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个状元,400个进士,范仲淹家族究竟为何兴旺800年?

作者&投稿:塞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80个状元,400个进士,范仲淹家族为何兴旺800年?~

真实的范家确实很厉害,但是80个状元和400个进士一说并不是来自范仲淹的家族,而是范仲淹中年筹办的一所书院的成绩。

范仲淹这一生,真的就如同他曾写下的千古名句一样,永远把百姓的幸福安康排在第一位,把百姓的忧愁痛苦放在心中。即使后来官居宰相也没有过上什么奢侈的生活,依旧很简朴,和年轻时家里穷苦的时候相比没有改变多少,因为他收入一多,就总能想到很多贫苦的人,然后他就用自己的收入救济那些贫苦百姓。

有一次范仲淹准备在苏州挑选一块地方居住,请了风水先生来看地,那位先生当即判定这是一块风水宝地,后代必出公卿,还赞叹范仲淹的眼光独到,之后必定家大业大。但是范仲淹心里想的却是如果这里真的是一块风水宝地,可以出大量人才,何不改成学堂,让苏州百姓的孩子都可以进来学习,将来如果他们都能出人头地多好,岂不是比自己一家的后代出人头地更为有益么?于是当下就把住宅捐出来,办了苏州书院,一千年多年来,这里一共出现了将近400个进士,80多个状元。而且这块地到现在还依然在经办学校。

范仲淹一生心怀天下人,老天也对他不薄,他的四个儿子长大之后,每个都是聪明绝顶,人品非凡,德才兼备。范仲淹家族的后代也出了很多的朝堂大臣,比如宰相、公卿等等。曾经有个风水师说范仲淹家族的坟地是一块绝地,搞不好会断子绝孙,可是几百年了,范仲淹后代依旧绵延不绝,人丁兴旺。

有传言说范仲淹家族兴旺了800余年,还培养出了80个状元以及400个进士,有人特意去查历代状元的名册和进士名册,发现范仲淹家族实际上并没有出这么多人才,不过范仲淹的后代还是非常优秀的,他们做官为民,给百姓做了非常多的好事。我认为之所以范仲淹家族可以出这么多人才,那是源于范仲淹留下的良好家风。



范仲淹出身很苦,很小的时候他就失去了父亲,母亲没有办法把范仲淹独自拉扯大,就改嫁了一个姓朱的人。在朱家,范仲淹没有少受委屈。可是小小年纪的他,发奋图强,企图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在学院读书的时候,范仲淹每天只煮了一碗粥,把粥放凉之后,将已经是固体的粥分在四块,加上咸菜,就是一天的伙食。虽然吃得非常差,但是范仲淹并不在意,而是专心学习。



后来,范仲淹考取了功名,做了朝廷的高官。按理说,范仲淹不再为了钱发愁,可以过得更好一点了,可是他还是过着简朴的生活。对自己家的孩子,他也不溺爱。与其他大官家的孩子不同,自己家的孩子非常低调,孩子们读书期间从不说自己的爸爸在朝廷做大官,不炫耀不嘚瑟,专专心心读书。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范仲淹就是这样以身作则,教会孩子们要努力学习,要低调,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此,范仲淹去世之后,范氏家族还是人才辈出。

人们常说“富不过三代。”而范仲淹的家族却可以富强800年,其最大原因在于范氏家族兴旺的是高尚的精神和优秀的品质以及丰富的学识,而非单单指财富。物质财富随代代相传终会耗尽,精神、学识却会随代代相传,日益丰富,渊远流长。以下的4个小故事或许可以解答范式家族为何可以富强800年。

一、范仲淹曾在苏州买屋准备养老,一位风水先生说这个屋子的风水超级好,住在这里后代一定有人能当官。范仲淹心想,既然物资的风水可以让后代富贵,那不如把它改造成书屋,用来传授知识给苏州城的学子,以后这些学子都可以出人头地,比起自己的后人富贵,岂不是更加有意义吗?所以他拿上捐出住宅,改作书屋。不为自己后人,只为百姓,非常无私。

