质、学问本领、官位事业上超越了同时代的许多精英。

义理,汉语词汇。
拼音:yì lǐ,
释义:1、合于一定的伦理道德的行事准则。2、指讲求儒家经义的学问。3、称 宋 以来之理学为义理之学。4、文辞相关。5、犹道理
中文名称
义理
拼音
yì lǐ
注音
ㄧˋ ㄌㄧˇ
相关文献
《韩非子·难言》
抑义理之天义理何为义理义理的意思义理巧克力是什么意思义理之学义理是什么意思稽古天理
拼音
yì lǐ

基本解释
言辞、文章的含义和观点。宋后,称讲求儒家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为"义理之学"。

《礼记·礼器》"义理,礼之文也。"

以义理咨访。--清·刘开《问说》

引证详解
1、合于一定的伦理道德的行事准则。

①《韩非子·难言》:"故度量虽正,未必听也;义理虽全,未必用也。"

②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顺逆》:"故动众兴师,必应义理,出则祠兵,入则振旅,以闲习之。"

③《魏书·崔浩传》:"作者祭法,次序五宗,蒸尝之礼,丰俭之节,义理可观。"

2、指讲求儒家经义的学问。

①《汉书·刘歆传》:"及 歆 治《左氏》,引传文以解经,转相发明,由是章句义理备焉。"

②三国 魏王肃《<孔子家语>序》:"自 肃成童,始志于学,而学 郑氏 学矣。然寻文责实,考其上下,义理不安,违错者多,是以夺而易之。"

③《北史·隐逸传·徐则》:"先生履德养空,宗玄齐物,深晓义理,颇味法门。悦性冲玄,恬神虚白,飡松饵术,栖息烟霞。"

3、称 宋 以来之理学为义理之学。

①宋张载《经学理窟·义理》:"有急求义理复不得,於闲暇有时得。"

②《二程遗书》卷十八:"或读书讲明义理;或记古今人物,别其是非;或应事即物而处其当,皆穷理也。"

③清章学诚《文史通义·浙东学术》:"儒者欲尊德性而空言义理以为功,此 宋 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

4、文辞相关

①晋葛洪《抱朴子·钧世》:"今诗与古诗,俱有义理,而盈於差美。方之於士,并有德行,而一人偏长艺文,不可谓一例也。"

②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一:"举子轻薄为文,不求义理,惟以敏速相夸。"

5、犹道理

①宋 苏轼《与章子厚书》:"追思所犯,真无义理。"

①《水浒传》第三六回:" 赵 家那厮是个刁徒,如今暴得做个都头,知道甚么义理?"

③郭沫若《鸡之归去来》:"那H老板娘是讲义理的人。"

易学术语
《易》的组成要素。指《周易》的文义、道理。即《周易》的哲学思想。

"义"指卦名、卦辞、爻辞的意义,含义; "理"指《易》的原理、道理。易义中包含有易理成分,易理是对易义的展示和发挥,易理体现了《易》的哲学思想。

《易传》对《易经》进行注释和阐发,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系碑上》)、"二气感应以相与……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咸·彖》)、"刚柔相推而变在其中"(《系辞下》)、"生生之谓易"(《系辞下》)、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系辞下》)等关于宇宙根本规律的命题,认为"易有太极,而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系辞上》)、即"易"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和根本原则,还认为人必须"待时而动""自强不息", 要有"忧患"意识。也宣扬"天尊地卑"的等级观念以及"自天佑之,害无不利"的神灵思想。有人认为《易经》和《易传》反映朴素辩证法思想、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主义自然观,反映当时的政治思想,经济思想、道德伦理思想,社会进化历史观,(张立文《周易思想研究》)《周易》义理经后世发挥而至为庞杂。魏王弼以老庄玄学解说易理,宋程颐、朱熹以理学解说易理,张载以气学解说易理、杨简以心学解说易理等等。均以自己的见解主张发挥易理。其中不少已偏离《周易》原义。参见"义理派"、"义理学"条。

