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例子

作者&投稿:察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例子~



那么在先秦时,人们到底如何看待君臣关系呢?以下是《左传》记载的真实事件。
题目是:“晏子不死君难。”。
(齐国大夫)崔武子见棠姜而美之,遂取之。庄公通焉,崔子弑之。 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 」曰:「独吾君也乎哉 吾死也。」曰:「行乎 」曰:「吾罪也乎哉 吾亡也。」曰:「归乎 」曰:「君死安归 君民者,岂以陵民 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 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 而焉得亡之 将庸何归 ”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三踊而出。
《左传》是儒家经典教材, 儒家对于“君难”的看法是:“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 ”。就是说国君为了社稷国家去死,死得其所,我们就应该与之共同赴难,如果是为自己的私利而死,死的就不得其所。那么大臣们又不是他的奴才,谁该去死呢?
这就是儒家对于君臣生死问题的态度。大臣不是君主私人的奴才,怎么会有“君让臣死,臣就必须遵守臣道去死呢?”
《孟子·万章上》说:“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 按儒家的看法,在君权之上,还应该有“道”。对那些德高望重的得道贤人,君主应该恭敬如师,不能以臣子对待。君权并非至高无上。

“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也不是儒家教义。
《孔子家语·六本》篇里记载这样一件事情,曾子犯了小过,曾子的父亲曾皙一怒之下用锄柄将曾子打昏了。曾子苏醒后向父亲赔罪:“向也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之后回房弹琴而歌,好让父亲听见,表示他挨打后没有不适。孔子闻之而怒,告门弟子曰:“参来勿内。”,孔子教育曾子说:“今参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殪死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杀天子之民,其罪奚若?”。可见“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并非孔子主张,父母有服从“天下大义”的义务,对父母的错误儿女有责任纠正。更何况父母的子女还是天子之民,非父母之私有,父并没权力要求子亡。“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若说是孔子的主张,简直是对孔子的羞辱。
《孝经》中曾参问孔子:“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
孔子回答说:“ 是何言与?是何言与?父有争子,则身不陷於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於父,臣不可以不争於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这段显然是说“孝”是有原则的,有约束的,不能推到极端。 这是对所谓的“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说法的不攻之击。

还有一句常被歪曲引用的儒学经典,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已经成了某些人心目中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实行封建专制家有天下的铁证。常常被“清遗分子”引用来批判中国封建社会专制悠远流长,替满清开脱。
实际上这句诗出自《诗经·北山》,应该结合上下文来读,是表达一个小官吏对王事繁多的抱怨。
孟子解释道“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
但是还是有古人违背孟子儒家教义,歪曲引用,以迎合统治者家天下、奴役百姓的思想要求。 司马相如的《难蜀父老》用以迎合汉武帝“阴法阳儒”的“大一统”学说。但这层意思与儒家正统思想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在明代,王夫之就说:土地非王者私有。“若夫土则天地之固有矣。王者代兴代废,而山川不改其旧,其生百谷以养人,王者亦待养焉,无所待于王者也,而王者固不得而擅之。”(《读通鉴论》)。
天下和君王的关系,儒家主张的是“天下为公”,(《礼记·礼运》)这点明代君臣也是有共识的。樊玉衡曾上疏万历提醒道:“皇上牵于皇贵妃体貌难处之故,优游隐忍,甘以宗社为戏,不知天下者非我皇上皇贵妃之天下。”。君主和臣民的关系,儒家民本思想的基本要求是:“天生民而立之君,以利之也。”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句话最早出自哪里
属于封建修社会中所谓的“三纲”之一,三纲指君臣、父子、夫妻.古时孔子有言:“君待臣有礼,臣事上以忠”,后来就被孔后(孔子之弟子或后人)演变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最早记载(出处)这句话的是董仲舒的“三纲五常”的具体内容了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句是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这是汉朝董仲舒根据孔子在《论语·八佾》中的“君使臣以礼,则臣事君以忠”的说法所提出的思想,“君要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则为不孝。”简化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原文:《论语·八佾》:定公问:君...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谁说的?
作者为汉朝董仲舒。完整句为“君要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则为不孝。”属于封建修社会中所谓的“三纲”之一,三纲指君臣、父子、夫妻。古时孔子有言:“君待臣有礼,臣事上以忠”,后来就被孔后(孔子之弟子或后人)演变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最早记载(出处)这句话...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让子亡子不得不亡下一句是什么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为忠.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为孝.---纪晓岚.这 正是在儒家的这种的奴性思想的支配下才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暴君,民众的权利长期被膜视,国家也最终积贫积弱。宋代的岳飞就是这种思想和制度的最为典型的牺 牲品。还是亚里斯多德说的好“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在中国的封建统治时期,君王的权力大于一切,君王的威严不仅仅有关国家的治理,同时也事关一个国家的尊严,而君王的权力最基本的表现则显示在处理君臣关系上,一个国家的帝王拥有无上权力,自然对于任何事物都有着唯一而不可忤逆的话语权,这也就有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由来。在一般人来看,...

“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是哪一派的观点?君臣之间的关系形同于父子_百...
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是我们在古装剧中经常能看到的一句台词,很多人把这句话理解为皇帝具有绝对的权威,所以能够决定任何人的生死。实际上古人是把君和忠联系在了一起,君让臣死,如果臣不死便是不忠,其实后面还有一句话父要子亡,子不亡视为不孝。我们也知道古人把忠孝二字看的比什么都重要,...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谁说的?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一直被人说成是儒学教义,常常被某些人义愤填膺的用以揭批宋明理学,当作讨伐孔孟儒学的把柄。 但是查遍儒家经典、朱熹理学著作,并没有此话的出处,孔子、孟子更没有说过。后来才知道这本来就是一句戏文。题目是:“晏子不死君难。”。(齐国...