二、曾经住在商丘的时候,他让二儿子范纯仁到苏州买500斛麦子回家。纯仁那时还年少,买完麦子坐船经过丹阳时,偶然碰到范仲淹的故友石延年,和石延年聊天中知道他们家里连丧3人,这两个月因为没有钱回去家乡只能在丹阳逗留,纯仁马上把麦子和船都赠于石延年。回家后跟父亲谈起石延年遭遇的难事,范仲淹对于纯仁的做法非常满意。

三、范仲淹的父亲在他很小时候就逝世了,没有给予范仲淹他们母子很好的照顾,范母因为生活难以为继就改嫁了,她死后族人便不愿意把她葬入范家的祖坟。但是范仲淹做官后并没有记恨族人,反而常常照顾族里的穷人。以德报怨,不计前嫌,宅心仁厚。

四、到老年时,他花费了大量钱财,在苏州附近购买了1000多亩的田地来建造义庄。这个义庄不是纯粹地接济穷人,里面设置了义宅、义学和义田,义田种地得到的收入就用在义宅和义学上。他还定了个《义庄规矩》,写明义庄的经营模式和扶贫标准,确保贫困的族人可以在温饱之余还能受教育,并且表明了其他的外姓贫困人民也能获得救助。

另外,范仲淹的家教有方,他的很多品德也得到了后人的继承,所以范家才能代代出人才,家族历久不衰。



范式家族的核心人物是范仲淹,再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聊聊这个文坛大佬的生平,古代的风流才子,即便不是世家大族,最差的也得是个书香门第什么的,但范仲淹就不同了,他家境十分贫苦,年仅两岁就没了父亲,走投无路的母亲,只好带着儿子范仲淹改嫁给朱氏,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范仲淹开始了寄人篱下的生活,不仅如此,还经常受到朱家子弟的嘲讽。小孩子也有自尊心,备受人冷眼的范仲淹,自打那时起便暗暗发誓,将来自己一定要出人头地。

古代想要实现阶级跨越,唯一有用的途径只有读书,他早年在醴泉寺读书,为了节省时间,每日煮一点小米粥,等粥完全凝固之后,便把粥划成四块,早晚吃两块充饥,唯一的配菜只有腌菜。每当自己读书开始犯困时,范仲淹便用冷水洗脸,作息也十分规律,每日三更睡觉,睡到五更便起来读书,这种生活贯彻范仲淹的少年时期,对他后期为官也有很大的帮助。

为了能接收更好的教育,范仲淹考上了应天学院,此书院在北宋时期的名气极大,有不少知名大儒在此讲学,可以说汇集了天下有才学的读书人,皆聚集于此。学院也会给学生们一些补助,不过范仲淹依旧过着从前的生活,有同窗不忍见其如此寒酸,便好心给他送去一些吃食,但范仲淹却坦言拒绝,说自己早已经习惯粗茶淡饭的生活,如果再让我吃精美的食物,恐怕日后就咽不下粗粮咸菜了。范仲淹被当做读书人的榜样,不是没有理由的,他知道自己来书院的目的,并不是过来享乐,而是过来学习知识的。

古代能见到一次天子,是普通人莫大的荣幸,有一回真宗皇帝驾临应天府,有同窗邀范仲淹前去观看,可范仲淹却不为所动,而是说了一句将来再见也不迟。这句话说得极有自信,当他成为天子门生时,那个邀他前去的同窗,却没有再次见到天子。其实严格一点来说,范仲淹并不算是个天才,他到了中年才开始发迹。除了在官场上得意,在家中范仲淹也告诫自己的儿子们,切勿因小失大,不能因为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及自己的品行和操守。

仁宗皇帝刚登基时,由于年纪比较小,刘太后一直把持朝政,迟迟不肯还政给皇帝,弄的整个朝野怨声载道,但也没有哪个人敢站出来反对,唯有范仲淹一个人上书直谏,虽然事后被贬,但也没有流落出后悔的意思。刘太后去世后,权力才回到仁宗的手上,他将被贬的范总有赵回来,不过范仲淹的性格也没改,因为与宰相吕夷不合,范仲淹再次被贬。不过人才到了哪里都可以发光,范仲淹凭借战功又回到了京城。