先秦指普邀皆宜的道理,汉晋指经义名理,宋以后指儒家的经义、名理。清代,将学问分为义理、辞章、考据兰方面。姚鼎《复秦小岘书》:"天下学向之事,有义理、文章、考据之分。"


读《曾国藩》中义理之学的感悟
曾国藩在《送唐先生南归序》中写到:“吾乡善化唐先生,三十而志洛闽之学,特立独行,诟讥而不悔。岁庚子,以方伯内召,为太常卿。吾党之士三数人者,日就考德问业,虽以国藩之不才,亦且为义理所熏蒸。” 曾国藩第一次知道唐鉴,应该是在道光二十年,这一年道光帝闻知唐鉴学养深厚,内召他为太常寺卿,作为朝廷各种...

读《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 下
“曰义理,曰考核,曰文章。考核之学,多求粗而遗精,管窥而蠡测;文章之学,非精于义理者不能至。” “经济之学呢?”一心想要经邦济世的曾国藩急着问。 “经济之学即在义理中。”唐鉴的答复明确而肯定。 “请问先生,经济宜如何审端致力?” “经济不外看史。古人已然之迹,法戒昭然。历代典章,不外乎此。” “...

曾国藩送唐先生南归序原文及翻译
《诗经》里说:“风交加天色昏暗的早晨,鸡鸣叫不止。”确实是珍贵的言论。现代的社会,除乡试、会试的举荐者外,不再有所谓的老师。偶尔有一两个才能优秀的人查考旧训,行动符合都成中人的思想,听说年高有德倡导义理之学的人,就责骂讥笑唾弃侮辱他们。年轻人想要追随义理之学,前进没有老师朋友的...

百家讲坛曾国藩家训语录
23、读经、读史、读专集、讲义理之学,此有志者万不可易者也。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然此亦仅为有大志者言之。24、习字临《千字文》亦可,但须有恒。每日临帖一百字,万万无间断,则数年必成书家矣。25、诸弟在家教子侄,总须有勤敬二字。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

《曾国藩家书》全书详解,第三十书
阅读原文:《曾国藩家书》卷一“道光二十三年” 正月十七日 致诸位老弟书 第162页-182页,上传朗读音频。随书成长: 这封家书很长,我反复读了三遍。第1节写收到书信。第2节先回答四弟信。兄弟之间重在推己及人,理解别人,互相理解,兄弟之间的嫌隙,其实往往来自于青萍之末,稍加不慎,内心想法一点点不合,就会造成...

《曾国藩》金句30句摘抄整理
9、自从跟着唐鉴学义理之学后,曾国藩开始对自己的一言一行严加修饬,并立下日课,分为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贰、读史、写日记、记茶余偶谈、日作诗文数首、谨言、保身、早起临摹字帖、夜不出门十二条。又作《立志箴》《居敬箴》《主敬箴》《谨言箴》《有恒箴》各一首,高悬于书房内。10、...

曾国藩的公文写作和读书学道,有着多深厚的造诣?
义理之学,吾之从事者二书焉:曰《四子书》,曰《近思录》。词章之学,吾之从事者二书焉:《曾氏读古文钞》与《曾氏读诗钞》,二书皆尚未纂集成帙,然胸中已有成竹矣。经济之学,吾之从事者二书焉:曰《会典》,曰《皇朝经世文编》。考据之学,吾之从事者四书焉:曰《易经》,日《诗经...

曾国藩的“理”与“礼”——读《曾国藩》与《曾国藩家书》微谈...
。“圣人之道,本乎礼而言者也,实有所见也,异端之道,外乎礼而言者也,空无所依也。”也就是说,圣人所讲的是有典制易实行的“礼”,而非空谈无实的理学。汉学家认为孔孟经典中不言理,言理是宋人的捕风捉影,此说对理学形成了严重威胁。方东树在《汉学商兑》中对此作了回应,他说:礼不过是“四端五常之一 ...