古代“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观点,究竟是哪一个提倡的?_百度知 ...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种愚忠观念是市井中的小说家们提出的。很多人可能认为这是儒家的观点,其实恰恰相反,儒家是很反对愚忠的。01、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孔子认为臣子与君王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他觉得只有君王礼待臣子,臣子才应该对君王奉献全部的忠诚,而”君叫臣死&...

古代“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观点是儒家提倡吗?
其实这样的一个观念并不是儒家的主张,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其实这一句话他所表现的是一种愚昧的忠诚。这样的忠诚其实是儒家学术所并不提倡的,忠和仁它本身就是儒家比较重要的两个概念,那么在场我们提到有关于儒家学说的时候,也会自然而然地去提到这两个关键字。这两个关键字其实和儒家有着密不...

古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是没死成会怎么办?
在古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是最终臣没能死掉,往往君王为了顾及自己的颜面,会再次赐死。毕竟在古代特别讲究礼制,君王会更加注意自己的皇权,他不允许有人挑战他的权威,所以君要臣死,臣就必须得去死,如果出了意外臣没能死成功,往往会再次使用死刑让他死掉。但是有的帝王会比较心软觉得是上天不...

京山县18510418044: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
邓显愈风: 君要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则为不孝.属于封建修社会中所谓的“三纲”之一,三纲指君臣、父子、夫妻. 汉朝董仲舒 古时孔子有言:“君待臣有礼,臣事上以忠”,后来就被孔后(孔子之弟子或后人)演变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最早记载(出处)这句话的是董仲舒的“三纲五常”的具体内容了

京山县18510418044: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句话最早是谁说的?当时情形是怎样的还有,里面的“臣”是泛指大臣,还是指说话人“我” -
邓显愈风:[答案] 汉朝董仲舒 君要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则为不孝. 属于封建修社会中所谓的“三纲”之一,三纲指君臣、父子、夫妻. 古时孔子有言:“君待臣有礼,臣事上以忠”,后来就被孔后(孔子之弟子或后人)演变成:“君要臣死臣...

京山县18510418044: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
邓显愈风: 乾 隆 皇 帝 想 开 个 玩 笑 难 倒 机 智 过 人 的 学 者 纪 晓 岚,便问他:“纪卿,忠孝怎么解释?”纪晓岚答道: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为忠..”乾隆立刻说: “我现在以君的身份命令你去死?”“这 “你打算怎么去死?”“跳河.”“好,...

京山县18510418044: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这句话出自哪呢,是?
邓显愈风: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出处是旧戏里面,古代里的经典著作里面是查不到这句话的.下面来分析一下这句话:一、古时的老百姓很少读正史和...

京山县18510418044: 岳飞有没有说过“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 这句
邓显愈风: 没有. 《三朝北盟会编》中《岳侯传》是这样记载的:侯(岳飞)向万俟卨、罗振曰:“对天明誓,吾无负於国家!汝等既掌正法,且不可损陷忠臣!吾到冥府,与汝等面对不休!”……侯知众人皆是秦桧门下,既见不容理诉,长吁一声云:“吾方知已落秦桧国贼之手,使吾为国忠心,一旦都休道罢!”合眼,任其拷掠. 由此可知,1、岳飞一直抗辩甚至声称就算到了地府也要找人对质.2、他认为自己落在“秦桧国贼之手”,和董仲舒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没有关系.

京山县18510418044: 纪晓岚会说话的例子 -
邓显愈风: 一次,乾隆皇帝想开个玩笑考验纪晓岚的辩才,便问纪晓岚:“纪卿,'忠孝'二字作何解释?” 纪晓岚答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为忠;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是为孝.” 乾隆立刻说:“那好,朕要你现在就去死.” 纪晓岚:“...

京山县18510418044: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句话最早出自哪里? -
邓显愈风: 是汉朝 董仲舒说的.

京山县18510418044: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好毒.是谁提出的 -
邓显愈风: 1、没人说过,都是俗语 2、翻遍儒家典籍与历代儒者文集,都找不到有哪个儒者鼓吹过“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我有一个朋友,曾在微博上悬赏:谁要能从儒家“十三经”(即《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

京山县18510418044: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的思想是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观点?
邓显愈风: 我想发表我的观点. 其实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是宋儒的观点,并不是孔子的观点. 孔子只是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是大家都作好自己的事,君要像个君,臣要像个臣.不能犯上作乱. 而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是把君的权利绝对化了只提出了臣对君的义务,好像都没君什么事了. 宋儒这样是仁变的不仁了. 您既然说的是诸子百家,那么我根据我的观点觉得宋儒根本不佩称为儒.他们,连本都忘了怎么可以被称为儒.所以,也不是真的意义上的儒者. 所以,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是宋儒的观点,并不是孔子的观点.

京山县18510418044: 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什么意思 -
邓显愈风: 1. 亲亲 尊尊 长长 男女有别解释和评析语出《礼记·大传》原文“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前一个是名词意动用法 当“以之 为”来讲.整句话意思是以亲人为亲近,以尊长为尊敬,以年长为长辈,男...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