本以为这次没有任何问题了,却因为庆历新政的事情,又一次被贬,从朝廷旋涡中解脱的范仲淹,终于来到了舒适的晚年,他在邓州安享晚年,再也不插手朝政,每日读书养花,还有教育自己的子孙们,范仲淹的四个儿子在后来,也各自有成就,次子范纯仁更是官至宰相。范式家族之所以可以兴旺800年,和范仲淹的榜样以及良好的家风是分不开的。



主要还是人品,思想教育,还有人的福泽,福这个东西有上辈子积的也有这辈子修的,范仲淹的家族一直在做好事,帮人就是帮己

范仲淹家族是很有钱的,但是除了有钱之外,他们家最厉害的,还是有真才实学。正是这种家族精神,才让他们一直这么兴旺。

主要还是范家拥有身后的文化底蕴和为人为官之道,这种熏陶和培养从小便深入骨髓,这样的家庭环境自然会人才辈出。


80个状元,400个进士,范仲淹家族为何兴旺800年?
近一千年来,范仲淹的家族里出了80个状元,400个进士,这个家族为何会如此兴旺呢?纵观范仲淹的一生,不难得出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人一生在世,总离不开一个“拼”字。我们要在不同的年纪,“拼”的东西也要有所不同,这决定了一个人今后的福运。1、少年拼命,立一生之基。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在...

80个状元,400个进士,范仲淹家族究竟为何兴旺800年?
一、范仲淹曾在苏州买屋准备养老,一位风水先生说这个屋子的风水超级好,住在这里后代一定有人能当官。范仲淹心想,既然物资的风水可以让后代富贵,那不如把它改造成书屋,用来传授知识给苏州城的学子,以后这些学子都可以出人头地,比起自己的后人富贵,岂不是更加有意义吗?所以他拿上捐出住宅,改作书屋...

80个状元,400个进士,范仲淹家族为何能兴旺800年?
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范仲淹称为了世人心中近乎完美的古代官吏。不过,真要谈及范仲淹的史事及其后人情况,可能很多人都还会比较陌生。有人说,范仲淹的后人中,曾出现过80个状元、400名进士,范氏家族整整兴旺了800年。可是,一旦我们稍加考证,便会发现,这其实是...

80个状元,400个进士,范仲淹家族为何能兴旺800年?
范仲淹可以称得上是古时期的大名人。当时他的家族繁荣长达800年。这是多么的让人惊叹,能一直的,反正这么长时间他的家庭应该是非常厉害的,从而我们得知范仲淹这个人也是比较厉害的。从他家出来了80多个状元,400多个进士。每个人读书成绩都非常的好,并且都成为了官员。范仲淹是从一点一滴做起,慢慢的发...

80个状元,400个进士,范仲淹家族为何能兴旺800年之久?
有传言说范仲淹家族兴旺了800余年,还培养出了80个状元以及400个进士,有人特意去查历代状元的名册和进士名册,发现范仲淹家族实际上并没有出这么多人才,不过范仲淹的后代还是非常优秀的,他们做官为民,给百姓做了非常多的好事。我认为之所以范仲淹家族可以出这么多人才,那是源于范仲淹留下的良好家风。范仲...