《曾国藩家训全文》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同样是用人,为何曾国藩讲究义理,李鸿章却注重事功?
李鸿章与曾国藩的最大不同在于,他从实际需要出发,把能力置于道德之上,尤其注重罗致经世致用、精明练达之士。到了上海以后,李鸿章很快认识到洋务的重要性,因而在所用人才中,以通习洋务的为最多,这也是使他成为当之无愧的洋务领袖之首。曾国藩对李鸿章的用人策略有褒有贬,赵烈文建议说:“...

分宜县19738919504: 古代历史人物观后感300字 -
佘永通络: 读《曾国藩传》有感 近日读《曾国藩传》颇有感触,特别是对曾国藩前半生的治学精神很是佩服,我觉得此种精神可用“呆子”哲学来形容. 曾国藩前半生的治学可谓书呆子.此种精神我思之为当今中国少有之精神,因为双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

分宜县19738919504: 读书的要义? -
佘永通络: 自己喜欢读书,或许是由于性格使然. 字里行间,我依然翩然执着地行走于古今中外.前几年,常在案头置朋友送的唐诗宋词,工作闲暇之余翻着看看,兴致高处,也会附庸风雅,或呤诵或抄录.尽情畅游在故人的世界,以身心感受那壮怀激烈...

分宜县19738919504: 曾国藩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
佘永通络: 我试着从《曾国藩家书》的角度谈谈对其思想的理解: 曾国藩的思想极为朴素,务实.“进德”、“修业”而已.他并不求名,名望却跟随他. 他自认为无恒,却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读书写日记. 只有亲自去读才能了解这个人的生活、思想,...

分宜县19738919504: 找一位贵人指点迷津讲的是什么? -
佘永通络: 俗话说,为人一师,再生父母.在人生的旅途上如果有一位恩师能够指点迷津,提携你走过漫漫人生之路,那么你的内心将不再孤独,你的前途就会充满光明.在这一点上,清代著名的官僚曾国藩就有一套成功的做法. 曾国藩在早年间官运亨通...

分宜县19738919504: 通过曾国藩的话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对你读书有怎样的启发? -
佘永通络: 我们应该去读那些能刺中和伤害我们的书,如果所读的书无法带来当头一棒的惊醒,我们读它干什么呢?一本书必须是一把能劈开内心坚冰的斧头.

分宜县19738919504: 曾国藩的8句处世哲学,多少人一辈子也达不到 -
佘永通络: 1、“每逢大事有静气” 曾国藩年轻时在官场沉浮,难免有心烦气躁之时,便向理学名臣唐鉴先生请教,唐鉴送了他一个字——“静”,心静下来,就能处理各种纷乱的军国大事.从那时起,曾国藩每天都要静坐一会儿,许多为人处世、治学...

分宜县19738919504: 有谁看过曾国藩这本书的 有何感想 -
佘永通络: 是指血祭那三部么?对为人处事有一定帮助,但因为不是第一人称描写,如果做研究的,不如看看曾国藩家书,更有力于剖析这个人的性格,闲来无事随便读读,曾国藩这三部算是小说,也不错

分宜县19738919504: 曾国藩一身所有经典的语录 -
佘永通络: 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 …… 为子孙做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 …… 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 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 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

分宜县19738919504: 曾国藩的为学之道译文. -
佘永通络:[答案] (按:曾氏之历史功过是非,留给别人去说.但其人为学时有精妙之论,不论对于四书五经,还是现在的信息科目的学习深造... 不必事事皆能记也,但记一事,则如恍亲其事.经以穷理,史以考事.舍此二者,更别无学矣. 汝读《四书》无甚心得,由不能...

分宜县19738919504: 读曾国藩传有感 -
佘永通络: 昨天刚刚读完《曾国藩》最后一部《黑雨》,看完后内心澎湃,陷入长思. 大三时利用闲暇时间读完了《张之洞》,在看的过程中觉得行文古朴,意境幽远,并带有一种严谨的纪实风格,很少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有点看报纸的意味.而且文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