古代家族兴盛,哪个家族中过80个状元,出过400个进士,甚至兴旺800年?
这个中过80个状元,出了400个进士的家族是范仲淹的家族。一个家族能有这样的成绩着实让人感到惊叹,而家族这样的繁荣和昌盛自然与范仲淹本人是息息相关的。而他本人的思想和做法更是影响了后世的许多人。范仲淹是宋朝的有名的宰相,他的家庭是非常的贫穷的,生活也是非常的艰难,但是他有自己远大的理想,...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中国古代有多少位状元?
从唐朝初步确立科举体系开始,到晚清完全废除,历史上一共诞生过504名状元。这个数字还不包括辽朝和金朝科举的头名,以及张献忠大西王朝、以及太平天国的状元。其中辽为18人、金为15人、大西为1人、太平天国为14人,如果把他们全算上去的话,这个数字就上升到了552人。

桃源县第一中学有多少个高考状元?
学校地处风景名胜桃花源,毗邻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依傍沅江和319国道,山川形胜,环境优美。现有校园面积400亩,校舍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净资产2.5亿元,有教学班72个,在校学生4500余人,有教职工347人,其中研究生11人,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111人,有市级学科带头人6人,常德市"十百千"人才12人...

写给2013届的高三学子:揭秘培养高考状元的四大家教秘笈
揭秘一:状元们的三大共性 王教授认为,状元们的成功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他面对面、一对一采访了400多位省级状元之后,也总结了他们的共性。共性一:德智体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 1999年高考改革以后,状元们是素质教育的产物。王教授一直强调,高考改革后的状元们在德智体方面都得到了全面发展,综合...

在唐朝时,科举考试出来的状元地位如何?
不过,虽然说科举制出来的状元的地位是挺高的,但是唐朝是一个重视武官的朝代。科举制的状元一般在朝廷里担任的都是文官的角色,所以相对于受重视的武官来说,它的地位还是要相对的来说低一点,晋升机会和发展的空间也没有武官那么多。在那个时候,对驰骋沙场具有很大的兴趣的人都会选择去做一个武官。

德州市17172387590: 隋朝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是?
涂宣盐酸: 隋朝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是考试!也就是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 但他发奋读书,高中状元,极善理政治国,成为宋初名相. 又如范仲淹自幼家贫,进...

德州市17172387590: 中国古代出了多少名状元? -
涂宣盐酸: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的创始人是隋文帝、隋炀帝.如果以杜佑《通典》中始于炀帝大业三年(607年)的说法为准,那么到清光绪三十年(1905年)废科举为止,差不多有一千三百年历史. 科举的原意是分科举士.但从唐朝起,就偏进士科,...

德州市17172387590: 从隋朝开创科举制度以来共产生了多少位进士?举出几位 -
涂宣盐酸: 在我国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史上,考中进士的总数至少是98749人.贺知章、王勃、宋之问、王昌龄、王维、岑参、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杜牧,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等.

德州市17172387590: 宋濂和范仲淹是怎么克服读书困难的 -
涂宣盐酸: 宋濂家贫无书,于是向周围有书的人家借遍了书籍,而且因为怕人家下次不再借给他,他每天计算时间抄书,一定按时还书,而且还向四方有知识的人虚心求教.他自述专门到百里外去未见贤能的人,人家对他求学问话不搭理时,就用最恭敬的...

德州市17172387590: 《范文正公文集》序的翻译 -
涂宣盐酸: 【译文】 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小...

德州市17172387590: 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有哪些人独中三元 -
涂宣盐酸: 连中三元 - “三元”人物 历史上“连中三元”的状元 一、唐代3名 崔元翰(729-795年),博陵安平(今河北定州)人.名鹏,字以行.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辛酉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十七人.考官:礼部侍郎于邵.试题《白云起封中...

德州市17172387590: 古人科考的第二名是什么 -
涂宣盐酸: 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常识科举制度.

德州市17172387590: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名次 -
涂宣盐酸: 宋代殿试,一般分为五甲.第一、二甲赐进士及第,第三、四甲赐进士出身,第五甲赐同进士出身.明、清殿试,分为三甲,第一甲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皆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若...

德州市17172387590: 求古文翻译~~ -
涂宣盐酸: 更适: 改嫁 去之: 前往 知: 主管 凡: 共 以: 凭借 六经:指《诗经》《书经》《礼经》《乐经》《易经》《春秋》质问: 提问 亡: 同“忘”忘记 感激:感慨激动 振:? 淫祀: 作乱 3、 说明范仲淹少年时立下志向,刻苦学习是后来取得成绩的基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